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兔室旁核对血量扩张引起促纳排泄与利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B  Lin MZ  Han GC 《生理学报》2000,52(1):75-80
在室旁核 (PVN)假损毁兔与PVN损毁兔血量扩张 (VE)引起尿流量增加 ,峰值分别为 0 5 9± 0 0 9与0 3 1± 0 0 3ml/min (P <0 0 1) ,排钠量增加峰值分别为 66 76± 6 74与 3 6 0 5± 3 4 4μmol/min (P <0 0 1) ,而在PVN假损毁兔与PVN完好兔对VE的反应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表明PVN损伤可明显减弱VE引起的促钠排泄与利尿效应。颈迷走神经切断并不能改变PVN损伤的上述作用。双侧肾神经切断兔损毁PVN对VE引起促钠排泄效应无显著影响 ,但显著减弱其利尿效应 (P <0 0 2 )。PVN损毁对VE时肾小球滤过率 (GFR)与肾血浆流量 (RPF)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PVN参与VE通过迷走传入神经引起促钠排泄与利尿反应的调节 ,而肾交感传出神经参与其中促钠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室旁核(PVN)假损毁兔与PVN损毁兔血量扩张(VE)引起尿流量增加,峰值分别为0.59±0.09与0.31±0.03 ml/min (P<0.01),排钠量增加峰值分别为66.76±6.74与36.05±3.44μmol/min (P<0.01),而在PVN假损毁兔与PVN完好兔对VE的反应无显著差别(P>0.05),表明PVN损伤可明显减弱 VE 引起的促钠排泄与利尿效应.颈迷走神经切断并不能改变 PVN损伤的上述作用.双侧肾神经切断兔损毁 PVN对VE引起促钠排泄效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弱其利尿效应 (P<0.02).PVN损毁对VE时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血浆流量(RPF)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PVN参与VE通过迷走传入神经引起促钠排泄与利尿反应的调节,而肾交感传出神经参与其中促钠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胆碱能系统对血量扩张引起利尿与尿钠排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清醒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药物,观察脑胆碱能系统对血量扩张引起利尿与尿钠排泄的作用。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后进行血量扩张引起尿流量、排钠量和排钾量显著增加(P<0.01)。侧脑室注射胆碱能 M 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后,血量扩张引起尿流量、排钠量和排钾量增加的效应比注射人工脑脊液组的均显著减弱(P<0.01);而侧脑室注射胆碱能 N 受体阻断剂六烃季胺后,血量扩张引起尿流量、排钠量和排钾量增加的效应与注射人工脑脊液组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或阿托品大鼠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血浆流量(RPF)在血量扩张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鼠脑胆碱能M 受体参与血量扩张引起利尿与尿钠排泄反应的调节。脑 M 受体的这种作用不是通过改变GFR 和 RPF,而可能是通过未明神经液递机制直接影响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BC)后蓝斑胆碱能神经元活性变化及其与促钠排泄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0.5μg)和俄阿托品(30μg)后肾排钠量的变化及蓝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蓝斑的CHAT-IR明显增强(P〈0.05);阿托品预处理后可明显抑制上述反应。结论:蓝斑的胆碱能神经元参与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观察麻醉兔用氟哌啶醇阻断肾多巴胺受体对血量扩张(VE)和脑室高张盐溶液注射(ICHNa)引起促钠排泄反应的影响。在VE实验中。对照组与氟哌啶醇组排销量增加峰值分别为65.6±15.0与19.0±5.5μmol/min(P<0.02);在ICHNa实验中,对照组与氟哌啶醇组排钠量增加峰值分别为28.9±4.6与29.0±5.8μmol/min(P>0.05),在肾多巴胺受体完好兔实验中,VE+ICHNag;起的促钠排泄大于VE(P<0.01)或ICHNa(P<0.01)引起的反应。肾多巴胺受体阻断也可显著减弱VE+ICHNa引起促钠排泄反应。结果表明:肾多巴胺受体阻断显著减弱VE以及VE+ICHNa引起促钠排泄,对ICHNa的反应无效;在正常兔VE+ICHNa引起促钠排泄显著大于各单一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胆碱能系统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BC)诱导的促钠排泄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CBC 0.5μg后,肾排纳量的变化和肾的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阿托品(30μg)阻断脑胆碱能M受体后,对上述效应的影响。结果:侧脑室给予CBC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肾近曲小管ChAT-IR显著增强(P〈0.05);阿托品阻断后,上述反应显著减弱(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肾促钠排泄反应。  相似文献   

7.
AT1受体在脑内胆碱能刺激引起的钠水排泄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和方法 :本工作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在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中的作用和下丘脑室旁核TH IR的变化。结果 :用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阻断剂Losar tan( 2 0 μg)预处理 ,可部分阻断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和利尿作用 (P <0 .0 5)。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 40min ,下丘脑室旁核 (PVH)、室周核 (Pe)、弓状核 (Arc)和下丘脑前区后部 (AHP)的酪氨酸羟化酶 (TH )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增强。Losartan预处理后侧脑室再注射氨甲酰胆碱 ,除PaPo的免疫反应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外 ,上述其余神经核团的TH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在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钠水排泄反应中有AT1受体的参与 ;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对胆碱能刺激引起Arc、Pe和AHP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兴奋性有下调作用。提示脑血管紧张素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在下丘脑室旁核等脑区共同参与介导了脑内胆碱能刺激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 ,同时血管紧张素能神经元还影响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肾神经在扩张心房时对尿量和尿钠排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  林茂樟 《生理学报》1988,40(2):191-196
单侧肾去神经的麻醉狗,用乳胶小囊扩张肺静脉-心房连接部,观察到神经完好肾的尿流量与排钠量均显著增加(P<0.01);去神经肾的尿流量仍显著增加(P<0 01),但排钠量无明显变化(P>0.05);两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浆流量(RPF)均保持稳定;神经完好肾的静脉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AⅡ)均明显降低,PAⅡ降低的幅度与尿流量增加的幅度无相关(r=-0.2975,P>0.05);与排钠量增加的幅度也无相关(r=-0.2359,P>0.05);去神经肾的PRA和PAⅡ都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在刺激心房感受器引起的利尿与尿钠排泄的反应中,肾神经主要促进肾对尿钠的排出。肾神经的这种作用既不是通过改变GFR和RPF,也不是抑制肾素的释放,而可能是由于直接影响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室内注射氨甲酰胆碱对肾钠,钾,水排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春玲  林茂樟 《生理学报》1994,46(4):361-368
在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BC)引起显著的促钠排泄、促钾排泄和利尿反应(P<0.05),其中促钠排泄反应与剂量之间呈量效关系(r=0.9997,P<0.05)。由脑室注射CBC(2.74×10-3μmol)引起的上述反应可以被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或N受体阻断剂六甲双胺预处理完全阻断(P<0.05)。同样,CBC的肾脏效应也可被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预处理所部分阻断(P<0.05)。上述结果表明脑室注射CBC引起的促钠排泄、促钾排泄和利尿反应是刺激了脑胆碱能M或N受体,有部分效应可能继发刺激去甲肾上腺素能α受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肾神经传入纤维对肾排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猫中,切除双侧颈动脉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和迷走神经(SAD+VD),电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使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去神经肾的尿量,排钠量显著增多,排钾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不变。神经完好肾的排钠量显著增加,尿量、排钾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显著变化。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时,将动脉血压控制在对照期血压水平,两侧肾的尿量、排钠量、排钾量显著减少;神经完好肾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去神经肾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改变。脊髓横断不能消除神经完好肾上述肾排泄功能的改变,但可消除去神经肾排泄功能的改变。这些结果表明,在SAD+VD猫中,控制动脉血压不变时,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可使有神经肾和去神经肾排尿、排钠和排钾减少。在神经完好肾中这些反应可在脊髓水平完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女38例、卒中患者子女14例及健康家族子女23例白细胞钠钾含量测定的结果。三组均为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患者子女组的白细胞钠含量较低、钾含量较高,且在不同性别、不同高血压家族史间比较,亦存在差别。卒中患者子女组的白细胞钠钾含量无显著变化,虽他们的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本文就上述结果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其与高血压、卒中发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心脏和遗传     
基因控制心血管功能的错综复杂的模式已开始为人们所了解。美国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两项研究分别表明,在儿童期即可看到预示高血压的遗传性血流差异以及控制着血压和心率变化的两种遗传因子。上述第一项研究比较了两组儿童:一组为13名12—18岁儿童,其父母血压正常;另一组为12名儿童,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人罹患高血压。让儿童在规定时间内作四位数减二位数的心算。结果是高血压患者的子女的前臂血流星显著较高。第二次研究是对83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最强风险因素之一。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增加体育锻炼、减少酒和钠的摄取以及戒烟等方式降低血压。除此之外,饮食中增加钾含量丰富的食物也有益于血压的控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说明肾脏是维持血压平衡的重要器官。在肾脏,高钾饮食降低血压的效应与肾小管对Na Cl的重吸收降低、尿钠排泄增加有关。在这个过程中,肾脏远端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DCT)细胞膜上的钠-氯同向转运体(sod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NCC)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在DCT细胞,NCC的激活与对细胞内Cl~-敏感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with-no-lysine kinases,WNKs)及下游Ste20相关的富含脯氨酸-丙氨酸激酶(Ste20-related proline-alanine-rich kinase,SPAK)和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 (oxidative stress-responsive kinase 1,OSR1)相关,其中WNK4是WNKs家族决定NCC活性的...  相似文献   

14.
<正>口服脊灰疫苗(OPV)在肠道内的复制(即疫苗接种)与血清阳转和抗脊髓灰质炎的保护作用有关。作者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法测定300名6~11月龄血清阴性婴儿和218名1~4岁血清阴性幼儿,在接受单价或双价OPV后7 d他们的疫苗排泄情况。发现排苗的数量与疫苗接种后21、28 d测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林茂樟  韩桂春 《生理学报》1997,49(6):679-684
在窦主动脉去神经麻醉兔观察阻断脊髓α受体对血量扩张引起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抑制和促钠排泄反应的影响。兔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与人工脑脊液后,血量扩张引起RSNA抑制分别为(-25.4±5.4)%与(-42.5±5.2)%(P<0.05);兔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与人工脑脊液后血量扩张引起RSNA抑制分别为(-29.3±6.1)%与(-42.5±5.2)%(P<005)。结果表明,阻断脊髓α受体或α1受体均可减弱血量扩张引起RSNA抑制。脊髓注射哌唑嗪后血量扩张引起促钠排泄与利尿反应也显著减弱(P<005)。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奥里冈卫生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的David McCarron发表了一篇对1971~75全美第一次健康和营养调查(HANES I)资料分析结果的报告,提出了以下看法:高血压与膳食中缺钙有关,而不是与膳食中过量钠有联系。这一论点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有人支持这一论点,也有人持反对态度。几年前,McCarron对钙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甚感兴趣,但在文献中却找不到有关报道。于是他进行了二次小规模的人体观察试验。第一次试验的观察对象为34名近期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另外34名为血压正常者。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血中甲状旁腺激素中度升高,血清磷明显降低,尿中排出大量钙与环腺苷酸。此  相似文献   

17.
心房促尿钠排泄因子是心腔产生的一种激素。哺乳类心房肌细胞,形态上有分泌作用的特性,能产生一种多肽激素。因这种激素有利尿和降压作用,还能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Bold(1981)将它看成是促尿钠排泄因子,其作用参与电解质及血压调节。系统发生早,据推论这种多肽不同功能与种类环境相一致。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评估216例拟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于冠脉造影检查前日或次日行骨密度检测,依据T值将受试者分为2组:骨量正常组(T值大于-1SD)、低骨量组(T值小于-1SD)。结果:2组患者在BMI、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低骨量组冠心病的发生率及年龄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与骨密度独立相关(OR=1.072 CI:1.036~1.11p=0.001)。结论:年龄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骨密度负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冠心病与骨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高血压患者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CBS)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探讨CB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脑卒中的关系。选取243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32名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BS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结果发现:脑卒中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21.13±18.56μmol/L,高于高血压组的16.97±12.89μmol/L (P=0.01);脑卒中组甲基化率为38.05%,低于高血压组的50.61%(P0.01)。在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与最低三分位数(Q1)相比, CBS甲基化最高三分位数(Q3)与脑卒中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在总人群、男性、女性中分别为0.26 (95%CI:0.14~0.47)、0.14 (95%CI:0.06~0.36)、0.48 (95%CI:0.19~1.20)。CBS甲基化率每增加5%对脑卒中的OR (95%CI)在总人群、男性、女性中分别为0.91 (0.86~0.95)、0.87 (0.81~0.93)、0.93(0.86~0.99)。此外,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BS甲基化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69(95%CI:0.62~0.76)。以上结果初步表明脑卒中患者中CBS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状态,且高血压人群中CBS低甲基化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补充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佳得乐)对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影响,本试验对32名正常志愿者(15名男性, 17名女性)和28名高钙化结石形成者(15名男性, 13名女性)进行由3个研究阶段组成的4周前瞻性交叉研究。在第一阶段中,受试者进行标准化的预防结石饮食。在第二阶段中,受试者每天摄入2 L佳得乐,然后进行7 d的清除期。在第三阶段中,受试者每天摄取2 L水,在三个阶段的最后一天,分析24 h尿液采集和血液样本的结石危险因素。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来测试组内和组间差异。佳得乐消耗后尿液危险因素的变化显示,正常受试者和结石形成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发生了主体间变异。两组中的佳得乐消耗使尿液p H (p=0.007)、尿中氯化物(p=0.036)和尿钠(p=0.009)增加,而使尿钾(p=0.041)和尿中尿酸(p=0.022)降低。与饮水和基线相比,佳得乐消耗后的尿钙和柠檬酸盐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与水和基线相比,佳得乐可增加尿钠和氯化物水平,但泌尿参数在正常的范围内,由于尿钙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这种变化无临床意义,所以佳得乐的消耗不会增加或减少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