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浙江龙泉发现斑尾鹃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7月11日,在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市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梁岙村(27°54′19.30″N,119°11′6.90″E)利用红外相机(Ltl 6210)拍摄到2只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图1)。尽管斑尾鹃鸠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一书中的分布图覆盖了部分浙江省(约翰·马敬能等2000),但《浙江动物志·鸟类》(诸葛阳199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月6日,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泽当镇羌哉村(29°16′29.634″N,95°49′44.202″E,海拔3 557 m)观察到2只雁,该雁全身以灰褐色为主,尾下覆羽为白色,脚为橙黄色,喙黑色、喙端有黄斑,嘴甲和鼻孔间有白色斑点,两胁具灰褐色黄斑。经鉴定为豆雁(Anser fabalis)(约翰·马敬能等2000,Mark 2009,曲利明2014)。查阅相关文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3,赵正阶2001,郑光美2011,刘迺发等2013),确认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11月,在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次发现一种此前未监测到的鸟类,鉴定为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8月5日,在湖北宜昌市兴山县龙门河村黄崩口沟口西侧公路上方山坡(31°19′37′′N,110°28′59′′E,海拔1 292 m),小溪边的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林发现5只小黑领噪鹛并拍摄照片(图1);10月21日在龙门河东湾白栎子树包(31°19′32″N,110°31′19″E,海拔1 691 m)的巴山水青冈  相似文献   

4.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19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78°44'45.6″E,31°48'33.8″N,3110 m)、6月19日在底雅乡底雅村(78°52'5.1″E,31°46'55.5″N,2977 m)观察并拍摄到雌性印度寿带各1只。经鉴定,为印度寿带印巴亚种Terpsiphone paradisi leucogaster(图1)。  相似文献   

5.
西藏墨脱发现灰头钩嘴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植  何芬奇 《动物学杂志》2016,51(2):336-336
正2015年10月20日08:46和09:33时,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巴日村仁青崩附近(29°20′N,95°21′E)海拔1 380 m及1 450 m处以SWAROVSKI 8.5×42双筒望远镜分别观察记录到有钩嘴鹛个体(2只)和小群体(4只)在灌丛间活动觅食并拍摄到照片,其羽色明显有别于当地所曾记录到的数种钩嘴鹛,经查阅相关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Robson 2005,Collar et al.2007,Grimmett et al.2011),认定为灰头钩嘴鹛(Pomatorhinus schisticeps)。  相似文献   

6.
正在开展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喜马拉雅南翼沟谷地理单元(No.176)调查期间,于2012年6月1日16:56时,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吉隆镇江村后山(28°18′30.819 6″N,85°20′23.841 6″E,海拔2 511 m)发现2只猛禽正在枯树枝上交尾,用佳能单反相机(Canon EOS 550D,EF 400 mm f/5.6L USM)拍摄到照片作为证  相似文献   

7.
近年在山东省发现噪鹃雌、雄鸟,经查阅文献,确认为山东夏侯鸟新纪录种。本次发现扩展了噪鹃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对研究山东省鸟类的区系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西藏墨脱县发现长尾阔嘴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2015年10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29°20′9.97″N,95°19′13.20″E,海拔780 m)观察到阔嘴鸟2只,该鸟体长约25 cm,顶冠及颈背黑色,头顶具蓝色小点斑,喙呈黄绿色,脸及喉部呈黄色,眼后有一黄色点斑,体呈绿色且两翼有蓝斑,尾呈楔形(图1),经鉴定为长尾阔嘴鸟(Psarisomus dalhousiae)。MacK innon等(2000)认为该鸟种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而Bruce(2003)在《世界鸟类手册》中引用了前者的描述。然而,因缺乏实际观察记录,之后我国鸟类学者的著作中均未将长尾阔嘴鸟列为在西藏有分布的鸟类(郑光美2011)。虽  相似文献   

10.
正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隶属于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是一种专性巢寄生鸟类。在我国共分布有华南亚种E.s.chinensis和海南亚种E.s.harterti两个亚种,海南亚种目前只分布于海南,留鸟;华南亚种分布比较广泛,在北纬35°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为夏候鸟(约翰·马敬能等2000),在河南、陕  相似文献   

11.
宋要强  刘平 《动物学杂志》2016,51(2):260-260
正2015年12月30日,在镇坪县境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河口(32°04′38″N,109°29′35″E,海拔813 m)发现并拍摄到2只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图1)正在河道乱石滩上觅食。经查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于晓平等2013)、《中国陕西鸟类图志》(孙承骞2007)、《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和相关文献资料(巩会生等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对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学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红外相机(Ltl-6210MC,Ltl Acorn,珠海市猎科电子有限公司)陷阱法。其中,安放在天平山保护站的第676号相机(位点坐标:29°46′46.11″N,110°5′44.63″E,海拔1 463 m)分别于2015年11月26日、11月28日和12月19日拍摄到1种鸫科鸟类(图1)。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上体呈单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5月,在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潭附近多次在姊妹峰金丝猴繁育基地(31°29′14′′N,110°18′28′′E,海拔2 130 m)发现并拍摄到一种此前未记录到的鸟类,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11)等资料,鉴定为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首次发现时间为1月6日,3只褐冠山雀与10余只黑冠山雀(P.rubidiventris)  相似文献   

14.
<正>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鸫科(Turdidae),分布于中国中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越冬至缅甸西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在我国西南部常见,繁殖于西藏南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宁夏、陕西南部秦岭、四川、贵州和云南的高海拔山区。冬季移至繁殖地域内的较低海拔处,部分鸟往  相似文献   

15.
李飏 《动物学杂志》2017,52(1):176-176
正2016年11月21日上午10时许,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三角海水库(23°35′27.61″N,103°18′16.09″E,海拔1 300 m)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到1只雌性红胸秋沙鸭(Mergus serrator)在一群骨顶鸡(Fulica atra)之间游弋、觅食。11月27日和12月3日上午,在相同地点再次观察到该鸟,并拍摄了视频和照片(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