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抗蹭丝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对HeLa细胞和BHK-21细胞实验交叉污染系统中两种细胞的消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BHK-21细胞实验污染HeLa细胞后,其消涨趋势总是BHK-21细胞高,其次是HeLa的生长速率明显比BHK-21细胞高,其次是HeLa细胞可能分泌某种抑制BHK-21细胞生长的因子,而两种细胞的营养竞争可能对BHK-21细胞的被淘汰不是  相似文献   

2.
王华  邢苗 《遗传学报》2001,28(3):211-216,T001
提取HeLa细胞核并制备核骨架标本,以抗肌动蛋白抗体为探针,采用SDS-PAGE、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对HeLa细胞细胞核和核骨架中的肌动蛋白进行了研究,并用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研究了其中的F-肌动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代表肌动蛋白的特异性荧光分布在细胞核和核骨架中,说明肌支蛋白是细胞核和核骨架的固有成分;代表F-肌动蛋白的特异性荧光存在于细胞和核骨架中,说明细胞核和核骨架含有F-肌动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肯定了细胞核和核骨架中肌动蛋白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兔抗角蛋白抗体、豚鼠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和抗角蛋白单抗AE1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比较了两个人体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BEL-7404)和HeLa细胞中等纤维的分布式样,同时用SDS-PAGE法分析了上述细胞的中等纤维抽提物的多肽组成。结果表明:三种上皮细胞均含有两套不同类型的中等纤维系统:角蛋白纤维和波形纤维。但是,人体肝癌细胞和HeLa细胞的中等纤维分布式样和角蛋白多肽组成均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HeLa细胞具有丰富的桥粒-张力纤维复合物和分子量为40 kd的角蛋白多肽,而在两个人体肝癌细胞系中看不到。  相似文献   

4.
蚓激酶的克隆及其对BHK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蚯蚓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我国作为中药 (地龙 )使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发现蚯蚓体内存在溶血栓成分 ,称为蚓激酶 (lumbrukinase)或蚯蚓纤溶酶 (thrombolyticenzymeinearthworm) .自N .Naka jima报道从蚯蚓中分离到蚓激酶以来[1]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报道[2~ 6] ,主要侧重于天然提取物的生化研究 .本文通过RT PCR从蚯蚓 (L .bimastus)体内获得蚓激酶基因 ,进行表达并观察其对BHK细胞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正蚓科双胸蚓属蚯蚓 ;反转录试剂 ,质粒pc…  相似文献   

5.
目的:追踪检测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的产生及其转归规律,为SARS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的血清进行了连续3年的检测,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平均滴度,应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核衣壳蛋白(N蛋白)抗体的平均滴度,绘制消涨曲线,得出消涨规律。结果:应用IFA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应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N蛋白抗体所得到的消涨规律不同,前者测得康复者血清IgG抗体滴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后者检测35例康复者血清N蛋白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SARS-CoV的N蛋白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感染3年后仍存在高滴度抗体;抗原夹心ELISA检测SARS-CoV N蛋白抗体的灵敏度较IFA方法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采用胞质定位空载体p CMV/cyto/myc与重组载体p CMV/cyto/myc-M-CSF稳定转染He La细胞株,建立稳定高表达胞质M-CSF的细胞系(He La-M细胞).经Transwell实验观察胞质M-CSF对He L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Rho三磷酸鸟苷酶(Rho GTPases)及基质金属酶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的He La细胞(He La-C细胞)和对照组He La细胞比较,胞质M-CSF的高表达可明显增强He La细胞在体外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Rho GTPases的活化,以及MMP2表达上调及其活性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TWINSPAN将122个样方分成19类,可归为4个植被型,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间的关系,并在DCA分布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分布图的对角线基本反映了水淹时间长短和土壤湿度高低,表明水淹时间和土壤湿度是该区域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对消涨带不同部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的分析为筛选耐水淹物种、进行三峡水库消涨带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物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沙地湖泊消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学礼  赵学勇  王玮  刘良旭 《生态学报》2013,33(21):7002-7012
湖泊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地理单元之一,不同地区湖泊消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分析是理解陆地水文过程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之一。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湖泊消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干旱区生态保护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征。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区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是针对湖泊群且基于湖泊大小分级和不同降水强度的对应研究还很鲜见。有鉴于此,作者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湖泊大小和降水强度分级的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湖泊群消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1971-2010年间,年均气温波动升高和降水量波动减少是该区域的主要气候变化特点。从5年移动平均分析来看,1990年是气温变化的转折点,1991-2010年的平均气温7.36(?0.55)℃,高于全球同期平均增温0.52℃。在1975-2009年间,科尔沁沙地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减少,在1995年湖泊面积与数量最高。进入21世纪,湖泊面积萎缩、数量减少呈明显的加快趋势。到2009年,面积>0.05km2湖泊数量仅为81个,不足高峰期(1995年)的11%;湖泊总面积为4375.0hm2,不到1995年的26%。本研究表明,湖泊消涨主要受到年降水量波动影响,与年内降水分布格局无关,气温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痘苗病毒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痘苗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形态学上出现了较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电泳分析显示出DNA阶梯,用DNA断裂原位检测技术发现其染色质断裂主要存在于核周,与染色质凝聚位置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的细胞基质检测方法,用于细胞种属鉴别和不同种属间的细胞交叉污染分析。方法①提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牛肾细胞(MDBK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基因片段的大小,并与文献报道的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进行对比,以确定细胞的种属类别;②用Vero细胞、MDCK细胞和MDBK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相应细胞和其他不同种属的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基因组DNA与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以不同种属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多种细胞混合液提取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细胞间的交叉污染。结果 Vero细胞、MDCK细胞及MDBK细胞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与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相符。该方法具备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1.0 ng/μL,不同种属间细胞的交叉污染可被检出。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判断细胞的种属来源,亦可用于不同种属间细胞交叉污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消涨带维管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三峡库区消涨带是指三峡库区范围内长江进一步充及其支流由于江(河)水水位季节性涨落。导致其沿江(河)两岸土地出现周期性淹没而自然形成的带状区域。该带维管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计有维管植物83科,240属,377种,26变种和2变型;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成分占优势;区系组成表现进化性,生活型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地方特有成分不多,但中国特有种类比较丰富;带内不同区段物种丰富度有差异。干流多于支流,奉节以东多于奉节以西,带上部多于带中部和带下部;优势现象明显,表征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高灵敏度的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仪测定FMDV感染BHK-21细胞的代谢热谱,并与传统方法测定的一步生长曲线进行比较,二者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微量热法通过对细胞及其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体系代谢热的测定,能有效地监测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该方法还提供了一种动态连续分析病毒感染增殖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表达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基因的BHK细胞株,并利用该重组细胞对GLP-1等相关肽进行活性测定,首先通过酶切、连接方式将人GLP-1R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然后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转染后的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细胞有限稀释等方法获得克隆细胞株。经过该细胞株RT-PCR验证,结果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至BHK-21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成功转录和表达。活性检测实验表明该重组细胞株经过GLP-1的刺激后,其细胞中的cAMP含量得到明显提升。该细胞株的构建为GLP-1及相关肽的活性测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Sindbis病毒的繁殖与宿主细胞BHK—21的凋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报道了Sindbis病毒诱导BHK-21细胞凋亡的过程,病毒感染6h后即可观测到核染色质的断裂,病毒感染12h后染色质可见明显的凝集,感染后24h DNA电泳出现明显的DNA“阶梯”(DNA ladder)。电镜观察更清楚地显示了凋亡小体形成的某些细节:在染色质凝集处核外膜突起,最后与细胞核分离形成凋亡小体。在此基础上将一段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AMneo中,并得到瞬间表达,在其中一些细胞中出现DNA断裂这一细胞凋亡的基本特征,通过对nsP2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合以前的实验结果推测nsP2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应用汉坦病毒(HV)Ⅰ型76-118、Chen、J3、J5、J12,和Ⅱ型UR、R22、L99等8株病毒在BHK21细胞上培养和观察,发现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可规律出现病变,且可测出病毒滴度。分别应用BHK21细胞与Vero-E6细胞同时做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同批血清的抗体中和效价,结果一致,且稳定性特异性好,因此BHK21细胞可作为研究HV的另一个敏感实验细胞系,对研究HV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方法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噬斑形成试验、透射电镜及检测志贺菌蛋白表达等方法,研究志贺菌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研究发现:37℃培养条件下,胞质内出现成堆的志贺菌;30℃培养条件下,细菌主要分布在细胞外。SDS-PAGE显示,与30℃培养条件相比,在37℃培养下,志贺菌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噬斑形成发现,12株福氏志贺菌强毒株,有9株噬斑数>1000个/ml,而2株弱毒株噬斑数则在50个/ml以下。透射电镜证实了志贺菌对细胞的黏附、侵入和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志贺菌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志贺菌流行株对细胞的侵袭力存在着差异:实验也显示,应用HeLa细胞研究志贺菌侵袭力是一种简便易行且价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氢分子对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或改善效果,并且使用简便无副作用,多项实验结果也证明氢分子对肿瘤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从细胞增殖、细胞成瘤、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转移侵袭等方面研究了氢分子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克隆球实验中,加入氢分子后,HeLa细胞集落数显著降低,集落的直径也明显减小。平板克隆形成中,加入氢分子后,细胞克隆的数量和直径均显著降低。细胞活性实验显示,氢分子对HeLa细胞活性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对细胞内中间丝波形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氢分子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显著,且具有促凋亡的作用和抑制细胞迁移与浸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子抑制了细胞波形蛋白的表达,降低了HeLa细胞的增殖速率,同时抑制了细胞侵袭及迁移的能力,为氢分子对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了HeLa细胞被痢疾杆菌侵袭1h和3h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共发现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752个,上调基因有509个,下调基因有306个,并初步推测HeLa细胞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诱导表达多个基因,产生整体的细胞效应,以对抗痢疾杆菌的侵袭。对显著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TNFR 1B和ERBB2,在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1h和3h后的表达量经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确定这两个基因的确在痢疾杆菌侵袭期间高表达,它们在细胞对痢疾杆菌2457T侵袭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促进了对痢疾杆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为形成预防和治疗痢疾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HeLa细胞经45℃,15min应激后,可诱导一组分子量为100,85,73,70,54kD的热休克蛋白,其中分子量为73/70kD的HSP产量最高。在产生HSP的同时,正常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并在随后数小时内恢复。HSP73/70在应激后能迅速诱导产生,应激后4—6小时为其合成高峰,10小时后明显减少,24小时恢复正常。其分解遵循指数规律,半衰期为49.9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