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足球迷踢出一个怪头颅 1982年6月的一天,在黄土高原某城市里,一群踢足球的孩子无意中从煤建公司宿舍的9号楼与11号楼相间的狭缝里,用脚勾出来一个塑料布裹着的球形物体。“这是什么?”——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抖开塑料布,不料一个龇牙咧嘴、残缺不全的头颅骨滚了出来,孩子们惊吓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碰巧被刚下班路过这里的王师傅看见了,他立即用电话通知了公安局。这具头骨左额部、眶部及鼻骨以下部分已被烧焦,并有三处明显的铁器钝挫伤痕。经颅骨宏观鉴定和血型化验判定,死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血型A型。由于头骨既 相似文献
2.
周口店中国猿人头骨的重新复原赵凌霞迄今为止,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仍然是直立人化石最为丰富的一个地点。魏敦瑞(F.Weidenreich)和其助手L.Swan1937年所制作的中国猿人复原头骨已成为直立人这个种的一个代表形象。但是,最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郧县人类头骨化石与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郧县人类头骨化石与周口店直立人头骨作了形态上的比较以检验直立人特征在郧县头骨化石上的表现情况.比较项目包括眶上圆枕、枕骨圆枕、枕平面与项平面之间的转折情况、眶后收缩、颅骨最大宽位置、颅盖低平情况、前额后倾情况和颅容量.结果表明,在郧县人类头骨化石的这些特征项目中,有的因头骨破损和变形而难以肯定.其余的则应是早期智人的特征.从形态上讲,郧县人类头骨化石目前还难肯定是属于直立人,而有可能属于智人,如果认为“直立人”和“智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的话. 相似文献
4.
山顶洞101号头骨化石是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化石之一,是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的重要研究材料。本文依据数据集中现生人的面部软组织平均分布,提出了计算机三维颅面复原方法,实现了101号头骨生前面貌的预测复原。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使用CT完成了101号男性头骨和下颌骨仿制模型的三维重建。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生人的面部软组织分布作为101号头骨的面部软组织分布,实现了颅面虚拟复原,并采用手工绘画技巧再现了复原面貌的形态特征。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软组织分布和面貌统计形状模型的形态分析方法,实现了颅面复原结果的评估。山顶洞101号头骨的复原面貌具有头部较长、额头前倾、眉弓粗壮等特征,与101号头骨的几何形态基本一致。该技术再现了更新世晚期人类的脑颅及面部的形态特征,为古人类颅面复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原产于我国的肩背秋海棠(Begonia hispida var. cucullifera),叶片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紫红色,特别是其成熟叶片的叶脉处,长有直立的小叶片,故此得名“肩背”。直立的小叶酷象一只只蝴蝶栖息在叶片上,形态十分奇特。另外,茎红褐色,花序腋生,花小色白, 相似文献
7.
8.
头骨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有多重功能,主要包括:(1)容纳和保护脑以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器官;(2)提供颌部开合所需肌肉的附着点以及空间;(3)容纳上下颌、牙齿等进食器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懒猴头骨形态作初步研究,并与树鼩及部分灵长类动物的头骨在某些方面进行比较。 懒猴的头骨整体表面光滑,成体骨缝紧密愈合;肌嵴发达,雄性有发达的矢状嵴。吻鼻部稍长;眼眶与颞孔直接相通,无骨片形成骨墙封闭。头骨长宽比有性别差异;前上颔骨不与额骨相连。懒猴的腭指数有性别差异并且比值较高;颞窝中的骨间关系属于顶一蝶缝相接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中国大蹄蝠9个不同地理种群头骨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头骨大小及形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云南思茅种群与海南陵水种群差异最大。回归分析表明头骨形态的地理变化与气候因素相关。随着年均温度、年均湿度的升高以及年均降水量的增多,大蹄蝠头骨变小,上颌、齿、咬肌附着部分以及耳蜗部分的形状发生变化。此外,头骨大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头骨形状变化与纬度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对栖息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是中国大蹄蝠头骨形态地理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辽宁营口金牛山人化石头骨的复原及其主要性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叙述了辽宁营口金牛山人化石头骨的保存情况、复原过程及其主要性状。从头骨壁之薄、脑量之大、以及其他的形态特征,认为它属于早期智人类型而不是猿人,对它的年代为距今28万年的报道,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2.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相似文献
13.
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为距今1.78百万年,1975年发现于肯尼亚。Walker和Leakey注意到这具头骨与周口店直立人的在脑颅形态上很相近,但二者在年代上相差大约1百万年,故认为直立人形态在这1百万年期间是稳定的。长期来此观点缺乏更多的人类化石证据来支持。1993年在中国发现了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该头骨与KNM-ER 3733头骨一样兼具脑颅和面颅,且都属于成年女性个体,但南京1号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比KNM-ER 3733人类头骨化石的要晚大约1百万年。因此,南京1号人类头骨是目前所知的可用来验证直立人头骨形态是否在1百万年期间保持稳定的唯一合适的人类头骨化石材料。形态比较表明,这两个人类头骨化石的脑颅虽然在眶上圆枕上沟的发育程度、眶后收缩的程度、额骨横向隆起的程度、角圆枕和乳后突的发育与否、顶骨形状以及骨壁厚度的表现上有所差异,但有更多的形态性状显示出相近。这些相近表现在脑颅的长、宽、高值上;颅容量上;脑颅的低矮性上;脑颅最大宽之位置上;额骨、顶骨、枕骨之矢弧值的比例上;眶上圆枕的纤细上;顶骨的大小和矢向扁平性上;颞线位置和颞鳞顶缘的形状上;枕鳞的低宽形状上;上枕鳞与下枕鳞之间的转折形状和比例上;枕骨圆枕和枕骨圆枕上沟的发育程度上等。这两具头骨的面颅虽然有同属突颌型的面角、皆发育有鼻骨间嵴、两鼻骨组成的上部宽度与下部宽度皆差别很大,但有更多的形态性状显示出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面型上、颜面上部扁平度上、眶形和眶型上、上颌额突外侧面的朝向上、鼻骨横向隆起程度上、鼻梁外突程度上、鼻型上、颧骨下缘外展程度上、颊高上、颧上颌下缘的形状上、上颌颧突基部的位置上以及颧结节的位置上等。因此,南京1号头骨与KNM-ER 3733头骨之间在脑颅上显示出较多的相近性状,在面颅上则显示出较多的相异性状。脑颅方面的相近性状大多具有分类上的鉴别价值。这两个头骨脑颅形态的相近支持把KNM-ER 3733头骨鉴定为"直立人"的观点;也提示了南京1号头骨的脑颅似乎保持着1百多万年前的"祖先"形态。如果直立人的某些成员在至少1百万年期间保持着形态稳定的话,则这种形态上的稳定主要是表现在脑颅形态上。这两具头骨的面颅形态上较大差异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中国蝮蛇头骨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蝮蛇某些种类的分类仍存在不同见解,对蝮蛇类群的分类主要集中在外部形态的比较,而较少涉及内部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我国13个地区的8种(亚种)共26号蝮蛇的头骨进行了比较解剖.以头骨特征为依据,对岩栖蝮Agkistrodon saxatilis、乌苏里蝮A.ussurensis、蛇岛蝮A.shedaoensis、短尾蝮A brevicaudus、秦岭蝮A.qinlingensis等的有效性及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的骨骼形态与其他种类也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在谱系上应代表两个不同的类型,将它们分隶于蝮属Agkistrodon和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是合理的.还以头骨形态特征为依据对8种蝮蛇编制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岩羊和矮岩羊的头骨形态学资料,涉及头骨特征描述和一些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上颊齿列基长、眼窝长、乳突间距、眶间距、颧宽、枕颅高、枕髁宽、脑颅最大宽、眶下孔距、上颌臼齿外宽、角基最窄、最小角尖距、角尖距、最大角间距、角基周长、角基长径、角基短径、角外侧长,应用判别分析和单变量分析对岩羊和矮岩羊头骨的测量值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探讨这两个种头骨之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岩羊和矮岩羊头骨在形态上十分相似,但矮岩羊的头骨细长,脑颅狭窄,角直且朝上翘,角内侧具一明显角棱,亦较直,角基部狭窄,老年个体角基部愈合;岩羊的脑颅宽大,角粗大而长,向两侧分开,弯曲度较大,内侧角棱弯曲呈长S型,角尖朝向后方,角基部较宽,不愈合在一起。(2)岩羊和矮岩羊头骨的18项形态测量指标中乳突间距、眶间距、颧宽、脑颅最大宽、上颌臼齿外宽、角基周长、角基长径差异极显著(P〈0.01),枕颅高、枕髁宽、眶下孔距、角尖距、最大角间距、角基短径、角外侧长差异显著(P〈0.05);典型判别的正确率:岩羊为100%,矮岩羊为83.3%,交互验证法检验的结果,判别正确率:岩羊100%,矮岩羊为83.3%。这两个判别函数可以从角上区别岩羊和矮岩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疆马鹿亚种头骨形态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马鹿(Cervus elaphus)有3个亚种(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天山亚种C.e.songarieus和阿勒泰亚种C.e.sibirieus)。本文报道新疆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学特征描述和14项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GLC)、颜面长(FL)、鼻骨全长(GLN)、前头长(MFL)、眼窝长(OFW)、基底全长(CBL)、口盖最大幅(GPB)、前臼齿间距离(Pm—P)、眼间最小幅(ZB)、筋突起高(CH)、关筋突起高(LH)、牙齿间隙裂高(DH)、前下颚骨高(HMP2)、后下颚骨高(HMM,),采用主成分分析并在这3个亚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阿勒泰亚种的头骨长度和高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大,宽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小;2)天山亚种的头骨大小一般处在塔里木亚种和阿勒泰亚种的中间,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的头骨形态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塔里木亚种的头骨形态比较特殊(塔里木亚种的头骨短而宽,明显区别于其他两亚种的特征)。在新疆导致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差异。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寒冷区的针叶林中,冬天气候比较寒冷;塔里木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温热区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中,气候干旱炎热。因此,阿勒泰和天山亚种在适应寒冷的气候并适应生软食物的食性过程中头骨变成长细,而塔里木亚种长期适应干旱炎热并适应生硬食物的食性使头骨变的短而宽。 相似文献
17.
南京2号人类头骨化石仅保留部分的额骨、顶骨、枕骨和颞骨,为一不完整的颅盖骨。其顶骨和枕骨有数条断裂缝,各断块之间有程度不一的错动,致使该颅盖骨显得外形异常。本项研究是对该颅盖骨的错动部分进行复位,结果表明,南京2号头骨有较大的顶骨、较小的上枕鳞相对宽度、可能较大的颅容量。这些形态提示该头骨与直立人有所不同而与早期智人相近。该头骨所具有的角圆枕、颞鳞顶缘形状、枕骨圆枕发育程度、枕骨的枕平面与项平面过渡情况、枕内隆突点与枕外隆突点的距离、头骨骨壁厚度、脑膜中动脉分支情况、头骨枕面观之轮廓线样式等形态细节,还很难作为可靠的依据把南京2号头骨鉴定为直立人。南京2号头骨很大可能是属于智人亚种(Homo sapiens sapiens)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俗称"草兔"的147号标本,基于其头骨64个性状的线性量度数据,运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草兔"多数性状显著区别于非洲的草兔(Lepus capensis),因此,将其归为L.capensis尚不能得到形态学方面的支持。罗泽珣(1981)所划分的原草兔西域亚种(L.capensislehmanni)实际可能包含2个形态各异的种,但因本文研究材料限制无法与蒙古兔、藏兔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暂且保留Hoffmann和Smith(2005)的观点将其中天山以北的种群归入蒙古兔(L.tolai),而天山以南的新疆西南部种群归入藏兔(L.tibetanus)。此外,原草兔湟水河谷亚种(L.c.huangshuiensis)和中亚亚种(L.c.centrasiaticus)对应的种群与划为内蒙古亚种(L.c.tolai)的种群之间分化不明显,支持将这2个"亚种"并入蒙古兔的观点。而吉林延边种群的头骨形态与蒙古兔也很相似,基于本文的形态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其归入高丽兔(L.coreanu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20.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种内变异的探讨对揭示微进化过程具有积极
意义。本文以社鼠头骨为材料,通过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自我国中西部5 大山系的250 号标本头骨形态变
量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秦岭与四川各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已发生完全分化,而在四川各山系之间,除
邛崃和相岭山系外,其余各山系社鼠头骨形态已分化明显。腭长、上颌齿隙长等变量是各山系社鼠头骨样本发
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暗示上述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分化可能主要来自于局部种群在食物资源及觅食习性等
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结果尚揭示了在对具有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进行种下阶元(如亚种) 的划分
时,需充分考虑形态特征可能存在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意义。本文以社鼠头骨为材料,通过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自我国中西部5 大山系的250 号标本头骨形态变
量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秦岭与四川各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已发生完全分化,而在四川各山系之间,除
邛崃和相岭山系外,其余各山系社鼠头骨形态已分化明显。腭长、上颌齿隙长等变量是各山系社鼠头骨样本发
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暗示上述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分化可能主要来自于局部种群在食物资源及觅食习性等
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结果尚揭示了在对具有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进行种下阶元(如亚种) 的划分
时,需充分考虑形态特征可能存在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