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萤光聚魚     
记得在一九五六年的时候,“新民晚报”曾报导过苏联的灯光聚鱼法。其网作漏斗状,电灯系于网口处,捕鱼时,将网没入水中,并将电灯打亮,鱼性喜光,见之必游入网内。这的确是一个很科学而有趣味的设计。关于在水下以灯光捕鱼的方法,早在我国古籍里就已经有了以萤光代灯聚焦的记载。“古今秘苑”萤光聚鱼条载:“夏日,取羊尿胞(即羊膀胱——笔者)一个,柔软如纸,吹胀,入荧火(即萤火虫——  相似文献   

2.
羊膜卵的“威力”假如我们能够看见大约两亿八千万年前我们的地球上的祖先,我们就可能发现它们是一些小于两英尺(0.61米)的陆居两栖动物,以捕食昆虫为生,必须到水中产卵,卵在水中发育成鱼形幼体,直至成体才离水上陆。同时,它们在水中提心吊胆,经常要逃避较大的脊椎动物的袭击。由于水中繁殖的  相似文献   

3.
何慧娟  王钊  董金芳  王娟  邹继业 《生态学报》2022,42(9):3536-3545
基于卫星植被指数与夜间灯光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变化趋势法综合分析了陕西黄河流域植被变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陕西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较高水平上的稳定增长,灯光强度从2000年的2.04上升至2020年的8.86,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3.46%,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带动的关中城镇发展群,和围绕能源化工开采为主的陕北城镇发展群,并由交通运输网建设发展带动中小城市发展;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向好,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2.90%增加至2020年的64.19%。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67.45%,以陕北退耕还林(草)区植被增加最为显著;陕西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高质量协同发展成为主要趋势,灯光强度与植被覆盖度同时明显上升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3.49%,其中两者表现为协同关系的区域占比56.42%,主要位于退耕还林(草)区;有占研究区域总面积4.6%的区域灯光强度明显增加而植被明显降低,其中表现为权衡关系的区域占比高达71.75%,主要位于关中城镇化正在的快速发展的地区;城市核心区域及靠近城市的周边占总面积不到5%的区域,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在陕北能源化工区城市核心区域灯光强度下降而植被恢复较快,以西安为中心关中城市群,市中心这一概念逐渐弱化,原来的市中心灯光强度下降,并且随着老城区设施逐渐老旧,新城区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植被物候是气候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综合指示器,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夜间灯光兼具指示人类活动信息和光照强度的特点,成为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建设的热点。基于此,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和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探究温度、降水、辐射和夜间灯光对2001—2020年上海市植被物候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和归因分析,并结合城区和郊区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夜间灯光和环境因子对物候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2001—2020年上海市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约0.63℃,春季物候(start growth of season, SOS)提前郊区10d左右,秋季物候(end growth of season, EOS)推迟郊区7d左右,夜间灯光高于郊区2.9倍并且其重心向沿海方向显著偏移。空间尺度上夜间灯光对SOS的影响权重最大(q=0.15),并且辐射∩夜间灯光的组合驱动对城区和郊区的植被物候影响权重均最大(qmax=0.29)。时间尺度上SOS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且随温度的增加而提前(平均R温度=-0.24),EOS与夜间灯光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植保工作的大跃进,利用诱集成虫作为预测预报中成虫发生期的指标和作为直接消灭害虫的措施,各地都给了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现有诱集方法,并结合观察各种成虫的生物学习性,我们于1959年在湖北江陵对黑光灯(3600A)、普通灯光、彩色灯光、糖浆、杨树枝把、开花植物和黄盘等诱集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和比较,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经典的DNA提取方法需要多种专门的试剂和仪器,所以人们对DNA有种神秘感,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DNA就在我们的一日三餐里。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厨房中的材料和工具进行DNA粗提的方法。1原理DNA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它的钠盐比游离酸易溶于水。DNA在不同的盐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如在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度最低,仅为在水中溶解度的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溶解度也增加,至2 mol/L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在测定三代三化螟卵块孵化进度时,采摘大量卵块置于室内保湿孵化,无数巳孵化的蚁螟掉在桌上爬行。我们发现全部蚁螟都向电灯光方向爬行,在其向前行时,立即将灯光移放在蚁螟后方,前方遮光变暗,蚁螟马上又向后转而朝灯光方向爬行。多次实验,结果一样。一般稻田内从中、下部孵化的蚁螟多向光往顶部叶片爬行,然后吐丝悬体,飘落它株而分散蛀食稻秆,蚁螟的向光性对其在稻田分散形成枯心团是否有一定作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化妆品防腐剂布罗波尔在水中会因pH增加、储存温度增高和放置时间的增长等因素,在水中缓慢分解且释放出少量甲醛。在含布罗波尔的化妆品中,采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得甲醛含量,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甲醛要高。此外,还发现28 d内的布罗波尔可释放甲醛的含量比较低,引起化妆品中甲醛超标的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动物学》《蝗虫》一节的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溺水实验(将一只活蝗虫头部浸在盛水的烧杯中,另取一只从中胸及腹部浸在水中。二分钟后,看哪只溺死),证明蝗虫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而不是从头部某部位进出气体的。然而,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几乎冻僵的蝗虫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均未死亡。经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低温对蝗虫的影响所致。我们对蝗虫分别采用光照或温箱内加热办法,使蝗虫活动显著增加,再取出实验,约3-5分钟可出现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甜菜夜蛾的迁徙导致对蛾类生物多样的估计过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蛾类易于采集和鉴定,因而在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它们成为研究最多的动物类群之一。由于大多数蛾类可以通过灯光诱捕,因此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普遍采用灯光诱捕法。在抽样样本中,夜蛾科常常所占个体比例最多,该科包括一些著名的迁徙物种,有时捕获的个体数量相当高。本文阐述了2003年发生在托斯卡纳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迁徙事件。我们在抽样中发现了大批甜菜夜蛾的标本,从而使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实际值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我们认为,在对蛾类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分析时应该剔除可能涉及到迁徙的物种[动物学报51(5):909—911,2005]。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中的几种物质对大链壶菌灭蚊效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晓庆  郭庆 《真菌学报》1994,13(2):111-120
1991年1-4月,作者在实验室中观察了水中分别加入肝粉、葵花籽粉、田泥、淤泥、丝藻和人造沙后,对致倦库蚊幼虫的大链壶菌感染率的影响。发现除了造沙外,其他几种物质皆能明显地增加蚊虫的大链壶菌感染率。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蚊虫感染率与所加物质的量成正相关关系。据估计,每100ml水中加6.4mg葵花籽粉或6mg肝粉分别可使蚊虫感染率增加2倍和3倍。作者认为大链壶菌在肝粉和葵花籽粉中弥漫地腐生生长,并释放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4月,作者在实验室中观察了水中分别加入肝粉、葵花籽粉、田泥、淤泥、丝藻和人造沙后,对致倦库蚊幼虫的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感染率的影响。发现除人造沙外,其他几种物质皆能明显地增加蚊虫的大链壶菌感染率。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蚊虫感染率与所加物质的量成正相关关系。据估计,每100ml水中加入6.4mg葵花籽粉或6mg肝粉分别可使蚊虫感染率增加2倍和3倍。作者认为大链壶菌在肝粉和葵花籽粉中弥漫地腐生生长,并释放大量额外的游动孢子,是这两种有机物增加蚊虫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对田泥、淤泥和人造沙的研究表明,土壤肥力与蚊虫感染率的增加有关。丝藻则可能是由于净化水质造成有利于大链壶菌游动孢子活动的环境而增加蚊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利用灯光直接控制虫害的科学实验运动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并已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重要的地位。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在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灯光防治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的资料都反映了许多夜蛾的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在灯光的引诱范围内,总有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及底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甲烷循环过程。选取大兴安岭连续多年冻土区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两种典型植被群落泥炭沼泽,设置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OTC)增温实验。于生长季(6月、7月、8月和9月)采集土壤孔隙水样品,对比分析OTC内外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甲烷氧化菌数量及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究土壤孔隙水甲烷关联微生物与DOC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温提高了生长季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和DOC浓度,而对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因月份而异。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54.52%和44.97%,DOC浓度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34.16%和28.33%。增温使得生长季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平均数量分别降低了46.20%和31.4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水中DOC浓度可分别解释柴桦-泥炭藓和狭叶杜香-泥炭藓泥炭沼泽土壤孔隙水中产甲烷菌数量变化的29.00%和24.10%(P<0.01),而对两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氧化菌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五氯苯酚(PCP)在鱼体胆囊内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体吸收水中的异生物质能迅速、大量地分配主胆囊。胆囊的功能好像一个强烈的生物浓集器,杂交鲫暴露在含PCP水溶液中48h,胆囊对五氯苯酚(PCP)的富集系数(BCF)高达11365.胆囊积累和排除PCP是随水温升高而增快的。草鱼胆汁内积累的PCP90%以上为结合态,并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48h残留达到904mg/kg;BCF为6027.草鱼暴露在自来水和东湖水中48h,用气相色谱分析胆汁内的有机物分别为24和25个。这一结果说明了鱼胆汁可能用于监测水中某些异生物质。    相似文献   

16.
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45分钟,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对于如何用好用活45分钟,我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比较,觉得用下列方式有一定的效果: 1.激疑人碰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创设一些恰当的问题,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思考问题的起点。例如,我在讲“脑的高级机能”时,作了如下尝试。先在小黑板上写了几个事例,并绘了一个简图,以增加学生兴趣。 (1)狗进食引起唾液分泌。 (2)单独灯光刺激,引起视觉。 (3)灯光(先刺激)和进食(后刺激)多次结合后,单独灯光刺激也使狗分泌唾液。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就可激发学生思考起来,并促使学生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如大脑皮层中有许多中枢)来联想这个问题。然后按(1)(2)(3)事例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溶解氧(DO)、pH等指标,及对水生生物,如藻类植物和细菌的种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养殖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光合细菌,能明显去除水中有机物和NH4+-N,增加DO的含量,稳定pH值。光合细菌对水中藻类也有明显影响,0.50%、1%剂量组中藻类明显增加,其中硅藻在所有藻类中所占比例可达26%以上,绿藻所占比例达60%左右,而以蓝藻为主的杂藻则下降到10%左右。光合细菌对有害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弧菌属、气单胞菌属等致病菌所占比例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锈赤扁谷盗成虫趋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光诱捕技术防治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的可行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锈赤扁谷盗成虫对不同光源的趋光反应。【结果】锈赤扁谷盗成虫对实验所选取的光源都有一定的趋性。在可见光中,对主波长为575 nm的光源的趋性最强,对430、495、620、530和450 nm光源的趋性依次降低。在紫外光中,对主波长为385 nm的光源的趋性显著高于对主波长为365、375和395 nm的光源;1~10日龄的锈赤扁谷盗成虫,随日龄的增加,成虫趋光性先增强后有所减弱;雌虫的趋光性高于雄虫,且交配状态会影响雌虫和雄虫的趋光性。交配会抑制雄虫的趋光性,但是交配后的雌虫的趋光性增强;短期饥饿处理和灯光经历对害虫趋光性无显著影响。【结论】锈赤扁谷盗成虫对光波长的选择偏好性证实了其灯光诱捕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除两极外,蝙蝠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与其接触的风险随之加大,例如蝙蝠飞入人类住宅现象时有发生,但目前缺少对此冲突解决方案的研究。本研究于2021年5至7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四家乡采集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样本,随后将样本放入废弃住宅,将人为驱赶、灯光、噪音3种干扰因素自由组合,设置8种干扰模式,分别为无干扰、仅灯光干扰、灯光加人为驱赶、仅人为驱赶、仅噪音干扰、人为驱赶加噪音干扰、灯光加噪音干扰、人为驱赶加灯光加噪音干扰,每种模式进行7次实验,每次实验放入1只蝙蝠个体并记录其飞出废弃住宅所用时间。结果显示,仅灯光干扰实验中蝙蝠未飞出住宅,其中,使用50 W灯源时2.00 h无飞行行为,使用20 W灯源时超过30.00 min未飞出;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无干扰模式中飞出用时最短,平均(5.14 ± 2.41)min;灯光加人为驱赶干扰模式中飞出用时最长,平均(22.71 ± 2.06)min;仅人为驱赶、仅噪音干扰、人为驱赶加噪音干扰、灯光加噪音干扰、人为驱赶加灯光加噪音干扰模式飞出用时无显著差异(P > 0.05),平均(12.60 ± 6.15)min。上述结果表明,不设置任何干扰是使蝙蝠飞出住宅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此结论为人类与蝙蝠相处方式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铜锈环棱螺及附着于其体表的周丛生物在水体氮循环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试验以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铜锈环棱螺及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试验分无螺对照组CK、处理1(具有周丛生物的螺壳)、处理2(去除周丛生物的活体螺)和处理3(具有周丛生物的活体螺)。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时, 处理2和处理3水中总氮(TN)含量分别为CK的25倍和44倍, 活体螺显著增加了水中总氮含量(P<0.05)。与处理2相比, 具有周丛生物的处理1和处理3氨氮(NH3-N)和亚硝氮(NO2–-N)转化效率更快; 与CK相比, 处理组水中硝氮(NO3–-N)占比显著增加(P<0.05), 且具有周丛生物的处理1和处理3比无周丛生物的处理2更早到达硝氮占比峰值; 螺体表面周丛生物中较高的氨氧化和亚硝氮氧化功能基因(AOB-amoA、AOA- amoA和nxrA)丰度促进了水中NH3-N和NO2–-N向NO3–-N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