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昌地区庙坡组的笔石和三叶虫等,研究较详,对腕足动物的材料,尚无全面的研究与报道。关于奥陶系二分这一问题,庙坡组的腕足动物群也是重要佐证之一。笔者于1978、1979年,参加三峡地区奥陶纪地层研究工作,较详细地收集了该区庙坡组的腕足类化石。经鉴定有18属、25种,其中9新种、4未定种。  相似文献   

2.
前言海相晚三叠世地层,广泛分布于青海南部地区,富含瓣鳃类化石。而青海北部祁连山一带,迄未发现可靠的海相晚三叠世动物群。此次在大通煤矿小煤洞,采得晚三叠世海相瓣鳃类,在本区还是首次发现。这对于研究我国三叠纪的海侵范围、古地理景观、古构造条件、本省三叠系的划分和对比,以及对青藏高原北部隆起  相似文献   

3.
川滇泥盆纪的多鳃鱼和大瓣鱼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的多鳃鱼化石系我所于1971年采自云南武定附近的翠峰山组;而大瓣鱼化石则分别于1966年采自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1971年采自云南昆明附近及宜良的海口组。多鳃鱼类就目前所知是中国特有的一类无颌类化石,最初发现于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刘玉海,1965)。武定的多鳃鱼与曲靖所产有较大差别,它代表一新科——华南鱼科(Huananaspidae fam.nov.)。四川和云南的大瓣鱼各自代表大瓣鱼类(Petalichthyida)的一新属;前者为新瓣鱼(Neopetalichthys gen.nov.),后者为拟瓣鱼(Quasipetalichthys gen.nov.)。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尚未有大瓣鱼的确切记载。四川、云南大瓣鱼的发现,对了解该鱼类的分布及对地层划分均有一定意义。关于翠峰山组和海口组地层,王俊卿和本文作者已在《滇东泥盆系地层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作过记述(刘玉海、王俊卿,1973)。这里将1966年刘时藩同志和作者在江油雁门坝所测平驿铺组剖面记述如下:剖面位置在雁门坝中学新建校舍至深道湾之间,沿雁门坝至杨家院公路测制。剖面记述由新到老。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瓣鳃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白垩系—下第三系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南白垩系—下第三系的重要地区之一.1971年以来,广东省地质局735地质队在本区开展普查勘探工作,系统采集了各门类化石,其中瓣鳃类是比较丰富的.1976年,笔者等又对三水红岗油页岩开采场的(土布)心组瓣鳃类化石点作了补充采集.本文研究的材料来自该区三水、龙归、新会、河源等  相似文献   

5.
西藏申扎木纠错地区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地层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地层,但其中的有孔虫动物缺乏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申扎木纠错剖面下拉组上部灰岩中有孔虫动物群的组成及古生物地理意义.共鉴定出有孔虫类26属52种,其中?类4属7种;有孔虫动物群主要由 Reichelina,Codonofusiella,Dunbarula,Col...  相似文献   

6.
何炎  蔡连铨 《古生物学报》1991,30(2):212-230
广西百色盆地边缘出露三叠纪地层,盆地中间沉积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物。田东凹陷位于盆地的东端,在其部分边缘及凹陷的许多钻孔中发现三叠纪地层。在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本文首次正式报道此区三叠纪有孔虫动物群。本文材料是广西石油局勘探研究院提供的,后一作者在工作中制作了大量三叠系石灰岩岩芯和岩屑薄片,经我们对其中所含的有孔虫鉴定后,认识到这些有孔虫动物群大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晚期,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早期。其后在这些地层中又发现了牙形石、六射珊瑚、海相双壳类,其分布时代与有孔虫是一致的。陈周庆、张富田同志摄影,臧晓泉同志清绘图件,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7.
化石(孢粉)识别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1986年夏,陈丕基等在辽宁西部进行白垩系调查时,于孙家湾组采获一批双壳类化石;同年9月和11月,常征路、蒋福兴和张平安等两次去该化石点补充采集,得到更丰富的标本。这些材料交与笔者研究,鉴定为Nippononaia yanjiensis Gu和Unio yanbianensis Gu,这两个种都曾在吉林东部延吉盆地的铜佛寺组发现过(《中国的瓣鳃类化石》,1976)。在我国的早白垩世地层中,珠蚌类与类三角蚌类(包括日本蚌类)大量共生的现象十分罕见。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8.
二叠纪时,内蒙古中部地区位于特提斯古生物地理区北缘的过渡带,是海相暖水动物群与冷水动物群的交汇地带,对研究特提斯古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二叠纪灰岩地层出露并不连续,研究程度较差。近年来,我们获取了东部苏尼特右旗德言其庙地区阿木山组、哲斯组丰富的■类化石材料。通过对■类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类14属39种。识别出4个■类化石带,由老至新依次为Pseudofusulina acuteata富集带、Chalaroschwagerina inflata延限带、Parafusulina jilegensis-Rugosofusulina intermedia组合带以及Chusenella conicocylindrica富集带,对应时间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至中二叠世罗德期。这一■类动物群的深入研究结果是对北方过渡带海相动物群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湖南嘉禾袁家晚二叠世瓣鳃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嘉禾地区的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可分为两个组:1.龙潭组:下部海陆交互相,含煤,上部以浅海碎屑岩为主;2.大隆组:硅质岩、沙页岩、泥岩等。含瓣鳃类化石丰富,经鉴定、描述有22属、46种,其中1新属、12新种、5未定种。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嘉禾地区上二叠统和邻区的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介形类化石在油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颇为发育,剖面完整,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其中含有丰富的化石,如介形类、叶肢介、腹足类、瓣鳃类、植物、少量的爬行类、昆虫及鱼类等。尤其是介形类化石分布广泛,数量多,保存很好。通过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古生物工作者对白垩纪地层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纵向上建立了14个介形类化石组合(表Ⅰ),为区域地质勘探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起了一定的作用。在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竹蜓)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竹蜓)类化石4属1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两个亚带:Profusulinella带,2). Profusulinella wangyüi-Eofusulina triangula亚带,1). 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下部.  相似文献   

12.
正山西省位于古老的华北板块,自二叠纪(距今2.99~2.52亿年)至今,其境内的陆相地层中保存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这其中,尤以二叠-三叠系的早期四足类以及新生界的古哺乳动物倍受瞩目,例如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等动物群在国际学术界颇负盛名,而对山西省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几乎是与古脊椎动物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进步同步进行的。早在1920~1921年,即有奥地利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3.
缅甸蛤(Burmesia)在四川西北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7年,某地质队在四川西北部江油一带的黑色页岩钻心中,发现了一些瓣鳃类化石,寄送我所请顾知微教授鉴定。最近,顾教授将上述标本交由作者研究,鉴定结果,包括有BurmesialirataHealey及Posidoniasp.indet.(sp.nov.?)两个种。上述化石的地面地层层位尚不清楚,现仅将某队在江油官渡地区所作的野外地层剖面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石林地区早一中二叠世地层剖面中的Globivalvulina(球瓣虫属)化石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含16种,茅口组含有13种,两组中物种相似度可达92%.种级分异度变化显示,栖霞组的种以增加趋势为主,茅口组则以减少为趋势.总体上这一时期Globivalvulina动物群物种上升高峰仅有一次,出现在栖霞组中上部;而下降高潮有两次,第一次出现于栖霞组上部与茅口组底部界线附近,第二次是茅口组顶部.后一次下降幅度远大于前者,可能与中二叠世末期有孔虫动物群演化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宁化泉下黄龙组的四射珊瑚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福建宁化泉下出露的晚石炭世碳酸盐地层以黄龙组最为发育,富含珊瑚、(竹蜓)类等化石。1983年秋,笔者等详细测制了该剖面,并逐层采集化石。经室内系统研究,共获四射珊瑚27属59种,包括2新属6新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笔者建立了2个珊瑚组合,即下部Yinophyllum组合和上部Protoivanovia-Arachnastraea组合,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组合。如此丰富的四射珊瑚动物群在我国同期地层中尚不多见,这一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对全面了解我国这一时期四射珊瑚动物群的总体面貌,对黄龙组的划分、对比都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均采自福建宁化泉上镇泉下石灰窑边,化石鉴定得到赵嘉明副研究员的帮助,化石照片由胡尚卿及解小健摄制,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6.
安徽早三叠世瓣鳃类两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贵池蛤(新属)Guichiella(gen. nov.)和拟克氏蛤(新属)Periclaraia(gen. nov.)两个新属。Periclaraia的外形很象Claraia,以致经常鉴定为后一属名。据目前大量完整标本所显示的特征来看,它不同于Claraia,应该是个新属。这个新属产于安徽巢县马家山和无为白牡山下三叠统顶部,数量多,保存好,在此层位中过去未曾发现有瓣鳃类化石。因此,Periclaraia的发现,不仅充实了早三叠世瓣鳃类动物群的内容,而且对于划分对比地层也具有一定的意义。Guichiella产于安徽贵池、巢县及江苏南京、镇江等地下三叠统奥伦阶底部,化石  相似文献   

17.
1963年冬、1964年夏,笔者与张全忠等先后两次前往安徽和县地区测制下古生代地层剖面,在下奥陶统四碾潘组中采得大量的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其中笔石十分丰富,经鉴定计有4属70余种(见表I)。它们的组合特征显然不同于邻近的南京汤山,滁县琅琊山,以及浙西皖南、赣西北等地同时代的动物群组合。但它们和安徽无为、宿松,湖北南漳,保康,以及川北城口、川南长宁、黔北等地相类似地层中的  相似文献   

18.
湖北东南部的大冶、鄂城、武昌、蒲圻等地分布着火山岩和砂泥岩相间的岩层,不整合覆于三叠系、中侏罗统、岩体和铁矿之上。由于这一套岩层与大冶铁矿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很早就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注意(谢家荣,1924)。1975年以来,我所曾对这一套岩层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被划分为马架山组、灵乡组和大寺组。上、下两组主要为流纹岩、安山岩;灵乡组以砂泥岩为主夹玄武岩,其中部含有瓣鳃类、植物、介形类等化石。由于对同一种化石的鉴定不同,或不同种类化石确定地质时代看法上的分歧,使灵乡组及其上、下火  相似文献   

19.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2022,61(4):628-642
提要新疆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称作下仓房沟群,自下而上分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为河–湖相碎屑沉积,剖面连续,层序清楚,动、植物化石丰富。文中研究的腹足类标本产于桃东沟剖面梧桐沟组下部和中部的介壳灰岩层和灰岩透镜体中,见有2层,计有2科4属6种: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Yu et Zhu,Xinjiangospira habita sp.nov.、Hydrobia turpanensis Wei、Hydrobia orientalis sp.nov.、Pseudamnicola taodonggouensis sp.nov.和Valvata complanusa sp.nov.;与腹足类共生的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以及植物和脊椎动物化石等,其中双壳类主要是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和Anthraconauta等属。该腹足动物群由Hydrobiidae和Valvatidae的属种组成,标本数量多,壳体小,保存完好,是迄今已知属种最丰富的古生代淡水腹足类动物群。当前梧桐沟组腹足动物群面貌与准噶尔盆地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自流井组的标准地点在四川自贡。四川盆地的自流井组是指下伏于重庆群下沙溪庙组之下,上覆于早侏罗世“香溪群”煤系地层之上的一个地层单元,一般划分为五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依次为珍珠冲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大安寨段与凉高山段。关于自流井组的时代归属,由于长期受美人葛利普(A.W.Grabau,1923,1928)对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标准的影响,我国地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