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大量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工作中,怎样把已经培养出来的藻类进行收获,是一个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这些藻类的个体很小,悬浮在水中,即使在培养液内繁殖到浓度很高时,我们要进行收获也有许多困难。一般采用的收获方法是浓缩,把水滤去,得到浓浆,然后经过晒干以取得藻粉。浓缩的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各种办法使藻类沉淀。  相似文献   

2.
固体培养法具有繁殖快、分离效果好、纯净等特点,是繁殖、分离、鉴定、研究微生物和制造菌苗的重要方法,也是分离、培养单细胞藻类与保存其纯化种的良好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上,初次接种的藻类密度较小,藻体以群落形式出现在培养基表面上,便于进行分离。培养纯种时,不易受到其他生物的污染,倘若受到污染,也易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藻类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了生存的主要条件——水分和营养,只要有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许多种类都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单细胞绿藻和硅藻是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其纯种的分离培养与大量生产和某些经济水产动物幼体的培育有密切关系,同时这些藻类也是植物学  相似文献   

3.
藻类植物时间 3月中旬第一课时课题绿藻——衣藻实验内容从绿色池水中寻找衣藻和其他绿色单细胞藻类。目的要求认识衣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第二课时课题绿藻——水绵实验内容 1.制作水绵装片进行观察;2.制作水绵接合生殖的装片进行观察。目的要求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比较水绵与衣藻的异同;从相同点提出绿藻的特征,从不同点说明水绵是多细胞丝状体。第三课时课题其它藻类植物  相似文献   

4.
大型丝状绿藻对N、P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前,N、P过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仍十分严重,探索有效实用、易于推广的N、P去除技术和寻求对N、P具有较强吸收和降解能力的生物物种,始终为环保学者们所关注,利用藻类去除N、P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解决早期藻类生物技术中过量单细胞藻类不易收获之不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大型丝状绿藻治理N、P污染。陈汉辉利用水网藻净化水源水质、王朝晖等人利用水网藻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N、P营养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大型丝状绿藻能在污水中正常生长代谢,并对水体中的N、P养分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球状绿藻主要指绿藻门中多为单细胞, 形状为球形、近球形, 或由球形衍生出来的其他形状的藻类。球状绿藻分布广泛, 遍布全球, 生活于淡水、海水和亚气生等生境中, 其相似的简单形态下隐藏着复杂的物种多样性。球状绿藻分类学上主要位于绿藻门的两纲四目及其一些独立支系的类群。球状绿藻分类学正由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向基于分子信息的复合分类方法转变。球状绿藻隐性的物种多样性涉及约40属, 其中15属是依据新标本材料而建立的新属, 12个属是依据新证据建立的新组合。本文重点介绍了1998年以后在共球藻纲和绿藻纲中新发现和命名的单细胞球状绿藻, 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分类学迁移及理由, 特别对常见的小球藻属和栅藻属的分类学概念变迁作了详细介绍, 对一些尚没有中文名的拉丁学名给出了中文命名。另外, 本文讨论了基于DNA的分类学方法在球状绿藻分类学中的应用, 目前系统发育位置的不同已经成为球状绿藻分类的主要依据。目前球状绿藻分类面临的问题是大多分类位置未用分子系统发育方法的验证。 未来, 球状绿藻分类学家应用系统发育研究结合形态学研究探索单细胞球状绿藻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细菌和藻类的粘附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活在水中的细菌和藻类粘附到物理和生物表面是一种普遍现象(Fletcher,1979b;1980)。一根木头,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入水中后表面很快被细菌和藻类占据。从水中捞起的植物碎屑表面布满细菌和藻类等生物。浮游甲壳动物和轮虫表面为绿藻和鞭毛藻等密集粘附后,原表面色泽被掩饰而表现为绿色。对细菌和藻类粘附行为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开始,至今人们在这方面获得了相当多的认识,本文就其中的某些研究结果予以介绍。1 细菌和藻类的粘附过程细菌和藻类的粘附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过程。最初的粘附是可逆的。在这个阶段,细菌和藻类与被粘附…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藻类的组成和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9个样地73份生物结皮土样藻类的培养和鉴定,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生物结皮藻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沙漠中有藻类植物49属121种.隶属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其中监藻83种,绿藻20种,硅藻11种。裸藻7种。蓝藻占总种数的68.60%,其中又以丝状种类为优势.占66.27%;绿藻则以单细胞种类为主。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地带中,其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有所不同,中部藻类物种最为丰富,北部和南部次之。而东部和西部则明显减少。在沙垄不同部位的分布中,少数种类对地貌部位的选择性不明显,但有些种类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有差异。藻类在结皮不同层次的分布不同,在结皮层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丰富.且以丝状种类较多,而在结皮下层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衣藻属于绿藻门、团藻目。它是绿藻中细胞结构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大、中学植物教材中都以衣藻作为绿藻门的重要代表植物。本文根据目前电镜资料,描述如下。衣藻的细胞器衣藻虽然是较原始的单细胞真核藻类,但是它已具备了真核植物的各种细胞器。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细胞壁内有包埋在细胞质中的大型杯状叶绿体和叶绿体腔内的细胞质及细胞核。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器与高等植物的相同。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有核膜孔。细胞质中的内质网与核膜  相似文献   

9.
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分布甚广,它们都具有光合色素,是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植物。在多数藻类植物门中(蓝藻门、红藻门除外),其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是具有鞭毛的单细胞原始类型,在植物界中是很大的一群低等植物。从鞭毛存在的时间上看,有的藻类在营养时期存在鞭毛,有的则在生殖时间存在鞭毛。在营养时期具有鞭毛的藻类有单细胞的,也有群体的。单细胞的有衣藻、扁藻、裸藻、甲藻、隐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藻类?藻类是一类有趣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它们没有根茎叶分化,绝大多数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说它们低等,是因为在它们完整的生命周期内自始至终不会形成胚,而高等生物(例如种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等)则会在繁殖发育过程中形成胚。藻类既包含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蓝藻(蓝细菌),也包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真核生物(灰胞藻、绿藻、红藻、隐藻、定鞭藻、异鞭藻、甲藻、裸藻和网绿藻等),还包括具有叶绿体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衣藻质体分裂相关基因CrFtsZ2的克隆及其进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tsZ(filamentingtemperaturesensitive)是一类从大肠杆菌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中分离到的基因 .该基因与E .coli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突变体由于细胞分裂受阻而呈现“长丝状”[1] .此类基因于 1980年首次被克隆[2 ] .随后的研究表明 ,FtsZ蛋白在E .coli分裂细胞的凹陷处形成环状多聚体 ,Z环 ,是E .coli细胞分裂的限制因子[3 ] .衣藻属于绿藻 ,在现存的所有单细胞真核藻类中 ,绿藻是与陆生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一支[4] .由于衣藻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并且仅含有一个巨大的叶绿体 ,因而是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0月—1986年6月在英国泰晤士河Datchet监测站采得藻类标本共32号,经鉴定有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的藻类植物共30个属,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尤其以冠盘藻属最为丰富,为该河流的优势属。由于该属某些种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植物并大量繁殖,可见其水质的基本情况。除了定性分析鉴定藻类的种属外,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藻类生长情况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在生长的高峰期,细胞总数为15558个/ml,其中冠盘藻属达14408个/ml,占细胞总数的93%;叶绿素a 96μg/ml;悬浮颗粒物总数为63392个/ml,悬浮颗粒物总体积为31.584μm3×106/ml。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绿藻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化学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以合成有机物质,从而进行生长与繁殖。在单细胞绿藻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中,除了 C、H、O 等三种有机元素主要是从水和二氧化碳中获得以外,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元素N 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必需元素,  相似文献   

14.
正藻类是一类低等植物,它们分布广泛,大小不一,从几微米到长达几米的藻类都有存在。它们具有叶绿素,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从而能够自养生活。藻类可以分为很多门类,其中我们要介绍的绿藻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这类生物的色素成分和比例与高等植物相似,都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多种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占多数,这也使得这种藻类大多呈现绿  相似文献   

15.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聚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常见化石保存皱缩的细胞壁而原生质已流失。诸多特征表明这些化石是藻类,主要是绿藻,而非动物胚胎。  相似文献   

16.
植物学家普遍地认为具双鞭毛的衣藻型或类似衣藻型的单细胞绿藻是原始型的绿藻。按照传统的观点,绿藻门基本包括三条进化路线:一条是群体的(或团藻的)路线,藻体为游动的单细胞或群体,营养时期无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着生藻类在建群中群落变化的生态学特性,揭示着生藻类的建群规律,在以丝状藻类为优势藻的生态塘中,采用花岗岩和瓷砖为附着材料,设置水体底部和中部为附着位点,进行频次为10d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塘中共检出8门73属117种着生藻类,其中以硅藻、蓝藻、绿藻为优势类群。同时不同人工基质和不同空间层次条件下着生藻类的建群特征较一致,早期以单细胞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为优势,后期以丝状藻类如鞘丝藻(Lyngby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为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工基质(花岗岩和瓷砖)对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生物量和藻类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花岗岩和瓷砖上附着的着生藻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不同的空间层次对着生藻类建群特征影响明显,水体底部具有更多的硅藻种类数,中部具有更多的绿藻,随着建群时间的发展,蓝藻比例不断增加;就生物量而言,底部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显著高于水体中部,但两者的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建群过程的发展,水体底部的着生藻类生物量达峰值所需的时间比中部更长。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态塘中着生藻类的生长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球藻是被人类研究并开发利用的单细胞藻类之一。本文就小球藻大规模培养中产量、质量、培养方式、培养基与经济上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气候因子、二氧化碳补加、搅拌、分离、收获与干燥等技术条件及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光合生物反应器培养。文中也讨论了小球藻大规模培养中生长量以及限制生长量的主要因素与太阳能转换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球藻是被人类研究并开发利用的单细胞藻类之一。本文就小球藻大规模培养中产量、质量、培养方式、培养基与经济上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气候因子、二氧化碳补加、搅拌、分离、收获与干燥等技术条件及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光合生物反应器培养。文中也讨论了小球藻大规模培养中生长量以及限制生长量的主要因素与太阳能转换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引进优良鱼种是发展淡水鱼类养殖事业重要途径之一。非洲鲫(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原产于非洲东南部的莫三鼻给湾。由于它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等特点,因而具有养殖价值。1957年开始引入我国,先后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省试养成功。并很快传播到其他省区,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费鸿年(1958)在报导“新移殖到我国饲养的非洲鲫鱼”时指出:这种鱼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完全吃硅藻、单细胞绿藻和小甲壳类。较大的鱼摄食腐败的植物,特别爱吃丝状藻类、原球藻类、硅藻类,有时还能吃蚊的幼虫和虾类。广东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60)对非洲鲫研究结果也表明其食料以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