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分离自深海沉积物中的海洋放线菌Actinomadura sp.01119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鉴定为环(L-苯丙-L-脯)二肽(1),环(L-脯-L-脯)二肽(2),环(L-酪-L-脯)二肽(3),环(D-酪-L-脯)二肽(4),环(L-异亮-L-脯)二肽(5),环(L-缬-L-脯)二肽(6),棕榈酸(7),对羟基苯甲酸(8),尿嘧啶(9)。其中化合物1~6为环二肽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Phyllosticta aristolochi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methyl-2-pyrolidinone (1)、环-(甘氨酸-L-脯氨酸)(2)、环-(D-丙氨酸-L-脯氨酸)(3)、环-(L-缬氨酸-L-脯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cyclo-(L-Leu-D-4-hydroxyprolinyl)(6)、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8)、环-(L-酪氨酸-L-脯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啤酒甾醇(11)、对羟基苯乙醇(12)、对羟基苯乙酸(13)、(2S,3R)-1-(4-羟基苯基)丁烷-2,3-二醇(14)和(2R,3S)-1-苯基丁烷-2,3-二醇(15)。采用MTS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10和14对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链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农用和医药抗生素的重要来源。为了更深入挖掘卡伍尔氏链霉菌NA4潜在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阻断NA4主产物bafilomycins的突变株ΔbafAI随机激活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HP20固相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ΔbafAI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使用NMR和MS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1)、环(L-缬氨酸-L-脯氨酸)(2)、环(L-脯氨酸-L-亮氨酸)(3)、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4)、(2E, 4E)-5-(3-羟苯基)-戊-2, 4-二烯酰胺(5)和5′-脱氧-5′-甲硫肌苷(6)。6个化合物均是阻断NA4主产物后非特异激活的或产量显著提高的化合物,均为该菌中首次分离;化合物5和6是第二次从天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显示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丰富了卡伍尔氏链霉菌NA4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为激活沉默或低表达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环(酪氨酸-酪氨酸)(1)、环(酪氨酸-脯氨酸)(2)、环(缬氨酸-酪氨酸)(3)、环(甘氨酸-苯丙氨酸)(4)、环(甘氨酸-色氨酸)(5)、环(色氨酸-丝氨酸)(6)、环(色氨酸-天冬酰胺)(7)、ginsenine(8)、6-羟基香豆素(9)、6-羟基色满-2-酮(10)、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11)、1-(4-乙基苯基)-1,2-乙二醇(12)、(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13)、2-羟基-3',4'-二羟基苯乙酮(14)、原儿茶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和丁香酸(17)。其中,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化合物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进行了观察,化合物13显示较强的抑制NO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环(酪氨酸-酪氨酸)(1)、环(酪氨酸-脯氨酸)(2)、环(缬氨酸-酪氨酸)(3)、环(甘氨酸-苯丙氨酸)(4)、环(甘氨酸-色氨酸)(5)、环(色氨酸-丝氨酸)(6)、环(色氨酸-天冬酰胺)(7)、ginsenine(8)、6-羟基香豆素(9)、6-羟基色满-2-酮(10)、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11)、1-(4-乙基苯基)-1,2-乙二醇(12)、(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13)、2-羟基-3',4'-二羟基苯乙酮(14)、原儿茶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和丁香酸(17)。其中,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化合物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进行了观察,化合物13显示较强的抑制NO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Streptomyces sp.KC17012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对Streptomyces sp.KC17012的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采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与质谱方法(MS),结合与文献数据对比,共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seco-((S)-Pro-(R)-Val)(1)、环-(L-脯-L-酪)二肽(2)、环-(D-脯-L-酪)二肽(3)、环-(L-脯-L-苯丙)二肽(4)、色氨酸(5)、amethyldioxindole-3-acetate(6)、3-羧基吲哚(7)、邻氨基苯甲酸(8)、胸腺嘧啶核苷(9)、macrolactin A(10)、红花脂A(11)、(-)-methyl dihydrophaseate(12)、菜豆酸(13)、(-)-ethyl dihydrophaseate(14)、布卢门醇A(15)、3α-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16)、trogopterin A(17)、和β-谷甾醇(18),其中化合物1~4属于二肽类,11~14为倍半萜类脱落酸类似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以上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10分别在11和33μmol/L浓度下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链霉菌KC17012的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七环二肽成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14个环二肽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亮氨酸-苏氨酸)(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2)、环-(亮氨酸-缬氨酸)(3)、环-(异亮氨酸-缬氨酸)(4)、环-(亮氨酸-丝氨酸)(5)、环-(亮氨酸-酪氨酸)(6)、环-(缬氨酸-脯氨酸)(7)、环-(丙氨酸-脯氨酸)(8)、环-(苯丙氨酸-酪氨酸)(9)、环-(苯丙氨酸-丙氨酸)(10)、环-(苯丙氨酸-缬氨酸)(11)、环-(亮氨酸-丙氨酸)(12)、环-(异亮氨酸-丙氨酸)(13)、环-(缬氨酸-丙氨酸)(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3、11~14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和11、3和4、12和13分别为一对混合物,比例分别为2:1、1:1和2:1。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南海深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4-苯基-3-丁烯酰胺(1)、苯乙酰胺(2)、苯乙酸-2-(4-羟苯基)乙酯(3)、对羟基苯乙醇(4)、环(甘氨酸-2-氨基丁酸)(5)、环(甘氨酸-亮氨酸)(6)、环(甘氨酸-L-脯氨酸)(7)、环(D-脯氨酸-L-缬氨酸)(8)、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9)、环(N-甲基甘氨酸-苯丙氨酸)(10)、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1)、环(2-哌啶酸-苯丙氨酸)(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测试化合物1~12对番木瓜炭疽菌和香蕉黑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化合物9对两种热带水果致病菌显示出中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南海半红树植物黄槿内源真菌GT20036029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半红树药用植物黄槿内生真菌GT20036029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与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鉴定它们分别为N-(2-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环(L-脯氨酸-D-异亮氨酸)(2)、环(L-亮氨酸-L-脯氨酸)(3)、环(D-亮氨酸-L-脯氨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苯丙氨酸-丝氨酸)(6)、脑苷脂B(7)、(25S)-纽替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8)和(25S)-异纽替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9)。化合物1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显示了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色谱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甘油(1)、邻羟基苯甲酸(2)、苯丙氨酸(3)、色氨酸(4)、尿嘧啶(5)、腺嘌呤(6)、环(脯氨酸-苏氨酸)(7)、环(脯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缬氨酸)(9)、环(甘氨酸-异亮氨酸)(10)、环(甘氨酸-亮氨酸)(11)、腺嘌呤核苷(12)、次黄嘌呤核苷(13)、环(亮氨酸-丝氨酸)(14)、环(丝氨酸-苯丙氨酸)(15)、环(天冬酰胺-苯丙氨酸)(16)、环(酪氨酸-甘氨酸)(17)、环(酪氨酸-丙氨酸)(18)、环(酪氨酸-丝氨酸)(19)、环(酪氨酸-苏氨酸)(20)、环(酪氨酸-天冬氨酸)(21)和Cordyrrole A(22)。其中,化合物7~11、14~22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20和21为新的天然产物。此外,对化合物抗一氧化氮生成作用和促血管生成活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1.
对来源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Penicillium crustosum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结合质谱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为:Ac-L-Leu-L-Pro-OCH_3(1)、(E)-3-benzylidene-4-methyl-3,4-dihydro-1H-benzo[e][1,4]diazepine-2,5-dione(2)、(Z)-3-benzylidene-4-methyl-3,4-dihydro-1H-benzo[e][1,4]diazepine-2,5-dione(3)、cyclopenin(4)、(3S)-1,4-benzodiazepine-2,5-diones(5)、O-acetyl-β-paxitriol(6)、roquefortine C(7)、isoroquefortine C(8)、aflaquinolone G(9)、3-hydroxy-4-phenylquinolin-2(1H)-one(10)、viridicatol(11)、cyclo(Pro-Leu)(12)、N-苯甲基氨基甲酸(13)、(5S,6R,7S,8R)-5-amino-(2Z,4Z)-1,2,3-trihydroxybuta-2,4-dienyloxy-pentane-6,7,8,9-tetraol(14)、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15)、conidiogenone B(16)。分离得到化合物主要为苯二氮卓类、吲哚二萜类和喹诺酮类生物碱。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4、6、9、12~14和16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抗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发酵液中分离鉴定9个环二肽和2个苯环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环(酪氨酸-脯氨酸)(1),环(酪氨酸-异亮氨酸)(2),环(苯丙氨酸-脯氨酸)(3),环(缬氨酸-脯氨酸)(4),环(异亮氨酸-脯氨酸)(5),环(亮氨酸-脯氨酸)(6),环(丙氨酸-脯氨酸)(7),环(缬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亮氨酸)(9),对羟基苯甲醛(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其中化合物1~4对多种海洋细菌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是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营养生长阶段的共生真菌。为研究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本实验综合运用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半制备RP-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蜜环菌发酵液及其菌丝体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十四烷酸(1)、α-亚麻酸(2)、油酸(3)、亚油酸(4)、亚油酸乙酯(5)、8(R),11(S)-二羟基-9 Z,12 Z-十八烷二烯酸(6)、2-油酰甘油(7)、1-亚油酸甘油酯(8)、二羟丙基-油酸(9)、亚油酸甲酯(10)、甘油1,3-二亚油酸酯(11)、(5 Z,9 Z)-17-甲基-非十七烯酸-5,9-二酯(12)、(2 S)-α-(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酸(13)、麦角甾醇(14)、(22 E,24 S)-5α,8α-环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β醇(15)、对羟基苄基乙基醚(16)、尿嘧啶(17)、环D-脯氨酸-D-异亮氨酸(18)、环D-脯氨酸-D-亮氨酸(19)、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20)、脯氨酸(21)、环D-脯氨酸-L-缬氨酸(22)、环D-脯氨酸-D-缬氨酸(23)、4-(2-羟乙基)-5-甲基噁唑(24)、环丙氨酸-缬氨酸(25)、环丙氨酸-脯氨酸(26)。其中,化合物5~13、16和18~26是首次从蜜环菌中分离获得。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4和15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黄鱼共生菌Bacillus coagulans LL110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色谱层析技术对B.coagulans LL1103发酵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从大黄鱼内生菌B.coagulans LL1103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为:(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异亮氨酸-丙氨酸)、(3)环(脯氨酸-缬氨酸)、(4)环(脯氨酸-苯丙氨酸)、(5)环(脯氨酸-亮氨酸)、(6)环(甘氨酸-丙氨酸)、(7)环(脯氨酸-甘氨酸)、(8)环(脯氨酸-丙氨酸)和(9)环(络氨酸-甘氨酸)。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3、7和9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8.0、4.0和16.0μg/mL。[结论]从大黄鱼共生菌B.coagulans LL1103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对大肠埃希菌(E.coli)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甄心  巩婷  朱平 《菌物研究》2013,(2):148-148
对分离自南海丰肉结海绵的相关链霉菌LS-298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抗菌活性和化学筛选相结合为指导,采用硅胶柱、凝胶柱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LS-298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滤纸片扩散法及MTT法分别检测其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1个新化合物,环(脯氨酸-4-羟基-缬氨酸)(1),1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邻苯二甲酸正丁二酯(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5),3-甲酰胺-吲哚(6),环(脯氨酸-赖氨酸)(7),环(脯氨酸-苯丙氨酸)(8),环(脯氨酸-酪氨酸)(9),环(脯氨酸-亮氨酸)(10),meleagrin(11),5-hydroxyectione(12),棘霉素(echinomycin)(13),光黄素(14),N-[2-(1H-indo-l 3-yl)-2-oxo-ethyl]-acetamide(15),3-甲酰胺吡啶(16),替达霉素B(tirandamycin B)(17)。其中,棘霉素和替达霉素B为首次从同一株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且后者目前仅在海洋放线菌中被发现,两者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亦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对红树植物秋茄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 SCSIO Kc B3-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中压ODS反相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离手段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文献数据鉴定了14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对羟基苯甲醛(1),2-(4-羟苯基)乙醇(2),2-(4-羟苯基)乙酸乙酯(3),2-羟基-2-(4'-羟基苯基)乙醇(4),2-甲氧基-2-(4'-羟基苯基)乙醇(5),苯乙二醇(6),2-氨基-3-苯基-1-丙醇(7),对羟基苯乙酸甲酯(8),2-(2-羟基乙基)苯酚(9),3-chlorogentisyl alcohol (10),4-hydroxymellein (11),diaporthin (12),环(L-苯丙-L-亮)二肽(13),环(D-苯丙-L-异亮)二肽(14)。化合物3~14均为首次从红树植物秋茄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虫类中药蛴螬中含氮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虫类中药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结构经谱学数据和与已知化合物比较,分别鉴定为N-[2-(4-羟苯基)-乙基]乙酰胺(1)、环(酪氨酸-脯氨酸)(2)、吡啶-3-甲酰胺(3)、胸苷(4)、戊内酰胺(5)、5-(羟甲基)-1H-吡咯-2-醛(6)、环(脯氨酸-缬氨酸)(7)、环(脯氨酸-丙氨酸)(8)、羟吲哚(9)、1,2,3,4-四氢-1,3,4-三氧-β-咔啉(10)、吲哚-3-醛(11)、黄苷(12)和苯基丙氨酸(13)。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种动物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对味噌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C18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味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HMBC、MS)鉴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总共分离得到6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图1),分别鉴定为:染料木素(1)、大豆素(2)、黄豆黄素(3)、4',5,7,8-四羟基异黄酮(4)、4',7,8-三羟基异黄酮(5)、4',7,8-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味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运用硅胶、凝胶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药枳壳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环肽成分:环-(亮氨酸1-异亮氨酸2-丙氨酸3-苏氨酸4-甘氨酸5-苏氨酸6-苯丙氨酸7)(1)、环-(甘氨酸1-亮氨酸2-缬氨酸3-亮氨酸4-脯氨酸5-丝氨酸6)(2)、环-(亮氨酸1-亮氨酸2-脯氨酸3-酪氨酸4-甘氨酸5-丝氨酸6-脯氨酸7)(3)、环-(甘氨酸1-甘氨酸2-亮氨酸3-亮氨酸4-亮氨酸5-脯氨酸6-脯氨酸7-苯丙氨酸8)(4)、环-(脯氨酸-丙氨酸)(5)、环-(丙氨酸-异亮氨酸)(6)、环-(丙氨酸-亮氨酸)(7)。除2和4外,其余环肽均为首次从中药枳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来自大象粪便的链霉菌YIM80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共获得11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环(苯丙氨酸-缬氨酸)(1)、环(亮氨酸-缬氨酸)(2)、N-乙酰色胺(3)、N-乙酰酪胺(4)、5'-O-乙酰胸苷(5)、2'-脱氧尿苷(6)、2-吡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醇(8)、2,5-二羟基苯甲醇甲醚(9)、2-甲氧基对苯二酚(10)和间羟基苯甲醇(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象粪便来源的链霉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