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阿拉伯胶布洛芬缓释微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材,利用复凝聚法将布洛芬微囊化。以微囊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为0.2%、成囊pH为4.5、成囊温度为45℃、搅拌速度为200rpm。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含药微囊,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5-FU壳聚糖-阿拉伯胶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基质材料,制备5-FU缓释微囊.以微囊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L_9(3~4)正交实验得出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5-FU缓释微囊,所制微囊形态及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微囊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碱聚乳酸纳米粒(VLB-PLA-N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复乳挥发法制备VLB-PLA-NPs,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评价指标,选择聚乳酸用量、超声时间、外水相浓度为考察因素,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化工艺制备得VLB-PLA-NPs平均粒径为65±3.03nm,包封率为(99.68±0.30)%,载药量为3.323±0.01μg/mg,体外释放可持续20天.结论:该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结果稳定,缓释特征明显,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萘普生缓释微球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通过复凝聚法将萘普生制成微球,研究成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载药微球性能,制备了可生物相容,自然降解无毒的载药微球。实验中,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浓度为1:1,pH值为4.0,搅拌速度为300rpm,反应温度为35℃。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球,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新型癌症化疗制剂载阿霉素(Adriamyci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ADM-PLGA-NP),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包封材料,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蒸发法制备ADM-PLGA-NP,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微球对ADM的缓释作用。结果:ADM-PLGA-NP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237±12.7)n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6.42±1.67)%和(53.82±8.34)%,药物在体外缓慢释放,5 d累积释放量达85%。结论:通过复乳蒸发法制备的ADM-PLGA-NP性质稳定,具有药物缓释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化疗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氢氧化镁对BSA微球体外释放的影响,优化BS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BSA-PLGA微球。先将BSA与葡聚糖制备成玻璃体颗粒,再将玻璃体颗粒与氢氧化镁包裹进PLGA中,制备成缓释微球。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然后用Micro BCA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所制得的微球粒径约60μm,呈较好的球形。添加氢氧化镁后,BSA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都有显著提高。不同含量的氢氧化镁对BSA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也不同。在体外释放过程中,载有氢氧化镁的微球14天累积释放量为(85.10±2.67)%,而对照组不到80%。结论:通过调整氢氧化镁的量,可以制得形态完整,大小均匀,突释较小的BSA微球。  相似文献   

7.
以高分子多聚物聚乳酸(PLA)为材料,10-甲氧基喜树碱(Me O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缓释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确定了最佳投料比为0.02∶1,平均粒径在100~250 nm之间,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3.57±3.45%和3.10±1.19%,体外持续缓慢释放达48 h以上,累计释放率超过70%,缓释效果明显。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的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为聚乳酸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为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响应面法优化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制备的工艺参数,提高姜黄素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姜黄素缓释微球,以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配制壳聚糖的醋酸浓度、药物载体的比例以及交联剂浓度对微球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并根据最佳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姜黄素壳聚糖微球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醋酸的浓度为1%,载体药物比例为0.83,交联剂的浓度为0.15%,载药量和包封率的预测值和理论值偏差分别为0.47%和3.2%.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制剂处方具有很好的预测性,体内外药物释放度研究表明,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可以在提高姜黄素溶出度的前提下缓慢释放达12h.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干扰素-τ微囊,希望发展一种口服干扰素制剂。方法:使用注射器手工滴制的方法,在滴加过程中,速度和距离是影响囊形的主要因素。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法应用于干扰素-τ药物的包封,其制备简单快速,干扰素-τ包封率很高,并且具有肠溶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有望用于制备干扰素-τ或其他肽类药物的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自制的壳聚糖与阿拉伯胶为壁材,以戊二醛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复凝法制备吲哚美辛载药微囊;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壁材壳聚糖对所形成微囊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脱乙酰度与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所制的载药微囊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吸水溶胀性能等都有一定差别,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他们缓释与控释性能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作为口服控释制剂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与海藻酸钠通过聚电解质络合反应制备成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囊 ,其粒径为 1mm左右。以干扰素为模型药物 ,其包封率达 90 %以上。同时还研究了在不同 pH条件下 ,干扰素的控制释放情况。结果表明 :微囊在模拟胃液 (pH 1.0 )中 3h的药物释率仅为≤ 5 % ,但在模拟肠液 (pH 7.4 )中 3h ,80 %~ 90 %的药物被释放。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制备了胆甾醇基γ-聚谷氨酸负载阿霉素纳米胶束(DOX/NPs),并考察了该载药纳米胶束体系的形态与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体内外释药的特性。结果表明:DOX/NPs的最佳载药量为22.4%,包封率为90.2%,平均粒径为(312.3±7.2)nm,电镜下观察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体外释药结果显示,DOX/NPs能延缓阿霉素的释放,并具有p H敏感的释药特性。小鼠体内释药结果表明:阿霉素经包埋后其消除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明显大于游离阿霉素,达到了药物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以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投药量和反应温度为因素,缓释微丸的载药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依次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优化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75%、壳聚糖浓度为2.08%、投药量为35.94%、反应温度为51℃时载药量为22.4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以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投药量和反应温度为因素,缓释微丸的载药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依次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优化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75%、壳聚糖浓度为2.08%、投药量为35.94%、反应温度为51℃时载药量为22.4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6.
制备柚皮素自微乳不对称膜渗透泵胶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实验利用球晶技术进行自微乳的固化研究,以醋酸纤维素浓度、栓模浸入聚合物溶液中时间、栓模浸入淬火液中时间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囊壳厚度和24h药物累积释放度为因变量,确定不对称膜渗透泵胶囊壳的最佳制备工艺。其最佳制备工艺为:醋酸纤维素浓度9.44%,栓模浸入聚合物溶液中时间3.77min,栓模浸入淬火液中时间15.86min,按最佳工艺得到的药物累积释放度为96.27%,囊壳厚度为0.275mm。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药方程(R=0.9997)。柚皮素自微乳不对称膜渗透泵胶囊可有效控制药物缓慢释放,解决难溶性药物制成渗透泵制剂释药不完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对影响茶多酚微胶囊化包埋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茶多酚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茶多酚微囊化包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3%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茶多酚=3:1),1%的壳聚糖和4%的氯化钙体系,用一步法可制备茶多酚微胶囊,该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约2 h中达到茶多酚释放峰值,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S/O/W和W/O/W法,和不同的苄丝肼载药量制作缓释微球,用HPLC考察其释放曲线、突释情况和包封率,实验表明S/O/W法制作的苄丝肼微球缓释效果更好,达到了6d,包封率能达到70%以上,突释情况可以接受,苄丝肼载药量低的微球能达到更高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装载于不同分子量的PLGA中的5-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方法: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将5-氟尿嘧啶包裹在高分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形成缓释微球,考察其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均匀。具有一定得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其处方1和处方2的缓释时间为8天和23天。结论: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的PLGA 5-氟尿嘧啶微球能够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装载于不同分子量的PLGA中的5-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方法: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将5-氟尿嘧啶包裹在高分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形成缓释微球,考察其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均匀。具有一定得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其处方1和处方2的缓释时间为8天和23天。结论: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的PLGA 5-氟尿嘧啶微球能够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