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多种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海芒果叶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为熊果醇(1),(23Z)-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2),大戟醇(3),乌苏酸(4),2α-羟基乌苏酸(5),乙酰乌苏酸(6),α-香树脂醇(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3.
茯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相似文献
4.
5.
钻地风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钻地风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有关对照品比较, 其结构鉴定为熊果酸(1),坡模酸(2),tormentic acid (3),蔷薇酸(4),sericic acid (5),23-hydroxytormentic acid (6), kaji-ichigoside F1 (7),野蔷薇苷 (8), sericoside (9), quadranoside VIII (10), crataegioside (11)和niga-ichigoside F1 (1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体外5?mg/ml浓度下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灵芝三萜类成分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灵芝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类、多糖、生物碱、有机酸、核苷、氨基酸、酶类及微量元素等 ,其主要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中的灵芝酸。由于灵芝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使灵芝具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 ,主要包括抗肿瘤作用 ;调节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作用 ;保肝、抗衰老、抗病毒、消炎抗菌、放射保护作用 ;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致突变、活血化淤作用 ;对学习和增强记忆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10)
采用色谱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9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紫芝烯酸C(1)、赤芝酸A(2)、赤芝酮B(3)、灵芝烯酸B(4)、灵芝烯酸E(5)、灵芝酸H(6)和灵芝酸I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1对DU145细胞株、CEM细胞株及Hela细胞株细胞活力的影响,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8. 8±1. 5μMol/L(Hela细胞株),说明化合物1对Hela细胞具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锐尖山香圆叶中三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锐尖山香圆(Turpinia arguta (Lindl.) Seem.)叶中分离得到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其结构为熊果酸(1), 3β,6β,23-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 (2), 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3), 3β,6β,19α,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4), 1 α, 3β,23-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 (5), arjunglucoside II (6), rosamultin (7), 3β-O-β-D-glucopyranoylcincholic acid (8), cinchonaglycoside C (9), mussaendoside S (10) 和3β-O-β-D-glucopyranosyl quinov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1)。除化合物1和6,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香圆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研究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的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prep-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灵芝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降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分别是ethyl 20(21)-dehydrolucidenate A(1)、lingzhi-20(21)-en-24-oic acid A(2)、20(21)-dehydrolucidenic acid A(3)、赤芝酮A(4)、lucidadone H(5)。化合物1和2是两个新的降羊毛甾烷三萜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在白血病(HL-60)、肺癌(A549)、肝癌(SMMC-7721)、乳腺癌(MCF-7)、结肠癌(SW480)五种不同的癌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5在40μM时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发酵阶段的灵芝菌丝三萜类成分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发酵阶段的菌丝三萜各组分的变化与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灵芝三萜在菌丝发酵后期才大量产生,菌丝中三萜的种类与子实体相比相对较少,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中的三萜在组分、相对含量及各组分间的比例都有所变化,其中两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反相关,另有几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生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三萜组分最佳培养方式和最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1.
建立茯苓皮与白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菌物药茯苓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Agilent 5 TC-C18 (2)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变波长方式检测,采集波长为242、203 nm,进样量10μL。建立了茯苓皮与白茯苓中三萜类成分指纹图谱,应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手段结合相似度评价对实验数据进行识别,以分析不同茯苓样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找出可反映茯苓皮与白茯苓三萜成分特征的关键色谱峰。茯苓皮与白茯苓三萜成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下确认了6个共有峰,分别为2号峰(茯苓新酸B)、3号峰(去氢土莫酸)、4号峰(茯苓新酸A)、9号峰(去氢茯苓酸)、10号峰(茯苓酸)、12号峰(松苓新酸);不同来源的茯苓样品相同药用部位间相似度均在0.90以上;依据CA和PCA分析结果将茯苓样品药用部位分为两大类。PCA分析结果显示包括代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成分在内的7个共有色谱峰(3、5和6、... 相似文献
12.
栀子作为保肝利胆的中药已被广泛复方用于临床,栀子提取物在基础研究中也被发现有很突出的保肝利胆功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栀子提取物具有保肝和肝毒性双重作用。本综述通过对栀子提取物的保肝、利胆以及其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期待栀子相关新药能够及早研发、并合理应用,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的化学成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及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其心材中分离得到5个新黄酮和7个其他类型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hydroxy-2?,3?,4?-trimethoxyisoflavan(1)、6,4?-dihydro...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种甘草属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为抗病毒免疫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作为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甘草属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主要对该类化合物抗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肝炎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马甲子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酸、马甲子素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以白桦脂酸、马甲子素为指标,通过对10种大孔树脂(DA201、AB-8、D1400、D4020、NKA-9、HPD100、HPD700、H130和X-5)的静态、动态饱和吸附量和解析率实验筛选适宜的大孔树脂,并优化纯化工艺。工艺条件:马甲子素、白桦脂酸浓度分别为16.07、1023μg/m L,上样体积为1000 m L(上样量为0.4 g/g,醇提物/干树脂),洗脱剂为85%乙醇,用量为900 m L,洗脱速度为3 m L/min。经树脂纯化后马甲子素的含量提高了8倍,白桦脂酸的含量提高了5倍,色素等杂质含量大大降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马甲子提取物,其Hep-G2、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30.79±8.49、8.75±2.83 mg/L。本纯化工艺条件合理,适用于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有效成分的纯化富集。 相似文献
16.
采用色谱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9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紫芝烯酸C(1)、赤芝酸A(2)、赤芝酮B(3)、灵芝烯酸B(4)、灵芝烯酸E(5)、灵芝酸H(6)和灵芝酸I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1对DU145细胞株、CEM细胞株及Hela细胞株细胞活力的影响,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8. 8±1. 5μMol/L(Hela细胞株),说明化合物1对Hela细胞具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肝脏作为代谢器官,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的保肝护肝已成为医学界和药学界共同面一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化学药物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常常伴随各种毒副作用甚至更进一步的肝损伤,而中药凭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优势在肝病治疗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护肝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更好的新型中药逐步上市,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将就这些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属兰科植物,从天麻中提炼出的化学成份有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天麻醚苷、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1]。其中活性成份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成份是天麻素(化学名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又称天麻苷)[2]。天麻素在非酶体系中稳定,在肝、肾、脑组织匀浆中天麻素可被代谢为天麻苷元。在组织中的代谢,以肾最快,脑次之,肝最小;在脑组织中,天麻素在小脑、丘脑、脑桥与延脑区域代谢速度快于皮层、纹状体和海马区[3]。有关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可见天麻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远无止境,但是某些作用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和阐明,本文对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1,(8)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桦褐孔菌三萜类活性成分抗胃癌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查阅文献、检索TCMSP数据库,经SwissADME筛选,得出桦褐孔菌三萜类活性成分24个,包括白桦脂酸、桦褐孔菌醇等。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56个,主要有CASP3、MAPK1等;基于DAVID数据库,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三萜类活性成分抗胃癌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变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信号转导等有关,参与的主要信号通路有TNF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4个活性成分与CASP3、MAPK1、NFKB1、MAPK8、ALB 5个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性。综上,桦褐孔菌三萜类成分抗胃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分别从茯苓皮中提取多糖和三萜类物质。考察提取溶剂、超声功率、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对茯苓皮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乙醇提取多糖,选用乙酸乙酯浸提三萜类物质,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50 W,液料比为45 m 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5 min。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测定,评价茯苓皮中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抗氧化能力与质量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在质量浓度达到0.4 mg/m L时,茯苓皮多糖和三萜类物质提取液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VC;茯苓皮三萜类物质提取液还原力与VC相当。茯苓皮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