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规模化育苗及海区养殖技术。采集海区成熟藻体, 室内催熟放散受精卵, 收集并喷洒于水泥板、棕绳、木板3种附着基, 进行受精卵附着、萌发及苗体生长等实验, 发现棕绳育苗效果最佳。受精卵喷洒10d后, 3种附着基的出苗率分别为 85.5%、80.2%和91.3%, 平均株高约1.3 mm。前20天木板幼苗密度最高, 达8.2株/cm2, 但幼苗均生长缓慢。第30天, 幼苗出现明显分枝, 生长率增大到前20天的1.6倍, 其中棕绳幼苗株高最大, 幼苗存活率分别为83.6%、79.7%和75.6%。第60天棕绳幼苗密度及平均株高均最大。将附有幼苗的水泥板(藻礁)、棕绳放入海区进行养殖, 发现幼苗在浪大流急海区生长较快, 4周后平均株高分别达98.7和103.1 mm, 是对照组的1.5倍, 但棕绳脱苗严重。藻礁较适合海区规模化投放养殖, 是藻场修复和重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多孢马尾藻的常规营养成分、不溶性膳食纤维、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不溶性膳食纤维是多孢马尾藻的主要成分,占藻体干重的45%;蛋白质含量为8.85%;必需氨基酸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78;脂肪含量为1.1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粗脂肪的63.61%;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钙、铁和锰含量高.因此,多孢马尾藻是一种高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且矿物质丰富的海藻资源.  相似文献   

3.
枸杞岛瓦氏马尾藻养殖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海区规模化养殖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瓦氏马尾藻生长适宜水深为1.5~2.5 m,最适水深为2 m;藻体春秋季节生长相对较快,夏季开始衰败,2014年5月养殖和野生藻体均达到最高日特定生长率,分别达6.8%·d-1和5.9%·d-1,且养殖藻体生长及成熟均快于野生藻体;与2013年相比,2014年除1、7号站位外其他站位无机氮(IN)、无机磷(IP)、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整体呈两侧站位高、中部站位低的趋势;溶解氧(DO)质量浓度和透明度(SD)显著升高(P0.05),其中COD和Chl-a质量浓度分别降低18.75%和43.51%,且后者最高值仅为1.55μg·L-1;DO质量浓度和透明度(SD)分别升高了4.52%和8.09%;瓦氏马尾藻养殖后该海域水质明显改善。该研究结果为瓦氏马尾藻栽培及利用大型海藻进行海洋水质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浙北近岸典型岛礁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的空间分布格局, 于2016年5月底至6月初, 分别采用走航观察和水下样方法, 对按离岸距离远近的3条岛礁带上12个岛礁瓦氏马尾藻成藻时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 并从不同空间尺度比较分析了3条岛礁带上瓦氏马尾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 (1)在地区尺度上, 高浊度和高波浪能的水域环境限制了瓦氏马尾藻的分布与生长, 导致浙北近岸的瓦氏马尾藻仅分布在第二条岛礁带这一狭窄的分布带上。依据瓦氏马尾藻最低适宜生长水温要高于10 ℃的特性, 我们可以推断出舟山群岛的绿华岛可能是我国特有种瓦氏马尾藻分布的最北部端线。(2)在站点尺度上, 岛礁东南向瓦氏马尾藻定生密度明显低于西北向, 这与调查站位所受风浪影响的方位和强度相一致。在第二岛礁带上的4个岛礁北向瓦氏马尾藻的平均株高仅为26.3 cm, 说明瓦氏马尾藻不适宜在高波浪能生境中生存。(3)在站点尺度内, 第二岛礁带上浊度最低的北渔山岛瓦氏马尾藻有较大的垂直分布范围, 且定生深度达到了6.4 m, 而浊度高的近岸岛礁瓦氏马尾藻垂直分布范围较小。瓦氏马尾藻株高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由此推测, 瓦氏马尾藻虽不能耐受强光, 但光照对瓦氏马尾藻的分布生长起重要作用。与同海区铜藻的垂直分布格局相比, 瓦氏马尾藻具有一定适应高浊度、高沉积物环境的能力。因此, 在浙北近岸海域瓦氏马尾藻是较适合进行生态移植修复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浙江舟山枸杞岛海域野生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进行培养,研究瓦氏马尾藻的繁殖季节、温度、生殖托的发育、卵子的成熟和排放、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实验结果表明:位于浙江舟山枸杞岛的瓦氏马尾藻繁殖季节为4-6月,繁殖高峰期水温为18-21℃。雌、雄生殖托早期无明显差异,中后期差异变大,瓦氏马尾藻藻体在排放完卵子和精子后开始衰败。瓦氏马尾藻卵子属于8核1卵型,受精过程在雌性生殖托表面发生,受精后开始从雌性生殖托脱落,部分存在挂托分裂现象。在幼孢子体分裂前期,假根生长速度大于幼孢子体本身的生长速度。幼孢子体先长成一片叶子,再进行第二片叶子的发育,逐渐分化出主茎和初生分枝。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海藻场瓦氏马尾藻碎屑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候培养箱在室内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及温度条件,测定海藻场瓦氏马尾藻碎屑(简称海藻碎屑)分解速率变化及海藻碎屑对海藻场海域无机营养盐贡献度,旨在为探究大型海藻碎屑的生态服务效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海藻碎屑剩余物质干重和分解速率受温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光照强度影响显著(P0.05);不同温度、光强条件下,海藻碎屑质量损失率在2个月的实验周期内皆大于60%,且温度25.15℃、光强3200 lx条件更有利于海藻碎屑分解;温度对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氮磷营养盐影响不显著(P0.05);在同一温度(25.15℃)条件下,有无光照条件对水体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营养盐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正磷酸盐浓度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水体内铵态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根据海藻场瓦氏马尾藻碎屑量估算出对现场海域水体溶解无机氮累积贡献量为4.597~17.321 mg·L~(-1),溶解无机磷累积贡献27.989~76.304 mg·L~(-1)。研究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瓦氏马尾藻碎屑分解释放铵态氮和正磷酸盐的量大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温度越高越利于铵态氮释放,而正磷酸盐则更利于在低温下分解释放;随光照强度的升高,氮磷营养盐释放趋势相反,正磷酸盐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哈氏巴豆(Croton hutchinsonianus Hosseus)为大戟科植物,小乔木。别名大树跌打。我国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有分布。民间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结核等疾病。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我们从哈氏巴豆茎皮中分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e acid) (1),苔色酸甲酯(methyl orsellinate) (2),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2,4-dihydroxy-3,6-dimethyl-methyl benzoate) (3),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近年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53例喉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22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总能量、蛋白质的估计以及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等)和家属自备匀浆制剂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553例喉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者26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47.4%;干预组住院时间、咽瘘发生率和术后放化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干预前(P<0.05),营养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积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不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必要对喉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金藜麦耐盐性分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沿海地区新收集种质资源金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进行了耐盐性及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金藜麦在对盐胁迫相对敏感的芽期和苗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耐盐性;子粒蛋白质含量为14.2%,蛋白营养价值优于牛奶以及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子粒中富含维生素B、E等以及钙、锰、铁、铜、锌等矿质元素,特别是钙含量高达190.16 mg/100g,是小米钙含量的35倍;且金藜麦子粒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3.58 g/100g)和亚麻酸(0.44 g/100g),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含量为7.66 mg/100g。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收集的金藜麦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耐盐性,将为我国藜麦研究和种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到2004年6月对董铺水库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对其种类组成、生物量、种群数量、污染指标种等相关指数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结果是综合指数为1.46,种群数量为2.256×105个/升(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值在3.01~3.22之间。这些指数表明:目前董铺水库的水质仍属清洁水体,从营养水平来看处于贫营养与中营养之间,并向中营养水平演化,水质存在着向轻度污染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鼠曲草的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鼠曲草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鼠曲草样品(茎、花)经酸水解 处理,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茎中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8.25%、花 中为14.44%;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E+N)=0.38(茎)或0.37(花),E/N=0.62(茎)或0.59(花), 与WHO/FAO提出的E/(E+N)应为0.4左右,E/N应为0.6左右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接近,说明鼠曲草在医学和营养学上都 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将菜用枸杞叶(VWL)分为芽尖、茎、未成熟叶片和成熟叶片等4个部位,分别研究了这4个部位的营养成分,结果发现:4个部位均含有丰富的多糖、矿质元素、生物碱和维生素,尤其是芽尖和成熟叶片。在这4个部位中,芽尖的多糖、生物碱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多糖含量为7.6%、生物碱含量为49.64mg/100g、氨基酸总量为6.23%;成熟叶片的β-胡萝卜素(5.63mg/100g)、维生素C(20.6mg/100g)和钙(319.67mg/100g)的含量最高,多糖含量也相当高。按照平均营养价值估算法(ANV)对VWL进行营养等级评价,VWL 4个部位的ANV值为5.87~13.41;按照营养评分分类估算法,VWL 4个部位营养评分为10~17分,属于一级蔬菜。本研究可以为VWL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酶解法和酸水解法制备的白鲢鱼蛋白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从氨基酸组成上表明鱼蛋白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行业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蝇蛆蛋白粉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广宏  钟昌珍 《昆虫知识》1997,34(6):347-350
对以盐提-酸沉淀法获得的蝇阻MuscadomesticavicinaWacquart蛋白粉进行营养评价,其蛋白质含量为73.07%,脂肪为23.01%,灰分为1.83%,提取的蛋白质含量比蛆粉高18.0%,脂肪高11.5%,灰分低9.6%;氨基酸中除丙氨酸含量低于蛆粉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蛆粉,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EAA值为41.6%。动物实验采取AOAC方法,测得蛋白质效价(PER)为2.67±0.34,表观消化率(AD)为84.40±2.5%,生物价(BV)为78.68±5.71%,净蛋白利用率(NPU)为666.29±4.19%,蝇蛆蛋白粉被动物摄取后在动物体内的吸收程度比蛆粉及酪蛋白高。实验结果表明:蝇蛆蛋白粉是1种优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对珠子参茎、叶、花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14.80%和8.72%;珠子参的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4,叶中E/T为0.41,E/N为0.71,花中E/T为0.39,E/N为0.63,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珠子参茎、叶、花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0.12%,0.26%和0.16%,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珠子参地上部分氨基酸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子参茎、叶、花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14.80%和8.72%;珠子参的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4,叶中E/T为0.41,E/N为o.71,花中E/T为0.39,E/N为0.63,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珠子参茎、叶、花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0.12%,0.26%和0.16%,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胡杨、灰叶胡杨种子营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不同居群的胡杨、灰叶胡杨种子营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分别为9~12g·kg-1、38~44g·kg-1、21~62g·kg-1、1.9~2.3g·kg-1;灰叶胡杨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分别为9~10g·kg-1、38~48g·kg-1、14~41g·kg-1、2.3~2.5g·kg-1.胡杨、灰叶胡杨不同居群种子中大量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分别为6.0~6.9g·kg-1、6.3~7.6g·kg-1;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一致,依次为Fe>Zn>Cu>Mn>Pb>Ni>Cd.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居群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N、P、K、Ca、Mg的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而淀粉与微量元素含量除一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身高标准体重法、体质指数法(BMI法)、体质指数校正法与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在住院患者营养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科176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以上4种方法分别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测量结果采用单因素卡方分析法和Ridit分析比较。结果:用4种方法评价同一群体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时,其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评判体脂和肥胖时应该首选能反映身体脂肪量及比例和身体内脂肪分布的腰臀比指标。标准体重法、BMI法和BMI校正法三种方法,在评价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时,最好能将腰臀比指标与其他指标共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估红烧肉成品菜肴的营养价值并研究烹饪对其营养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生原料和成品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26种营养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结果:烹饪后的成品相较于生原料,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磷、铁、镁、硒含量显著上升,能量、脂肪、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含量占比方面,苯丙氨酸、丝氨酸、呈味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上升,亮氨酸、精氨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P<0.05);此外,水溶性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烹饪后可保留74.51%和41.70%,第一限制氨基酸在烹饪前后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保持不变。结论:红烧肉烹调后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增加,维生素B1保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