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酚酸B组,每组10只,培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别给予0,10,25,50 umol/L的丹参酚酸B。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大鼠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再通过细胞缺氧缺糖模型,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酚酸B对于细胞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以及转染Nrf2或HO-1 si RNA后细胞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酚酸B组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大脑皮层细胞中,随着丹参酚酸B浓度增加,细胞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高,而细胞质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细胞缺糖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酚酸B组均能够降低细胞的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敲除Nrf2或HO-1后,丹参酚酸B组的细胞死亡率与细胞内ROS水平均有明显减低(P0.05)。结论:丹参酚酸B对大鼠CI/R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Nrf2/HO-1减轻CI/R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SOD、MDA测定、电镜及神经行为学检查的方法,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D、MD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吸氧预处理组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结论吸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山楂酸对H_2O_2诱导的BRL-3A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的ROS水平,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LDH、SOD、CAT的活力和GSH、MDA含量;反转录PCR测定细胞Nrf2、HO-1和p38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和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山楂酸可改善H_2O_2导致的BRL-3A细胞活力下降,降低ROS水平和LDH渗漏,提高SOD、CAT的活性和GSH含量,降低MDA的水平。此外,山楂酸可促进Nrf2的核转位,提高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38的磷酸化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山楂酸对H_2O_2诱导的BRL-3A细胞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Nrf2的核转位、上调HO-1的表达和抑制p38的磷酸化水平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D)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与Nrf2信号分子间的关系。体内实验利用脑内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体外实验采用过氧化氢(H2O2)损伤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通过TTC染色、HE染色、Nissl染色来检测大脑的病理状态。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此外,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TP)测定,探究细胞水平的损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记测定Nrf2的表达。构建Nrf2敲除的PC12细胞系,证实Nrf2信号分子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结果提示,经依达拉奉给药后,在动物体内水平,TTC染色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的脑组织梗死体积减小(P<0.001),ROS和MDA水平下降(P<0.01),SOD活性上升(P<0.01);在细胞水平,凋亡细胞减少(P<0.05),MTP上升(P<0.01),ROS和MDA水平下降,SOD活性上升(P<0.01);在分子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结果均提示,Nrf2蛋白质含量较正常组增加。H2O2诱导Nrf2基因敲除的PC12细胞损伤加重,且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明显削弱。综上所述,Nrf2在依达拉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溶剂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四动脉阻塞(4-VO)法建立前脑缺血模型,缺血10min/再灌22h,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SOD活力及NO、MDA含量变化,RT-PCR法观察GRP78 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溶剂组海马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NO、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缺血前白藜芦醇预处理能显著反转缺血诱导的SOD活力和NO、MDA水平变化,脑缺血能明显上调GRP78 mRNA水平;白藜芦醇预处理能有效抑制缺血诱导的GRP78表达,与缺血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藜芦醇能通过上调SOD活力,减少NO、MDA的生成来抑制缺血后自由基的生成和积累,继而缓解内质网应激、下调GRP78的表达,减轻缺血性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钙敏感受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钙敏感受体拮抗剂组(N组)。I/R组和N组采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脑缺血前10 m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和钙敏感受体拮抗剂NPS-89636 1 mg/kg。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和N组MDA含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阳性细胞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性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MDA含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阳性细胞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R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性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敏感受体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亚急性毒性实验对苦豆子不同提取物肝毒性机制进行研究,为苦豆子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75%乙醇回流法(ER)、水煎煮法(WD)、75%乙醇超声法(EU)和水超声法(WU)制备苦豆子提取物,通过不同提取物的亚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大鼠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酶(GSH)、丙二醛(MDA)水平以评价其肝毒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表达,进一步探讨其肝毒性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AST在雄性大鼠各给药组血清中显著性升高,ALT在雌雄大鼠血清中均呈升高趋势,尤其在雄性WD、ER组、雌性WD、WU、EU组中有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雄性给药大鼠肝脏SOD和GSH在各组中均显著性降低,GSH在雌性大鼠肝组织中呈升高趋势,其中WD组有显著性差异,MDA在雌、雄给药大鼠肝脏中均显著升高。给药后,对Nrf2/HO-1氧化应激通路中相关蛋白检测后发现,Nrf2蛋白相较空白组在肝组织中表达均呈降低趋势,其中雄性WD、WU、EU组和雌性WD、EU、ER组最为显著,HO-1在雌雄各组肝组织表达中均发生显著性降低。SOD1在雌性各组中均有显著性降低,而在雄性中WD和ER组有显著性降低。本研究发现苦豆子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肝脏都有一定的毒性,其毒性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Nrf2/HO-1通路中相关蛋白造成机体氧化应激而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施板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抗氧化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I/R组、恩施板党低剂量组和板党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脑组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恩施板党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增强、LDH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减少,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结论:恩施板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高压氧预处理组,每组12只。高压氧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前5天给予高压氧预处理。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的影响,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IL-1β、TNF-α、MDA的含量。结果:高压氧预处理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COX-2m RNA和蛋白表达量,抑制IL-1β、TNF-α的表达,降低MDA水平。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COX-2的表达以及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黄芩素-7-甲醚对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50只小鼠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黄芩素-7-甲醚的有效剂量。然后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芦丁组和黄芩素-7-甲醚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最后一个给药60 min后,置于模拟海拔8000 m氧舱内停留12 h,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抗氧化酶以及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低压低氧能够诱导小鼠脑含水量、脑组织中H_2O_2、NO和MDA含量以及LDH活性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减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增强。经黄芩素-7-甲醚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中H_2O_2、MDA和NO含量以及LDH活性,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进一步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黄芩素-7-甲醚能够缓解高原缺氧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Nrf2/ARE/HO-1信号途径,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药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侧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升高,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至24h达高峰,但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并未见明显增强。复方丹参保护组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和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使NO的形成增加,这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复方丹参具有下调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Nrf2/HO-1信号通路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重23~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总计96只,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溶剂组(Vehicle组)、甘草查尔酮A组(L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致大鼠脑缺血损伤。72 h后行神经功能学评分,2,3,5-三苯基氯化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脑Nrf2、HO-1、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数。结果:与Sham组比较,MCAO组和Vehicle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5),而核蛋白Nrf2和胞浆蛋白HO-1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炎症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脑实质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多(P0.05);与MCAO组和Vehicle组比较,LA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而核蛋白Nrf2和胞浆蛋白HO-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炎症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脑实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结论:甘草查尔酮A可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的神经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探究瑞马唑仑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IRI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L-瑞马唑仑组,5 mg/kg)、高剂量-瑞马唑仑组(H-瑞马唑仑组,20 mg/kg)、H-瑞马唑仑+PERK抑制剂组(瑞马唑仑20 mg/kg+GSK2606414 1 mg/kg),每组18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0.5 h、再灌注2 h制备MIRI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 h后即刻尾静脉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后进行组织取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相关标志物[铁、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PERK/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I组心肌结构受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呈现显著的铁死亡特征(膜固缩,膜密度增加,嵴减少),血清中CK-MB、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中铁、ROS、MDA水平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GSH水平及p-PERK/PERK、核Nrf2/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MIRI组相比,L-瑞马唑仑组和H-瑞马唑仑组心肌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CK-MB、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中铁、ROS、MDA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GSH水平及p-PERK/PERK、核Nrf2/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瑞马唑仑组相比,H-瑞马唑仑+PERK抑制剂组心肌组织上述病理改变加重,血清CK-MB、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中铁、ROS、MDA水平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GSH水平及p-PERK/PERK、核Nrf2/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MIRI,可能通过激活PERK/Nrf2/HO-1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孕酮(PRO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PROG+MCAO组(n=40)。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MCAO模型,PROG+MCAO组于建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内注射PROG。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0、24、48、72 h,通过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双孔道结构域钾离子通道3(TASK3)mRNA的表达。结果:PROG(8 mg/kg)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48、72 h时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PROG+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PROG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30 mg/kg)和参附注射液组(10 mg/kg)。采用Pulsinelli’s四动脉阻断法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前1 h和再灌注前30 min给药,共3次。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I/R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lu、Ca2+、MDA含量和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组织Glu、Ca2+含量和含水量(P<0.05,P<0.01),显著升高SOD活性及SOD/MAD比值(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降低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阻滞Ca2+超载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6),白藜芦醇组(n=16)。对照组再灌注即刻腹腔给予0.5 ml生理盐水,白藜芦醇组再灌注即刻腹腔给予20 mg/kg白藜芦醇。再灌注22小时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容积测定,用分光光度仪测定脑组织溶浆中SOD、MDA和MPO的含量。结果:再灌注22小时后,白藜芦醇治疗组可以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和降低脑梗死面积(P<0.05),同时可以增加脑组织溶浆中SOD的活性,降低MDA和MPO的含量。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轻白细胞的浸润、提高自由基的清除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以及丹参-冰片组,每组8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MDA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含量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丹参-冰片组效果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均能发挥脑保护作用,且丹参冰片配伍发挥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丹参单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脑栓通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及血清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栓通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及血NO的影响,以探讨脑栓通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脑栓通提取液1ml,7d,对脑缺血组和给药组大鼠分离并结扎两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后测定脑组织SOD及血清NO。结果:给药组大鼠脑组织SOD值升高与缺血组比较P<0.01;血清NO值降低与缺血组比较P<0.01。结论:脑栓通有显著改善脑部组织代谢,减慢因脑缺血而臻脑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Epo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A组、低剂量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及假手术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线栓侧的梗死体积,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24h后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均可见到p53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6h内给予Epo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病理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结论:Epo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P53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