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易在食品及加工器具表面形成生物膜,引起食品腐败和疾病的传播,威胁食品安全。【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观察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刚果红平板法定性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合成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冬凌草甲素对供试菌株胞外DNA (eDNA)释放量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冬凌草甲素对供试菌株ica A、cid A、agr A和sar 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冬凌草甲素能显著抑制PIA的合成,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供试菌株e DNA的释放量,其中1/4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冬凌草甲素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e DNA的释放量降低了48.62%;冬凌草甲素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1/2MIC的冬凌草甲素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16 h后,ica A、cid A、agr A和sar A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1.6%、94.7%、77.6%和70.4%。【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ica A和cid A基因的表达,影响PIA的合成和eDNA的释放,进而干预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及其生物膜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的影响,探寻其防龋作用机制。方法将苦参提取物按照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0.5 g/L氯己定为阳性对照,不含药液组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黏附能力;通过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抑制浓度和生物膜清除浓度;通过ΔpH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细菌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情况。结果苦参提取物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4 g/L;在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黏附抑制率分别为(77.6%±1.2%)、(66.7%±1.8%)、(60.68%±2.9%)、(79.8%±1.2%)和(85.1%±1.3%)。2 g/L时能够显著抑制浮游菌产酸及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4 g/L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87.5%±1.3%)、(85.4%±0.5%)、(89.0%±0.3%)、(77.2%±0.7%)、(87.4%±1.1%)和(80.4%±1.3%);并对以上细菌生物膜的最低清除浓度分别为16、16、16、16、8和8 g/L。苦参提取物在50%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下对单菌生物膜的产酸和合成水不溶性细胞外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67.5%~94.1%和42.3%~60.0%。结论苦参提取物能够抑制口腔主要致龋细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生长、黏附、产酸和产糖,其有望成为一种龋齿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及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生物膜形成及活性的影响,评价其抗龋效果。方法市售白及95%乙醇浸提;纸片法、打孔法测定直接抑菌作用;液体稀释法检测MIC;结晶紫法研究亚抑菌浓度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能力及生物膜总量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常态牙菌斑生物膜生长过程中及药物处理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研究其对牙菌斑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白及药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白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16~62 mg/m L;结晶紫法定量研究生物膜结果显示白及药液作用4 h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63%~60.08%;作用20 h对生物膜总量抑制率达77.08%;白及药液作用20 h,荧光染色显示生物膜活性明显被抑制,抑制率达62.03%;梯度浓度白及药液分别作用20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药液浓度增加,绿色的活菌、团块状结构减少,生物膜形成明显被抑制;扫描电镜下可见药液作用后细菌间粘性物质减少。结论高浓度白及提取液对变异链球菌有直接抑菌作用,亚抑菌浓度能抑制其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具有抗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生长及其菌斑生物膜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二倍稀释法梯度稀释测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MIC以上2个梯度浓度对应的培养物涂布于BHI培养基上进行次代培养获得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酶标仪测A值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抑菌效应;抑制产酸试验观察抑制细菌产酸效应;结晶紫法研究亚抑菌浓度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能力及生物膜总量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观察常态牙菌斑生物膜生长过程中及药物处理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研究其对牙菌斑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抑菌试验中,得到大蒜素MIC为12.8 mg/L,MBC为25.8 mg/L。MIC及亚抑菌浓度抑菌试验显示均有一定的抑菌性,抑制率为2.17%~67.12%,并且抑菌性与浓度梯度成正相关。产酸试验显示24 h内大蒜素明显抑制细菌产酸(P0.01),细菌粘附试验结果显示大蒜素在MIC时生物膜的生成速度最慢,生物膜的总量最低(P0.01)。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见大蒜素组随药物浓度增加,菌斑生物膜较薄,绿色的活菌及团块明显减少,抑制生物膜的生长。结论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与粘附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琼脂稀释法研究西瓜藤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用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法研究80%醇提物的体内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西瓜藤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链球菌作用不明显。其中80%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2、8.4mg.mL-1。体内实验也表明,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西瓜藤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在抑菌方面有一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亚抑菌浓度(亚-MIC)穿心莲内酯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连续稀释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棋盘格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XTT减低法评价亚-MIC穿心莲内酯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内细菌代谢及初始黏附能力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用药后表皮葡萄球菌形态和生物膜结构改变.结果 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MIC大于1000 mg/L,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FIC指数(联合抑菌分数)>2;亚抑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及膜内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对悬浮菌和膜内菌代谢作用表现为拮抗.结论 亚抑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黏附及膜内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穿心莲内酯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及膜内菌代谢存在拮抗,提示临床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时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17BIPHE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菌肽17BIPHE2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测试法和结晶紫染色评估受试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测试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实验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实验观察17BIPHE2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对生物被膜黏附阶段和形成阶段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17BIPHE2单独使用及联合抗生素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结果】17BIPHE2的MIC为8μmol/L,1/2×MIC就可以有效抑制浮游菌的生长。单独使用17BIPHE2在细菌黏附阶段抑制率为40%,在生物被膜形成阶段抑制率达到35%。17BIPHE2联合抗生素使用较单独使用抗生素其抑制率均有所下降。生物被膜成熟阶段17BIPHE2于1/4×MIC浓度即可促进生物被膜崩解,1×MIC生物被膜崩解同时细菌黏附量有所下降,联合万古霉素促进生物被膜崩解同时细菌胞质大量外泄。【结论】抗菌肽17BIPHE2具有良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作用,联合抗生素其抗生物被膜作用进一步提高。这将为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药金银花药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了研究金银花中抗菌消炎成分总黄酮、绿原酸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效果,本实验中用金银花的提取物对11种菌种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有抑制作用的菌种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的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mg/ml。  相似文献   

9.
大青叶和板蓝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中药大青叶和板兰根的逐级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大表吉和板兰根的各级提取物-总浸液、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对各实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级提取物对实验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各提取物的抑菌强度依次为:正丁醇萃取液(对三种实验菌均明显抑制:MIC≤62mg/ml)、乙醇提取液(金黄色葡萄球菌:MIC≤62mg/ml、肠炎杆菌:MIC≤125mg/ml、大肠埃希菌MIC≤500mg/ml)、总浸液(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MIC=62mg/ml)。结论:大青叶和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逐级提取物富集的抑菌活性逐级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用中国野生蓝莓,研究了其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等四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了野生蓝莓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野生蓝莓提取物对四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MIC分别为62.5、250、500 mg/m L与31.25 mg/m L,MBC分别为250、250、500与125 mg/m 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野生蓝莓对这四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中国野生蓝莓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勃多糖是马勃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菌、保护肝损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氧化等作用。本课题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多根硬皮马勃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6℃,发酵时间64.71 h、接种量9.98%,发酵液中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的含量为11.73 mg/mL。同时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不同浓度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溶液对三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抑制能力表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多根硬皮马勃胞外粗多糖的抑菌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能力强于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四种栽培蓝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山梨酸钾抑菌效果的比较,研究了蓝莓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B91093)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蓝莓中总酚酸和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蓝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四种蓝莓提取物中,Elliott和Darrow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分别在300 mg/mL和350 mg/mL时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450 mg/mL时能完全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蓝莓的抑菌能力与其酚酸含量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负相关。而山梨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  相似文献   

13.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能以生物被膜的状态存在,从而产生多重耐药性和持续性感染。【目的】通过研究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单用和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探究联合用药对MRSA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联合应用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苯唑西林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菌落计数法评估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单用和联用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结果】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在亚抑菌浓度下对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浓度下,百里香酚对其24 h和72 h形成的生物被膜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而苯唑西林无清除作用。两药联用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进一步增强,在较低浓度下有较好的抑制和清除效果。【结论】百里香酚和苯唑西林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对USA300的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增强,两药联合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Toyopearl柱层析将鱼腥草叶多糖(Houttuynia cordata Leaf Polysaccharides,HCP)进行分离、纯化,用GC-MS色谱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比例。研究鱼腥草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DPPH·的清除能力、对Fe~(2+)的鳌合能力、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测试了它们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3种多糖均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Fe~(2+)有鳌合作用以及对铁氰化钾有一定的还原效果,其作用强度为HCP1HCP2HCP3;抑菌实验表明鱼腥草叶多糖对多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HCP1、HCP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MIC为0.9375 mg/mL,HC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强,MIC为1.875 mg/mL。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制。根据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连翘的MIC浓度的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0、4 h、8h、12 h、16 h、20 h、24 h、28 h、32 h取样测定光密度值(OD值),绘制其生长曲线。用MIC的连翘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24 h,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用MIC的连翘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电导仪检测0、2 h、4 h、6 h、8 h、10 h时上清液稀释20倍的电导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RNA等大分子物质的外渗水平。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12 mg/m L。连翘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且提前4 h进入衰亡期。连翘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DH和MDH活性显著下降,而培养基上清的电导率明显升高,DNA、RNA等大分子物质外渗水平明显增多。连翘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膜通透性及SDH和MDH代谢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评价黑大蒜提取物分别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采用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时间-杀菌曲线。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6μg/mL,黑大蒜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呈现较强的浓度依赖性。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0.75;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庆大霉素后对大肠埃希菌的FIC指数为0.5。黑大蒜提取物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表现为相加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评价黑大蒜提取物分别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采用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时间-杀菌曲线。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6μg/mL,黑大蒜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μg/mL。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黑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呈现较强的浓度依赖性。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头孢唑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为0.75;黑大蒜提取物联合庆大霉素后对大肠埃希菌的FIC指数为0.5。黑大蒜提取物与头孢唑林或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表现为相加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汁液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三种芦荟叶片提取物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比121℃热处理30min前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三种芦荟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4%;对供试菌真菌的黑曲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2%。热处理后抑菌效应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芦荟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抑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热处理不会影响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是岭南地区著名的野生食药用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的方法,从灰肉红菇子实体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以牛津杯抑菌圈法及二倍稀释法测试了其菌丝体胞内和胞外多糖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水溶性胞内、胞外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7.5 mg/mL。  相似文献   

20.
红谷霉素是一种抗细菌的新型抗生素。为探讨红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本文采用浓度为EC50和EC90的红谷霉素对试验菌株进行处理,并设空白对照,测定供试菌株的胞外多糖、细胞膜渗透性和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和胞外酶活性)。结果显示:红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首先表现在对核酸合成的抑制,由于核酸的合成受阻,引起菌体内的蛋白质和其它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受阻,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透视电镜照片显示:红谷霉素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内部的原生质体明显变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