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肥力下黑土土壤真菌数量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肥力下黑土土壤在玉米一个生育期内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与6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真菌数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值,但高峰出现月份不同;在0~2 0cm和2 0~4 0cm土层内,土壤真菌数量均为正常施肥区高于休闲区。0~2 0cm土层休闲区和正常施肥区的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2 0~4 0cm土层中休闲区土壤真菌数量与碱解氮呈正相关;正常施肥区土壤真菌数量与pH值呈正相关。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是休闲区0~2 0cm和2 0~4 0cm土层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是正常施肥区0~2 0cm和2 0~4 0cm土层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长江上游以峨嵋冷杉为主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流域土壤质地较粗,属于壤质砂土。随着森林演替的发展,林地土壤砂粒含量逐渐降低,粉、粘粒含量逐渐增加,以过熟龄峨嵋冷杉纯林的粉粘粒含量为最高。就坡积物而言。随土层深的增加,砂粒含量逐渐增加,粘粒含量逐渐减小。随森林演替的进展和土层深度的减小,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贮水力逐渐增大,研究区土壤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和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而减小,并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负指数递减,不同土层到达稳渗的时间有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稳渗时间增加,平均在110min左右。该流域暗针叶林带土壤质地上的变化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分异以及土壤水分的高入渗性是该暗针叶林流域水文循环中森林对水分传输调节的具体体现,也可以为该流域很少见到坡面径流或地表径流,而大部分以壤中流、回归流和地下渗漏等径流形式出现的机制作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土壤健康是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者通过概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研究表明: 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所占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在土壤性质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壤中, 细菌所占比率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而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Cmic : Corg)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有机碳的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 土壤酶活性高的土壤中,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也高。因此,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 并可用作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秦岭北坡浅山区刺槐、油松、侧柏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氮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之间的根系生物量存在差异,变异系数达到27.75%;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变异系数只有3.36%;在土壤剖面上,3种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层次变化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其含量超过0~60 cm土层总量的40%;3种人工林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都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松嫩平原不同程度的典型盐碱化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对土壤蓝藻的生态分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蓝藻数量,研究了土壤蓝藻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固氮蓝藻有7个属,其中以丝状种类占优势;土壤蓝藻数量和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蓝藻的数量不同,轻度盐碱土差异不明显,中度盐碱土和重度盐碱土中土壤蓝藻数量有较大差异;土壤蓝藻的数量与土壤养分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过度放牧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导致了轻度盐碱土蓝藻数量大于中度盐碱土大于重度盐碱土。  相似文献   

6.
土壤碳库构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余健  房莉  卞正富  汪青  俞元春 《生态学报》2014,34(17):4829-4838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的构成影响其累积和分解,并直接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也影响土壤质量变化。弄清土壤碳库的组分及构成,是进一步研究土壤碳库变化机制的关键。综述了土壤碳库的组分和构成,对有机碳库进行不稳定性有机碳库和稳定有机碳库归类,描述各类碳库的性质,并对各类碳库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在土壤碳构成中增加黑碳和煤炭(碳)以完善土壤有机碳构成框架。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土壤无机碳及湿地土壤和新开发新复垦的重构土壤碳库构成及变化,各类碳库化学构成,交叉重叠的定量关系,碳库之间的转化及在土壤中的迁移,黑碳对土壤碳库稳定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煤开采扰动区煤炭(碳)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环境效应等科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Ma NN  Li TL  Wu CC  Zhang EP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66-1771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而长期单施氮肥造成土壤pH值和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转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各养分因子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三种土壤类型中南天竹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颖  钟章成  何跃军  刘锦春  李青雨  金静   《广西植物》2006,26(2):137-141
石灰岩地区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用盆栽法,研究了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三种不同土壤类型对南天竹的影响。试验表明:除紫色土中的南天竹叶片P含量高于其他两种土壤,三者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黑色石灰土中的南天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片的N、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土壤,其差异性与黄壤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紫色土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紫色土与黄壤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项测定指标的总体情况是黄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该试验证明将南天竹用于石灰岩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判定土壤健康状态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很少考虑土壤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从土壤生物健康的角度,总结了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食物网及蚯蚓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基于上述生物指标,从作物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健康状况的调控途径,并对土壤生物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增强科学家和决策者对维护土壤生物健康的认识,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南天竹系统的土壤酶活性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离不开土壤基质的改善。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生长在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3种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南天竹土壤酶活性的情况。试验表明: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酰胺酶的活性均表现出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紫色土>黑色石灰土>黄壤,三者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说明土壤pH和全磷(P)对土壤酶的活性影响不大,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全氮(N)和土壤含水率与部分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酶相关性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退牧还草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的影响、退牧还草后土壤环境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原生动物纤毛虫群落特征来评价退还效果的可行性,于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选取3个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样点和1个未经过退牧还草对照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土壤纤毛虫的物种数和密度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了土壤温度、pH值、含水量、土壤孔隙度、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全钾、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在生态逐渐恢复条件下,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95种,隶属9纲15目21科28属。研究发现,退牧还草样地与未退牧还草样地的土壤纤毛虫的物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退牧还草后的3个样点间的物种相似性减小,群落组成复杂化,纤毛虫丰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后,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稳定性影响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和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不同恢复年限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牧还草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古大湖湿地盐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古大湖湿地原生、林地、耕地及湖岸盐碱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4种生境类型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合土壤理化指标,进一步分析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值最高,真菌群落中为子囊菌门。同一生境细菌群落多样性具有相似性,而真菌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生境间两者均具有差异。耕地土壤和林地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接近,但与湖岸土壤真菌的更相近。前两者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其次为原生土壤,而湖岸土壤中的最低。耕地土壤与湖岸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较高,原生土壤较低,而林地土壤中最低。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更大,其中pH值、含水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Wetland degradation make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soil,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soil are likely to respond to these impac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soil property, soil type and soil depth on bacterial community in different stages of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Zoige Wetl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as estimated from chloroform fumigation-extracti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evaluated by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DGGE banding patterns and sequencing of partial 16S rDNA PCR amplic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decreased with the soil types (Peat soil > Swamp soil > Meadow soil > Sandy soil) and declined with soil depths (0–20 > 20–40 > 40–60 cm).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affected by soil type more primarily than by soil depth. In addition,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Sequence analysis of DGGE bands indicated that bacterial phyla of α-Proteobacteria, γ-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 Flavobacterium and Unidentified bacterium predominantly existed in the soil. 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ecific changes in soil property, soil type and soil depth affecte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相似文献   

14.
黄土和风沙土藓结皮土壤呼吸对模拟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波  郭成久  赵东阳  胡克林  贾玉华 《生态学报》2017,37(11):3724-3732
生物结皮土壤呼吸是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其对降雨的响应规律尚不明确。针对黄土高原黄土和风沙土上发育的藓结皮,分别进行2、4、6、10、20、30、40 mm的模拟降雨,并使用便携式土壤碳通量分析仪测定雨前和雨后藓结皮的呼吸速率,对比分析降雨量对藓结皮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在40 mm降雨后的0—24 h连续测定藓结皮的呼吸速率变化,分析藓结皮呼吸速率随雨后历时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7种降雨量后两种土壤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均显著升高,黄土上藓结皮呼吸速度的增幅为2.89—6.38倍,风沙土上藓结皮呼吸速率的增幅为0.73—4.38倍。0—6 mm降雨中,两种土壤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均随降雨量增加而迅速升高,二者成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6—40 mm降雨中,黄土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随降雨量增加而缓慢升高,但风沙土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快速降低。两种土壤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随雨后历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雨后迅速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并在24 h左右回归到雨前水平;但黄土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在雨后即刻达到峰值,而风沙土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在雨后30 min左右方达到峰值。黄土上藓结皮的呼吸速率一致高于风沙土上的藓结皮,前者在不同降雨量和雨后历时中平均比后者高150.0%和59.6%。此外,藓结皮呼吸速率与表层土壤含水量存有显著相关关系,在含水量较低(小于约4%)时二者显著正相关,在含水量较高(大于约4%)时二者对于黄土上藓结皮为正相关、对于风沙土上藓结皮为负相关。研究表明,黄土高原藓结皮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快速而直接,但其响应规律对于黄土和风沙土上的藓结皮是不同的,总体而言黄土上藓结皮对降雨的响应更为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15.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区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志敏  吕一河  孙飞翔  王江磊 《生态学报》2013,33(19):6328-6334
土地利用影响地表覆被状况和生态过程,关系到土壤肥力与土壤碳库功能"源-汇"关系的改变。黑河中游甘州区和临泽县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绿洲区,以土壤表层(0-20 cm)养分变化为对象,利用2011-2012年甘州区和临泽县的土壤野外调查数据和该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两时期土壤表层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的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54%和12.5%;而全氮、全钾和pH值分别增加了74.4%、98.2%和4.9%。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荒漠、耕地与草地三者在各土壤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林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上显著高于前三者。2011-2012年,耕地土壤的全磷、全氮与其它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的保持和改变对土壤养分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耕地的长期耕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4.94%,全氮增加86.93%,全磷减少5.02%,土壤碱性增强;荒漠植被的自然演替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6.21%,全氮增加71.70%,全磷含量减少37.33%,土壤碱性变弱。所以,耕地扩张及其长期耕作活动将导致地力退化并有盐碱化风险,而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和土壤固碳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植物外来种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外来种对土壤特性可产生深刻的影响。植物外来种可影响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侵蚀等土壤物理特性 ;同样会影响土壤的含氮量、有机质、金属元素等化学特性。植物外来种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在不同的环境里同一植物外来种可产生不同的影响。总的来说 ,植物外来种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有正面、中性和负面 3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典型喀斯特森林土壤的抗蚀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宽梅  周秋文 《生态学报》2020,40(2):568-577
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极易发生土壤侵蚀。受地表要素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仍无法完全反映出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的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了解样地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等基本情况,并以"S形布点法"实地采样;通过酒精烘烤法、环刀法等方法,获取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团聚体、土壤微团聚体及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抗蚀指数等土壤抗蚀指标值。结果表明,除有机质外的其他抗蚀指标表现出0—10cm土层内与10—20cm土层内的变化规律均和抗蚀指数一致。在土壤深度0—10cm范围内,土壤抗蚀指数表征的土壤抗蚀能力强弱为:阔叶林灌丛针叶林;在10—20cm土层范围为:灌丛针叶林阔叶林。0—10cm土层内各指标表征土壤抗蚀能力的显著程度为: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和团聚度较显著,10—20cm土层内为有机质含量、干筛团聚体、团聚度较为显著,水稳性团聚体次之。通过综合两个土层的情况,可认为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团聚度能较好地表征喀斯特林地土壤抗蚀性强弱。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阔叶树种,避免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草地风蚀沙化土壤动物对环境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揭示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不同沙化阶段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含量、pH值,以及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种群密度、多样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4门6纲12目,优势类群中小型土壤动物仅线虫目1类,占总捕获量的94.3%;大型土壤动物为鞘翅目和半翅目2类,占总捕获量的79.7%.随草地沙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土壤动物类群数量、种群密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均呈明显递减趋势,严重沙化草地土壤中的土壤动物完全消失.回归分析表明,呼伦贝尔不同沙化阶段草地0~20cm土层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pH值及地表枯落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说明土壤动物群落对沙化草地土壤环境的改变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跳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跳虫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分布极广的一类小型至微型节肢动物。它们在土壤物质循环、土壤的发育及其微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维护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中跳虫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物种组成都反映了土壤的质量和污染状况。本文介绍了跳虫在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学应用价值以及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Kobayashi  K.  Koyama  H.  Shim  I.S. 《Plant and Soil》2004,259(1-2):97-102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ehydromatricaria ester (DME), a polyacetylene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Solidago altissima L. implication for the allelopathic activity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 behavior and the phytotoxic activity of DME treated to Ryugasaki sandy loam and Tennodai light clay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DME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The phytotoxic activity was more noticeable in Ryugasaki soil than in Tennodai soil.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the amount of DME on soil solids was much greater in Tennodai soil than in Ryugasaki soil, whereas its concentration in soil water was higher in Ryugasaki soil than in Tennodai soil. The DME concentration in soil water and the amount adsorbed on soil solids decreased with time after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in soil water was higher in Ryugasaki soil than in Tennodai soil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hen DME was applied to the top soil under water leaching conditions, the DME content was much greater in the upper soil layers than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s in both soils.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in soil water was much less in Tennodai soil than in Ryugasaki soi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hytotoxic activity of DME depends on its concentration in soil water, which is affected by soi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its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activity of the soil. It can be tentatively concluded that DME released from S. altissima actually causes little allelopathic activity on the competitive plants in most soils in natur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