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哺乳动物繁殖能量的研究裴恩乐,陆健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哺乳动物繁殖能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几年发展更快。哺乳动物的繁殖有季节性繁殖和非季节性繁殖两类,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其整个繁殖过磋分成:配对及交配、怀孕。分娩、哺乳、...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与哺乳动物生殖的关系岳占碰杨增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哈尔滨150030)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哺乳动物生殖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是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该因子在人和动物各种组织器官生长发育过程中是...  相似文献   

3.
禄丰古猿地点的小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十年,在禄丰古猿地点作了多次的发掘和筛洗,采集到包括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和兔形类在内的一千余件标本,使这一小哺乳动物的化石组合从1979年首次报道的6种增加到了38种,成为我国南方新第三纪中期最丰富而有代表性的小哺乳动物群。材料的初步鉴定表明:动物群中有代表我国首次发现的化石科和属;并有相当数量与华北、印巴次大陆和欧洲有密切亲缘关系的类型;其地质时代属最晚中新世保德期,相当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土洛里期(Turolian)。  相似文献   

4.
日本已知时代最早的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产自九州西部熊本县天草(Amakusa)地区始新世地层赤崎(Akasaki)组以及鹿儿岛县甑岛(Koshiki Islands)相当层位的中甑(Nakakoshiki)组。初步研究显示这两个组产出的哺乳动物分异度较高,包括9个目的至少18种动物。赤崎动物群有3种trogosine裂齿类、2种冠齿兽科全齿类、1种等脊貘科奇蹄类、2种dichobunoid偶蹄类、1种下齿兽科踝节类、1种西瓦兔猴科灵长类、1种未定食虫类以及2种可能的梳趾鼠类。中甑动物群包括1种冠齿兽科全齿类、2种小型雷兽科奇蹄类、1种高冠的下齿兽科踝节类、2种啮齿类和1种细齿兽科食肉类。这两个日本哺乳动物组合很接近早-中始新世界线。由于出现了trogosine裂齿类和雷兽,它们的时代要晚于伯姆巴动物群,极有可能与亚洲大陆阿山头期哺乳动物群相当。这两个动物群还包含了在亚洲大陆没有发现过的几个新种,并具有独特的哺乳动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白滨 《化石》2006,(1):31-32
哺乳动物的角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比如山羊的头顶上的一对角,印度犀牛鼻子前方单一的角,非洲犀牛鼻子前方一大一小前后排列的两个角,还有弯弯的牛角等等,但是头顶上有六个角的哺乳动物恐怕就没人见过了吧?还好,在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地球上的确存在过长六个角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重要的类群,其分类研究也是哺乳动物学研究以及保护方面最基本的问题。随着自然保护工作的发展,包括众多受胁物种在内的哺乳动物类群的受胁程度和保护现状.很值得大家了解和关注。就哺乳动物分类学沿革、最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保护现状和未来哺乳动物分类学的发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dgehog是编码一系列分泌蛋白的基因家族,它在果蝇中调控着许多发育事件,如:翅膀、体节、腿和眼睛的发育等。Hedgehog蛋白在哺乳动物中共发现三类,它们与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和组织发生过程都有密切关系,而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中这三类Hedgehog分子的表达部位、作用部位、下游分子、激活的分子及最终的功能都有不同。Ihh的信号通路在围着床期对子宫的着床准备起作用,Dhh主要调节精子的发生,Shh对哺乳动物的乳腺及前列腺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物胚胎发育讲座(八)──哺乳类的胚胎发生张天荫(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哺乳类可分为3个亚纲:原兽、后兽和真兽。这里主要介绍真兽亚纲胚胎发生。此纲包括现代大多数哺乳动物,其胚胎时期都有胎盘,所以又可称为有胎盘亚纲。原兽类亦称无胎盘类,为卵...  相似文献   

9.
非编码RNA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印记是由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主要发生在胎盘哺乳动物(真哺乳类)和显花植物中.大部分印记基因都分布在印记基因簇内,其中包含大量的非编码RNA基因.印记基因的表达受印记控制区(ICRs)的顺式调控.基因组印记产生的原因及过程是现代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分析印记同源区从非印记物种到印记物种的过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最近,原始哺乳动物(有袋类和单孔类)模式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印记同源区的比较分析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发现非编码RNA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获得关系密切.主要依据为:(1)伴随着基因组印记的获得,印记区有大量的非编码RNA新基因出现;(2)与基因组印记相关的一些保守非编码RNA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对15种脊椎动物中印记snoRNA基因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印记snoRNA起源于真哺乳类与有袋类动物分化之后,并且在真哺乳类辐射进化之前发生了迅速的扩张,主要的基因家族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非编码RNA与基因组印记获得的密切联系.非编码RNA可能主要通过调控印记表达和诱导染色体表观遗传修饰两种机制,参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生物体,如病毒、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中,几百种含Kelch构象的蛋白质已经被鉴定出来了,但大部分此类蛋白质的功能未知.而在哺乳动物中,已经有接近41种Kelch蛋白被报道.这些蛋白质在体内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根据Kelch蛋白的域结构不同,把这些哺乳动物中的Kelch蛋白分成了三类(BTB/Kelch蛋白,只含有Kelch结构域的蛋白质,及含其他结构域的Kelch蛋白),并把其已知的功能大致划分为5类: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参与蛋白质降解、信号传导、胞外功能及其他等.另外还认为Keap 1的Kelch结构域其晶体结构应该是研究哺乳动物Kelch蛋白的一个很好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1.
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哺乳动物(主要是鲸类和鳍脚类)分布范围广、活动范围大、行为复杂,且在水下活动时间长,常规的目视观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常只能获取有限的信。信标跟踪记录(Bio-logging)具有可跟随移动和自主操作的特征,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时获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信息。水生哺乳动物的信标跟踪记录始于20世纪60年代1,2,40年来,无论是记录技术,还是应用研究,都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在日本东京国立极地研究所召开的“信标跟踪记录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gingScience)”,收到来自法、美、英、日、澳、德、意、加、南非和中国共152名与会代表的104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介绍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会议以不同研究对象分专题进行交流,共分为鲸类、鳍脚类、类、爬行类、鱼类和其他类6个专题,其中鸟类专题论文最多,其次是鱼类专题。有关水生哺乳动物的研究论文共22篇,除了4篇介绍记录技术外,其他论文主要介绍信标跟踪记录的应用研究,包括潜水行为、捕食策略、能量代谢、栖息地标识和发声策略研究。本文是近年来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综述,除介绍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现状外,还对其不足之处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此外,还重点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 iaeorientalis)信标跟踪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2.
几种海洋哺乳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丕烈 《生物学通报》2004,39(7):11-14,F004
对须鲸类中的灰鲸,齿鲸类中的中华白海豚,鳍足类中的海狗、海象和食肉目中的海獭等海洋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及保护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经调查鉴定与整理历史资料,编制祁连山东端林区野生哺乳动物名录,共记载野生哺乳动物30种,其中:翼手目1科1种,兔形目2科6种,啮齿目5科12种,食肉目3科8种,偶蹄目2科3种。按食性分,有植食性21种,肉食性9种。  相似文献   

14.
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在营养代谢、免疫、疾病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鉴于肠道菌群的这种重要性,野生动物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日益成为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野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着眼于宿主食性适应、健康、宿主与微生物组的协同进化等若干重要问题,对食肉类、灵长类、有蹄类、有袋类、鲸类、啮齿类等几大比较受关注的动物类群分别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我国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提供一些视角和方向,并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piggyBac(PB)转座系统来源于昆虫鳞翅目,属于真核生物的第二类转座系统,主要采取"剪切粘帖"机制发生转座。PB系统转座效率高,宿主范围广,广泛应用于昆虫等低等生物的基因转移及突变筛选。近年来,研究发现PB系统在哺乳动物及其细胞中也具有高效的转座活性,已在动物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转移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PB系统近年来在哺乳动物及其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经过长期进化,使其基因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构成了表型进化的基础。随着人类、部分哺乳动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比较基因组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哺乳动物进化研究应运而生,从而为在基因组水平上深入认识哺乳动物进化关系、揭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依据。对比较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进而探讨其在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态生物化学(九):哺乳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发展程度最高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其主要特征。哺乳纲(Mammalian)现有35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从食性上可将哺乳动物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几类。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杂食性的,能取食多种植物或动物。这一讲主要介绍植食性哺乳动物以及人对食物的选择。动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成份,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主要的营养成份是蛋白  相似文献   

18.
许多非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与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的天然免疫很相似,而且一些在哺乳动物模型中表达的真菌毒力因子对非哺乳动物的致病也具有相似性。在医学与药学实验中,非哺乳动物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以及不受伦理学制约等优势。因此,非哺乳动物可以作为研究宿主对真菌的天然免疫反应以及筛选抗真菌药物的简单而实用的实验模型。此外,这些宿主所具有的清晰的遗传学特征和保守的天然免疫系统为在分子上的水平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与已有十几年发展史的哺乳动物胚胎细胞克隆技术相比,其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仅有不到三年的时间;然而,鉴于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在供核效率等方面所具备的明显优势,其应用价值远高于胚胎细胞克隆技术。随着对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基本机理的进一步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将在大量克隆优良种畜、扩大同基因型实验动物种群、培育转基因动物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2012 年11 月至2015 年1 月, 利用红外相机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鉴定, 红外相机拍摄的哺乳动物有23 种, 隶属4 目 13 科20 属。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准确反映了南岭保护区哺乳动物多样性和区系的基本特征, 并能记录到珍稀哺乳动物的代表种类。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哺乳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建议建立红外相机监测标准或规范, 开展哺乳动物多样性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