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探讨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系统地研究了蚯蚓在不同处理尾砂土、复垦土上生长发育状况蚯蚓对铜离子富集作用及植物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比例的铜矿尾矿土中的蚯蚓的存活率差异很大,尾矿砂含量越高,存活率越低,而且同一类型尾砂土中的蚯蚓随着时间的推稚,存活率降低。2)不同类型的复垦土中的蚯蚓的存活也有类似现象,只是变化幅度较小。3)不同类型的尾砂土和复垦土中的蚯蚓体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逐渐变轻。而且尾矿砂含量越高,体重下降幅度越大。(4)蚯蚓对铜矿中的铜元素富集能力很强,可达体仙组织的82.5-1218.4mg/kg。(5)尾砂土和复垦中加入蚯蚓和蚓粪后,西红柿的茎长、根长和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由此还进一步讨论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生物(蚯蚓)技术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基质改良与植被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又不可避免要破坏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大量矿山废弃地。因此,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问题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任务。本文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重建内涵的发展开始,着重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基质改良(包括表土覆盖、物理、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和废弃物人工基质改良技术)与植被重建(植被自然演替模式、植被种类选择和植被修复作用),并对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1)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筛选与培育耐重金属污染和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 ;(3)加强西部矿山废弃地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即如何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将矿业废弃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的废弃地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进而探讨出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 ,这将是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机制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豆科植物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矿业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9]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是重金属毒性和养分不足 ,而N素的极端不足又是养分不足中的核心问题[8,14 ] 。因此 ,在矿业废弃地植被化过程中如何促进废弃地养分循环和营养元素的累积 ,包括利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的固氮作用来加速废弃地有机质及N素的积累 ,一直是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10 ] 。1 矿业废弃地的养分1.1 矿业废弃地的养分状况矿业废弃地的基质 ,是一些与一般土壤有着显著区别的所谓矿山土 ,它是采矿业等产生的固体废… 相似文献
6.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基质改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基质改良蓝崇钰束文圣(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广州510275)AmeliorationofSoilmediaDuringVegetativeRehabitationintheMiningWasteland.LanChongyu,S... 相似文献
7.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铜陵市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植被的实地调查,探讨了该废弃地的植被状况及其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废弃地入侵、定居植物共49种,隶属于15科38属,主要包括菊科(12种)、禾本科(11种)、豆科(8种)等.极端贫瘠和过高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Cu、Cd,平均超出对照土样的20~30倍)是限制植物在废弃地定居的主要因素.全部植物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6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形成具有先锋植物的入侵、定居、群聚和竞争等过程,共形成了14种相对稳定的小群落,包括单优势种群落、次优势种群落和共优势种群落三种类型.伴随着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群落内植物种综合优势比间的差值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9.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恢复生态学是现代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理论与方法均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并探讨热带亚热带区域地带性植被的恢复途径及其效益 相似文献
10.
铜官山铜尾矿库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铜官山铜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宫山铜尾矿库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有34种,隶属于16个科33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隶属于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蔗类植物节节草在尾矿库中也具有较大优势.尾矿库植被形成了节节草+白茅群落、狗牙根+白茅群落及芦苇群落等小群落,但仍以单种植物组成的斑块零散分布为主.对尾矿库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和尾矿库的植被状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3种酶活性与其相关性表现为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建议用脲酶活性作为废弃地复垦的一个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海南昌江石碌铁矿尾矿库区植被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开展了3个不同年代的海南石碌铁尾矿库区植被调查研究,根据记录数据计算了各样地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铁尾矿库区内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不同尾矿库区内植物群落组成成分差异比较大。已经停止使用20a的尾矿区(样地1)内,自然定居的植物仅有4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较多,其次为豆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表明这3个科的植物种类较其它科植物更容易适应这种环境,特别是禾本科的水竹(Phragmites karka)、雀稗(Paspalum commersonii)和豆科的田菁(Sesbaniacannabina)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刚停止使用2a的尾矿库区(样地2)内,自然定居的植物有21种,其中硬骨草(Panicum repens)、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和芒(Miscanthussinensis)等禾本科植物为该样地的优势种群;正在使用的尾矿库区(样地3)内物种单一,只有水竹(Pyllosacys karka)、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田菁(Sesbaniacannabina)三种植物能在该恶劣的生境中顽强地生长和发育,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结果还表明了3个不同年代库区的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存在明显的演替顺序差异,样地3单种优势明显,从样地3到样地1,这种优势依次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依次增加,这表现出由较少先锋物种种类组成的简单群落向稳定复杂群落方向演替的趋势,反映了植物群落结构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越来越趋向复杂化。在同一个尾矿库区内土壤的不同水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会对植物的定居与群落的组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樟村坪磷矿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通过分析湖北省宜昌县樟村坪磷矿废弃地植被的组成、空间结构、各成分综合优势比其群集度的变化以及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等问题,探讨了该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废弃地6种演替植物群落的形成是先锋植物种类入侵、定居、群聚和竞争的结果,在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过程中,各种类成分的种群数量及综合优势比呈动态变化,废弃地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过程按演替序列可分为3个阶段。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还与环境因子有关,废弃地高浓度的土壤效磷是影响植物生长与分布的胁迫因子。伴随着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Heavy metals (Cd, Ni, Cu, Pb, and Zn) and total sulfur (TS) in both surficial sediments and adjacent floodplain topsoils of the Lean River catchment are investigated to comprehend the effects of flooding on heavy metals in soils, the evolu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diments, and transfer of sediment met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except for Ni in soil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sediments. At most upstream or downstream locations, sediment metal concentrations are found comparable to those in soils (sed/soil≈1). For Cu at locations close to the Dexing Copper Mine (DCM), flooding brought Cu-poor clays into the floodplain soil system and this leads to sed/soil<1, while at locations adjacent to the Yinshan Lead-zinc Mine (YLM), suspended solids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iron and magnesium oxide absorb large quantities of dissolved Cd, Pb, and Zn and deposit on the floodplain during flooding (sed/soil>1). In spite of an elevated Cu production of the DCM,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ediment Cu concentrations is found as compared to those 10 years ago. The decrease may be due to the elevated Cu ore utilizing efficiency and the use of a new modern tailing pool. At the location closest to the Yinshan Lead-zinc Mine (YLM),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recent sediments. In the Lean River,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ediments cannot reach the location 60 km downstream of their sources in 2005. 相似文献
15.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artificial vegetation in an abandoned mining site,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mmunity types,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Antaibao mining site,China by survey of the communities and use of biological dating methods.By means of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two-way indicator-species analysis,TWINSPAN) and the ordination technique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 and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the plant communi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n groups:community Ⅰ,Robinia pseudoacacia + Pinus tabulaeformis-Caragana korshinskii-Agropyron cristatum; community Ⅱ,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Artemisia capillaries; community Ⅲ,Ulmus pumila-Elaeagnus angustifolia-Artemisia capillaries;community Ⅳ,Caragana korshinskii-Agropyron cristatum+Artemisia capillaries;community Ⅴ,Hippophae rhamnoides-Elymus dahuricus;cornrnunity Ⅵ,Elaeagnus angustifolia+Hippophae rhamnoides-Brassica jucea;community Ⅶ,Hippophae rhamnoides+Elaeagnus angustifolia-Salsola collina.We conclude that the community types and diversity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succession time and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The forest community is more adaptable to the special inhabitation than the shrub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湖北铜山口铜矿5种藓类植物(北地对齿藓Didymodon fallax、尖叶对齿藓D.con-strictus、阔叶丛本藓Anoectongium clarum、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和舌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sinochenii)及其生长基质中的Cu、Zn、Ca、Mg、Cd、Pb、Hg等7种元素进行测定及分析,并计算出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铜山口铜矿这5种藓类植物体内及其生长基质中,Cu、Zn、Ca、Mg等4种元素含量较高;北地对齿藓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寻找Cd矿的特征植物;相对于其它4种藓类植物,双色真藓对Cu、Zn、Pb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寻找Cu矿、Zn矿、Pb矿的参考植物;舌叶毛口藓对Hg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寻找Hg矿的参考植物。在这5种藓类植物中,Cu-Zn、Zn-Pb、Mg-Pb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正相关,Cu-Mg、Zn-Mg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海滩植被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世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2,1(1):13-17
江苏省海滩植被可分为滨海盐土植被、盐沼植被及海滩沙生植被三个基本类型。本文论述了这些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滨海盐土植被与盐沼植被的演替,外因于土壤盐分含量递减与有机质含量的递增;海滩沙生植被的演替,外因于土壤沙颗粒大小及其相应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所以海滩植被演替为外因动态演替。 相似文献
18.
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研究尾矿砂中重金属吸附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开展长期暴露毒性实验,研究了铜矿尾矿砂中重金属在各个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及其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较好地反映尾矿库湿地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作用与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的重金属浓度会刺激生物生长与繁殖,而过高的重金属浓度则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微生态系统各组份间的重金属含量与尾矿砂中重金属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生物体内重金属累积与底泥尾矿砂中重金属浓度,种类和生物类属有关,试验研究为矿山生态修复过程的湿地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平朔矿区是中国首个露井联采的亿t级矿区,剧烈的采煤活动导致矿区局部植被彻底损毁,植被重建是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保障,目前针对长期复垦序列下矿区复垦地植被重建特征与演替规律的研究较少。以复垦年限分别为6 a、7 a、25 a和27 a的复垦排土场和原地貌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地的植被重建特征,并与原地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重建工作显著提高了复垦地的物种丰富度,各复垦地乔灌植株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原地貌。但在重建植被演替过程中,并非随复垦年限增加,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复垦地Shannon-Wiener指数随复垦年限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该值在R-25a样地达到峰值(0.62),其与复垦地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自身生长习性、土壤条件、降水等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等息息相关。(2)从乔木植株的生长状况来看,刺槐作为先锋树种,是植被重建时可优先选择的乔木树种。从复垦地草本植株组成来看,草本植物以多年生为主,占比77.78%;从草本植株的重要值来看,草本优势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