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槟榔是我国特有的仅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野生果树,马槟榔种子中所富含的植物甜蛋白马宾灵(Mabinlin)在食品甜味剂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对我国马槟榔野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马槟榔基因组DNA的RAPD技术最优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采用SDS-CTAB方法提取的马槟榔基因组DNA满足RAPD试验要求;RAPD最优反应体系(25 μL)为:引物的终浓度为1.0 μmol/L,dNTPs的终浓度为0.2 mmol/L,模板DNA的终浓度为1 600 ng/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40 U/L.本研究通过对马槟榔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旨在为下一步对我国马槟榔野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槟榔(Betel Quid)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之一,长期嚼食会使人上瘾,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敏感且高分辨率的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对嚼食槟榔成瘾的神经病理学有了新的见解.本文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首次提出通过对槟榔成瘾者(BQD)和正常对照(HC)的7大脑功能网络上的低频振幅(ALFF)的幅值进行了Logistic回归以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来发现槟榔成瘾者存在异常的脑功能网络,该方法准确度较高且易于实现;其次,通过成组独立成分分析(Group ICA)和K-means聚类分析比较两组被试的动态功能连接的差异,由此探讨槟榔成瘾对脑功能网络和脑功能连接的影响.研究发现,槟榔成瘾者的小脑网络与正常人相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我们推断这可能与小脑调节躯体运动和涉及成瘾行为等生理机能有关.这一发现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小脑功能的认知,引导人们将成瘾机制与小脑网络的非运动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研究槟榔成瘾这一公共健康问题以及发展针对槟榔成瘾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海南岛中部山区不同生境、不同品种的槟榔植株对6种金属元素的选择吸收积累和交换作用。结果表明槟榔植株对元素的吸收积累量、变化范围和交换作用差异明显 ,均为海南槟榔>云南槟榔>泰国槟榔 ;种间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以A1>Zn>Cu>Ni>Mo>Pb为列 ;同种槟榔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量差异程度不一 ;至于槟榔植株与土壤中元素的交换作用 ,以中北部沟谷产的槟榔吸收量 (127.25ug.g-1,48.44% )最高 ,东南部山地居中 ,西南部低丘偏低些。  相似文献   

4.
趣话槟榔     
在海南,槟榔(Areca cathecu)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人们这样描写槟榔:春天打苞犹如少女含情,夏天开花吐放馥香,秋天结果色赛绿玉,冬天采收如获至宝。海南南部的黎族人,男婚女嫁时仍沿袭吃槟榔的习俗,采下或购买回槟榔后,每个撕成许多小块,用蒌叶包裹好,装在精制的铜盒里,待新郎新娘拜堂时,请长辈吃槟榔以示尊敬。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不同生态型槟榔脯氨酸累积与抗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态型槟榔总的、淳离基酸含量均以砂丘槟榔〉旱生槟榔〉沟谷槟榔,滨海槟榔,而脯氨权平均含量2.52~3.74mg.g^-1DW三亚、屯昌试区槟榔含量为前两者分别高达2.478~2.60倍,3.80~4.28倍,2.25~2.41倍,3.43~3.98部,不同品种槟榔的脯氨一,则以海南槟榔高于泰国槟榔,云南榔19.44%、31.34%,其中果实增长比例最大,在不同生境中,生于地碱地的槟榔显著高于非  相似文献   

6.
槟榔幼苗健壮程度直接影响槟榔植株前期的生长速度、中后期的果品品质及最终的果实产量.本文综述了槟榔幼苗期发生的主要生理性病害(白化、日灼、肥害)、侵染性病害(炭疽病、大茎点霉叶斑病、枯萎病)以及虫害(椰圆蚧、基斑毒蛾、斑腿蝗虫、红蜘蛛、黑刺粉虱)的发生症状、防治方法等.根据槟榔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探索各种病害、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槟榔苗期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ICR怀孕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槟榔碱对怀孕小鼠的抗生育作用,重点研究了槟榔碱对小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α)和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用0 mg/kg·day、5 mg/kg·day、10 mg/kg·day和20 mg/kg·day的槟榔碱分别处理怀孕小鼠后发现,槟榔碱处理能导致怀孕小鼠胚胎着床数量和子宫重量减少,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当槟榔碱剂量为20 mg/kg·day时,槟榔碱处理组小鼠的胚胎数量减少为对照组的59%,子宫重量减少为对照组的77%。HE染色发现20 mg/kg·day槟榔碱处理能导致怀孕小鼠第5天子宫内腔张开和第6天脱膜失败。荧光定量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 mg/kg·day的槟榔碱处理能显著上调ERα和PR在子宫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  相似文献   

8.
马槟榔甜味蛋白的研究——Ⅰ.提取、纯化和某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药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evl.)成熟种子中分离了一种能引起持久甜味的蛋白质,取名为马槟榔甜蛋白(Mabinlin),分子量11,700,等电点pH11.8,在280nm波长有最大吸收峰,其引起甜味感觉的最低浓度为0.1%,种仁含甜蛋白量约4%。  相似文献   

9.
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evl.)种子是一种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具有清热解毒和催产避孕之功效,其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马槟榔种仁嚼之先苦而后回甜。已证明甜味物质是一种碱性清蛋白。种子的苦味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当种子浸泡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则种仁和浸泡液均呈强烈苦味。本文证明,苦味物质是噁唑烷-2-硫酮,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0.
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又称丛立槟榔,属棕榈科槟榔属。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60年代引入我国华南地区,经长期培育驯化,现逐步移植到南亚热带地区。三药槟榔株型高大,气势雄伟,青翠浓绿,优美壮观,具有浓烈的热带风光气息,既是庭园、高级别墅绿化美化的珍贵树种,更是会议、厅堂、星级酒店等作绿色布景的观叶植物。  相似文献   

11.
檳榔     
一、原产地及分布槟榔(Areca Catachu L.)适生于热带气候,分布于热带亚洲的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及热带非洲。其中热带亚洲,以印度、锡兰、马来、爪哇、苏门答腊、菲律宾等地生长最多。槟榔的栽培,早在纪元以前。它的“梵文”名为“Kramake”,可知很早已在印度栽培。我国文献,于纪元前140—80年间,也有记载,称为槟榔。欧洲历史文献内,于1298年,作者马哥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槟榔果实性状及其槟榔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性状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形态学与生物化学两个水平研究了海南5个常见槟榔栽培种之间果实性状变化及其槟榔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海南槟榔5个品种间果实性状都不同,其中以品种A、B、D的果实品质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一级标准,品种C、E达到二级标准;(2)品种E的叶面积、产量(座果数×单果重)最大,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植株的产量与叶面积呈正相关;(3)5个品种中以品种B的槟榔碱含量最大(0.4451%),其次为品种E、C、D、A。其中品种A与B、A与E、B与D、B与E之间差异显著;(4)长、短蒂花品种之间槟榔碱含量差异不显著;(5)槟榔碱含量与其果实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6)槟榔碱含量与营养成分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系热带地区珍贵药用植物,主产于我国海南岛、台湾地区,云南、福建和广西亦有种植。槟榔自古为人们珍重,经济效益和药、食用价值非凡,民间常以花、种子和果实入药,具有健胃、驱虫、消积、利气、行水等功效,由于它的果实富含槟榔油、槟榔碱、儿茶素和胆碱等成分,味苦、涩,性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海南与市售槟榔等六种中药材中的铅元素含量 ,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其中砷、汞元素的含量 ;通过对海南与市售槟榔等六种中药材 (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丁香及肉豆蔻 )中铅、砷、汞含量的比较研究 ,说明海南生态环境的优良是实现中药材GAP种植 ,生产绿色中药材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不同生态型槟榔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海南岛内4种生态型槟榔,其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含量水平变化差异程序较为显著。总氨基酸组成中,以砂丘槟榔〉沟谷槟榔〉旱生槟榔〉滨海槟榔。而人体所必需,药效氨基酸组分仍以砂丘槟榔相对量值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海南兴隆地区12种不同类型药用植物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Ax)及其含量水平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科、属、种植物对同一元素的吸收量差异显著,以Mg>Al>Fe>Mn>Zn>Cu为序;同属不同品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对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各有差别,海南槟榔(Ax 0.30×10-6、12.51×10-6)>泰国槟榔(Ax 0.29×10-6、11.59×10-6)>云南槟榔(Ax 0.27×10-6、11.56×10-6),元素间吸收量相比以Mo>Zn>Cu>Mn>Ni为例;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微量元素的吸收量也是不同的,例如巴戟天的含量以根(218.48×10-6)>叶(115.19×10-6)>茎(113.02×10-6)。植物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消长变化关系密切,相比之下,植物中Fe、Mn、Zn含量均高于Cu、Pb、Ni。绞股蓝(189.26)>巴戟天(169.04)>益智(161.70)>槟榔(155.88)。  相似文献   

17.
陈伟群 《菌物系统》1998,17(2):117-118
本文报道一种-槟榔小戴顿菌,该菌生物槟榔叶片正面,与该属其它种的区别特征是其倒梨形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上的四个真隔膜以及粗糙的分生孢子表面,模式标本保藏于西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槟榔林冠穿透雨空间格局的时间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赫  文志  刘艳秋  郑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20,40(6):1967-1976
槟榔林是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典型经济林,独特的树冠结构改变了穿透雨的空间格局,但针对穿透雨空间格局的时间稳定性研究很少,影响对穿透雨生态效应的认识与调控。以海南岛槟榔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3场降雨数据,研究了穿透雨的空间格局及时间特性,结果显示:(1)槟榔树冠内不同位置穿透雨差异极显著(P<0.01),穿透雨率分别为:树干附近(85.6%)、冠幅中央(48.3%)、冠幅边缘(59.8%),穿透雨空间格局表现为向树干附近汇集的特点;不同方位的穿透雨率仅东面显著高于南面(P<0.1),表明风向对穿透雨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影响。(2)槟榔树冠下各位点穿透雨时间变异程度大(65.7%),但槟榔树冠幅中央穿透雨时间稳定性较好(55.6%),而树干旁边和冠幅边缘穿透雨时间稳定性较差(25%、19.4%),各方位穿透雨的时间稳定性相差不大(约1/3)。(3)距树干距离和降雨量影响穿透雨的时间稳定性,距树干不同距离平均叶片倾斜角度的差异是造成穿透雨在时间上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平均叶片倾斜角度与穿透雨时间不稳定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穿透雨时间稳定性在中等降雨条件下最差,随着降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槟榔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用甲醇提取槟榔中的多酚类物质,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物经抽真空浓缩,流动相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槟榔幼果较槟榔成熟果中所含的多酚种类和数量少,槟榔成熟果中果仁的多酚种类和数量都远较皮中多;槟榔的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所含的多酚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有关槟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槟榔含有生物碱、脂肪酸、鞣质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槟榔具有驱虫、抗氧化和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通过文献综述,以期为槟榔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