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茎石斛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兰科植物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L.)Sw.)中分得一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moniliformine),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a-dihydropicrotoxinin、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b-谷甾醇、胡萝卜苷和二十九烷烃),经光谱解析(UV、IR、MS、1H-NMR、13C-NMR、DEPT、HMQC和COLOC),新化合物的结构被确定为3,4-二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3,4-dihydroxy-5,4'-dimethoxybibenzyl)。a-dihydropicrotoxinin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细茎石斛的快速繁殖和试管开花诱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植物名称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L.)Sw.]。2材料类别野生植株的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1/2MS+NAA0.5mg·L-1(单位下同);增殖分化培养基:(2)1/2MS+NAA0.4;生根壮苗培养基:(3)1/2MS+NAA0.2+6-BA2.0;试管开花预处理培养基:(4)1/2MS+TDZ0.05,(5)1/2MS+PP3330.40+ABA1.0,预处理90d;试管开花培养基:(6)MS(1/6N,2P,2K)+PP3331.0+TDZ0.1。每个处理20株,重复3次,150d内统计花芽诱导率(花芽数/植株数)和正常花开放率(正常花开放数/植株数)。以上培养基均附加4%蔗糖、10%(W/V)香蕉汁、8g·L-1琼脂、0.1g·…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规律及其与两种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积累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培养细茎石斛拟原球茎 ,在一个周期 ( 60天 )内 ,每隔 1 0天取样 ,测定拟原球茎的鲜、干重 ,总生物碱含量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结果 :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 ,拟原球茎经过 1 0d左右的延迟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 ,第 5 0d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此后 ,生长缓慢 ,进入静止期。拟原球茎中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含量随着拟原球茎的生长逐渐积累 ,在培养的第 40d左右达到高峰 ,之后含量有所下降 ,这两种有效成分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 ,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结论 :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 ,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 ,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规律及其与两种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积累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培养细茎石斛拟原球茎,在一个周期(60天)内,每隔10天取样,测定拟原球茎的鲜、干重,总生物碱含量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结果: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拟原球茎经过10d左右的延迟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第50d左右达到生长高峰,此后.生长缓慢.进入静止期。拟原球茎中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含量随着拟原球茎的生长逐渐积累,在培养的第40d左右达到高峰,之后含量有所下降,这两种有效成分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结论:液体培养的细茎石斛拟原球茎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总生物碱和可溶性多糖的积累与生长基本同步,且拟原球茎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植株茎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的茎段作外植体,比较不同的培养基、激素等因素对茎段分化丛生芽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香蕉汁和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较好,BA作用优于KT、ZT,最适浓度为2.0mg/L;丛生芽培养于1/2MS 10%香蕉汁 0.5%AC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茎段离体快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 植物名称 铁皮石斛 (Dendrobiumcandicum)。2 材料类别 幼嫩茎段。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芽增殖培养基 :(1 )MS +NAA 0 .1~ 0 .5mg·L- 1 (单位下同 ) +6 BA 0 .5~ 2 .0 ;壮苗培养基 :(2 )MS无激素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3 ) 1 /2MS +IBA 0 .1。以上各种培养基蔗糖浓度均为 3 .0 % ,pH 5 .4~ 5 .8,培养温度 (2 5 +2 )℃ ,连续光照培养 ,光照强度 1 5 0 0lx。4 生长和分化情况4.1 丛生芽诱导 剪取幼嫩茎段 ,按常规表面灭菌后 ,切成约 2 .0cm左右的切段 ,每一切段应至少保留 …  相似文献   

7.
仇硕  郑文俊  夏科  唐凤鸾  赵健  丁莉  赵志国 《广西植物》2019,39(11):1482-1495
为了探究细茎石斛花朵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特点,该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了花色为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还比较了黄绿色、白色和白色带淡紫色等三种花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总计为59种,其中盛花期最复杂(含有41种),这些成分归属于烯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酯类、醇类和醛酮类。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1R)-(+)-α蒎烯相对含量始终最高,保持在27%以上;始花期和盛花期释放且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顺-芳樟醇氧化物、β-水芹烯、柠檬烯、罗勒烯、(1S-cis)-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1,2,3,5,6,8α-六氢萘和乙酸芳樟酯,相对含量均高于5%;衣兰烯于花蕾期相对含量最高,衰落期消失。这8种化合物可能是细茎石斛花香释放的主要香气成分或特征成分。在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盛开期的两个开花部位中,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蕊柱17种,其中烯类物质分别占74.16%和79.06%,花瓣可能是细茎石斛主要的释香部位。三个花色的细茎石斛盛花期挥发性化合物均在40种左右,既有成分的差异又有含量的差别,其中有25种为共同含有,三个花色均是(1R)-(+)-α蒎烯相对含量最高,含量在27%左右。这表明烯类物质是影响细茎石斛花香的重要化合物,不仅对细茎石斛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而且还为其花香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齿瓣石斛茎段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齿瓣石斛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05 mg/L;芽增殖培养基以MS + 6-BA 3.0 mg/L + NAA 0.5 mg/L较好;生根培养基以MS + IBA 1.0 mg/L + NAA 0.5 mg/L较好。  相似文献   

9.
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82份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nm spontanenm L.)和4份国外种材料进行RAPD标记,结果表明: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不同生态类型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低续度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高纬度类型,在相同的纬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多态性逐渐减少,基于分子聚类分析,86份材料被划分为8个不同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结果初步证明了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可能起源于云南南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而后逐渐向高海拔,高纬度的西北和东北部演化,扩散,提出了云南南部可能是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海南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 Rolfe)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海南石斛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1)、(+)-dehydrovomifoliol(2)、blumenol A(3)、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5)、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6)、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7)、3-羟基-2,4,7-三甲氧基菲(8)、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9)、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0)、(+)-lyoniresinol(11)、丁香脂素(12)、denchrysan A(13)和nobilone(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石斛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6、8~9、11和14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钩状石斛素(1)、愉悦石斛素(2)、4',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3)、β-胡萝卜苷(4)和β-谷甾醇(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齿瓣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齿瓣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甘草苷(1)、3,5-二羟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2)、芦丁(3)、芹菜素-7-O-芸香糖苷(4)、芹菜素-7-O-葡萄糖苷(5)、β-胡萝卜苷(6)和β-谷甾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硫酸-苯酚法、AlCl3比色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叶、茎中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通过DPPH和ABTS清除实验评价铁皮石斛花、叶、茎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茎>花>叶,黄酮含量花>叶>茎,生物碱在各个部位分布均较少。其中茎的多糖含量可达23.92%,花中黄酮含量可达1.847%。抗氧化能力评价表明,铁皮石斛花水提物、茎醇提物、花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好,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10.4 μg·mL-1、454.1 μg·mL-1、573.2 μg·mL-1;铁皮石斛茎醇提物、花醇提物、花水提物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好,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61.1 μg·mL-1、62.2 μg·mL-1、103.0 μg·mL-1。铁皮石斛花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叶和茎,醇提物抗氧化能力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14.
串珠镰刀菌产生毒素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对串珠镰刀菌产生毒素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的最佳产生毒素条件为马铃薯 葡萄糖培养液、pH 91、2 h光暗交替、25℃、培养10 d。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Fengycins抑制串珠镰刀菌的初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ngycins是枯草芽孢杆菌非核糖体合成的环状脂肽类抗生素,本文从其特性入手,研究了其抑制串珠镰刀菌的初步作用机制。普通显微观察结果显示,Fengycins处理能使部分串珠镰刀菌菌丝顶端破裂,进一步通过PI染色与荧光显微观察发现,Fengycins处理会导致串珠镰刀菌菌丝膜的损伤。在添加几丁质、壳聚糖、β-1,3葡聚糖、甾醇、胆固醇的平板内,Fengycins的抑菌活性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在添加卵磷脂的平板,Fengycins的抑菌活性受到明显的拮抗。这些结果说明卵磷脂很可能是Fengycins在膜上的作用靶标。此外,研究还发现Fengycins能够抑制串珠镰刀菌分泌的磷脂酶A2的活性,该性质很可能也在Fengycins的抑菌活性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3,5′-二甲氧基-3′,4,9′-三羟基-7′,9-环氧-8,8′-木酚素(4)、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二氢呋喃-3,7-二醇(5)、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醇(6)、丁香脂素(7)、异香草醛(8)、松柏醛(9)、2-甲氧基-5-羟甲基苯酚(10)、二氢松柏醇(11)、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2)。其中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美花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00μg/mL)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80%);化合物2(10μg/mL)有一定促胶原蛋白分泌活性(>20%)。结果显示从美花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3个表现出良好的护肤活性。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我国重要的濒危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以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法,从铁皮石斛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22株内生真菌。采用固相微萃取固定吸附(SPME),结合气相质谱(GCMS)解吸附分析技术对其中具有产香特性的3株内生真菌KLBMPD001、KLBMPD004和LBMPD009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内生真菌均含有较高比例的棕榈酸,分别为37.94%、24.15%和48.55%,其中菌株KLBMPD001和KLBMPD009含有一定比例的硬脂酸,分别为12.64%和37.37%,只有菌株KLBMPD004含有8.74%的酞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8.
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到一株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株,经鉴定为串珠镶孢霉菌(Fusarium monili-forme)SW-902。产酶条件研究表明,用甘油作碳源,蛋白胨作氮源,初始pH8.0,温度26℃,摇瓶培养3d,产酶量最高,在60L发酵罐中通风发酵45h,产菌丝体生物量7.18g干菌体/L,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酶活力达到0.92IU/g干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