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的鱼粪化石,过去很少研究,仅尹赞动与(?)义睿两同志于1934年在贵州桐梓县青杠哨守营房之北白垩纪下部地层中,采到鱼粪类化石一枚,曾由尹教授为文详加记述,同时还记述了一枝来源不明的鱼粪,推测可能产自我国南部古生代地层中。此外虽有八先后见到鱼粪化石,但多未加注意。1951年10月李德生和马继祥二同志于陕西鄜县葫芦河黑水寺侏罗纪上部地层中,及邠县水北沟三叠弛延长层地层中,采到若干鱼粪化石。此次所采到的材料,保存较佳,以产出地层时代及标本本身状况来讲,在我国化石史尤其鱼粪化石方面,颇饶意义。作者原加以记述。  相似文献   

2.
对锥齿兽是一类已绝灭了的食虫性或肉食性的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最早发现在蒙古三达河中渐新世地层中,1943年建立了这一科。长期以来,这个科中仅有两个属——对锥齿兽(Didymoconus)和阿尔丁兽(Ardv(?)ictis)。从目前看,它们是该科最年轻和最特化的。近年来,在我国华南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中,先后发现了古对锥齿兽和湖南兽等化石,为研究这个科的起源和系统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1960年7月,我院贵州地层队在平塘县甘寨地区实测了一个石炭系至二迭系剖面,收集了各门类化石,其中(?)类化石由笔者鉴定。本文主要是将该剖面上二迭统中几个新(?)类予以描述。这些新(?)类包括一个新属新种Haoella sinensis,另外还有四个新种分属于四个旧属。它们都是产于该区晚二迭世吴家坪组上部的矽质灰岩中。含(?)地层的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在了解哺乳类的起源与进化上非常重要。过去美国中亚攷察(?)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上白垩纪Djadochta 层内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食虫类(Insectivora)化石,但在我国的中生代地层内,过去尚无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发现。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期间,矢部长克及鹿间时夫曾发表在辽东省南部所采的侏罗纪哺乳类化石一种,定名为满洲兽(Manchurodon)(矢部,鹿间1938);后来鹿间时夫又发表了在东北阜新煤田所采的,时代亦可能为侏罗纪的食虫类化石一种,  相似文献   

5.
二叠系在秦岭地区分布范围较窄,但出露完整,沉积厚度较大,地层层序和接触关系清楚,化石极其丰富,以(?)类为主,珊瑚、腕足次之。因此,这里是研究二叠系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本文报道了陕西镇安及甘肃迭部两剖面的上二叠统的(?)类,共计6属20种,其中对1新属,5新种作了描述。现将两剖面的岩性及化石概述如下:一、镇安西口剖面:(?)自上而下为: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红黄色页岩夹红黄色灰岩,产瓣鳃类。  相似文献   

6.
杨钟健在1950年描述了一个中国新发现属和种的(?)化石,定名为Terrapenesinica(中国地平(?)新种)。(?)化石标本系在华北上新统的三趾马红土中所发现。原作者将这种(?)类归入Terrapene 属系根据Hay(1908a)所定的这属(?)的特征决定的。天水发现的标本的分类位置的确定有相当困难。我根据杨氏的原文及附图作深入研究后得到结论,这一(?)化石肯定不是属于Terrapene Merrem.这—属的。我的立论是根据下列形态上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Arctocyonidae科是食肉类哺乳动物中最原始和基本的一个科。这一科的化石过去仅在北美和欧洲的古新統和下始新統地层中发現。最近,我国在河南卢氏的上始新統中发現了这一科的化石,不仅代表了亚洲第一次的发現,而且使这一科在全世界的分布时代由早始新世延长到晚始新世。因此,这个发現无論在地层和古生物上,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穆恩之教授及李积金同志等至甘肃西北部酒泉盆地研究地层,在南山系中采集了一些令人异常注意的珊瑚化石,并(?)赠作者予以鉴定。由于对南山系中珊瑚化石以往知道得很少,因此将这些经鉴定过的化石标本作一简单的描述和报导还是完全有其必要的。南山及其邻区的地质,曾经中外许多地质学家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变质程度很深,化石稀少,南山系的地质时代及其上下界限很久未得解决。就作者目前所知已故计荣森先生曾经描述过南山系顶部石灰岩中采得的二块床板珊瑚化石,但因标本保  相似文献   

9.
中生代的虻类(昆虫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记述山东莱阳上侏罗统莱阳组昆虫化石2新属2新种,分别隶属于Solvidae科和Rhagionidae科。这些虻类化石在我国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其中Solvidae科种类也是首次在世界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发现。文中对有关的古生态,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我国已记录的中生代的虻类化石在分类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某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1957年夏,贵州博物馆曹泽田等同志在贵州兴义顶效大寨浪幕采集了一批鱼化石和肿肋龙化石。据称,这两类化石产于同一地层,但缺乏含化石层上下层位关系的地层记录。据杨锺健教授(1958)研究肿肋龙化石时的判断,这一含化石层可能是属于“关岭统”的一部分。这里记述的鱼化石计有五块标本,经笔者观察分属于三科三属。  相似文献   

11.
Cliona”状穿贝海绵的穿孔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里存有几个采自湖南中(?)泥盆纪的腕足类化石,在一个Meristella cf.tiaomakiensis Tien 的介(?)面上,保存着一些很像环(?)动物穿孔造成的沟状构造。这些沟道穿入到介(?)的内部,在沿孔道的介(?)表面,分布有圆形的小  相似文献   

12.
皮蠹科化石主要发现于新生代波罗的海和多米尼加琥珀,以及中生代和新生代欧洲、北美等地的湖相遗迹化石中,近期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大量皮蠹科化石。本文回顾了世界皮蠹科昆虫化石研究进展,统计了已发表的化石属种,探讨了皮蠹科昆虫化石分布的地质年代及地层,简要介绍了皮蠹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并提出了目前皮蠹科化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贵阳附近志留纪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4年的暑期,重庆大学地质系三年级学生在乐森(?)教授、秦洪宾、谭光弼助教领导下在贵阳附近进行地质实习。其中有一天(8月15日)到达了贵阳城东7公里的打鱼(?)。在那里河边出现倾角很陡,富含蛇螺(Ophileta)的中奥陶纪石灰岩。1944年乐森(?)教授曾命其名为“团坡系”。它的走向和倾角与其上的志留纪的完全不同,虽然露头情形不好,可以确定其为断层接触无疑。其上的志留纪地层在高岭坡一带富含化石。本文研究的新资料全部是在那里采集的。本文之作,主要是由吾师乐森(?)教授的指导和鼓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珊瑚化石,系卢衍豪教授于1942—1943年在陕西南部汉中梁山上二叠纪地层中采得。梁山区的上二叠纪,根据卢氏最近发表的论文,可以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石灰岩夹层燧石,厚约400余米,下部为页岩,厚仅2米,卢氏分別名其为吴家坪石灰岩和王坡页岩,相當于中国南方的乐平统。页岩中未曾发现动物化石,只有不能鉴定的植物化石碎片,而珊瑚化石则全部产在吴家坪灰岩中,它们和(?)科Codono-fusiella,Reichelina 及绿藻共生。吴家坪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根据已知材料,包括下列种属:(其中最后三种,已为曾鼎乾先生描述。)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早白垩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恐龙骨骼以及恐龙足迹化石,但是至今未有蛋化石的报道。根据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组的蛋壳化石,建立一恐龙蛋新蛋属、蛋种,并将其归于一新蛋科:Polyclonoolithidae(多小枝蛋科)。新发现的蛋化石标本不同于所有已知的恐龙蛋类型,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组合:分叉的蛋壳单元向外延伸至蛋壳外表面,并未在靠近蛋壳外表面处融合成层;弦切面上具相互链接或独立的多角形的蛋壳单元;以及不规则的气孔道。中国的恐龙蛋化石大多出自晚白垩世地层,仅在辽宁有早白垩世恐龙蛋的报道。新发现扩展了中国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和地理分布,也有可能为圆形蛋科蛋壳结构的起源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洞穴——化石动物群知识的一个来源从洞穴堆积里获得的化石是关于脊椎动物群、尤其是关于新生代哺乳动物的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含第三纪动物化石的洞穴大部分都已经遭受了破坏,但是,洞穴的含化石的地层有时还保存着,它们填充在侵蚀沟和凹坑内,如象法国的 Quercy,捷克斯洛伐克的Nova Véa,波兰的W(?)z(?),以及其他等等。第四纪的化石一般则发现在还存在的洞穴内。  相似文献   

17.
江西修水流域新厂期反称笔石科(Anisograptidae)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水流域的早奥陶世新厂期地层发育良好,寒武系与奥陶系沉积连续,两者界线清楚。新厂期地层中除含有大量的反称笔石科化石外,同时还共生有许多树形笔石类及三叶虫、腕足类等,这些化石不仅为本区新厂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而且对于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研究也具重要意义。本区新厂期的反称笔石科化石最早发现于  相似文献   

18.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56,(3):409-412
本文所介绍的一种内殼与外殼同时?娴谋诮鞘疌ameroceras triformatum Yü,系笔者1955年夏采自南京汤山西南部仑山石灰岩上部,其层位相当于穆恩之、潘江和俞昌民所测剖面的第6层。壁角石系我国奥陶纪,尤其是下奥陶纪后期(Arenigian)地层——扬子江下游之仑山石灰岩,扬子峡区的红花园石灰岩以及华北和东北之亮甲山石灰岩中最常见的化石之一。很多只见内(?)而不见外(?),因此Cameroceras triformatum 外(?)的发现是颇饶兴趣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1921年在华北做煤矿地质调查的时候 ,发现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有一种纺锤形的微体古生物化石 ,即类化石 ,引起注视。初命名为蜗 ,创造了“”字 ,于是对科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到各地区野外进行采集 ,在室内进行鉴定 ,并和搜集来的国外科化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综合研究。通过研究 ,对当时含混不清的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他的划分标准 ,已为国际地质学界所公认 ,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沿用。1921年 ,他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中国北部之科》长达170页的科学论文 ,它不…  相似文献   

20.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三纪轮藻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水 《古生物学报》1961,(3):183-209
一、绪言近年来轮藻化石曾发现于我国许多地区的泥盆纪、侏罗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其中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发现最多。本文所描述的就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红三旱Ⅰ号、鄂博梁Ⅰ、Ⅱ、Ⅲ号及冷湖Ⅶ号5个地区第三纪地层所产的轮藻化石,计1科、4亚科、8属、42种、6亚种和1变种,其中包括27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柴达木盆地轮藻化石的分布以盆地中心最为丰富,如鄂博梁Ⅱ号、Ⅲ号及冷湖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