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治疗,并重点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采用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治疗1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及疗效,认为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后的指导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庞桂芬  徐国兴 《蛇志》1992,4(1):51-51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认识近百年,但其治疗至今仍是难题。笔者采用抚顺青峰制药厂生产的蝮蛇抗栓酶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例1:赵某某,男45岁,工人,89年7月10日入院.病证号593.髋痛6年。曾诊断风湿症,有服强的松史,无外伤史,跛行,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下蹲受限,两踝相对跨立33厘米,x 线片示:双侧髋关节间隙窄,右侧股骨头略变形,密度高,双侧股骨头内有少量密度减低区,右侧为甚,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用清栓酶治疗三疗程:跛行,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下蹲略受限,两踝相对跨立56厘米,自觉髋痛明显减轻,行走路程较前延长,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于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95例共117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比介入治疗前后DSA造影分型结果及血供异常例数。结果:117患髋中,Ia型的31病髋中,11髋(35.48%)介入治疗后动脉主干再通;Ib型的27髋中,24髋(88.89%)介入治疗后分支再通;II型的11髋中,5髋(45.45%)实质期股骨头缺损面积缩小;III型的10髋中,8髋(80.00%)静脉期见股骨头浓密染色明显减轻;Ⅳ型的33髋中,28髋(84.85%)可见动脉主干再通、分支增粗、实质期股骨头缺损面积缩小和静脉期股骨头染色减轻等。治疗前117病髋异常率为95.73%。经过介入治疗后,异常率为30.77%。治疗后异常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异常率(P〈0.01)。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供异常,增加股骨头血供,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关键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款关节置换术,选取55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62髋,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5.5±2.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较好,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结合良好,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45分以上,临床效果值得肯定。结论:通过外后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达到预期疗效,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减轻患者自身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30髋)按病因分三组,A组酒精性17例,B组为激素性6例,C组潜水性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患髋功能,X片等,并进行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三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9.7±2.8)、(81.5±3.1)分、(87.8±2.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假肢松动髋数率分别为4.8%、16.7%、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随访3年总体髋部优良率分别为100%、83.3%、1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对酒精性病因患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38髋),给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一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髋关节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结果冲击波治疗后各个时间段髋关节疼痛评分(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确切有效的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相关进展和问题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NONFH的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股骨头坏死的机制仍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各种机制最终归于股骨头供血区域血液瘀滞,导致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髓心减压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早期治疗手段,各种改进手术如骨移植、钽棒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和生长因子移植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徐鸿育  黄成建  谭家昌 《蛇志》2006,18(3):230-231
小儿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原因不明、局限性、自愈性疾病,其治疗的关键是防止股骨头塌陷变形,避免后期骨性关节炎的形成,尤其是Catterall Ⅲ、Ⅳ型的股骨头坏死,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治疗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能使塌陷的股骨头恢复高度。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变形,是确切有效的包容手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3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临床的症状包括疼痛以及髋部不适等,股骨头坏死在早期很难发现,由于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和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将会造成股骨头变形以及塌陷,从而引起骨性关节炎,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会丧失髋关节的基本功能。股骨头坏死的病状体征和早期症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造成误诊的情况频繁发生。此外,有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最后反而容易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内服中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导致急性髋部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痰瘀阻络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导致急性髋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髓芯减压治疗,两组均联合内服中药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Harris评分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的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分别为83.3%、2.85±0.32分、90.68±4.25分,对照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分别为86.7%、3.28±0.67分、92.16±5.62分。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内服中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导致急性髋部疼痛的近期疗效与髓芯减压联合内服中药治疗相当,但治疗简便、费用便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相关临床与影像资料,以期提高影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正确率,防止与其相关的髋关节疾病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髋关节疾患,归纳分类疾病的种类,找出原因。结果: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炎和痛风性髋关节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颈干角发育异常、髋关节骨关节病等疾病易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相混淆,引起误诊。结论:病史采集不详细、思路狭窄,对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及痛风性关节炎所致髋关节病变认识不足或不了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过程不清楚、临床误导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误诊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多发于中青年的疑难骨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脂质代谢紊乱被认为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该机制防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处在研究探索中。本文将对脂质代谢紊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机制中的作用及基于该机制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8例患者行超选择股骨头供血动脉插管,动脉造影、溶通治疗。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及改善,有效率96.4%;治疗后病变区血管分支增多、增粗;影像随访显示股骨头骨质不同程度修复。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血管再通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的优势,能有效的改善股骨头的局部血液循环和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功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跃全 《蛇志》2010,22(4):386-386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预后与该病的发病时间关系密切,发现越早,予以及时治疗则股骨头髋关节的损害越轻。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合理治疗方法的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方法:用单一剂量脂多糖LPS(10μg/kg)联合三次甲强龙MPS(10 mg/kg)注射,每次间隔24h,诱导建立兔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影像学及组织病理性学方法评估模型建立情况。结果:4周后,模型组死亡1例,模型组16例X线检查未见异常表现,2例X线提示股骨头密度不均,未出现股骨头塌陷,18例HE染色示骨细胞空骨陷窝增多,脂肪细胞体积变大,数量增多。结论:用脂多糖(LPS)联合甲强龙可成功诱导建立兔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模型成功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坦棒植入联合高压氧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FicatⅠ、Ⅱ期)ANFH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钻孔减压坦棒植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面罩吸入高压氧,两组疗程均10W,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综合疗效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均8~32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治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84.3%,对照组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1.8%。治疗组有效率90.62%,对照组有效率78.12%,治疗组对Ⅰ、Ⅱ期髋的疗效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坦棒植入联合高压氧治疗早期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满意疗效,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从而延缓股骨头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缺血状态的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 年7 月至2010 年11 月期间187 例252 髋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分别采集 187 例患者骨髓200 -360 ml,采用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总数为(2.4 ~ 7.8)× 108 个,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4+ 细胞和 CD133+ 细胞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分别为2.47﹪± 0.58﹪和1.29﹪± 0.35﹪,然后将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制备成细胞悬液 20 - 30 ml,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干细胞移植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对骨坏死分期,设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移植术后第 3、6、12、24、36 和48 个月,根据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疗效,移植术后6 个月通过复查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 DSA,观察其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以后每隔 6 个月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 (1)临床疗效:对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187 例患者随访 3 ~ 48(24.2 ± 4.5)个月,其中髋关节疼痛缓解者 158 例(占患者总数的 84.5﹪),髋关节功能改善者 146 例(占患者总数的 78.1﹪),行走间距延长者 149 例(占患者总数的 79.7﹪);(2)影像学检查:干细胞移植术后 6 个月187 例患者中54 例行股骨头供血动脉 DSA 检查,48 例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术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 ~ 24个月后 72 例患者股骨头区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因缺血导致坏死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能够有效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8.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长期发展会形成髋关节半脱位、脱位,最终甚至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合并症。对于早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而晚期出现股骨头脱位及坏死则只能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倩  周莉  何晓凤 《生物磁学》2011,(7):1333-1335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长期发展会形成髋关节半脱位、脱位,最终甚至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合并症。对于早期患者目前主要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而晚期出现股骨头脱位及坏死则只能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论哪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探讨髋关节镜在髋关节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有明显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包括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N)(43%)、盂唇损伤(20%)、退行性关节病变(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DJD)(10%)、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LCP)(10%)、髋关节游离体(10%)、髋关节疼痛(100%)、机械性损伤(78%)、运动损伤(56%)。对患者采用仰卧位进行髋关节镜检查,使用牵引床,300或700,前外侧入口。观察不同疾病在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有60%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盂唇(91%,P0.003)或LCP(89%,P0.05)患者疗效较好,而ON和DJD患者疼痛症状缓解较差,改善率仅为40%和44%。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free-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FVEG)的患者中有34%在随访期间得到改善(P=0.003)。其中18名患者(21%)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髋关节镜手术对于游离体、盂唇损伤、局灶性软骨病变、晚期LCP后遗症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