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其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猕猴桃制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鲜果不易贮藏等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猕猴桃制品种类多样,本文从猕猴桃复合饮料,生态特色果酒等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进行综述,展望了猕猴桃果实的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世界软枣猕猴桃品种资源特点及育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枣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其果实新颖、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酸甜可口、风味独特,成株具有极强的耐寒特性。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树种,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收集整理出74个分属不同国家地区的软枣猕猴桃品种,对其品种特点详加描述总结,并对全球育种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未来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与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共有66种,中国分布有62种,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猕猴桃属植物中经济栽培价值较高的是中国特有的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等。以此为主要对象,对其起源、栽培历史及利用价值、种类与分布、品种资源与特异种质、种质保存、花粉形态、染色体数目与倍性、同工酶分析以及DNA分子标记等研究利用现状作一综述,并讨论了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今后的研究展望。这将有助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4.
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彪  张秋明 《植物学报》2003,20(6):648-655
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共有66种,中国分布有62种,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猕猴桃属植物中经济栽培价值较高的是中国特有的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等。以此为主要对象,对其起源、栽培历史及利用价值、种类与分布、品种资源与特异种质、种质保存、花粉形态、染色体数目与倍性、同工酶分析以及DNA分子标记等研究利用现状作一综述,并讨论了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今后的研究展望,这将有助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种间及种内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种的9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培养法比较它们的花粉活力,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猕猴桃种间与种内杂交亲和性,并统计其亲和指数及坐果率,为猕猴桃的杂交育种以及最佳授粉树的选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猕猴桃花粉活力在种间表现为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种间和种内杂交组合的柱头识别反应快,花粉在柱头粘附多、生长快且萌发率高、亲和性较强且坐果率较高,而用狗枣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种间杂交的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生长发育缓慢,其亲和性弱,平均坐果率仅为19.81%;30个杂交组合中亲和指数最高的是'金阳'×'金阳'雄株,亲和指数为960.33,坐果率为95.56%,最低的是'狗枣'×'金阳'雄株,亲和指数201.60,坐果率为12.22%.研究发现,猕猴桃的种间亲和性小于种内亲和性,同种内不同品种间的亲和性与坐果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猕猴桃; 三子叶植株; 形态特性和平一号”美味猕猴桃辐射诱变过程所获得的三子叶突变体植株为材料,对猕猴桃三子叶植株的形态特征如单叶长、单叶宽以及叶片气孔分布和表面毛状体等进行观察分析,以获得其与双子叶猕猴桃植株的形态差异信息。结果表明:三子叶植株的单叶长、宽大于正常的双子叶猕猴桃植株单叶长、宽; 三子叶植株的气孔数目与双子叶猕猴桃植株的差异不大; 三子叶植株叶表面的毛状体比双子叶猕猴桃植株更加浓密,为三子叶猕猴桃育种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查阅猕猴桃属植物标本时,发现了伞花猕猴桃(Actinidia umbelloidesC.F.Liang)的新分布点,分布地点位于西藏和云南,补充了其花部特征的描述,并将扇叶猕猴桃(Actinidia umbelloidesC.F.Liang var.flabellifoliaC.F.Liang)作为伞花猕猴桃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及阔叶猕猴桃进行种间杂交,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座果率与对照组一样,均为100%;父本花粉萌发率与对照组相近,其杂交当代果实重量、种子数量及种子千粒重也与对照组相近;相同的母本,其当代杂交果实的重量及种子数量与父本花粉萌发率的高低成正比。这不但说明了各杂交组合所采用亲本之间的亲和性,而且为生产上利用不同种生活力强的猕猴桃雄株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描述了首次在贵州猕猴桃上发生的一种害虫——端齿材小蠹Anisandrus apicalis(Blandford)。【方法】通过对当地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猕猴桃病树上小蠹的观察和形态研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此次发现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省境内第一次报道,也是首次发现在猕猴桃病枝上发生。本文提供了该小蠹的分类和鉴别,附有相关近缘种的形态特征图和检索表,并介绍了其寄主和分布,以及在贵阳修文猕猴桃的危害和发生等情况。【结论】此次发生在猕猴桃上的端齿材小蠹是贵州省境内的首例,本文结果可以为当地植物检疫和猕猴桃种植管理提供参考。虽然此次端齿材小蠹在猕猴桃上发生,但是未发现其会直接为害猕猴桃健康植株,需要在将来进行深入的实验调查。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xent模型的软枣猕猴桃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大型落叶藤本,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该物种在中国从最北的黑龙江岸至南方广西境内的五岭山地都有分布,但尚未明确其适宜分布区域。因该物种具有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现已被北京市、河北省、吉林省等列为地方性保护物种。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软枣猕猴桃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并对其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01×10~(6 )km~2;其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贵州西北部等地中低山区地带,呈圆环状分布。其中软枣猕猴桃在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份的潜在高适生区域面积最大。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软枣猕猴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湿季度降水量(500—800 mm)、年均温(12.5—17.5℃)、最冷季度降水量(290—660 mm)和海拔(2000—2690 m),上述环境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9.7%。建议在中高度适宜分布区进行野生软枣猕猴桃的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并根据其适生环境调整软枣猕猴桃的农业种植繁育规划,为软枣猕猴桃的就地、迁地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东部地区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及发掘具有育种价值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对贵州东部地区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了6个猕猴桃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黄毛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共197份材料(枝条和果实),海拔跨越590~1 691 m,其中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单果重分别高达55g、17g和20g。此外,野生猕猴桃种间具有同域分布及天然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籽有机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籽的水溶粗提物进行了清除H2O2的实验,结果表明粗提物对H2O2有清除能力,提示猕猴桃籽具有抗过氧化、延缓衰老作用的能力。目前大量废弃的猕猴桃籽有待合理开发利用,但其有机成分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进行了猕猴桃籽的成分预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蛋白质、还原糖、油脂等,可能含有酚类、皂苷、三萜和甾醇等,不含有鞣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可能的有效成份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3种纯的待鉴定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品种SSR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16对高多态性的猕猴桃SSR引物筛选,选用了9对稳定、适用性好的引物对我国栽培的48个猕猴桃品种(品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9个多态性位点上共获得213个等位基因片段,其SSR指纹图谱可将供试品种完全区分开。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辨力检测表明,我国猕猴桃栽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在猕猴桃品种中有较高鉴定效率。中华/美味品种群拥有高比例的共同等位基因,反应出两者极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我国猕猴桃栽培品种的分子指纹鉴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制定猕猴桃品种资源的有效保育和利用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深入研究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间的系统关系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全世界有66种,约有118个种下分类单位(也有新的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54种21变种),其中大部分为中国特有。在猕猴桃杂交育种中,不同倍性之间选配不当会出现杂交失败、后代不育等现象,因此倍性鉴定是猕猴桃常规育种亲本选择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不少猕猴桃种或亚种的染色体倍性研究并不十分清楚,因而限制了这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研究针对广西植物研究所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的目前倍性尚不明确的白萼、白花柱果、二色花、临桂、卵圆叶、桃花、宛田、长果、融水和五瓣猕猴桃等10个种类的猕猴桃,使用酸解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确定其倍性。这10个种类大多为广西特有,其中蕴藏着独特的优良园艺性状,具有很高的生产和开发价值。该研究结果表明这10个种类猕猴桃的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2n=2x=58)。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猕猴桃种质资源多样性数据库,为这些猕猴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猕猴桃属植物标本时,发现了伞花猕猴桃(Actinidia umbelloides C.F.Liang)的新分布点,分布地点位于西藏和云南,补充了其花部特征的描述,并将扇叶猕猴桃(Actinidia umbelloides C.F.Liang var.flabellifolia C.F.Liang)作为伞花猕猴桃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了解其适应性,为该地区栽培中华猕猴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倍体与2倍体植物之间的生态位分化是多倍体植物成功建立的重要条件。2倍体、4倍体和6倍体猕猴桃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目前尚不明确不同倍性猕猴桃之间是否发生了明显的生态位分化,也不明确影响不同倍性猕猴桃生态位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收集不同倍性猕猴桃的自然分布点,利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不同倍性猕猴桃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适生区及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通过生态位一致性检验评估不同倍性猕猴桃间的生态位差异。结果表明: 不同倍性猕猴桃的潜在适生区存在明显差异,2倍体猕猴桃的高适生区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湖南丘陵;4倍体猕猴桃的高适生区大部分与2倍体重叠,但有部分向贵州北部、重庆东部区域偏移;6倍体猕猴桃的高适生区则集中分布在贵州大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和陕西南部。6倍体猕猴桃明显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偏移,并且有更广的高适生区面积。生态位一致性检验证明,2倍体与4倍体猕猴桃有重叠的生态位,而2倍体与6倍体、4倍体与6倍体猕猴桃之间均发生了明显的生态位分化。最冷月最低温(Bio6)和最干月降雨量(Bio14)是影响不同倍性猕猴桃生态位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多倍体猕猴桃在较低的Bio6和Bio14下能保持较高的存在概率,表明多倍体猕猴桃能占据低温、干旱的极端生态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猕猴桃的发源地,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分布的五十四种中,我国已发现了五十二种,分布在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由于猕猴桃高含维生素 C,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益,且能预防和治疗一些疾患,加之,其果实风味独特,清香可口。因此,猕猴桃被誉为果类中之佳品,果中之“王”。在新西兰称猕猴桃为“基维果”与国鸟并誉;在日本被称作“美容果”,深得青年人的青睐;在美国猕猴桃被称为“品质无匹的水果”。可见猕猴桃在人们认识中的地位及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当前世界上一种新兴的果树。由于果味好、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引起国内外普遍重视。我国是中华猕猴桃的原产地,资源极为丰富,全世界猕猴桃共有54种(变种),我国就有52个种(变种)。虽已部分加以利用,但仍处于野生状态,其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都有待进行。虽然新西兰对中华猕猴桃蛋白酶(Actinidin)进行过研究,但据梁畴芬考证,他们研究的材料是中华猕猴桃硬毛变种(Var.hispida)的栽培品种,而我们目前  相似文献   

20.
天然保鲜剂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低温、气调和去除乙烯等措施对猕猴桃进行贮藏保鲜。Arpaia等(1985)曾应用化学防腐剂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hispida)进行过采后处理。我国盛产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为了探索其贮藏保鲜的新途径,从1989年起我们将天然防腐剂CH、RQA和天然保鲜剂KF应用于猕猴桃保鲜实验,其中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