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可以说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生能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更可谓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4位2次获诺贝尔奖的人.他们是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可以说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生能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更可谓凤毛麟  相似文献   

3.
应用细胞培养、3H-TdR和3H-Leucine掺入方法,观察血小板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BB)对体外培养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PDGF-BB浓度为10ng/ml时,3H-TdR掺入值已较对照组显著增高(6262.5±412.9vs833.5±124.0,P<0.05);当PDGF-BB浓度为20ng/ml时,3H-Leucine掺入值亦较对照线显著增高(10212.8±638.3vs7340.3±1197.9,P<0.05)。(2)PDGF-BB浓度在5-25ng/ml范围内,3H-TdR,3H-Leucine掺入值与剂量直线相关(rDNA=0.97,rprot=0.90P<0.05)。说明PDGF-BB刺激体外培养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4.
甲醛交联及染色质免疫沉淀作用研究体内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方法,在染色质结构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利用甲醛固定活细胞中的DNA与蛋白质,通过免疫沉淀分离复合物,从而分析蛋白质及其体内的DNA结合序列。  相似文献   

5.
DNA聚合酶在DNA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引物包括RNA引物、DNA自我引物和蛋白质引物3种类型。新DNA链(如冈崎片段)的复制多是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细小病毒利用其基因组末端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s)自我折叠成DNA引物,而一些DNA、RNA病毒及真菌质粒起始复制反应的引物则是蛋白质。以感染原核生物的噬菌体Phi29和真核DNA病毒腺病毒为例,从复制过程所涉及的蛋白质、对复制原点的识别、复制起始反应、新链的延伸、复制终止过程等方面详细阐述DNA病毒由蛋白质引发的复制机制,并对已商品化的Phi29 DNA聚合酶产品多重置换扩增及单细胞测序等的应用以及基于噬菌体Phi29蛋白质起始的最小复制系统体外扩增异源DNA等最新的应用研究作相关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6.
DNA与蛋白质结合的荧光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插入λ阻抑蛋白(Rep)的操纵基因(OR)和BglⅡ识别位点的PBR322重组质粒。阻抑蛋白与该质粒的相互作用可用BglⅡ对它的水解作用引起的EB荧光变化来研究。在E.coli中表达的Rep表现了与该重组质粒结合的活力。核苷酸序列具精确二重对称性的OR(ORcons)对Rep的亲和力比天然的OR1小。  相似文献   

7.
本方法以DNA单链断裂的检测为基础,在背景γ射线照射下进行DNA交联检测。所建方法与Kohn氏原法相比,洗脱时间大为缩短,实验所用主要材料都能立足国内。本文引入“交联度”这个参数,能同时相对定量地表示DNA总交联、DNA-蛋白质交联和DNA链间交联。此外还从DNA、蛋白质两方面确证了DNA-蛋白质交联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普杀特(Imazethapyr)对玉米根尖蛋白质和DNA合成的影响刘支前(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应用化学系,北京100094)关键词:普杀特,玉米,蛋白质,DNA80年代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咪唑淋酮类除草剂,由于其高效低毒、杀草谱广,又因对某些农作物具...  相似文献   

9.
血清DNA结合蛋白质中的某些成分与肿瘤有关。因此我们对人及小鼠血清DNA结合蛋白质作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蛋白质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氨基酸组成上颇为相近。但免疫扩散试验证实两者无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在25℃条件下萌发3d,根生长至1~2cm长时,于双筒解剖镜下严格切取根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用专一性荧光染料Hochest33258、Pyronin G和FITC分别染细胞核DNA、RNA和蛋白质,并用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和细胞荧光测定术分别测定三个区中各125个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和各100个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核DNA相对含量随着根尖细胞分化的进程,DNA含量递增,成熟区细胞中含量最高。RNA的相对含量则与之相反,在分生区细胞中含量最高,成熟区细胞中含量最低。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则在伸长区细胞中最高,分生区细胞中最低。讨论了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三者之间变化的一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对生物大分子形状的正确了解有助于对其功能的解析。事实上,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法,使我们在对构成细胞各组分功能的探讨和研究方面收益匪浅。自从生物学家们认识到DNA在细胞行使其功能中的重要性以来,电子显微镜便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而被用于分析DNA的结构,研究DNA的复制、重组和转录机制。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技术又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使人们已经能够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介入DNA复制、重组和转录等过程中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的活体状态。今后,在对生物大分子的活体行为进行探讨时,电子显微镜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层析,DNA亲和层析和硫酸铵盐析三步从人血清中分离纯化了一种肿瘤相关DNA结合蛋白质(64DP)。本方法较简便,产率提高。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电泳鉴定纯度符合要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为64,000。等电聚焦电泳测得等电点在4.2左右。醋酸纤维膜电泳和转移电泳表明其为一种α_1球蛋白。过碘酸西夫氏糖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氨基酸分析和酶抑制试验证实64DP与α_1抗縻蛋白酶很相似。  相似文献   

13.
红豆草(Onebrychis viciaefolia Scop.)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IBA、1mg/1 KT 的 LS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产生愈伤组织,通过筛选、克隆得到大量的具有胚胎发生潜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当将其转移到含1mg/1BA 的 LS 培养基上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技术测得在胚性培养的前2天,RNA 合成速度迅速上升,随后下降,第五天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尔后平稳。蛋白质合成速度在胚性培养的第三天达到高峰,升高很快。而 DNA 合成速度变化平缓,只是在胚性培养的第五天出现一较小的峰。胚性培养过程的 DNA、RNA 蛋白质合成速度均高于非胚性培养。  相似文献   

14.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一位擅长晶体学研究的科学家,她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对DNA结构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位37岁英年早逝,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伟大女性却一直备受争议.简介了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博士短暂的一生,并论述她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B辐射对植物DNA及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衰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紫外辐射量有明显的增加,其中UV-B辐射对植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子生态学理论认为,UV-B辐射对植物造成的损伤,首先伤害植物的生物大分子,即进行光化学修饰。本文就臭氧衰减对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影响途径进行了讨论,重点论述了UV-B辐射对植物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和DNA的损伤修复途径。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植物对UV-B辐射的抗性机理和DNA修复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下胚轴切段产生的愈伤组织经2,4-D短时间诱导后,在无激素液体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体细胞胚胎。经2,4-D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在转入无激素培养基1天后,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即进入活跃合成状态,并在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保持逐步升高的趋势。在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有些蛋白质组分含量减少或消失,但绝大部分蛋白质组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并且有若干新蛋白的出现,其中24 KD和46 KD蛋白质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所特有。  相似文献   

17.
枸杞体细胞胚发生中蛋白质和DNA代谢动态的立体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宁夏构杞无菌苗叶片为材料,离体培养,并诱导体细胞胚发生。根据细胞形态计量学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计量由光学底片经A/D转换成的数字图像中的蛋白质和DNA大分子,对于构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蛋白质和DNA分子的代谢动态进行了量化处理,并对量化结果分析了蛋白质和DNA代谢动态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蛋白质-DNA复合物晶体结构的DNA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最新NDB数据库中蛋白质-DNA复合物晶体结构数据,考虑DNA结构的序列依赖特性,对10个二联体和36个约化的四联体计算了DNA动力学结构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力常数矩阵,矩阵中的非对角项反映了结构参数间的关联。利用改进的DNA结构动力学模型,可以方便地计算给定序列的结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首次提出至今,DNA改组已经成为定向进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无论DNA、蛋白质还是生物体的进化,DNA改组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通过对十余年来DNA改组的发展作以简要综述,为日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DNA作诊断试验是非常迅速、灵敏和特异的,容易进行并容易分析。DNA杂交试验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出现,对现代的重组DNA技术从研究实验室进入更接近临床的实验室起到了相应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要谈到这项新颖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DNA探针是一种能够识别并能特异地与互补DNA片段,即使这些互补的DNA序列是在其它完全无关的DNA序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