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心血管治疗药物与技术方法的进步 ,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但是晚期冠心病 (end stagecoronaryheartdisease)患者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反应较差 ,而且由于病人年龄偏大或冠状动脉的弥漫性病变等原因而不适于进行传统的心肌血管重建术 ,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 ,CABG)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型术 (Per 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gioplasty ,PTCA )等 ,因此如何改善晚期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2.
胸闷、头晕、疲劳是冠心病的预报信号。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与比较冠状动脉核磁共振(MR)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1日,发生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23例(不良事件组),发生率为22.3%。不良事件组的MRI血管成像显示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CT显示斑块率、斑块性质等与非不良事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斑块率、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为导致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和CT都可有效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能满足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与预测预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再血管化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3)、EMbase(1984~2010.3)、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2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0.3),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的参考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2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组的再血管化率高于单用非体外循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1.78,95%C(I1.40,2.26)]。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冠心病时,再血管化率比非体外循环高;评价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冠脉介入的金标准。然而,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冠脉造影在评价冠脉病变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作为冠脉造影的有效补充,血管内超声不仅能提供管腔和血管的直径信息,还能告知术者斑块负荷、斑块构成和血管重塑等,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此外,血管内超声还可以判断病变是否可以延迟血运重建,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支架植入效果,有效地预防手术并发症。本文从血管内超声的概况,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健康风向标     
《生命世界》2007,(10):76-77
夫妻吵架最易引发心脏病与心爱的人吵架会让人"心碎"。研究表明,低质量的夫妻关系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夫妻吵架或行为专横与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而冠状动脉硬化又是心脏病发作的一大危险因素。美国科学家们对150对健康夫妇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丈夫在表示异议时采用恶毒语言,妻子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如果夫妻任何一方用专横的态度行事的话,则另一方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CABG)。虽然介入治疗在治疗阻塞性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因支架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及未知的机制,其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虽可降低死亡率,但因其为侵入性操作及手术费用的较高成本,不能为大部分患者接受。近几年来进行了一些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以评估不同诊疗方案对冠心病的预后及远期疗效。目前一些研究表明强化标准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可与再血管化治疗同效。本文将针对冠心病强化标准化药物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CABG)。虽然介入治疗在治疗阻塞性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因支架再狭窄,晚期血栓形成,及未知的机制,其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虽可降低死亡率,但因其为侵入性操作及手术费用的较高成本,不能为大部分患者接受。近几年来进行了一些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以评估不同诊疗方案对冠心病的预后及远期疗效。目前一些研究表明强化标准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可与再血管化治疗同效。本文将针对冠心病强化标准化药物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217例疑诊或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88.4%,阳性预测值为77.1%,阴性预测值为82.9%。结论:简便、易行及无创的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刘湘峰 《蛇志》2009,21(2):153-15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绝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可由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发病率只有男性的1/2~1/3,发病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晚10年左右,一般在绝经后发病率明显增加。年轻女性发生冠心病很少见,尤其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年轻女性发生冠状动脉多支多处严重狭窄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实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测(CTA),而后2 w内再对其实施DSA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性质斑块检出率的差异,最后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CTA检测狭窄血管共计387支,轻度狭窄152支(39.28%),中度狭窄118支(30.49%),重度狭窄105支(27.13%),闭塞12支(3.10%);DSA检测狭窄血管392支,轻度狭窄150支(38.27%),中度狭窄124支(31.63%),重度狭窄112支(28.57%),闭塞6支(1.53%),两组各血管狭窄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A检测斑块69个,其中钙化斑43个(62.32%),非钙化斑26个(37.68%),DSA检测斑块61个,其中钙化斑33个(54.10%),非钙化斑28个(45.50%),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DSA检测为金标准,CTA对重度及以上血管狭窄诊断一致性为99.23%,特异度为98.31%,灵敏度为99.64%,阳性预测值为99.15%,阴性预测值为99.27%。结论:与DSA相比,CTA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相当,且属于无创检测,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分析比较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结果:104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确诊93例(89.42%)。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32%,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96.55%,阴性预测值为47.06%,准确率为88.46%,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813,一致性好。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4.95%,特异性为63.64%,阳性预测值为95.18%,阴性预测值为33.33%,准确率为82.69%,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724,一致性较好。有夜间ST段动态改变的冠心病检出率(84.95%,79/93)明显高于无夜间ST段动态改变的冠心病检出率(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6.77%,特异性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98.90%,阴性预测值为76.92%,准确率为96.15%,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923,一致性好。结论: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优于冠状动脉CTA或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5.
重视周围血管疾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水英  冯蔚芬  林爱珍 《蛇志》2007,19(2):147-149
周围血管疾病(PAD)系指导致大动脉和非冠状动脉分支血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或瘤样扩张的多种疾病状态,其中包括颈动脉、上肢动脉、内脏动脉和下肢动脉血管分支。临床表现为大动脉及其动脉分支(除外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和瘤样病变,它包括(除心脏以外)所有循环系统疾病。因此,PA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冠状动脉钙化在介入治疗中经常能碰到并且能影响治疗的效果。踝臂指数(ABI)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无创检查,可作为判断下肢周围动脉疾病(PAD)的良好的无创指标,而且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本课题主要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1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对所有患者测量ABI及常规生化检查,再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测量冠脉钙化,将冠脉钙化分为三组,比较组间ABI差异,再分析ABI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结果:按照不同冠脉钙化分组ABI有显著性差异(P<0.05),ABI>1.3与冠状动脉钙化存在相关性。结论:ABI>1.3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ABI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呈相关性,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心腔和其他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血液由冠状动脉经瘘管分流到相关心腔和血管的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分析一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左室瘘,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近日,美国雅培公司推出新一代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VOYAGER^TM NC。该导管具备高压性能,能在冠状动脉解剖环境下将球囊精确送至目标病变区域,可在血管重建术过程中改善对冠心病(CAD)患者的治疗。目前,VOYAGERNC已经在美国、欧洲以及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推出。  相似文献   

19.
血管衰老是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衰老则是血管衰老的细胞学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的形态学特征、分子标志物以及衰老的机制;阐述了单细胞测序、细胞衰老清理(senolytics)技术和遗传在血管细胞衰老及老年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和探讨了通过靶向清除、药物及运动和营养等干预手段,延缓血管细胞衰老、促进血管健康,达到减少和延迟老年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石秀英  郑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78-6980,6950
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再狭窄和靶血管血运重建.虽然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少见,但预后差,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是药物洗脱支架的潜在危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因此,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防治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本文阐明了早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预防,观察方法及治疗措施.使用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有望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