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其中有多个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活性多糖PsEUL13经硫酸-咔唑反应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木糖、D-葡糖糖、D-半乳糖、糖醛酸,含量比为11.8∶1.6∶37.7∶4.2∶10.7∶12.8∶21.2。  相似文献   

3.
天然抗补体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可引起人体的多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性痴呆等,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抗补体制剂。化学合成的抗补体制剂成本高、选择性差、并能产生多种副作用,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迄今为止,已经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物质,包括多糖、黄酮、甾体、皂苷、萜类、生物碱等。本文对近年来天然产物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成分进行了综述,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及基因工程改良,而且产品质量容易控制,来自微生物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9冠状病毒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补体系统异常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补体抑制剂多为化学合成药物,其选择性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毒性小、易于被机体消化吸收,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可利用基因组挖掘快速发现和鉴定,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优化大量生产,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前期研究开发阶段。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较常见补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微生物来源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补体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天然来源新型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CH50试验法测定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抗补体活性(ACA),在中性pH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的Na^ 含量及不同种类的糖对ACA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含量由0.2%上升至1.0%时,ACA呈逐渐下降趋势;用5%葡萄糖作稳定剂时ACA最低。IVIG在37℃条件下放置一月后,ACA有明显下降趋势。在半成品配制过程中,pH及各种成份的加入顺序对ACA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IVIG抗补体活性测定出现负值与绵羊红细胞质量的关系。采用CH50试验测定IVIG ACA时,在被检样品和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被污染的和未污染的绵羊红细胞对IVIG抗补体活性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被污染的绵羊红细胞(作为试验材料时所得的)检测10份样品ACA(%)均为负值;使用未污染的绵羊红细胞未出现负值。提示被污染的绵羊红细胞干扰了抗补体活性测定,从而引起CH50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总补体活性测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秩勋  李素华 《动物学报》1991,37(1):107-108
测定大熊猫血清及某些体液中总补体活性(CH_(50)),对于研究大熊猫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反映熊猫体内补体代谢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大熊猫补体活性测定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根据免疫生物学的原理,经过探索建立了一种适于大熊猫 CH_(50)测定方法。 一、标本来源:8例大熊猫均系成都动物园喂养,其中健康体检6例,雌雄各3例,体重55—65 kg,年龄3—8岁,病危抢救大熊猫2例(风湿病,肠梗阻各1例)。  相似文献   

8.
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从云南南部产的盂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蛇毒中分离到一个高活性的抗补体因子(anticomplement factor)。它表现出较强的体内、体外抗补体活性,其抗补体活性的比活力为1515u/mg,纯化的抗补体因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一条带,经SDS-PAGE,确定其全分子量为149kD,还原性SDS-PAGE表明,它由3条多肽链共价结合而成,3条多肽链分子量分别为65.4kD、52.1kD和35.5kD。最小的一条多肽链在还原条件下呈现多态性,一般可见两条带(35.5kD和33.7kD)。过碘酸席夫试剂染色表明,其3条多肽链均含有糖。定量测定表明中性糖含量为1.78%,唾液酸含量为0.38%,其等电点为6.2。对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它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对其3条多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10.
树舌胞内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凌  潘景芝  张文婷  王琦 《菌物研究》2010,8(2):85-89,10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微波辅助法提取树舌胞内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对多糖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极差分析确定了微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0 min、液料比40∶1、提取2次。按此工艺多糖提取率为24.92%,多糖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88.3 mg/g和78.47%。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16%、37.80%、27.97%,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4,自引:5,他引:94  
近年来,具有生物活笥的多糖逐渐被发现,有的已用于临床使用。本文综述了活性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黑节草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从黑节草(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分离纯化到三种多糖:黑节草多糖Ⅰ,Ⅱ和Ⅲ。根据IR、~1H及~(13)C NMR、酸水解和O-乙酰基分析,确定它们为一类O-乙酰葡萄甘露聚糖。由过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和甲基化分析,证明了它们由几个β-(1→3)-D-甘露吡喃糖基和一个β-(1→4)-D-葡萄吡喃糖基重复构成主链。支链可能由β-(1→4)-D-葡萄糖基和其它戊糖基组成,并连接在主链葡萄糖基的2-、3-或6-位上。用凝胶层析法测得它们的分子量(MW)为1 000 000(Ⅰ),500 000(Ⅱ)和120 000(Ⅲ)。  相似文献   

13.
芦荟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研究从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er)中分出三个多糖(A_(60) A_(90a)、和 A_(90b)分子量分别为12,000、47,000和12,000。除 A_(9Ca)的量过少,未作分析外,A_(60)的结构被推断为β-(1→4)连结的甘露聚糖,在2,3或6位上部分乙酰化;A_(90b)的结构被推断为β-(1→4)结构的直链葡萄-甘露聚糖。实验表明A_(60)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作为抗肿癌的辅助药,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方面可能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A new secoiridoid (1) and a new xanthone glycoside (2), together with fourteen known compounds (31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whole plants of Lomatogonium rotatum (L.) Fries ex Nym.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ased on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experiments,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as well as HR-ESI-MS, and comparison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ll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against the alternative pathways. Compounds 12 and 16 exhibited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微小泰泽球虫内生阶段虫体内多糖的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美清  陈淑玉 《动物学报》1990,36(3):257-260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Tyzzeria parvula)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肠道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内生阶段虫体内多糖的分布。结果表明:滋养体、多核体、小配子体以及早期的大配子体内均不含多糖。裂殖子PAS反应阳性,但也有少数第二代裂殖子阴性。随着大配子体的发育,多糖逐渐在其体内合成,合子时期达到高峰。提示:微小泰泽球虫体内的多糖是一个合成—积累—消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内真菌多糖结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报道的真菌多糖及其结构确定情况,构效关系及真菌多糖药品进行了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7.
人工段木栽培的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子实体和深层培养的金耳菌丝体分别经沸水提取、醇析、透析,Sevape法脱蛋白、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子实体纯多糖TAf和菌丝体纯多糖TAm。玻璃纤维纸电泳表明TAm和TAf为单一均匀多糖。薄层层析表明,TAm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鼠李糖。TAf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UV分析表明组成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TAf经乙醇分级分离得TAf-1和TAf-2。TAf-1经SephadexG-100柱层析表明其为单一均匀物质。红外光谱分析证明,TAf-1和TAf-2有多糖吸收峰,存在吡喃环,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连接。  相似文献   

18.
阿魏侧耳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阿魏侧耳 (Pleurotusferulae)子实体中用热水浸提出粗多糖PFW ,将PFW脱蛋白后 ,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 ,得两种多糖PF1 和PF2 。用光散射和GPC联机测定 :PF1 含有两种组分其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7 875× 1 0 5 和 3 2 4 5× 1 0 4 ;PF2 重均分子量为 3 1 87× 1 0 6。用IR和GC分析它们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PF1 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 ,含有 β 糖苷键和甘露糖苷 ;PF2 由鼠李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 ,含有α 糖苷键。给小鼠腹腔注射多糖 ,对移植性肿瘤S 1 80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葎草多糖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月和10月采集的葎草全草、嫩头、叶和茎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部位提取纯化的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嫩头中多糖含量最高,达到(42.897±2.996)mg/g;浓度为5mg/mL的各部位葎草多糖溶液,对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达85.15%~98.52%;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达57.15%~67.54%。葎草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硇洲岛和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采集的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培养海洋微藻, 筛选其中富含多糖、脂类或蛋白质的藻株。采用形态学观察、18S rDNA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法, 对分离培养的海洋微藻及其富含多糖、脂类或蛋白质的藻株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分析。分离、培养、鉴定并储藏了189株海洋微藻, 归属于65个种, 分布于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定鞭藻门(Haptophyta)和红藻门(Rhodophyta)的9纲、25目、30个科、38个属; 其中多糖含量较高的46株海洋微藻, 分布于25个种, 20个属; 脂类含量较高的46株海洋微藻, 分布于32个种, 15个属; 蛋白含量较高的46株海洋微藻, 分布于28个种, 18个属。结果表明硇洲岛和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可培养的海洋微藻及其富含多糖、脂类和蛋白质藻株的物种多样性丰富, 在新型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功能食品和饲料及其添加剂的发掘等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