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200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对水稻株高和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影响,但使水稻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增加施N量可减缓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缩短的程度;FACE处理能显著增加分蘖数,极显著增加穗数,提高结实率,但使每穗颖花数显著减少;FACE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高N条件下增产幅度更大;提高FACE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施N量是提高FACE处理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加 (FACE) 2 0 0 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对水稻株高和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影响 ,但使水稻生育进程加快 ,全生育期显著缩短 ,增加施N量可减缓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缩短的程度 ;FACE处理能显著增加分蘖数 ,极显著增加穗数 ,提高结实率 ,但使每穗颖花数显著减少 ;FACE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在高N条件下增产幅度更大 ;提高FACE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增加施N量是提高FACE处理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的重要措施 .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和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生育期、株高、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的小麦播种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分别比对照缩短1.3、1.3和2.6 d,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ACE处理的小麦穗长、穗下第1和第2节间长度显著变长,成熟期株高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4.0%;低、中、高氮条件下,FACE处理小麦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2%、21.4%和35.4%,平均增产24.6%,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17.8%,使穗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和4.8%.FACE处理使小麦显著增产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而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麦的分蘖能力明显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饲用、制糖及酿酒用作物,其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非常有限。本研究连续2年在河北省衡水高粱种植区,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试验示范,以期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高粱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经济和可靠的害虫防治手段。【方法】赤眼蜂防治试验和化学防治试验分别在两个村子的高粱田内进行。通过统计植株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及高粱产量等参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赤眼蜂防治在减轻植株被害率和提高田间捕食性天敌丰度等方面优于化学防治,同时也实现了高粱的增产增收。与化学防治相比,2019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叶片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3.96倍,产量略有提高,害虫防治成本相对更低,差额净收入增加了305.47元/hm2;2020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穗部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2.66倍,产量增加了1 392.5 kg/hm2;2020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穗部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2.66倍,产量增加了1 392.5 kg/hm2,单位面积防治成本虽略有增高,但综合起来,差额净收入却增加了3 644.05元/hm2,单位面积防治成本虽略有增高,但综合起来,差额净收入却增加了3 644.05元/hm2(19.90%),增收效果显著。【结论】与化学防治相比,松毛虫赤眼蜂不仅防治害虫效果更好,而且增加了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天敌的丰度,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害虫是一种可行、高效并极具竞争力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高粱不同连作年限对其根系分泌物组分和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高粱研究所东白基地开展,采用土培桶栽法种植,采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两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根系分泌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定量鉴定,明确不同连作年限高粱根系分泌物组分和含量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为该区高粱连作障碍机理和高粱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的高粱根系分泌物均含有烷烃、醇、酯、苯、酮、醛类化合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含21种共同根系分泌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与二氯甲烷提取物相比,检测出35种不同根系分泌物;随连作年限增加,根系分泌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连作4年达峰值,且连作4年与连作12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连作年限增加,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连作3年达峰值;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增加幅度为3.43%~40.13%;苯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化感物质定量分析显示,随连作年限增加,正十八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乙基苯和乙酸乙酯均逐渐增加;最终,连作2年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连作3年、4年和12年时高粱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穗长、枝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干物质量降低,产量降低2%~41%。相关关系显示:乙基苯、乙酸丁酯与穗长、枝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干物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枝梗数;总之,连作高粱显著影响高粱根系分泌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抑制类化感物质乙基苯和乙酸乙酯含量,从而显著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南地区直播高粱播期不定、苗情不稳、低产低效等问题,以高粱新品种‘川糯粱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2015—2016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高粱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高粱生育期逐渐缩短,而高粱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降低,两年变化规律一致,D3播期(4月20日)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均高于其他播期;生育期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引起高粱播期间产量差异的关键气象因子;温度影响生育进程和干物质积累,进而调控穗粒数与单穗重,最终影响高粱籽粒产量。因此,西南地区‘川糯粱1号’的适宜播期为4月20日。  相似文献   

7.
根土空间对高粱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尼龙袋(允许水分和养分自由通过)装土栽培作物的方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高粱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限制根系生长空间影响了高粱的生长,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高粱的株高、叶面积、花后旗叶SOD及POD活性、总根长、根系吸收面积、根系与地上部干重、养分吸收量及最终产量,但增加了根系活力及活性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百分数.施肥有利于改善高粱根系在空间胁迫下的生长,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根系生长空间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永平  张英华  黄琴  王志敏 《生态学报》2013,33(12):3657-3667
建立高光效低耗水的群体结构是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内容。为此,需要明确节水高产群体的适宜调控指标。以穗叶比(单位面积穗数与上三叶总面积之比,穗/m2)为指标,在不同品种、不同灌水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群体穗叶比的变化,并分析了穗叶比与群体光合性能、水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随着灌水减少,孕穗、开花和灌浆期的穗叶比均相应增大;在限水灌溉下,随密度增加穗叶比也相应增加。不同品种的穗叶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适宜叶面积基础上,随穗叶比增加,群体中非叶面积指数(NAI)增加,冠层内光照状况明显改善,群体光合效率提高;非叶器官贮藏物质转移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穗叶比增加产量明显增加,而耗水量显著减少,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研究认为,群体穗/叶比是衡量小麦节水栽培库源关系是否协调的适宜指标。试验中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适宜的穗叶比值为230—270穗/m2。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抗旱性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降雨年型的干旱处理(DT)和正常灌溉(CK)条件下,对于不同类型抗旱品种的产量形成能力、抗旱性评价指标以及相关抗旱生理参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和产量降低指数(YD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供试品种成熟期单株干物重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随着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不断增加,表明干旱条件下单株干物重的大小与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降低指数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单位面积具有较多的穗数形成能力,对于干旱条件下小麦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旗叶全展、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净光合速率(Pn)和脯氨酸含量均与抗旱指数和产量降低指数、叶绿素含量与产量降低指数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可用植株旗叶的Pn、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春化处理控制冬小麦的小穗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春化作用是决定冬性及二年草本植物成花和穗化的一个关键生理过程,通过用不同时间的前期低温处理,观察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后期形态建成中穗分化启动,小花发育及结实率的影响,发现前期低温处理对穗启动分化的早晚具有决定作用,春化时间越长,穗分化启动越早,较长时间低温有利于促进穗分化,在实验室低温处理条件下,促进小花分化和提高结实率的最佳春化处理时间是45d左右,实验观察表明,春化处理促进小麦生长锥分化启动时间和分化速率,减少小穗退化,这一结果表明了春化处理不仅是冬小麦开花启动过程所必需的,而且是花序正常发育过程和顶部与基部小穗完全结实所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1.
周瑜  黄娟  张亚勤  吴毓  李泽碧 《广西植物》2022,42(2):324-332
为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该文以杂交种'晋渝糯3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分析各分化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穗...  相似文献   

12.
1.播种期影响了冬小麦在秋播条件下的发育特性。播种期早,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早结束。在田间春化阶段渡过的天数早播的长而晚播的短;光照阶段则有相反趋势。 2.早播种,冬小麦的生长锥分化进程比晚播的提前。生长锥分化各时期的差异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逐渐减小。 3.提早播种对冬小麦的发育阶段和生长锥分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致光照阶段结束时生长錐分化时期是在二棱后期。 4.本文对小麦生长錐分化和发育阶段的关系,播种期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较稳定;千粒重与单位面积穗数的负相关性较弱、与穗粒数无明显的相关性;在7500-90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04.0-607.5万穗/hm^2,33.6-41.3粒/穗,35.7-42.3g/千粒重;在9000-105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25-645万穗/hm^2,36-50粒/穗,37-45g/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以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1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ABA喷期处理条件下,小麦花后穗颈节伤流变化及其对籽粒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品种SN15伤流强度呈现出单峰变化,而大穗型品种SN8355呈现一定的双峰变化趋势,其伤流强度在后期出现一个小高峰。不论是孕穗后期喷施ABA处理(T1)还是花后3d喷施ABA处理(T2),一定程度上均有利于花后穗颈节伤流的增加。各粒位籽粒粒重与体积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基本相同,大体上表现为T1处理较对照小,而T2处理则较对照大,即T2>CK>T1。施用ABA可改善穗部营养状况,最高增加穗粒数31.31%,平均提高小穗结实率2.79%,增加穗粒重7.90%-19.01%,并最终增加产量4.08%-9.81%。相关分析表明,穗颈节伤流强度在大多数生育时期与穗粒重关系密切,而群体伤流强度则与产量关系相对密切。研究表明,合理施用ABA能够调节小麦穗颈节伤流强度,从而可以优化穗部性状发育,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水稻栽培已经进入了以密植为中心的阶段,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渐趋明确,因此,培养大穗,增多每穗粒数,对实现跃进产量指标意义更为重大。在有关稻穗生态、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YB基因在玉米雌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为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相关线索。方法:用芯片杂交的方法检测玉米雌穗早期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YB基因,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分析差异基因的组织器官表达。结果:一个MYB基因在雌穗发育到小花分化期时上调表达(芯片分析其表达差异倍数为1.8)。其表达的差异性得到了定量PCR的验证(定量PCR分析其差异表达倍数为4.3)。原位杂交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表达于小穗的生长锥顶部和小花雌雄蕊原基部位。结论:MYB基因对玉米雌穗早期发育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芒基因定位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是位于植物穗上的针状结构,广泛存在于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麦、高粱和大麦中,不同作物芒的结构存在差异.小麦中,芒对提高穗光合效率和产量、防鸟、抗虫及抗逆有重要作用.前人已经对抑制小麦芒发育的主要基因进行了定位和遗传分析,4个主效基因中仅有B1(Tipped1)基因被克隆.本研究基于人工群体云南3号和偃展1号BC3F6群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优质冬小麦品种“河农341”农艺及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冬小麦适当晚播可显著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早播增加面团的断裂时间,减少软化度,提高评价值,同时能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小区产量;播期对沉降值的影响不大。适当减少氮肥施肥量能改变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评价值;不同种植密度比较,在早播情况下,无论氮肥施肥量大小都是中等密度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而在晚播情况下,无论施肥量大小,都是较高密度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喷施多效唑对高粱(Sorghum bicolor)生长发育和生理的影响,在高粱品种'农大红1号'拔节期喷施多效唑水溶液,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后,高粱株高均比对照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茎粗增加,且穗粒重也提高.同时,高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且抗氧化酶活...  相似文献   

20.
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武运粳31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采用机械侧位深施基肥,研究了穗肥减氮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2017年和2018年两季水稻,与撒施基肥的N1处理比较,采用侧位深施基肥减少10%氮肥施用量的N3处理,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降低,但其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