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用气相层析方法测定了7名正常妇女和11名服甲醚抗孕丸妇女尿中 E_3、E_2、E_0和 P_2含量的周期变化,观察到11名服药妇女中有6名排卵受到抑制(P_2<1mg/天),其余5名有排卵(P_2>2.5mg/天)。服药后无排卵的妇女尿中雌激素周期变化的特点是雌激素在后半周期有较大幅度的升高。部分服药后有排卵的妇女尿中三种雌激素的比例出现异常,E_2或 E_0含量高于 E_3,反映了体内 E_2的正常代谢受到了干扰。文中对服药后引起的激素周期变化与抗生育的关系作了简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家兔配后1天灌服抗孕-53(10.5mg/kg),第11天剖腹检查,对照组着床数为9.7±1.6(平均值±SEM),实验组为0.4±0.4;兔妊娠第7—9天连续灌服抗孕-53(每天5mg/kg),17天剖检,对照组活胎数为7.5±1.1,实验组活胎数为0.3±0.3,死胎数为7.0±0.5;兔妊娠第22天肌肉注射抗孕-53(1.25mg/kg)一针,30天剖检,对照组活胎数为12.2±0.2,实验组均为死胎11.9±0.5。说明抗孕-53有明显抗着床、抗早孕和终止中期妊娠的作用。抗孕-53对家兔抗着床时,血浆孕酮和雌激素变化不显著;抗孕-53对早孕家兔血浆孕酮水平明显下降,但对血浆雌激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观察了11例服甲醚抗孕丸妇女在分泌中期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服药组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中的糖元以及腺腔中分泌物远较对照组少,顶部胞浆突起亦远不如后者显著。2.服药组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微管的发育比对照组差。3.服药组8例排卵对象中的6例,其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未见有核仁小管系、丰富的核下糖元以及巨型线粒体,而见到核仁小管系的2例,亦同时见到丰富的核下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朱砂叶螨抗炔螨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在朱砂叶螨敏感品系(SS)的基础上使用炔螨特持续筛选34代获得了炔螨特抗性品系(PRR34)。通过统计2个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对其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种群参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朱砂叶螨敏感品系经炔螨特持续筛选34代后(PPR34),其抗性倍数为37.78。与SS品系相比,PPR34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和世代周期均无显著差异,但产卵前期显著延长了37.07%,单雌产卵量减少14.61%,雌雄性(♀/♂)比增加了23.38%。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存活曲线模型为DeeveyⅠ型,SS品系和PRR34品系的参数c值分别为2.04和2.38。其种群趋势指数、内禀增长率(rm)、净生殖率(R0)分别为123.78、0.24和25.34,以及111.91、0.26和28.99;PRR34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1.14,与敏感品系相比存在一定优势。因此,与敏感品系相比,朱砂叶螨抗炔螨特品系单雌产卵量下降,但雌性比增加,种群适合度优势较高,可能导致抗性种群迅速增长并增加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常咯啉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并应用对电刺激家兔左心室致颤阙的影响。单用常咯啉在剂量范围1—8毫克/公斤内可提高家兔左心室电致颤阈,且剂量与阈值提高呈线性关系。实验又观察了5种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10毫克/公斤),普鲁卡因胺(40毫克/公斤)、苯妥英钠(10毫克/公斤)、奎尼丁(10毫克/公斤)和心得宁(0.05,0.1,0.2毫克/公斤),其中除心得宁在所试剂量时对致颤阈无影响外,其他4种抗心律失常药皆能显著提高致颤阈。将常略啉的高、低两个剂量分别与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的固定剂量合并以观察阈值提高,以及由用合并药后的常咯啉剂量反应回归线与单用常咯啉的剂量反应回归线比较来估价合并效应。实验分析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利多卡因5毫克/公斤合并对致颤阈的提高有相加作用;常咯啉1.3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也有相加作用。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鳖甲性寒味咸,归肝肾经,能滋阴潜阳,善于软坚散结。张仲景创立的经典方剂鳖甲煎丸方中以鳖甲为主药,具有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的功效。近年来鳖甲及其复方鳖甲煎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硬化及肝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作用机制研究中发现鳖甲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对机体炎症环节的影响有关,同时对细胞外基质(ECM)和肝星状细胞(HSC)具有调控作用;在抗肝癌研究中,发现单味鳖甲和鳖甲煎丸可能通过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肝脏保护作用,发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本研究对鳖甲及其复方鳖甲煎丸在肝纤维化和肝癌的临床治疗应用,以及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鳖甲在抗肝纤维化和抗肝癌作用中的机制研究,及肝纤维化及肝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苄呋菊酯淡色库蚊对其它拟除虫菊酯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朝远 《昆虫学报》1986,(2):131-138
1978年秋末从上海闸北区采得淡色库蚊用苄呋菊酯选育获得高达960倍的抗性品系(Res品系),它对被测定的其它拟除虫菊酯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从7倍(天然除虫菊酯)至7,342倍(戊氰菊酯)。交互抗性大于90倍以上的是醇部位中带有3-苯氧基苄基的二氯苯醚菊酯及其顺、反异构体或醇部位中带有`α``-氰基-3-苯氧基苄基的溴氰菊酯和戊氰菊酯。具有高抗性的4种杀虫剂(包括苄呋菊酯)分别与增效剂增效醚(Pb)或磷酸三苯酯(TPP)以1:1的比例混用后的结果表明,抗性机制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皆有密切关系,但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的增效效果明显地要强于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类药物抗柯萨奇B组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病毒B组 3型 (CVB3 )可以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手段。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疗效最佳和稳定的抗疟疾药物 ,并且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及一定的抗疱疹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为探讨青蒿素类药物的抗柯萨奇病毒作用 ,本研究以柯萨奇病毒B组 3型 (CVB3 )感染HeLa细胞为实验模型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 ,观察与分析青蒿素、蒿甲醚等药物对CVB3 的直接灭活、阻断吸附和抑制复制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蒿素和蒿甲醚为实验用药 ,以病毒唑为对照药 ,并将各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翻白草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 选取翻白草油进行抗RSV研究,采用细胞病变反应(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测翻白草油对RSV作用.结果 MTT和CPE试验结果表明翻白草油在3种作用方式(除细胞保护作用方式)下能够增强宿主HeLa细胞存活率,且细胞存活率与翻白草油浓度呈正相关,翻白草油对宿主HeLa细胞无保护作用,不能阻断RSV病毒进入细胞.结论 翻白草油有抗RSV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4年开始研究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单克隆抗体(McAb),得到2株杂交瘤母细胞系,经过再克隆获得6株能连续传代,稳定分泌抗HBcAg的细胞亚系,结果如下: 1.McAb组织培养上清液的ELISA滴度为1:40-1:160,腹水为1:10,000-1:100,000。 2.McAb与黑龙江省站,上海传染病总院从人肝脏分离的HBcAg和北京236部队研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体内外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醋制南五味子抗糖尿病的活性部位。以抑制α-淀粉酶活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从体外评价角度评价醋制南五味子各化学部位抗糖尿病活性;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40 mg/kg)致小鼠糖尿病为动物模型;以血清中胰岛素(INS)、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O)、总甘油三酯(TG)含量及糖耐量,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评价指标,考察醋制南五味子四个化学部位组(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抗糖尿病的活性差异。体外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醋制南五味子石油醚化学部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最佳,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活性最佳。体内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含量,并能增强小鼠糖耐量,但以石油醚和氯仿组效果明显;各给药组中以石油醚组、氯仿组对HDL-C、GOT、GPT、TG、T-CHO影响效果明显;各给药组中以石油醚组、氯仿组对肝组织中MDA和SOD含量影响效果明显,其它组无明显变化。通过体外活性和体内药效评价结果可知,醋制南五味子石油醚化学部位和氯仿部位抗糖尿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溴氰菊酯选育抗敌百虫淡色库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文美 《昆虫学报》1990,33(1):14-20
将室内选育成功的抗敌百虫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品系(RD)分为二个分系,一个不再用敌百虫处理,称之为RD衰退品系(RD139-x),34代后对敌百虫的敏感度增加了10倍,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无显著变化.另一分系改用溴氰菊酯选育,命名为Rde品系,53代后对溴氰菊酯抗性达200倍左右,对敌百虫敏感度上升约10倍,对DDT的交互抗性高达118倍,对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的敏感度与敏感品系(SEN,上海昆虫所保存)比较也有上升,呈负交互抗性现象.用高剂量溴氰菊酯处理幼虫、也证明Rde在20分钟内麻痹率比敏感品系低,可见抗性机制主要是抗击倒因子(Kdr).但增效醚(Pb)对溴氰菊酯明显增效,可见mfo酶也起重要作用,推测抗性为多因子遗传.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57年刘宝善提出了用“食用生棉油来节制生育”的刍议;但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后,在我国一些产棉区因长期食用粗制棉油引起不育或生育力显著降低的启示下,自1971年以来,全国一些单位开展了棉籽仁和棉酚抗生育作用的实验研究(全国男用避孕药协作组1978)。本文以雄大鼠为模型,探讨棉酚抗生育的最低有效剂量,并分析其抗生育作用的起效和恢复时间及其作用方式,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酸枣(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us Hu)组织培养中胚状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本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已见于英国冬青(Ilex aqusfolium)(Sussex等 1971),柑桔(Citrus)(Rangan等1968),咖啡(Coffee)(Staritsky 1970,Sondahl等1977),榛子(Corylus avellana)(Radojevi等1975),日本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Ljljana Radojevi 1979)和橡胶(Hevea)(Paranjothy等1978)。本文简单介绍酸枣(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us Hu)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的再生。 秋天取成熟果实的枣仁用70%酒精(1~2分钟)和千分之一的升汞消毒后,用无菌水洗3~5次。剥取枣胚,接种在附加激动素(Kinetin)0.5毫克/升,2,4-二氯苯氧乙酸(2,4-D)2.0毫克/升、酪蛋白水解物(CH)1000毫克/升、蔗糖3%琼脂0.5%的MS培养基中(Murashige等1962),培养基pH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西双版纳产依兰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分离检出了5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2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5.27%。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33.00%),γ-穆罗烯(19.82%)。α-(艹律)草烯(7.69%),乙酸香叶酯(6.21%),香柠檬烯(5.40%),苯甲酸苄酯(5.33%),金合欢醇(4.75%),金合欢烯(3.29%),香叶醇(2.48%),对甲酚甲醚(2.41%)。并讨论了如何提高国产依兰油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能够干扰雌激素及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否具有抗着床作用,本实验选用雌激素拮抗剂——羟泰米酚于小鼠胚泡着床前不同时间(孕1—4天)一次皮下注射给予,孕8天剖检,结果显示,当剂量在10μg—100μg时,均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如在胚泡着床后(孕6—7天)给予,则抗生  相似文献   

17.
内蒙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ordosica)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内蒙毛乌素沙地采集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新鲜茎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淡黄色挥发油,含量0.43%。挥发油经GC-MS-DS联用分析,并根据气相色谱定量,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顺式罗勒烯,茵陈炔及橙花叔醇。其中茵陈炔和茵陈二炔酮在蒿属植物中属不常见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研究,将为探讨油蒿群落的化学生态学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77—1979年我们使用国内建株的类淋巴传代细胞(SL)分离培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证实该株细胞对RSV敏感,可形成广泛典型的融合细胞病变。近几年来又将其使用于RSV的分离培养及中和试验等工作中。1979年曾对  相似文献   

19.
草八角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GC,GC/MS及IR方法研究了草八角精油化学成分为:芳樟醇(0.08%)、胡椒酚甲醚(21.94%)、顺式大茴香醚(0.03%)、茴香醛(0.05%)、反式大茴香醚(75.39%)、大茴香丙酮(0.03%)、石竹烯(0.08%)、蛇麻烯(0.15%)、异愈疮木烯(0.01%)等10个组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HBV感染中抗-(抗-HBs)独特型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5%聚乙二醇(MW6000)沉淀血清免疫复合物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抗独特型抗体〔抗-(抗-HBs)〕。56例急性HBV感染患者血清IgM抗-(抗-HBs),第一周检出率最高(60.00%),1个月后大部分阴性,IgG抗-(抗-HBs)维持时间略长。IgM抗-(抗-HBs)较HBsAg/IgM和IgM抗-HBc消失早,将有利于急性HBV感染的诊断。27例CAH和29例CPH,IgM和IgG抗-(抗-HBs)阳性率约为38~52%,两型间无显著差异(p>0.5)。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12例HBsAg血清疫苗接受者血清,抗-(抗-HBs)阴性。115例HBV感染者中,IgM抗-(抗-HBs)阳性者HBsAg阳性率(93.62)显著高于IgM抗-(抗-HBs)阴性者(52.31%),p<0.005;反之,HBsAg阳性血清IgM抗-(抗-HBs)阳性率(55.5S%)显著高于HBsAg阴性血清(9.68%),p<0.005;IgM抗-(抗-HBs)阳性和阴性血清的HBV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25),IgG反应到类似的结果。以上资料表明,抗-(抗-HBs)提示了一些HBV感染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缺陷的反馈机制,导致抗-HBs产生不足而容许更活跃的HBV复制。本文证明了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抗-HBs)可能是共同决定簇“a”特异性的,还表明抗-HBs人抗-Id反应可能被纯化人血清HBsAg抑制,提示人抗-(抗-HBs)与抗-HBs结合的位点可能在HBsAg与抗-HBs结合位点内或在其附近,这和一些动物抗-(抗-HBs)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