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蓝田地区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叙述材料,分别来自蓝田金山九浪沟、厚镇刘家坪、涝池河沟及渭南阳郭西岔湾四个地点。四个地点的化石性质和地层时代是相同的,因此合并研究。这些材料是1963—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发掘和采集的。渭南阳郭西岔湾地点是根据西北大学李树照同志提供的线索,找到一些与泥河湾期大致相当的化石。化石发现于红色土底部的厚层钙板之中。蓝田金山九浪沟除了蓝田四不象鹿外,还有三门马等化石,也发现于红色土底部钙质结核之中。蓝田厚镇涝池河沟除了发现有中、晚更新世二个层位的哺乳动物化石之外,大量的发现是属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主要地点有:63707, 64102,64103,64105,64111,64096及64099。厚镇刘家坪地点距涝池河沟较近,可视为一个地点。  相似文献   

2.
前言蓝田地区的新生界,虽然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研究过,但引起地质界的广泛注意,还是近几年来的事情。自从曾河清于1959年在蓝田发现了一个较好的新生界剖面后,刘东生等又在蓝田进行了较祥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采集了许多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并根据所发现的化石,将第三系划分为始新-渐新统的白麓原组、中新统的寇家村组,下上新统的坝河组与上上新统的蓝田组。对于第四系,由于没有发现较典型的哺乳动物化石,所以当时未进行详细的划分。刘东生等人的工作,为研究本区的新生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陕西乾县的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制品八件,发现于陕西乾县大北沟黄土之下砂砾粘土层中,和更新世晚期的哺乳类化石伴存。另外由大北沟附近地表拾到一件手斧,和蓝田平梁的大尖状器相似,推测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4.
陕西蓝田公王岭及其附近的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野外队今年夏天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工作期间,从猿人地点及其附近得到一些旧石器,兹报告如下: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层中的旧石器从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地点发掘所得的旧石器有:刮削器2件,石片1件,石核4件,均发现于含蓝田猿人化石的中更新统下部堆积中。石器与猿人头骨化石分别属于同一套古土壤剖面的 A 层(粘化层)和 B 层(淀积层),因此现有石器都比猿人头骨化石的位  相似文献   

5.
陕西蓝田发现的猿人下颌骨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3年6—8月,我所新生代研究室的一个野外队在陕西省蓝田县一带进行调查工作。7月19日,该队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同志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同时还发现了虎、豺、斑鹿、野猪及象的骨骼化石。这个猿人下颌骨化石发现于厚杓30米的第四纪红色土层中。在红色土层的底部有  相似文献   

6.
坦桑尼亚境内的奥杜威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人类化石产地之一,近年来曾陆续发现过不少南猿的化石。1973年秋,考察队在其北部恩杜图(Ndutu)湖沿岸找到了一具直立人的头骨。1976年8月,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关于这次发掘的研究报告指出,这具头骨是一种进化程度相当高的直立人,它代表了一种向智人过渡的类型。这具头骨以及动物化石等是在一个含砂的粘土层中找到的。堆积物可分为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  相似文献   

7.
1957年春,地质陈列馆胡承志、牛业华在云南路南老第三系地层中采集了一批哺乳类化石,其中的一部分标本已经研究发表(周,1958)。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又描述了一个完整的雷兽类的头骨,代表一个新的渐新世种。此外,尚有一些未经描述的材料,也将陆续予以描述发表。路南老第三系地层,经过对最近采集的一些哺乳类化石的研究,表明这是到目前为止,代表华南地区最完整的一个老第三系剖面,包括从上始新统至上渐新统间的全套地层,和几个不同时代的脊推动物化石层。进一步的地层调查和化石的系统采集,将对华南老第三系地层的了解和区域对比提供重要的基本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江苏北部下第三系一蓝藻化石新属弯线藻Camptonema,这是我国第三系蓝藻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苏北下第三系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甘肃静宁上新世哺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的几种上新世哺乳类化石是1959年陕西省地质局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的。这些标本采自甘肃静宁县水泉沟的湖相地层中。根据秦岭大队资料,在水泉沟出露的地层如下:下部是黄红色—棕红色砂质粘土夹有灰绿色砂质粘土和紫红色粘砂土,厚约36米。上部是亚粘土层,颜色有灰绿、黄褐、灰紫色和棕红色等等,厚约58米。上面被第四纪灰黄色—淡黄色黄土复盖(见图)。在上部的灰紫黄色亚粘  相似文献   

10.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Dorcadoryx以及Ga  相似文献   

11.
一、化石地点及地层概况1966年1月在江苏武进县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收集标本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鉴定属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真象的臼齿、上颌骨及肋骨,四不象鹿及其它一种真鹿类的鹿角断块。现将化石产地及主要化石标本简述于下,以供参考。地点:武进县成章公社上渎村上渎浜内。河床剖面由三个部分构成:上部黄岗粘土层厚3.5米,中部灰砂粘土层厚2.2米,化石即产此层内,距今地表5.2米,下部属流沙土层。  相似文献   

12.
1965年5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蓝田中国猿人初步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会”。北京各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学工作者二百余人出席了会议。在报告会上,贾兰坡、周明镇和吳汝康分別作了关于蓝田公王岭第四纪地层、哺乳动物羣和猿人化石的报告。根据初步研究结果,产蓝田人化石的地层为中更新统(泄湖组红色土的埋藏土中)下部。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学报》1989,8(3):292-292
1989年2月,该县农民在西牛角峪村采石中,发现少量的动物化石。它们埋藏于石灰岩裂隙的红色粘土中,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鉴定为哺乳动物化石的肢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宁-同心地区中新世的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9月,我们于宁夏中宁同心地区收集到一批中新世的乳齿象化石。化石大部产自一套灰黄,灰绿色的细砂岩、砂岩及浅红色的粘土层中。这批乳齿象化石分属于两科三属五种,其中有两个新种:Gomphotherim tongxinensis sp.nov.,Miomastodon tongix-nensis sp.nov.。此外,在该地区同一层位中还有一些破碎的皇冠鹿(Stephanocemas)的鹿角。也附于文后。  相似文献   

15.
娄玉山  马宁 《化石》2014,(1):44-48
正1963~1964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队在陕西蓝田陈家窝子与公王岭先后发掘出蓝田直立人下颌骨与蓝田直立人头盖骨等,同时,在这两个遗址上又发现了文化遗物及与蓝田直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今年恰逢发现蓝田直立人头骨50周年。写此文章,与大家分享。1959年地质专家曾河清来到陕西蓝田考查后,报道了陕西蓝田地区一个相当良好的新生界剖面,由于此前蓝田地区的新生界发育良好,一  相似文献   

16.
<正> 今年6月徐州市博物馆寄往我所36件化石标本要求鉴定,据博物馆介绍,这些标本是在铜山县大黑山石灰岩裂隙含淋滤型磷块岩的红色亚粘土中发现的。经鉴定,这批化石分属于哺乳动物的4目11属12种,其中食肉目化石比较丰富,保存良好。其  相似文献   

17.
铜山是我国皖南地区发现的第一个第四纪化石地点,它是铜山铜矿在修建水泥厂过程中发现的。该地点位于水泥厂北墙,为一洞穴堆积,因洞壁早已坍塌,无法详查。“洞口”(或化石层)标高57·8米。洞内堆积自上而下分为: 4.表土:深褐色粘土。随地表地形出露。厚0.1—0.2米。 3.褐红色砂质粘土:夹砂砾及大块灰岩砾石。含化石,厚2.5—3米。 2.暗黄绿色、灰绿色砾石层:砾径多在10 厘米以下,磨圆度好,松散。厚约0.5米 1.黄褐色粉砂质粘土。未见底。参加发掘工作的除笔者外,还有古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邑盆地发现平额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九八六年初,当地民工为修建平邑红石岭大桥,在第六号桥墩的位置,距地表深六米的粘土层中发现一块完整的大下颌骨化石,其上带有两颗大臼齿.经鉴定该化石为真象亚科平额象(Elepas planifrons)下颌骨.化石产在浚河中游的河床冲积物中.在河床下面有七米厚的第四纪松散冲积物,最底部有一米厚的砂砾石层,其上为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产自新疆天山南麓轮台县吐克尔明地区第三系苏维依组的5属10种介形类化石和2属5种轮藻化石,并讲座其地质时代和上、下第三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20.
1977年78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二室豫西队在河南西部潭头盆地、卢氏盆地、灵宝盆地和济源盆地下第三系中采到一批哺乳类化石。豫西地区早第三纪哺乳类化石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已有发现,但五十余年来,除1956年周明镇教授等在卢氏盆地卢氏组中采集了大批哺乳类化石外,进展不大,况且化石层仅限于上始新统。而豫西队发现的新材料表明,豫西地区存在古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