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舌红苔黄和舌淡苔白不同舌象者的尿代谢差异指标,为中医舌象生物学物质基础微观辨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技术方法获取慢性乙型肝炎舌红苔黄和舌淡苔白不同舌象者的尿液样本代谢指纹谱,用无监督的学习模式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观察不同组别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自然”的分类结构。利用有监督的学习模式进行数据分类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寻找造成样本聚集和离散的主要差异变量。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以及标准品数据库,进行物质鉴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舌红苔黄和舌淡苔白者在有监督的学习模式下具有良好的分开趋势,慢乙肝不同舌象者较健康者的差异代谢物谱主要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结论:舌象是机体变化的重要窗口,不同舌象的外在表观潜在体内的代谢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红泡刺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红泡刺藤的12个居群共24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57个位点,其中236个是多态性位点,占91.83%.(2)红泡刺藤居群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5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67,Nei's遗传多样性为0.17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为0.296;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1.4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05,Nei's 遗传多样性为0.12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为0.202.(3)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2815,AMOVA分析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量的34.47%,二者结果相近,说明红泡刺藤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5.53%,基因流为1.2762.(4) Mantel检测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UPGMA聚类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红泡刺藤居群可分为2个居群组,即金沙江居群和维西居群为一个类群,其他居群为另外一大类,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居群优先集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舌三针"针刺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系统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临床疗效,并调查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下降(P<0.05),而治疗组饮水试验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SWAL-QO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 %)(P<0.05)。治疗组总满意度(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 %)(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舌下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肯定,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耐受,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透明骨骼双色法对挂榜山小鲵(Hynobius guabangshanensis)成体和亚成体舌器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在成体中,下舌软骨中部交叉;角舌软骨末端被第一下鳃骨和第一角鳃骨的愈合体遮盖;具有基鳃软骨角状突;第二角鳃骨骨化;尾舌骨骨化,呈一字形。在亚成体中,下舌软骨中部未交叉;第一下鳃骨和第一角鳃骨单独存在;无基鳃软骨角状突;第二角鳃骨未骨化;具有第三、第四对角鳃骨,且均为软骨;尾舌骨未骨化,成1字形。这些形态特征的改变可能由舌器在成体和亚成体阶段的功能所引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和杭锦旗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了钱苔科的2个新分布种——白边钱苔(Riccia albolimbata)和刺毛钱苔(Riccia setigera)。白边钱苔为亚洲新记录种,首次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发现,其主要特征为植物体具有白色腹鳞片,边缘呈白色。刺毛钱苔为内蒙古新分布种,其主要特征为叶状体背面具刺毛。该研究对白边钱苔和刺毛钱苔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具体描述,将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这2个种的图版和中国钱苔属分种检索表,丰富了中国乃至亚洲钱苔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8.
杨四刺瘿螨Tetraspinus populi Kuang et Hong是杨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调查显示,在不同的杨树品种上该螨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不同。暖冬和少雨有利于该螨的发生。在2025品种上发生最重,2001品种上次之。1、2年树龄的杨树发生较重,3、4年树龄的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9.
红曲米和红腐乳中红曲菌种的分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省红腐乳及红曲米中红曲菌的资源、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收集、分离和纯化得到20株红曲菌的纯培养。根据李钟庆等人的红曲菌属分类检索表,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常规袁型鉴定,初步确定为以下七个种:红色红曲菌(FA01、FA11);橙色红曲菌(FA02、FA05、FA06、FA15、FA16、FA17)、紫色红曲菌(FA03、FA09、FA13、FA19、FA20)、丛毛红曲菌(FA04)、发白红曲菌(FA07、FA18)、旱生红曲菌(R如8、FA10、FA12)和血红红曲菌(FA14)。运用FTIR分析图谱构建了20株红曲菌株的系统发育图,探讨耵IR分析运用于红曲菌资源或其它真菌的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FTIR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不同的红曲菌种,可以作为红曲菌菌种和疑难菌株鉴别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绵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绵刺是一种古老孑遗的单种属植物,被国家列为首批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分析总结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后,从绵刺形态特征、群落数量特征、繁殖特征及其生境等多个方面对绵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好的生境中,绵刺的形态变异性大;在环境因子中,对水分的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同时其分布和生长也受土壤类型和土壤盐分等的限制,生态适应性表现为耐高温、耐寒冷、耐瘠薄、适干旱、喜偏碱性环境;有三种繁殖方式,且三种方式的繁殖都比较困难,这是造成绵刺处于稀有状态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小波分解与BP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先用小波分解对VEP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然后用BP网络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2.
李博  李强 《生物磁学》2011,(20):3942-3945
目的:本文利用表面肌电(sEMG)信号来研究多种手指组合动作的识别问题。方法:在对采集的四个通道sEMG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加窗处理方法来提取关于手指运动状态的信号活动段,再分析各个信号活动段的小波系数统计特征,进而利用多类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来实现手指组合动作的识别。结果:动作识别率最高达到100%。结论:所采用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多种手势动作,并为后续基于肌电信号的实时人机接口系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利用表面肌电(sEMG)信号来研究多种手指组合动作的识别问题。方法:在对采集的四个通道sEMG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加窗处理方法来提取关于手指运动状态的信号活动段,再分析各个信号活动段的小波系数统计特征,进而利用多类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来实现手指组合动作的识别。结果:动作识别率最高达到100%。结论:所采用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多种手势动作,并为后续基于肌电信号的实时人机接口系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包熵的运动意识任务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小波包熵作为脑电特征向量的左右手运动意识任务分类方法,对被测试者想象左右手运动时的脑电小波包熵动态变化情况及分析窗口长度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包熵能很好地反映左右手运动想象的脑电特征变化,用线性判别式算法对脑电特征进行识别,分类正确率达到92.14%.由于小波包熵的计算比较简单,稳定性好,识别率高,为大脑运动意识任务的分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疗效化妆品中,常常需要对护肤品的性能和效果进行分析。皮肤纹理的检测是客观衡量疗效化妆品的有效手段。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皮肤纹理分析,对拍摄的皮肤图像要进行图像预处理,增强图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采用经过微调的定向的Gabor滤波器进行增强图像,通过实验得出Gabor滤波器不仅抑制噪声的效果好,还保留了皮肤图像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16.
Data transformations prior to analysis may be beneficial in classification tasks.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a set of such transformations on 2D graph-data derived from facial images and their effect on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n a high-dimensional setting. These transformations are low-variance in the sense that each involves only a fixed small number of input features. We show that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can be improved when penalized regression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as compared to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pre-processing step. In our data exampl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mproves from 47% to 62% when switching from PCA to penalized regression. A second goal is to visualize the resulting classifiers. We develop importance plots highlighting the influence of coordinates in the original 2D space. Features used for classification are mapped to coordinates in the original images and combined into an importance measure for each pixel. These plots assist in assessing plausibility of classifiers,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fier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features.  相似文献   

17.
赵艳娜  魏珑  徐舫舟  赵捷  田杰  王越 《生物磁学》2009,(16):3128-3130
目的:研究去除心电信号中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等噪声,提高心电信号的自动识别和诊断精度。方法:利用Coif4小波对心电信号进行8尺度分解,采用小波分解重构法去除基线漂移,然后利用改进的小波闽值算法去除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结果:利用Matlab仿真工具,选择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中信号进行验证,能有效去除这三种噪声,并且很好的保持R波的信息。结论:本算法在不丢失心电信号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可以较好的去除三种常见的噪声,可以用于心电信号自动分析之前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小波变换及其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图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已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和开发的一大热点。小波变换是对傅里叶变换的继承和发展,在医学影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二维离散小渡变换的一般形式,在图像分解与重构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利用小小组变换的时频域特性与多分辨分析对医学图像进行去噪、增强以及边缘提取等深层次的处理,有效的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分析的医学图像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图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已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和开发的一大热点.小波分析是对傅立叶变换的继承和发展,在医学影像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一般形式,在图像分解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对医学图像进行去噪和增强处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图像质量,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田杰  赵捷  李群  赵艳娜  徐舫舟  王越 《生物磁学》2009,(20):3938-3940
目的:检测采集到的信号是否为有效心电信号,提高后续心电诊断和分析的准确率。方法: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即去噪处理,主要抑制基线漂移,50Hz工频及其谐波干扰和肌电干扰;取滑动窗长度为4s,检测该段内信号是否有效。为了验证算法的准确率及对不同心电波形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对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48个记录,CU及MIT-BIH Noise Stress Test Database中部分记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正确区分有效和无效信号,错检率较低,实现简单,适合实时处理。结论:本方法准确率高,能减少后续心电诊断和分析的计算量并提高准确率,特别是对室颤检测,符合心电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