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二年初,内布拉斯加的一位地质学家哈罗德·库克,对俄马哈西边约400英里的蛇溪采石场中新统的地层进行了调查,经过几年努力,他在这距今已一千万年的古老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化石。在第二年二月下旬,他把一颗他认为有意义的臼齿送给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朋。奥斯朋把它和其他已发现的牙齿模型或素描图加以对比,断定它是一种类似于猿和人的灵长类的右第二臼齿,但是与任何已知品种不同。奥斯朋写信给库克说,“我们明天或许能冷静下来,但依我看它好象是美国被发现的第一个类人猿”。一度被原教旨主义者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赖恩  相似文献   

2.
晋宁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它是一座小城,位于昆明市南郊,滇池之畔,这里的山由红色岩石组成,这些形成于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早侏罗统 Jurassic的岩石产恐龙化石。1987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的一个发掘队在晋宁的夕阳乡挖掘出一具原蜥脚类云南龙恐龙化石。消息象长了翅膀传遍了这个小山区。这里的彝族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恐龙。他们从不知道什么是恐龙,当看到一块块石化了的骨头时,觉得这骨头形的石头是常见的东西。有位长者告诉发掘队的胡  相似文献   

3.
新疆哈密雷兽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在哈密野马泉采到几块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几块标本是一种副雷兽(Parabrontops)的臼齿。雷兽化石在新疆发现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4.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用火,这是许多科学家一直关心的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由于发现最早用火的遗迹实在不多,所以探讨这一问题常常有不少困难。早在1947年南非德兰士瓦的波希特萨斯东北16公里的马卡畔斯加特白云石洞穴堆积中,与南方古猿化石一起发现一些变成黑色的骨头,曾被认为是南方古猿用火的遗迹。但是,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查明骨头表面呈黑色系矿物质污染所致,从而否定了南方古猿用火的论点。最近,布莱因和希林教授在斯瓦特克朗洞对含人类化石的角砾岩进行了发掘,从距今大约1—1.5百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一批烧过的骨头。他们对这些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和化学方面的分析鉴定,发现它们确被加热到象篝火一样的温度,说明这些烧骨是人类使用火的最早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天井山林区发现角原矛头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4~7月,在广东天井山林区采集到3条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这是该蛇在我国野外第二次被发现,天井山是新发现的一个分布点。本次野外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角原矛头蝮在我国的自然分布,为深入了解该蛇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在聚金中起关键作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和地矿部成都地矿所合作,研究发现:微生物在天然大型块金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西部的孔隆沟金矿区内,近5年,在长400米,宽40米的狭小河谷地带,挖掘出15块500g以上  相似文献   

7.
1980年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考古分院在上叶尼塞河萨雅诺-舒申斯基水电站附近,从4米深的土层中发现了一尊用红粘土烧制的雕像。雕像周围还有动物骨头和石器。根据可靠的地质资料判断,这里是1万3千—1万6千年前原始人的遗址。这尊雕像是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作品。正是在旧石器时代(3万5千—1万年以前)这种古拙而粗犷的艺术产生了。此外,用粘土烧制的雕像还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几座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上发现过。  相似文献   

8.
甘肃庆阳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庆阳——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发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记载较为少见。1962年胡月长康同志曾报导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但多数化石没有确切的地层层位。1963年5—7月间我们在甘肃庆阳发现了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里仅记述庆阳龙骨沟地点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地点除含有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外,并有完整的地层剖面,这为晚更新世黄土和河湖相沉积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所有的动物骨骼化石标本堆在一起,可能会成为一座超过三层楼高,方圆70米的小山。粗略计算一下,这座小山重约一千吨,包含大约五千多万块骨头,代表着75万多个动物的遗骸。这座博物馆的动物化石标本来自地球的各个角落。发掘这些化石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从1973年,对粘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发现粘虫有强烈的趋向苕子田内稻草把产卵的特性。经5年10次试验,平均草把累计卵量:苕子田的稻草把为265.6块,麦田仅81.6块。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规律,1975年在同一块麦田的稻草把中,分别夹进新鲜苕子或红花草(即紫云英)与不夹的进行比较,结果夹苕子草把的诱卵量最多。十天10把累计卵量:夹苕子的22块,夹红花草的4块,不夹的  相似文献   

11.
化石真伪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它们是内容丰富的自然历史教科书,记载着地层的沧桑巨变,记载着生物的不断进化,记载着人类的坎坷经历。因而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我们曾在贵州观音洞遗址中挖掘到一把十万年前的石刀,它告诉我们观音洞人的生产水平和意识水平。不过,化石上印写的是无形的文字,加上年代久远,化石有时真假难分,假化石有时会被当作真化石挤进科学的殿堂。化石埋在地层里,地层是化石的母胎,亲自考察地层、挖掘化石,才能更好地认识化石。否则就会给假化石以可乘之机。19世纪,德国有个教授喜欢收集原始人在石头、骨头上的雕刻品。也许是出于妒忌,他的两位同事派人在骨头、石头上刻制了许多原始图画,让别人把假化石卖给这位教授。教授信以为真,一一高价收买,苦心孤诣地加以研究,并出版了专著。后来他收集到一块化石,上面竟刻了他的名字,才知道化石是假的。  相似文献   

12.
理查德·艾斯特先生是一位研究动物行为的生态学家。根据他的观察,发现鬣狗、狮子见了鸵鸟蛋却是欲吃不能,最后只能玩耍一阵了事。有一天,他发现一条身上具有斑点的鬣狗正躺在两个蛋旁边。这是两个上面有牙齿啮咬的痕迹但却完整的鸵鸟蛋。他就开始琢磨,哪一类食肉动物能够吃鸵鸟蛋。这种在动物王国中具有最锋利的爪子的鬣狗,对于咬破一个蛋却无能为力,这一点他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所以他收集了几个鸵  相似文献   

13.
丁之方 《化石》1992,(3):17-17
大约在一千八百年以前的古代不列颠,一个罗马人,很可能是驻守在当地的士兵,头部重重地挨了一击。为了减轻脑部肿胀的压力,当地的外科医生,就象现代任何大医院里的医生一样,替他切除了凹陷到颅腔里的骨头。这次手术进行得相当成功,使那个罗马人又活了二十多年,最后他还是被人砍下脑袋而死去。以上只是考古学家们从古人遗留的尸骨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隆鸟     
大得出奇的鸟蛋1834年,一位法国旅行者在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发现了半个大得出奇的蛋壳。当地人把这个蛋壳,当作小桶来使用。于是,这位旅行者出于好奇,原封不动按照实物尺寸,把这蛋壳画了下来,寄回巴黎,送给著名的鸟类学家维尔罗。维尔罗只是根据这张画,一口断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的蛋。 1848年,生物学者久马列里,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吉也果—苏哈列斯附近,也很幸运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鸟蛋。当时,他写道:“这个蛋能装下十三个玻璃瓶的水。”过了三年,1851年。一位法国商船船长,又把马达加斯加岛上找到的两个高32厘米、直径22厘米的鸟蛋,送到了巴黎博物馆。从此,马达加斯加,成了人们寻觅世界最大的鸟类而轰动一时的场所。惯于猎奇的自然科学家、旅行家络绎不绝,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江苏溧阳上黄乡采石场,工人们在石灰岩之间的裂隙堆积物中发现了一些动物的骨头和牙齿化石,他们向有关文化部门报告了这件事并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这些裂隙堆积物是一些砂砾岩及粘土,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贵刊1982年第1期“人体上的数字”一文中,提到人体的骨头“有206块,其中头部占36块,躯干占46块,四肢占124块。”我们查了许多人体解剖教材,都说头骨占29块、躯干骨占51块、四肢骨占126块。黄志敬同志统计的数字对吗?不知出自何处?  相似文献   

17.
古生物学家对化石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寻找和收集珍贵的化石十分不易。因此,有些化石的价值,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在北美的一些山区和丘岭地带,生长着一种最善收集化石的“收藏家”——红蚁。这种昆虫常把石头、化石牙齿和骨头之类的硬东西拖回它的蚁塚。如果对蚁塚进行抄袭,就可从中找到大量的化石。红蚁塚象一个小土墩,一般高60厘米、宽90厘米左右。首次从蚁塚中发现化石的人,是美国古生物学家哈彻。1889年夏季的一天,哈彻在怀俄明山区的蚁塚中,偶然发现一块小化石。于是,他便对蚁塚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辽宁阜新的肉食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近收到几块显然是属于肉食恐龙的骨骼化石。这几块化石是田景瑞等同志在辽宁阜新矿区,东梁车站北,吐呼鲁村小土窑的煤层中采到的。根据已有的记载,在中国境内,在煤层里采到的脊椎动物化石为数不多。这次所发现的几块肉食恐龙的骨骼化石,虽然都很破碎,不能作种的鉴定,但是给我们提示了在我国分布很广的煤层中,找到更多更好的脊椎动物化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杂志》2009,(12):78-78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渔民最近在英国康沃尔郡发现—只8条“腿”的海星,给它取名为斯坦。而普通海星都只长5条‘髓”。这可曾基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这种海星。该渔民在蟹笼里发现这只海星后,把它交给了幺丑基镇自勺蓝礁水族馆展览。该馆发言人本-马歇尔说:“斯坦很受欢迎。只要给它东西吃,它就会很听话。”斯坦是一种多刺海星,这是在英国海域发现的几个海星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探者的回忆     
林克椿教授是一位资深的生物物理学家 ,他在研究中发现了螺旋脂质体 ,证明了螺旋是生命物质共同的稳定存在形式 ,他还应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脂多型性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林教授服从需要 ,把毕生精力奉献在生物物理学专业的组建和发展上。他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值得提倡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