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故的美国植物群落学家威塔克(R.H.Whittaker)博士的著作很多,其中《群落与生态系统》是作者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有关专业编写的教科书。1970年,由美国纽约麦克米伦(Macmillan)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对于生物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以及有关专业的科研、技术和教学人  相似文献   

2.
茎点霉和叶点霉两属的新种及国内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东北地区的115份茎点霉(Phoma)和叶点霉(Phyllosticta)的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有新种2个和国内新记录种9个。新种是木瓜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chaenomelesicola L.Yu et Bai)和草玉铃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convallaricola L.Yu et Bai)。新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图。对新记录种作了简要介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真菌标本室(HMSAU)。  相似文献   

3.
美国植物群落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威塔克(Whittaker R.H.)博士不幸于1980年10月20日病逝。威塔克博士热心于中美两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关心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曾  相似文献   

4.
DEAR EDITOR: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SAR) 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whereby the number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found in an area of wild habitat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of that area.As one of the few ecological laws,the SAR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regions (Lomolino et al,2010;Ladle & Whittaker,2011).  相似文献   

5.
有铰纲腕足动物的壳壁疹孔,具有分类及生态方面的意义。十九世纪中叶,M.D.Carpenter(185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穿孔贝类的壳壁穿孔。以后,K.M.Hatai(1940)、P.E.Cloud(1942)以及A.Williams(1956,1965)等,对此类构造均作过描述,并称之为内疹(Endopuncta)。1968年Williams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现代穿孔贝内疹的超微形态,并对其成因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植被的组织有序度及其全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的植被格局是多样、壮观和永恒变化的。它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写照,也是生态有序性在时空上的展示。然而,这千变万化,但又富有秩序的自然植被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寻求其答案,传统生态学中的主导思想是在植被分类基础上进行归纳的。与传统生态学方法不同,本文基于统计热力学的一般理论和植被生态学的经验结果,推导出植被的组织有序度方程和一般判据。在演绎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大尺度现象的植被的组织有序度模型。模型的结果与Whittaker(1975)的经验结果相一致。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大尺度植被格局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7.
There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animals, fungi, and plants. Before Whittaker and Margulis (1) classified the fungi as a separate kingdom in their five-kingdom classification, fungi traditionally had been considered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plants than to animals.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imary structures of small subunit rRNA and the proteins like actin and α-tubulin in various organisms, these sequences have been used to make molecular trees. Most of these studies show that fungi and animals are sister groups (2-4).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微生物学系斯克尔曼教授(V.B.D Skerman)应我国农牧渔业部的邀请,1985年10月来华讲学和访问。斯克尔曼曾任国际微生物学会细菌分类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细菌分类学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研究。访华期间在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北京)做了几个专题的学求报告。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放射虫(Radiolaria)"这类原生动物在现代海洋和古海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高阶单元分类在传统形态学、细胞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历经了几次大的修订:Phaeodaria(稀孔虫)直至2000年后才经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系统学证实不属于Radiolaria(放射虫);Taxopodia(列足虫)最初被认为是Amoeba(变形虫),后因细胞超微结构而归为Heliozoa(太阳虫),终由分子学证据证实属于Radiolaria;Entactinaria(内射虫)与Spumellaria(泡沫虫)并列为目阶的观点现受到分子系统学证据的质疑;Polycystinea(多囊虫类放射虫)常被用作一正式的分类阶元,但分子系统学证实Polycystinea是一个并系类群,其包含的3个目(Spumellaria、Collodaria和Nassellaria)不是起源于同一分支。此外,本文还着重分析了不同高阶单元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及环境应用前景,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现代放射虫高阶分类最新进展,便于快速准确地了解不同高阶单元的归类现状及其生态学最新动态,促进现代放射虫在海洋...  相似文献   

10.
海南快生根瘤菌I66的部分16S rRNA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目前有4个属、10个种.包括Rhizobium(6个种),Sinorhizobium(2个种),Azorhizobium(1个种)和Bradyrhizobium(1个种).其中多数是近年来采用现代分类技术分析后建立的,而且新的类群还在不断被发现.在以前的根瘤菌数值分类及DNA-DNA杂交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海南慢生型根瘤菌属于大豆慢生根瘤菌种(B.japonicum).而海南快生型根瘤菌的分类地位则较为分散.其中一些菌株属于已知各根瘤菌种,另有4株银合欢根瘤菌和13株来自不同寄主的菌株分别构成具有独立的分类地位的两个菌群(第2群和第4群)(待发表).为了进一步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我们依据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根瘤菌分委员会的建议,利用Young等建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技术,对第4群的代表菌株166的部分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相似文献   

11.
谢淑敏 《生态学报》1981,1(3):296-298
1981年美国Addison-Wesley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微生物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icrobial Ecology:Fundamentals aud Applications)全书560页。约80万字。作者是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大学的R. M. 阿特拉斯(Ronaild M. Atlas)教授及美国新泽西州鲁特杰尔斯(Bu(?)gers)大学的R.巴尔塔(Richard Bartha)教授。他们针对美国许多大学开设的生物生态学课,但又缺乏教材的情况而写了这本教科书。全  相似文献   

12.
李颐  陈锡时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2):40-42,30
现代分子方法在细菌分类学方面的应用李颐,陈锡时(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110161)分子方法应用于细菌分类始于六十年代初。这些方法的应用对改进和扩大细菌分类学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越来越受到微生物学界的重视。其中DNA:rRNA杂交技术在属及超属的水...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多样性与种间相关性是植物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问题, 然而有关二者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以若尔盖高原排水干扰下不同退化阶段的沼泽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 应用Spearman秩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相关性的变化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沿排水梯度, 从相对原生沼泽至极度退化沼泽, 不同植物种群均有其特定的生态分布范围; 群落总种数、样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Whittaker指数均单调增加; 植物种间相关强度增加; 正相关种对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极重度和极度退化阶段的较高, 相对原生沼泽和轻度退化阶段的较低, 负相关种对比例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 Shannon-Wiener指数与正负相关种对比例均具有显著线性关系(p < 0.05), Whittaker指数均无显著关系(p > 0.05)。人为排水作用通过提高群落生境异质性, 促进正相关种对的共存, 增加沼泽群落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书刊介绍     
这本书是1979年4月26—28日在西德Spitzingsee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由Elsevier North—Holland Biomedical出版,主编是R.N.Timmis(西德马克斯·普兰克分子遗传研究所)和A.Puhler(西德埃尔兰根大学)。本书分两大部分:一是综述性论文包括①、质体分类、不相容性分群(N.Datta);②、质体不相容性机制(K.N.Timmis);③、质体之间的分子相互关系(P.Broda);④、质体DNA复制(C.M.  相似文献   

15.
沈伯钧 《生态学报》1983,3(3):238-251
胡桃科植物含有数种化学物质,如胡桃酮(Juglone)(Brooks,1922;Massey,1925;Davis,1928;Bode,1958;Shen,1974),皂草甙(Saponin)(Handley,1961;Applebaum,1964;Applebaum et al.,1965;Hutchins,1966;Whittaker and Fee-ny,1971)和鞣酸(Tannin)(Nierenstein,1934;Wilkins et al.,1953;Pridham,1960;Dollahite et al.,1962;Kingsbury,1964;Vohra et al.,1966;Feeny,1968、  相似文献   

16.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01,20(4):588-593
自从Frank(1885)发现菌根及Thaxter(1922)提出内囊霉科的分类以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分类学研究一直停滞不前,分类归属也非常混乱。60年代“纯盆培养法”和“湿筛倾析法”的相继建立,标志着AM真菌分类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最近10年更为迅速。目前已发现AM真菌170多种,比1988年增长了约1/4,并不断有新种报道。同时分类方法、分类概念和分类系统都有了新的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技术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介绍AM真菌分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 AM真菌新科属的建立与分类特征 在Schenck和Perez(…  相似文献   

17.
张劲硕  解焱  汪松 《兽类学报》2006,26(2):128-128
2005年11月,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SmithsonianInstitution)哺乳动物部主任DonE.Wilson和巴克奈尔大学(BucknellUniversity)助理教授DeeAnnM.Reeder共同主编的哺乳动物分类学巨著《世界哺乳动物物种》(第三版)(MammalSpeciesoftheWorld:ATaxonomicandGeographicReference,3rdedition)已经正式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出版。该书分为2卷,2142页。第1卷为非啮齿目,第2卷为啮齿目、参考文献和索引。详细信息包含了每个目、科、属的分类评述,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旅游干扰下滇西北高原碧塔海和属都湖湖滨湿地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22个典型湿地样点划分为原生湿地、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类型.沿退化梯度,碧塔海和属都湖湿地植物群落的密度、盖度、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增大,植被高度下降,碧塔海湿地植物群落的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增大;碧塔海湿地植物物种数、土壤有机质、全氮、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于属都湖湿地,群落密度、高度、土壤全钾、pH值变化规律则相反.利用42种植物的重要值和11个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等养分含量是影响旅游干扰下碧塔海和属都湖湖滨湿地植物物种分布的关键因素. TWINSPAN分类和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旅游干扰对碧塔海湿地的影响比属都湖湖滨湿地更大.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产自武功山地区的6种新记录种子植物,包括江西省新记录种子植物4种: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 Pampan.)、桑叶葡萄(Vitis heyneana subsp.ficifolia(Bunge)C.L.Li)、湖南黄芩(Scutellaria hunanensis C.Y.Wu)、疏花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subsp.erosa(Wall.)Z.Y.Li),以及武功山地区新记录种子植物2种:肾萼金腰(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和佛光草(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并对每种新记录植物的主要分类特征、价值以及植物地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和中山大学标本室(SYS)。  相似文献   

20.
卢涛    马克明    倪红伟  傅伯杰  张洁瑜  陆琦 《生态学报》2008,28(5):1893-1893~1900
以三江平原湿地-农田景观中沟渠的密度作为反映干扰强度的指标,研究了不同沟渠密度下湿地斑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干扰强度下,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很大, 随干扰强度增大,原有湿生物种减少,而中湿生、中生物种显著增加;(2)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群落多样性在中等沟渠密度下(0.6~1.2km/km2)达到最大,但不同沟渠密度下群落间多样性差异基本不显著;(3)位点间的干扰强度差异越大,Whittaker指数值越高;(4)不同的干扰强度下,各湿地斑块内部的物种周转速率同样在沟渠密度中等(0.6~1.2km/k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