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 ,本文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 1 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 ,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 ,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 :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 ,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 ,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 ;在大颖组中 ,齿草系较原始 ,纤毛草系较进化 ,宽叶草系最进化 ,纤毛草系和宽叶草系可能相继起生于齿草系。并且 ,鹅观草属的这种进化关系同过去细胞学和形态学提供的证据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本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1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在大颖组中,齿草系较原始,纤毛草系较进化,宽叶草系最进化,纤毛草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荩草属叶片表皮的微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岳杏  陈守良  吴竹君   《广西植物》1990,10(2):115-120+181
本文报道荩草属及其邻近属共5属17种4变种的叶片表皮微形态研究,其中有些种类为首次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1、荩草属叶片表皮微形态有5种类型,根据这几种类型结合小穗的外部形态,可在荩草属下分为两亚属及5个组。 2、荩草属及其哑铃形的硅细胞及三角形或圆屋顶形的气孔副卫细胞等近似须芒草属Andropogon Linn.应位于禾本科Gramineae蜀黍族Andropogoneae下,但硅细胞多为短哑铃形而且伴有其它各种类型,微毛的顶细胞远长于基细胞的独特性状,应独立成为荩草亚族Arthraxoninae Benth。 3、根据A.breviaristatus Hack.,A.quartiniana A. Rich.,A.pauciflorus Honda and A.hispidus(Thunb.)Makino 4者叶片表皮细胞类型完全相似特征,赞同P.C.van Weltzen意见,应作一种处理;根据国际命名法规优先律,应用A.hispidus (Thunb.) Makino。 4、海南荩草A. hainanensis Keng et S.L.Chen与茅坪荩草A. maopingensis S.L.Chen et Y.X.Jin应当独立成种.因其两种的叶片表皮细胞类型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卫矛属(Euonymus L.)24种以及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3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长宽比、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叶下表皮;均具有无规则型气孔器,部分种还具环列型气孔器。扫描电镜下角质膜纹饰、表皮细胞界限及气孔特征在一些种间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种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茶属的叶表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属(Camellia)19个组36个代表种的叶表皮形态,发现上述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均为不规则形,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且一致为环列型;对上述植物中18个组30个种的叶下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特片为:气孔形状为梭形或长卵形,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或呈浅波状,波状,气孔器附近的角质膜平坦或皱褶,表面光滑或有多种纹饰,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分种或变种的依据,但与植物的外部形态等特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国薯蓣科薯蓣属7组31种1亚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叶表皮毛、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为薯蓣属内种间的分类界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证据。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各组之间在叶表皮毛、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等微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组间特异性规律,如:四至六边形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周围平直的垂周壁式样为根茎组植物所特有;丁字型毛组叶脉和叶肉细胞上覆盖大量特有的2叉T型表皮毛;复叶组的叶脉和叶肉细胞具相当密集的表皮毛;基生翅组和周生翅组的气孔器类型衍生出了三胞型;气孔旋转方向在各组中明显分化,在丁字型毛组、白薯莨组和周生翅组(多毛叶薯蓣除外)中为左旋,而顶生翅组、基生翅组和复叶组表现为右旋。研究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薯蓣属植物中是较为稳定的演化特征,可以作为中国薯蓣属分类与鉴定的依据;据此推断薯蓣属中顶生翅组和周生翅组较为进化,根茎组是薯蓣属的分化中心;对薯蓣属中存在争议的种:盾叶薯蓣和小花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和柴黄姜、马肠薯蓣、多毛叶薯蓣以及白薯莨等进行了分类界定。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量分类探讨鹅观草属的归属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量分类探讨鹅观草属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全世界鹅观草属只Roegneria C.Koch中绝大多数种类与其有关属(冰草属、披碱草 属、偃麦草属及赖草属)的外部形态、解剖、细胞等30个性状,应用相关系数抑或距离系数以及各种聚类方法组合所得出的树系图,均明确显示鹅观草属应归入披碱草属。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南地区独活属16种1变种植物(分隶于中国独活属的全部4个组)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气孔器大小、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统计学方法对远轴面气孔器长轴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类群的叶远轴面及个别类群叶近轴面,气孔器的分布和密度具有种间特异性.表皮毛普遍存在于远轴面及大部分类群近轴面,长短和覆盖密度因种而异.近轴面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浅波状或波状;远轴面表皮细胞形态多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或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附有颗粒状、鳞片状蜡质等结构.气孔器外拱盖形态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独活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对独活属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叶表皮特征在独活属植物分类处理中的应用及系统进化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以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9种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不具有腺毛或仅中脉有,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毛;部分叶表皮上有柔毛,少数植物无毛。气孔器存在于上表皮、下表皮、或上下表皮均有,形状为椭圆形、卵圆形,均为无规则型。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组间没有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鹅观草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中国鹅观草属Roegneria进行了分类修订,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新系统包括19个新组合或新等级,并按照颖分组、芒分系的原则确认了中国该属植物4组、18系、79种、22变种,其中包括7新系、5新种和1新变种。此外,一些类群的省级分布新记录也在本文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蔡联炳 《植物研究》1994,14(4):338-342
本文发表了鹅观草属二新种: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 L.B.Cai和毛穗鹅现草Roegneria trichospicula L.B.Cai。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桔梗料(Campanulaceae)植物叶表皮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方面的观察。发现桔梗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是不规则型的;毛状体是单细胞的,其表面的角质纹饰因类群而异;表皮角质纹饰可用于某些种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鹅观草属6种2变种、披碱草属6种以及作为对照的冰草属5种植物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宄,并根据酶谱的相似性指标,用数量分类中常用的排列方法对所分析的植物进行了二维排序。实验结果表明,尽管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表现出具有较冰草属更近的亲缘关系,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因此,本文资料支持将该二属分别作为独立的属对待。本文还讨论了同工酶资料与上述三属植物属下组的划分以及将排序的方法应用于同工酶谱定量分析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茄科酸浆属5种2变种及邻近属2种植物:辣椒和龙珠的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发现上述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一些类群的气孔器在上、下表皮均存在,另一些类群的气孔器则仅在下表皮存在,其类型一致为无规则型。扫描电镜下叶下表皮的特征,包括角质膜以及气孔外拱盖和拱盖内缘的特征,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此外,种皮纹饰可作为区分酸浆属、辣椒和龙  相似文献   

16.
稻属叶表皮结构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稻属Oryza L. 23种植物叶片表皮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的某 些性状,如在叶片脉带之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叶表皮气孔器上小乳突的数目和着生位置 在稻属的各种之间有着一定的变异规律,这在稻属各种的分类和其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价值。 综合这些性状的变异特征,按照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中乳突的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气孔器中小乳突 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可将稻属这23个物种分为3组。第一组包括长颖野稻、马来野稻、疣粒野稻和颗粒 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没有大乳突和中乳突,仅偶见极稀疏分布的小乳突,气孔器中均无 小乳突。第二组包括短药野稻、二倍体和四倍体药用野稻、小粒野稻、紧穗野稻、斑点野稻、阔叶野稻、高 株野稻、大颖野稻、根茎野稻和澳洲野稻,这些种的叶表皮脉间长细胞中通常没有大、中乳突,但密布小 乳突,且大多数种的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小乳突。第三组包括栽培稻、一年生普通野稻、 多年生普通野稻、长雄蕊野稻、展颖野稻、南方野稻、矮舌野稻、非洲栽培稻和希来特野稻,这些种的叶 表皮脉间的长细胞中常有大乳突、中乳突和小乳突,而气孔器保卫细胞的近两端各有2个明显的小乳 突,并同时常在气孔器副卫细胞的近内缘还有2~4个小乳突。  相似文献   

17.
鹅观草属4个种核型与进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蔡联炳  冯海生 《植物研究》1999,19(3):268-272
报道了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4个种的核型,即中华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8m(2SAT);裸穗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4m+4sm(2SAT);缘毛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2m+6sm(2SAT);缘穗鹅观草,核型为2n=4x=28=24m(2SAT)+4sm。4个种核型的共征和自征反映了形态划分中共属分种的合理性。尤其通过核型不对称性和相对进化程度的分析,表明中华鹅观草最原始,缘穗鹅观草最进化,裸穗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演化居中;狭颖草系高级于缘毛草系。核型不对称性所表示的进化程度似乎与系间颖芒的发生,种间花序的增长变粗、外稃芒的延伸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柽柳科植物叶解剖特征与分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对分布于新疆的柽柳科植物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水柏枝属叶为一般背腹叶,具湿中性特征;红砂属植物的叶横切面呈扁圆形,栅栏组织呈现状排列于表皮之下;柽柳属的叶与一般的背腹叶不同,栅栏组织位于远轴面,海绵组织位于近轴面。同时对叶的解剖结构与分类关系进行探讨,认为柽柳科植物的某些叶特征稳定且具类群特异性,在确定亲缘关系和分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列出了柽柳科分属和柽柳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