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铃兰族rbcL基因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7属9种铃兰族Tribe convallarieae植物的叶绿体DNA中rbcL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的RFLP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开口箭属与蜘蛛抱蛋属关系密切,夏须草属与族内其余各属亲缘关系稍远,与外部器官形态、核型和孢粉学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外,本文对铃兰属的系统位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广义铃兰族包括6属200余种单子叶植物,具有较为稳定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明显的核型变化,是研究植物染色体进化非常理想的类群.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铃兰族5个物种植物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铃兰族所有已报道的共81种253条的染色体记录,通过综合统计、重建系统发育树,探讨铃兰族属间以及各属...  相似文献   

3.
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铃兰族(广义)7个属分别作了花粉(17种)扫描电镜观察和叶表皮(12种)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可分为8个类型。在狭义的铃兰族的4个属内,花粉全为远极单槽,舟状。它们的外壁除夏须草属外,都具细孔。夏须草属的花粉外壁则为细皱。 Hutchinson(1934)的蜘蛛抱蛋族花粉形态变异很大,其中开口箭属和万年青属的花粉为远极单槽,舟形,外壁具穿孔或网纹,而蜘蛛抱蛋属的花粉则为球状,无萌发孔。其间的显著差异支持Nakai为前两个属建立万年青族(Rohdeae)。表1归纳了7个属的花粉形态;图1是我们对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演化的见解。叶表皮观察表明,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上表皮角质层主要为条纹加厚,或均匀加厚,而铃兰属的角质层秕糠状加厚。7个属的叶表皮特征归纳于表2。  相似文献   

4.
叶绿体DNA片段的RFLP分析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义百合科黄精族6属23种及铃兰族1属1种的叶绿体基因组trnK和rpl16两个基因片段进 行了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trnK基因的PCR产物在各类群间几乎不存在长度变异,均约2600bp,而rpl16基因则在各属之间及黄精属内表现出长度变异,变异范围在1140~1320bp之间;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同源性分析显示,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构成的狭义黄精族与铃兰族中的铃兰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支持将扭柄花属和万寿竹属从广义百合科黄精族中分出的观点;在狭义黄精族内,黄精属与竹根七属聚成一支,鹿药属与舞鹤草属聚成另一支,为探讨族内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另外,本研究结果支持将金佛山黄精从鹿药属转隶至黄精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陈梦菁 《植物学报》1999,16(1):37-43
铃兰族植物富含甾体皂甙,本文对该族植物中甾体皂甙的化学结构、分布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铃兰族的甾体皂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铃兰族植物富含甾体皂甙,本文对该族植物中甾体皂甙的化学结构、分布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白穗花(Speirantha gardenii(Hook.)Baill.)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白穗花具四室花药,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主要为左右对称型,偶有直线型、T型和交互对生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子房三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型,珠孔由内珠被形成;胚囊的发育为蓼型;胚的发育类型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根据已有的胚胎学资料,比较白穗花和铃兰族(Convallarieae)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结果显示:(1)白穗花属(Speirantha Baker)与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Ker-Gawler)的胚胎学特征更为接近,二者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2)夏须草属(Theropogon Maxim.)是铃兰族的异质类群。  相似文献   

8.
高翠  陈玉霞  包颖  冯旻  路安民 《植物学报》2010,45(6):705-712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白穗花(Speirantha gardenii (Hook.) Baill.)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白穗 花具四室花药, 腺质绒毡层;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 四分体主要为左右对称型, 偶有直线型、T型和交互对生型; 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 子房三室, 中轴胎座; 倒生胚珠, 双珠被, 厚珠心型, 珠孔由内珠被形成; 胚囊的发育为蓼型; 胚的发育类型为柳叶菜型, 核型胚乳。根据已有的胚胎学资料, 比较白穗花和铃兰族(Convallarieae)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 结果显示: (1) 白穗花属(Speirantha Baker)与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Ker-Gawler)的胚胎学特征更为接近, 二者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2) 夏须草属(Theropogon Maxim.)是铃兰族的异质类群。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铃兰科)的花部器官发生发育过程。吉祥草花被片、雄蕊的发生方式是由近轴端向远轴端发生的逆单向型(reversed unidirection),花发育后期花被片合生形成花被筒,花丝与之贴生。伴随花被片、雄蕊发生,三枚心皮也由近轴向远轴方向相继发生,随后彼此合生发育。花序顶部的花易发生花器官数目变异。结合早期花原基形态以及花器官数目变异情况分析,吉祥草的花被片与雄蕊可能是由共同原基分化而成。从花部器官发生式样和花被筒形成时间两方面比较吉祥草属、白穗花属和铃兰属的特征发现,三属中,铃兰属处于相对进化的位置,而白穗花属比吉祥草属更为原始。  相似文献   

10.
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Polygonateae 7属79种以及相关类群12属15种 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 分为4种类型和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 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浅穴状;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其垂周壁 直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 类型,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 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S.trifolia 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 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 柄花S.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 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它类群差别较大,但前两者与Uvulariaceae科的油点草属Tricyr- tis和细钟花属Uvudaria较为接近,从而支持了Dahlgren将其移至Uvulariaceae的观点。而在与外类群的关系中,铃兰族的铃兰属Convallaria与黄精族具相近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11.
稻族的系统发育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族Oryzeae是禾本科Poaceae中包含多种经济植物的重要类群, 现有大约12个属, 广布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由于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在理论研究上的代表性, 稻属Oryza及其近缘属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形态学和初步的分子证据表明稻族是一个单系类群, 但稻族内各属的分类处理和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稻族的起源、地理分布式样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稻族系统学研究的历史, 包括稻族的建立及其在禾本科中的系统位置、稻族的族下划分、稻族各属的界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稻族是单系类群, 可分为两个主要分支, 相当于传统的两个亚族(Zizaniinae和Oryzinae), 但稻族单性花小穗是多次起源的, 不宜作为划分亚族的依据; 一些单型属(Hydrochloa、Porteresia和Prosphytochloa)的建立得不到分子证据的支持; 根据分子钟原理估计稻族两个主要分支(亚族)的分歧时间在大约2000万年前, 而稻属和近缘属假稻属Leersia的分歧时间为1400万年; 稻属内主要类群的分歧时间在900万年前左右。此外, 本文还对稻族的生物地理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稻族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唐亚   《广西植物》1992,12(1):8-14
翅子树属传统上均作为梧桐科山芝麻族的成员,但也有少数人将它归到Dombeyeae族中。本文根据对翅子树属的外部形态及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其解剖、染色体和胚胎发育的资料,对翅子树属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翅子树属与山芝麻族在外部形态上比较接近,但在解剖、花粉形态和染色体基数等特征上则差异显著;与Dombeyeae族在花粉形态上一致,但在外部形态(花结构)、染色体基数和瓦形细胞等特征方面则明显不同,反映了翅子树属在这两个族之间的过渡状态,不宜作为任何一族的成员,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族存在,其在梧桐科中的位置在Dombeyeae附近。  相似文献   

13.
万年青属和开口箭属5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江西、浙江、四川的万年青Rohdea japonica,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筒花开口箭 T.delavayi、金山开口箭T.jinshanensis以及弯蕊开口箭T.watti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中筒花开口箭、金山开口箭和弯蕊开口箭的核型为首次报道。万年青属的基本核型为2n=38=26m十10sm十2st;开口箭属的基本核型为2n=38=26m+12sm,两者极为相似。本文还对万年青属、开口箭属与其邻近属——铃兰属Convallaria、吉祥草属Reineckia、白穗花属Speitanth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等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山白树属及其近缘属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山白树属及其近缘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白树属与牛鼻栓属亲缘关系密切,可组成一族,该族与蚊母树族有着较近的亲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狄猎蝽族一新属──杨猎蝽属(半翅目:猎蝽科)彩万志(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北京市海淀区100094)狄猎蝽族是真猎蝽亚科的1个小族;连同本文中的新属,目前该族共知10属,均分布于东洋区;Miller(1954)曾对此族进行过比较详细的厘订。这里所...  相似文献   

16.
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 L)属百合科铃兰属。别名:香水花、芦藜花等。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30厘米。根状茎横走,白色,须根束状。叶通常2枚,稀3枚,鞘状抱茎,下部外面包着数枚膜质鳞片;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宽卵状椭圆形,长7~18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渐尖。花葶由根茎抽出,上部稍弯曲;总状花序下垂,偏向一侧;苞片膜  相似文献   

17.
盔唇瓢虫族昆虫是瓢虫科中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捕食介壳虫,是该类害虫的重要生物防治天敌。盔唇瓢虫族昆虫研究历史悠久,目前世界盔唇瓢虫族包括22属超过280种,其中有9属42种分布在中国。该族许多属建立时间早,鉴别特征的原始描述不够详细,导致属间界定模糊,属的地位时常受到质疑且变动频繁。一些种类丰富,形态多变、且分布广泛的属如盔唇瓢虫属、光缘瓢虫属仍缺少世界性的订正研究。随着瓢虫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开展,瓢虫科经典分类系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而盔唇瓢虫亚科已被证实为非单系起源的类群。目前,将盔唇瓢虫族归入瓢虫亚科得到绝大多数瓢虫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支持,但与其它类群的亲缘关系仍存争议。尽管已有研究对盔唇瓢虫族现存所有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但部分类群缺少分子数据,导致这些类群在该族系统发育关系中的位置并不明确。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盔唇瓢虫族的分类历史,记述了目前该族在瓢虫科的分类地位以及族下系统发育关系进展,最后对盔唇瓢虫族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形态学为依据,参考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分支分类方法并结合表征分类方法探讨了杉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在分支分类中,金松科被选作外类群。主要根据外类群比较原则、化石原则和一般的演化规律,确定了性状的祖征和衍征,采用最大同步法、综合分析法、演化极端结合法及最小平行进化法共四种方法进行分支分析,选择最简约的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基础。在表征分类中,选取59个性状,利用距离系数和类平均法,对金松属和杉科各属进行了聚类运算,得出表征图。综合两种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属间关系:柳杉属是现存杉科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水松属和落羽杉属关系密切,二者与柳杉属近缘。巨杉属和北美红杉属关系密切,是中级进化水平的类群。水杉属与巨杉属和北美红杉属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杉木属、密叶杉属和台湾杉属关系密切,是杉科植物中的高级进化类群,其中又以台湾杉属演化水平最高。(2)系统排列:支持金松科的成立,将杉科分成5族,即柳杉族(仅含柳杉属)、落羽杉族(含水松属、落羽杉属)、北美红杉族(含巨杉属、北美红杉属)、水杉族(仅含水杉属)和杉木族(含杉木属、密叶杉属及台湾杉属)。  相似文献   

19.
叶螨科(Tetranychidae Donnadieu,1875)迄今分为2亚科6族78属,其中苔螨亚科(Bryobiinae Berlese,1913)32属,叶螨亚科(Tetranychinae Berlese,1913)33属。作者在鉴定江西叶螨标本时,发现一新属、新种。其形态特征均不同于上述6族,故建立一新族——华苔螨族(Sinobryobiini trib.nov.),置于苔螨亚科中。同时,该新族只有2对肛毛,须肢跗节有小型的端感器,又与原有的亚科特征不符,因而有必要对叶螨科分亚科和分族的鉴别特征进行订正,本文以检索表的简明形式予以发表。长度单位均为μm。 华苔螨族Sinobryobiini新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我国双翅目食蚜蝇科缩颜蚜蝇族6属23种,其中有5新种2新纪录属13新纪录种,列出了属、种检索表,并对新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同时,对此族的地理分布、区系及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