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引进的二倍体燕麦种质的核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砂燕麦、西班牙燕麦和短燕麦3个二倍体燕麦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砂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8.17%;西班牙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59.31%;短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4st(2SAT),具近端部、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3.91%。虽然3个燕麦种的核型均为2A,但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有明显不同,比较认为砂燕麦相对进化,短燕麦次之,西班牙燕麦较原始。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燕麦属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燕麦属(Avena L.)分类学、系统学、多倍体起源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燕麦属系统学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有:燕麦属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燕麦属的范畴即大穗燕麦转隶归属问题缺少确证;燕麦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六倍体栽培燕麦基因组起源备受争议;燕麦属分化时间尚未估测。六倍体栽培燕麦基因组起源争议的根源在于对A、C、D基因组间分化程度缺乏精准认识。总的来说,分子系统学、细胞遗传学、古地质学、古气候学的整合研究将为燕麦属多倍体起源和分化提供令人信服的新证据,对于深度利用谷类作物野生近缘种核心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燕麦品种资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对青海省燕麦主要品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种植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为燕麦品种的选育和燕麦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禾本科燕麦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燕麦属(Avena L.)植物的地理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燕麦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属植物约有29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东亚和美洲。中国有4种,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区)的高海拔地区。燕麦属下分7个组,分别是多年生燕麦组[sect.Avenotrichon(Holub)Baum]、偏凸燕麦组(sect.Ventricosa Baum)、耕地燕麦组(sect.Agraria Baum)、软果燕麦组(sect.Tenuicarpa Baum)、埃塞俄比亚燕麦组(sect.Ethiopica Baum)、厚果燕麦组(sect.Pachycarpa Baum)和真燕麦组(sect.Avena)。其中,埃塞俄比亚燕麦组分布在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也门,其他6个组分布在欧洲、地中海、西北非洲、西亚、东亚和美洲地区。地中海、西北非洲、西亚地区分布有除埃塞俄比亚燕麦组之外的所有6个组,因此推断该地区可能是燕麦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而燕麦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5.
保健谷物──燕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燕麦属(Avena)中有许多种已被人类培育为禾谷类作物,广布于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其中普通燕麦(A.sativa)(又称玉麦、莜麦)和裸燕麦(A.unda)在我国西南和西北有栽培。 燕麦籽粒富含淀粉、蛋白质、谷蛋白、清蛋白、无机盐、胶油和生育酚(维生素E),营养十分丰富。可加工为燕麦粉或燕麦片供食用(但不适于制面包)。还可从其中提取燕麦油。康复期病人食用燕麦,可滋补身体,加速康复。燕麦也是马的良好饲料(但不宜喂猪)。 燕麦籽粒还可入药。根据传统医疗经验,燕麦籽粒有健神经、镇痉和兴奋之效。其…  相似文献   

6.
裸燕麦EMS突变体库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构建燕麦EMS突变体库对燕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燕麦品种花早2号,获得了4083株M1材料;对其中2000个单株种植了M2株行,进行全生育期调查,鉴定其表型变化;对2份黄化苗突变材料种植了M3家系,进行相关突变性状的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燕麦经EMS处理后代变异巨大,在M2发现表型突变材料196份,变异率为9.8%,变异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幼苗习性、叶片性状、分蘖、株高、穗部形态及成熟期等突变株系。M3证实突变的黄化苗特性可以稳定遗传。本研究建立了燕麦EMS诱变体系,获得的燕麦变异类型丰富,为燕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燕麦遗传改良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燕麦种质资源国外引种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国从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从28个国家引进29个物种的燕麦种质资源共计2099份,大大增加了中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数量,丰富了中国保存燕麦种质资源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与此同时,利用国外燕麦种质资源改良和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燕麦生产水平。利用引进的燕麦野生资源,开展了燕麦种质创新、起源进化和遗传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建议继续加强国外燕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对野生燕麦进行深入鉴定评价和利用,同时加强燕麦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紫壳野燕麦和白壳野燕麦生态习性的研究表明,麦田野燕麦的发芽、出苗、3叶发育率均与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以温度为自变量可以预测野燕麦各幼苗阶段的发生期,据此可采取相应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9.
燕麦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温带冷凉地区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燕麦的营养价值和降低胆固醇特性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燕麦及其制品是一种健康食品,促进了燕麦产业发展,对燕麦品种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燕麦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1)我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我国的燕麦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收集并保存了5282份燕麦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的燕麦种质资源中内蒙古和山西的资源多样性最高;(2)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构建燕麦遗传连锁图谱研究;(3)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包括产量、含油量、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抽穗期、抗病基因、抗冻性等重要农艺性状;(4)标记辅助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燕麦中的应用;(5)燕麦遗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同时,本文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当前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燕麦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拓展分子标记在燕麦种质资源分析与鉴定中的应用,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25376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序列,开展了燕麦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25376条EST序列经拼接去冗余后获得了11618条序列,从中筛选出含有不同重复基元的SSR且重复次数较多、长度较长的556条EST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开发了50对燕麦EST-SSR引物,通过筛选得到40对有效的EST-SSR引物。选取其中4对引物对5个燕麦种质资源进行了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结果表明扩增条带多态性是由SSR差异造成的。利用40对ESTSSR引物对15个六倍体燕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23个等位基因;UPGMA聚类分析表明,15个六倍体燕麦种质资源在Dice系数为0.93处聚为3支,基本上是按照不同种进行聚类的,在相同种中又根据地理来源分别聚集成支。利用40对EST-SSR引物对31个遗传背景不清的燕麦种质资源进行基因组倍性鉴定,发现这些种质中可能存在有四倍体和二倍体的燕麦新资源。本研究开发的燕麦EST-SSR功能性标记将在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燕麦属内种间基因组鉴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波  任长忠 《植物学报》2022,(6):785-791
燕麦(Avenasativa)是粮饲兼用的一年生禾本科燕麦属植物。燕麦的营养价值和优良牧草品质使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对燕麦新品种的创新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分子育种精准且高效,是燕麦育种技术革新的必由之路。而基因组学研究是燕麦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优异种质资源精准利用和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基础。该文重点从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搜集整理情况、燕麦属基因组构成和染色体倍性,以及燕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组测序和分子育种方面对燕麦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后基因组时代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燕麦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浸提工艺。方法:通过极性、半极性和非极性的程序化设计,以提取物质量及提取率为指标,以水、乙醇、正己烷为溶剂,选取温度、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传统浸提,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估燕麦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提取条件。结果:燕麦水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1h、料液比1∶20 g/mL,燕麦醇提物及燕麦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2h、料液比1∶50 g/mL,燕麦正己烷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45℃、10 min、料液比1∶10 g/mL。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切实可靠,同时能全面反映燕麦中存在的可溶性组分及其含量,为评价燕麦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与不同极性成分之间的量效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燕麦(Aoena satioa)是禾本科燕麦属主要饲料作物,它的秸秆及种子可供马、牛、猪等为重要精饲料;种子内含大量植物性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又可制成麦片,供应人民日常补助食品。燕麦一般是要求低温的,能耐到零下3—4℃的寒冻,故过去一向认为要使燕麦向祖国南部移值是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燕麦的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现拥有燕麦种质资源约4000份,对它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燕麦具有比较丰富的多样性。本文综述了中国燕麦的物种多样性和普通栽培燕麦的遗传多样性,并建议对中国各地生长的野燕麦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未经任何重金属污染的燕麦为材料,研究镉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燕麦(Avena nuda)品种"蒙燕7413"由甘肃省通渭县农业局提供,试剂为CdCl2·2H2O(分析纯).  相似文献   

16.
整理燕麦属(Avena L.)细胞遗传学研究文献,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燕麦属有7组29种植物,分属5个基因组类型(A、C、AB、AC、ACD)。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种间杂交实验表明,A、C基因组染色体结构差异较大,A基因组二倍体物种具有等臂染色体,C基因组二倍体物种具有不等臂染色体。燕麦属植物D基因组和A基因组间分化程度较小,B基因组有可能是A基因组的变型——A′基因组。普遍观点认为A基因组二倍体物种可能是燕麦属六倍体物种母系亲本,砂燕麦(A.strigosa)为该属多倍体物种A基因组祖先的假说备受争议,有学者认为加那利燕麦(A.canariensis)可能是多倍体物种A或D基因组的供体。燕麦属多倍体物种基因组互换及染色体重排事件,增加燕麦属种间亲缘关系、多倍体物种基因组起源研究的困难。结合基因组学、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有望为上述问题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耐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胁迫处理36个燕麦品种,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耐盐能力鉴定,通过分析盐胁迫对不同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为燕麦品种耐盐性筛选、盐碱地燕麦栽培和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盐分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低盐浓度(0.4%)适宜各类燕麦生长,对较耐盐的品种有促进萌发、生长的作用,盐浓度1.2%是鉴定燕麦耐盐性的适宜盐浓度;36个品种耐盐性差异较大,可划分为耐盐型、中度耐盐型、不耐盐型3类;燕麦不同品种及不同类型种子萌发的盐浓度范围达极显著差异,各耐盐指标对于燕麦耐盐性的体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发芽率、发芽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和单株干质量是主要的耐盐指标.  相似文献   

18.
评价了燕麦镰刀菌GD-2毒素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潜力。毒素对野燕麦种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当毒素浓度达到5 mg/mL时,对野燕麦种子的萌发抑制效果达77.54%,在相同浓度下,对野燕麦种子胚根的抑制效果高于对胚芽的抑制效果。在温室条件下,毒素处理野燕麦植株后,各个不同处理野燕麦株高和地上部鲜重明显减少,然而,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燕麦镰刀菌发酵滤液并获得粗提物,其中正丁醇浸提物(5 mg/mL)在离体叶片实验中效果优于其他有机溶剂粗提物。此外,在毒素对10种植物的敏感性实验中,其中稗草和藜表现对燕麦镰刀菌毒素敏感。从燕麦镰刀菌中分离出3个除草活性化合物,且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峰。当前结果表明燕麦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具有开发成为防除野燕麦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 在不施氮肥的大田试验条件下, 设置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绿豆单作和燕麦-绿豆间作), 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间作系统中燕麦侵袭力强于绿豆, 绿豆生长受到抑制。整个生育期, 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增加14.9%-33.1%, 2年成熟期间作燕麦的氮素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3.1%和44.8%; 间作减少了开花结荚期绿豆氮素积累量和根瘤重量, 降低了绿豆的固氮效率, 绿豆的固氮效率2年平均降低23.7%, 生物固氮量平均减少11.66%。间作绿豆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2年平均值达31.7%, 氮素转移量为212.16 kg∙hm-2。燕麦-绿豆间作降低了开花结荚期绿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效率, 但绿豆体内氮素转移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实现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调节和促进, 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以燕麦麸皮球蛋白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接枝条件,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修饰制备具有高接枝度的糖基化燕麦麸皮球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当氨基糖与蛋白浓度比为0.94∶1、TG酶添加量57.59 U/g、p H值7.65、时间4 h、温度45℃时,糖基化燕麦麸皮球蛋白的接枝度为45.6774%,与响应面方法预测结果相似。此时蛋白体系中的游离氨基为0.3790 mol/kg,修饰蛋白交联体系较好,适于燕麦麸皮蛋白深加工产品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