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从玉米大斑病菌的1号小种菌株(99.2)中提取的粗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分离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d5)、Ⅳ(R,0.60)、Ⅴ(Rf0.75)5种组分,分别对此5组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组分Ⅱ对带Ht1基因的玉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对组分Ⅱ进行HPLC的进一步纯化,又可得到3种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异致病活性。对Ⅱ-1、Ⅱ-2、Ⅱ-3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发现只有Ⅱ-3在300nm处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为类似物。  相似文献   

2.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在PD液体培养基中黑暗培养20d,过滤获得培养滤液,经乙酸乙酯萃取、45℃减压浓缩得AB-粗毒素。AB-粗毒素经HPLC分析,在λ=206nm波长下具有Ⅰ、Ⅱ、Ⅲ和Ⅳ4个明显的吸收峰。组分Ⅲ的红外吸收光谱、FAB/MASS和1H-NMR与已报道的腐败菌素B基本一致,由此确定组分Ⅲ为腐败菌素B。试验发现,芸薹链格孢的培养滤液、AB-粗毒素和毒素组分Ⅲ均能造成白菜叶片黄化、萎蔫和坏死。  相似文献   

3.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将2-十三烷酮按0.005%~0.01%(重量比)的浓度加到棉铃虫人工饲料中,连续诱导3代,测定棉铃虫中肠和脂肪体中细胞色素P450(cyt-P450)含量以及与标准配基(正丁醇、吡啶、苯胺、环己烷)形成的氧化型结合光谱。2-十三烷酮诱导品系的中肠cyt-P450与CO结合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449 nm处,脂肪体cyt-P450与CO结合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450.7 nm处。中肠cyt-P450除了在450 nm附近存在一个吸收峰外,在通入CO后依次在414、415、418 nm附近出现吸收峰,随后该峰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第31次扫描)在420 nm处又开始出现一个弱吸收峰。2-十三烷酮诱导品系的中肠、脂肪体cyt-P450与4种标准配基形成的差光谱与对照相比在峰型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中肠cyt-P450与正丁醇形成双峰双谷的光谱;脂肪体cyt-P450与正丁醇形成的光谱最大吸收峰在416.61 nm处,波谷在424.91 nm处;中肠cyt-P450和脂肪体cyt-P450与吡啶形成的光谱为典型的Ⅱ型光谱,而与环己烷形成的光谱为不典型Ⅰ型光谱;中肠和脂肪体的cyt-P450与苯胺形成典型的Ⅱ型光谱,最大吸收峰分别在443.30和428.92 nm处,最小吸收分别在402.30和401.00 nm处。  相似文献   

4.
陈劲海  孔天翰 《蛇志》2010,22(3):193-197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T法,研究SV及其7种SV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结果 SV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分离为前Ⅰ、Ⅰ、Ⅱ、Ⅲ及Ⅳ5个组分,根据峰面积大小排列:ⅢⅡⅠⅣ前Ⅰ。5个组分再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可获得7个脱盐组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明确Ⅳ的毒性最大,其次为Ⅲ2及Ⅲ1,三者的LD50值均低于SV;而Ⅰ1、Ⅱ1、Ⅱ2的毒性均小于SV,前Ⅰ1几乎无毒。SV组分Ⅲ2和Ⅳ的抑瘤作用最强,在高浓度(20μg/ml)时对实验中的2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结论从SV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以及Ⅳ7种组分;组分Ⅳ毒性最强,依次为Ⅲ2Ⅲ1SVⅡ2Ⅱ1Ⅰ1前Ⅰ1;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A549)的生长抑制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超声波破碎的蓝藻类囊体膜中分离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蓝藻的类囊体膜用超声波进行破碎,并在4℃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有6条叶绿素带被分离出来,它们分别是 CPIa,CPIb,CP1,CPa1 CPa2,FC。CP1 在红区和蓝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674和435 nm 处。在液氮甲该组分在725和680 nm 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带。CPa1和 CPa2的吸收光谱相似,其红峰和蓝峰的位置分别位于667和431.5nm 处。它们在77 K 的荧光发射峰都位于684 nm 处。用超声破碎法分离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光谱特性,除 CPa1和 CPa2在红峰和蓝峰的吸收位置蓝移了3—5 nm 之外,其余与用 SDS 增溶法分离的相应复合物相似。属于光系统Ⅰ的 CPIa-CPI 的叶绿素含量占总叶绿素的40.93%,而属于光系统Ⅱ的 CPa1和 CPa2的叶绿素则占总叶绿素的38.78%,二者之差仅有2.15%。  相似文献   

6.
马振国  董金泉 《菌物系统》2000,19(3):360-365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PD液体培养其中黑暗培养20d,过滤获得培养滤液,经乙酸乙酯萃取,45℃减压浓缩得AB-粗毒素。AB-粗毒素经HPLC分析,在λ=nm波长下具有Ⅰ、Ⅱ、Ⅲ和Ⅳ4个明显的吸收峰。组分Ⅲ的红外吸收光谱、FAB/MASS和^1H-NMR与已报道的腐败菌素B基本一致,由此确定组分Ⅲ为腐败菌素B。试验发现,芸薹链格孢的培养滤液,AB-粗毒素和毒素组分Ⅲ  相似文献   

7.
一品红苞片花色素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技术对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红色苞片中的花色素提取液进行了初步鉴定.一品红花色素的甲醇溶液分别在270、340和520 nm处有3个吸收峰;在440 nm吸光度与可见光最大吸收波长520 nm吸光度的比值为0.29;花色素的甲醇溶液中加入AlCl3后发生红移,再加入HCl后发生蓝移;色素溶液在紫外光下无荧光;色素样品经液相色谱分离后在270 nm检测有5个比较明显的吸收峰;质谱中得到595、611、381、571和589等对应的分子离子峰;花色素酸解液高效液相色谱图谱和鼠李糖、葡萄糖的出峰时间一致.由这些结果可推断一品红花色素样品中主要含有5种组分:矢车菊花色素芸香苷、飞燕草花色素芸香苷、飞燕草花色素苯甲酰基葡糖苷、矢车菊花色素苯甲酰基葡糖苷和一种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的SCCmec基因型别及相同SCCmec型别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多重PCR进行SCCmec分型,ERIC-PCR法对相同SCCmec型别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83株临床分离MRSH菌株中,SCCmecI型有23株(27.7%),SCCmecⅡ型有10株(12.1%),SCCmecm型有24株(28.9%),SCCmecIV型有1株(1.2%),I、Ⅱ混合型有8株(9.6%),I、Ⅲ混合型有6株(7.2%),Ⅱ、11混合型有5株(6.0%),I、Ⅱ、Ⅲ混合型有3株(3.6%),未分型3株(3.6%)。ERIC—PCR结果显示,23株SCCmecI型分为11型,其中A型5株,B型5株,C型3株,其余8株各为1型,2株未分型;10株SCCmecⅡ型分为6型,其中D型4株,E型2株,3株各为1型,1株未分型;24株SCCmecm型分为9型,其中F型11株,G型2株,H型2株,I型2株,5株各为1型,2株未分型。结论临床分离MRSH中,SCCmecI、Ⅲ型为多,部分菌株呈混合型别;相同SCCmec型别的部分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
采用4℃反复浸提、离心、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从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 Naegeli)冻干粉中分离纯化藻红蛋白,分离纯度达到4.85,总收率51.9%;经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纯化,藻红蛋白纯度达到5.10,总收率34.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1条带。所分离纯化的藻红蛋白含有3个亚基(α、β、γ),在可见光区545nm和560nm处有2个吸收峰,在498nm处有1个吸收肩峰。实验结果说明所分离纯化的藻红蛋白纯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提醇沉、Sevage法去蛋白制备橘黄裸伞粗多糖,通过DEAE-52层析柱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三种组分(GSPS-Ⅰ、GSPS-Ⅱ、GSPS-Ⅲ),主要对GSPS-Ⅱ、GSPS-Ⅲ进行研究。GSPS-Ⅱ、GSPS-Ⅲ的多糖含量分别为84.12%和80.35%,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GSPS-Ⅱ呈现六面体状结构,GSPS-Ⅲ呈现不规则的砖块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 NMR)对其检测,结果表明GSPS-Ⅱ、GSPS-Ⅲ均具有糖类物质的吸收峰且二者均含有α-和β-糖苷构型异头氢;采用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这两种多糖对本实验所测自由基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效果。综上所述,从橘黄裸伞分离纯化的多糖组分GSPS-Ⅱ、GSPS-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浒苔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经热水提取,Sevage法除去蛋白质,用乙醇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得浒苔多糖(简称EP)精制品。经SephadexG-200柱层析鉴定为单一对称性洗脱峰。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紫外光谱分析未见有核酸和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总糖含量为88.8%,其中糖醛酸含量为33.6%。单糖组成为L-阿拉伯糖、L-岩藻糖、D-甘露糖、D-半乳糖及D-葡萄糖,平均分子量为25000。  相似文献   

12.
液体发酵得到的红栓菌(Pycnoporuscinnabarius)菌丝经沸水抽提,胰匀浆处理和Sevage法除蛋白,DEAESephadexA-25与SephadexG-150柱层析,乙醇沉淀得到二种多糖组分(简称PC_1、PC_2)。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冻融分析鉴定为均一体。PC_1和PC_2的,总糖含量分别为81.5%和77.3%,分子量分别为23000和13000.两者的红处光谱具多糖特征吸收峰,在紫外区无明显吸收现象,基本不含氮。PC_1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半乳糖及D-甘露糖,PC_2为D-半乳糖、D-甘露糖。  相似文献   

13.
脱墨用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内切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io GelP 60分子筛和DEAE 与Q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 ,分离纯化了棘孢曲霉SM L2 2纤维素酶系中五种内切酶组分EGⅡ 1、EGⅡ 2、EGⅢ 1、EGⅢ 2和EGⅣ ,并且对这五种内切酶组分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SDS PAGE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 38 7,34 4,31 4,36 9和 2 3 7kD ,等电点分别为pH <3 5,<3 5,4 9,4 5和 5 0。 5个酶组分均属酸性纤维素酶 ,最适pH在 3 5~ 4 0之间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60℃、( 60~ 70 )℃、( 60~70 )℃和 60℃。各酶组分有较宽的pH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表现为EGⅡ 1 >EGⅡ 2 >EGⅢ 1>EGⅢ 2 >EGⅣ。EGⅡ 1和EGⅡ 2有较高的底物专一性 ,而EGⅢ 1、EGⅢ 2和EGⅣ对木聚糖有交叉活性。Fe2 +对除EGⅣ以外的四种酶组分都有激活作用 ,尤其是对EGⅢ 2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各纤维素酶组分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与酶的催化率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岱字15号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细胞壁组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纤维初生壁延伸期间(开花后第6~22天),平均每胚珠纤维细胞壁总蛋白质、纤维素、总中性糖及各种中性糖组分含量都不断增加。初生壁延伸停止时,总蛋白质及各中性糖组分含量明显下降,而纤维素含量仍然增加,直至开花后第50天。纤维发育后期,蛋白质含量回升,木糖含量显著地持续增加,而非纤维素葡萄糖含量迅速减少。以纤维细胞壁干重为单位表示的纤维素含量在初生壁延伸期间迅速增加,而总蛋白质、总中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至纤维素含量在壁干重中占了绝对优势,各组分的变化渐不明显。以离子键结合于纤维细胞壁的蛋白质占纤维细胞壁干重的百分率在开花后6~14天逐渐下降,然后陡增,至18天达最大值,接着急剧下降。在开花后第18天此蛋白质电泳分离见到三条明显的带,其余日龄见到二条明显的带。以1MNaCl浸提所得的无论哪一个日龄的材料中这种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均为在209 nm处有一较高的吸收峰,245 nm处有一低的吸收峰或一个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D2—4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MMP-7、VEGF-C表达以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80例EOC及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MMP-7、VEGF-C和D2—40的检测,并进行MLVD测定。结果MMP-7、VEGF—C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及MLVD计数在EOC组分别为60.0%、57.5%以及13.06±6.16,均分别高于良性肿瘤组25.0%、25.0%及9.25±4.33(P〈0.05)。EOC中,MMP-7、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29.4%、56.7%、78.8%和11.8%、60.0%、78.8%(P〈0.05),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分别为86.8%&35.7%及86.8%&27.1%(P〈0.05),两个指标在PTNM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83.8%,均显著高于PTNM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39.5%、34.9%(P〈o.05);D2—40标记的MLVD计数在EOC中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分别为7.29±2.85、12.63±6.25、16.48±4.94,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16.50±4.31&10.00±5.99(P〈0.05),PTNMⅢ-Ⅳ期显著高于PTNMⅠ-Ⅱ期16.65±4.15&10.02±5.99(P〈0.05)。EOC中,MMP-7、VEGF-C的表达分别与MLVD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10,0.455,均PG0.01);MMP-7、VEGF-C的表达分别与EOC患者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0.565,均P〈0.01)。结论MMP-7、VEGF-C的表达可以促进EOC中淋巴管的形成及淋巴道转移,联合检测MMP-7、VEGF-C及MLVD可能作为预测EOC患者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纤维素酶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的黑曲霉纤维素酶各组分均为糖蛋白,但含糖量和组成各不相同,含糖量分别为:β-葡萄糖苷酶11.3%,内切β-葡聚糖酶11.8%,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CBH—17.2%、CBH-Ⅱ5.8%。各酶组分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即都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Asp、Glu),碱性氨基酸(His、Arg)含量较低。分析酶组分间的相似性时发现,β-葡聚精纤维二糖水解酶的CBH-Ⅰ组分与内切β-葡聚糖酶在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上较为相似,而同属于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的两个组分CBHⅠ和CBH—Ⅱ在氨基酸的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红根草是广西道地药材,丹参酮ⅡA是红根草的主要活性作用成分之一,因此,筛选出丹参酮ⅡA含量高的优良种质,对解决红根草资源紧缺问题及提高其药材质量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红外吸收特征峰进行了测定,利用HPLC技术不同产地红根草中丹参酮ⅡA含量,同时,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样品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与丹参酮ⅡA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根草化学成分组成比较相似,但化学成分的含量却有较大差异。多元对数相关分析技术显示,1 734 cm~(-1)、1 632 cm~(-1)、1 548 cm~(-1)、1 515 cm~(-1)、830 cm~(-1)及789 cm~(-1)等处附近的吸收强度与实际测定不同产地红根草丹参酮ⅡA含量均有密切关系。两种方法均一致显示,丹参酮ⅡA含量以江西南丰类型最高,其次是广西钟山类型,其中以江西奉新类型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根据抗冻蛋白与冰结合的特性, 利用碎冰从女贞(Ligustrum lucidum)叶提取液中分离出抗冻蛋白。结果表明, 通过碎冰吸附、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可以获得4个组分的蛋白质, 其中的1个经鉴定具有热滞活性。在蛋白质浓度为5 mg. mL-1时, 它的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 THA)值为0.678°C, 对其进行全波长扫描(200-1 000 nm)发现在975nm处有吸收峰; 该蛋白亲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短梗霉黑色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碱提取、水煮酸沉法从短梗霉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黑色素粗品,再经DMSO萃取、酸性甲醇(pH=2)沉淀得到不含多糖和蛋白的短梗霉黑色素。此黑色素不溶于水及常规有机溶剂,可溶于碱性溶液和DMSO;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表明黑色素组分均一,出峰时间26±0.5 m in;紫外光谱谱图最大吸收峰为215 nm左右,未见蛋白(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谱图具有黑色素3μm和6μm的特征吸收峰,并含大量的羟基、氨基,与核磁共振和液质联机谱图结合分析推出短梗霉黑色素可能含有酚羟基、羧基和吲哚等官能团,主要结构骨架为5,6-二羟基吲哚-羧酸和多巴醌,推断该黑色素为酪氨酸酶控制合成的真黑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恒河猴血清中孕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结果孕酮的回收率为94%,批内CV为5.1%~8.3%,批间CV为4.5%~7.7%,灵敏度为5~10Pg。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测定了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雌性恒河猴的血清中的孕酮含量分别为:(0.20±0.04)ng/mL、(6.26±0.17)ng,mL和(0.35±0.06)ng/mL;成年雌性恒河猴月经周期孕酮的变化范围为:滤泡期为(1.10±0.12)ng/mL,排卵期(2.36±0.18)ng/mL,黄体期(6.17±0.15)ng/mL,妊娠期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酮浓度也增加,最高可达50ng/mL。结论经实验验证,该方法灵敏、可靠、适用,可作为恒河猴血清中孕酮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