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SLE合并感染患者98例。研究各种病原菌与PCT浓度的相关性,计算SLE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及支原体、病毒患者的PCT浓度。结果SLE合并感染病原体的PCT浓度: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及支原体组〉病毒组。结论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降钙素原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定量检测PCT可辅助诊断SLE合并感染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2.
薛玉玮  王照艳  栾琳  宋卫青 《生物磁学》2009,(16):3095-309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与SLE的临床表现、经典的血清学指标及疾病活动性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54例(其中活动期39例、缓解期15例)SLE患者和4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MBL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抗dsDNA抗体、C3补体、白细胞计数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水平,并记录SLE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肾脏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严重感染等),疾病活动度用SLEDAI记分。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MB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特别是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降低,与缓解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MBL水平与SLEDAI、抗dsDNA抗体、CICs水平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及C3补体水平呈正相关;并发严重感染的SLE患者组血清MBL水平显著低于无受累组(P〈0.01)。结论: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MBL水平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水平、CIC水平、白细胞水平之间明显相关,血清MBL水平较低的患者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感染,血清MBL水平可能是SLE潜在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出现中枢感染前长期使用泼尼松治疗,曾误诊为狼疮脑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中出现狼疮活动,激素加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感染相关症状与SLE表现部分重叠,腰穿脑脊液墨汁染色找隐球菌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时诊断和有效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染对儿童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86例,通过整理病史、体格检查及统计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法统计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以上资料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分析两组资料探讨感染对初发儿童SLE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情况。结果:1)SLE患儿感染发生率为5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见,占40%,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道,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占62.2%,其次为支原体、病毒;2)感染组的ds-DNA、CD3~+CD8~+(Ts)细胞、CD3~-CD19~+(B)细胞、SLED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补体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抗感染治疗后,ds-DNA、CD3~+CD8~+(Ts)细胞、SLED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补体数量及CD3~-CD16~+CD56~+(%)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儿童SLE患者较易合并感染,发病初期及合并感染会加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有助于改善儿童SLE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白介素-8受体CXCR1和CXCR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和可能涉及的SLE炎症发病机制.方法:3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4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XCR1、CXCR2在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上的MFI表达.结果:CXCR2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上MFI表达(195.75±52.76)与对照组(298.82±51.86)相比明显降低(P<0.01);CXCR2在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上MFI表达下降与C3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s=0.421,P=0.022),与dsDNA、SLEDAI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s=-0.390,P=0.032;rs=-0.463,P=0.01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XCR2的表达异常,提示CXCR2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的CXCR2表达水平,可能是评价SLE疾病活动性有价值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PD-L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19+/PD-L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PD-L1表达异常增加,其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SLE患者已成为心血管痰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高危人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SLE患者最常见的CVD之一.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不能完全解释SLE早发AS,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自身抗体、免疫复舍物、内皮功能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等在SLE早发A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早发AS的致病作用,将有助于防治SLE患者的CVD,提高SLE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重要病因,并会加剧疾病进展。然而,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HCMV基因的表达谱及其特异性抗体特征尚未完全阐明,并且HCMV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与SLE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尚未得到证实。通过Poly(A)建库的mRNA转录组测序(Poly(A)RNA-Seq)检测3例SLE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的PBMC中的HCMV基因表达谱。然后在10例SLE患者和10例HC的链特异性建库的mRNA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结果中验证检测到的HCMV基因。除此之外,通过免疫信息学分析筛选HCMV基因的B细胞表位。ELISA用于检测120例SLE患者和75例HC血清中的HCMV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联。本研究在SLE患者和HC的PBMC中检测到8个HCMV基因。免疫信息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胶体金标记米曲霉素(AOL)的快速筛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层析试纸法。

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BL21原核表达特异性识别核心岩藻糖基的AOL基因(FleA), 并进行纯化及胶体金标记。利用特异性识别IgG的Protein G以及胶体金标记的AOL共同建立快速筛查SLE的免疫层析试纸法(ICS)。

结果

成功表达并纯化AOL重组蛋白, 并进行胶体金标记; 应用胶体金标记AOL的ICS检测SLE患者血清呈阳性反应, 而健康对照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IgA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呈阴性反应。

结论

成功建立基于胶体金标记AOL的快速筛查SLE的ICS, 为SLE早期筛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通过1例患者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8天后死亡且在确诊本病前5个月患者曾有头部外伤史的案例,结合法医学尸体检验及临床资料进行SLE死因诊断,同时对SLE法医学死因鉴定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根据外伤程度、临床资料及法医学鉴定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文献资料,对本案例中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果:在本例中外伤不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外伤程度也不足以引起癫痫抽搐.结论:本例系SLE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及血清Clq抗体的表达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1例SLE和30例正常人外岗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Clq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FcγRⅡb和Clq抗体的表达.分别与抗核抗体(ANA)、dsDNA抗体及SLEDAI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均减少,以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血清Clq抗体水平明显增高FcγRⅡb和Clq抗体与ANA、抗dsDN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FcγRⅡb与Clq抗体呈低一中度负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表达缺陷和血清Clq抗体水平升高。使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下降,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cγRⅡb和Clq抗体是判断病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的表达水平及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23例活动期、19例缓解期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分离PBMCs,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高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并且活动期及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TLR9 mRNA表达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gelsolin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诊断及疾病活动度评价的意义。方法:采集RA 30名和SLE 47名及健康人群50名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定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gelsolin水平。分析gelsolin蛋白与RA和SLE患者临床表现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RA、SLE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红细胞、血白细胞之间没有显著差异;RA患者出现CRP、转氨酶、RF、CCP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LE患者(P0.05);而SLE患者出现白蛋白、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素氮、ANA、肌酐异常增高的几率高于RA患者(P0.05)。gelsolin蛋白在SLE和RA血清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且RA患者含量更低(P0.05)。gelsolin蛋白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r=0.089,P=0.652),而与SLE的疾病活动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5)。gelsolin蛋白正常组RA患者的转氨酶升高、CRP、RF、CC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LE患者(P0.05)。gelsolin蛋白降低组SLE患者的白蛋白、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素氮、ANA、肌酐阳性率显著高于RA患者(P0.05)。结论:gelsolin蛋白滴度检测可作为RA和SLE临床辅助诊断手段,其滴度变化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度进展的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一个纵向队列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多变量模型分析评估强的松与SLE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对医院570例在入组前无抑郁症病史的SLE患者,观察并记录人口统计学变量、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SLE皮肤活性,伴随疾病情况及治疗情况,建立危险因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多变量模型,分组并对每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调整后的关联估计值并计算抑郁症的发病率。结果:抑郁症的发病率为每1000人年有23.6次发作。在多变量分析中,目前使用强的松≥20毫克/天可独立预测SLE患者抑郁症的发生。其他SLE患者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近期SLE诊断,残疾,皮肤活性。结论:SLE患者并发抑郁症是多因素的,当前使用高剂量强的松治疗可独立预测SLE患者并发抑郁症,根据强的松的独立预测效果,建议SLE临床治疗中应减少或避免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崔咏望  曾华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1):6106-6108,6168
目的:观察水痘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水痘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水痘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水痘患者共66例,同时设21例正常对照组;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红蛋白含量(HGB);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水痘组、SLE组以及SLE合并水痘组WBC、PLT和HGB含量下降,其中SLE组和SLE合并水痘组WBC、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痘组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下降,SLE组和SLE合并水痘组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上升,其中水痘组血清中IgA含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和SLE合并水痘组血清中IgG、IgA含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痘组血清中补体C3、C4含量增加,SLE组和SLE合并水痘组血清中补体C3、C4含量减少,其中SLE合并水痘组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LE组比较,SLE合并水痘组WBC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IgG、IgA和补体C3、C4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的改变并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亲和层析法对6例正常人和4例SLE患者血清中抗DNA抗体进行提取和定量研究,发现正常人血清中抗DNA抗体的组成IgM/IgG大于1,是以IgM为主的抗体,SLE患者血清中抗DNA抗体含量高,IgM/IgG小于1,是以IgG为主的抗体。用胰蛋白酶降解提取的抗DNA抗体再借助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正常人和SLE患者抗DNA抗体的结构进行初步探讨,电泳结果表明正常人和SLE患者纯化抗DNA抗体经胰蛋白酶降解以后,正常人在52.2Kd区有一特异性降解片段,而SLE患者则在33.6Kd区有明显的降解片段富集,且表明它们是抗DNA—IgG所产生的。这说明SLE患者血清中抗DNA—IgG不仅在数量上比正常人有所增加,而且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此外,这两种不同的抗DNA—IgG被胰蛋白酶降解的速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SLE的发病机制,通过测定SLE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的表达水平,研究SLE患者体内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是否异常,并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有望为SLE患者的治疗在细胞因子方面提供方向.方法:SLE组33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IL-17、IL-23的水平,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按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无狼疮肾炎和抗ds-DNA阳性与否以及补体水平进行分组.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SLE非活动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狼疮肾炎组和非狼疮肾炎组患者血浆中的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L-17和IL-23的水平在肾炎组和非肾炎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补体C3、C4水平高值组与正常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L-17和IL-23表达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血浆中表达有明显增高,提示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SLE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是否有肾脏损害以及抗ds-DNA抗体阳性与否、补体水平的高低与否可能对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在SLE的细胞因子治疗方面有进一步突破,进一步明确SLE的发病机制,为SLE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3例)和重症肌无力患者(34例)的血清标本,以同时期体检的正常成人(149例)为对照,采用ADA偶联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法检测血清中ADA活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ADA活性均值分别为(12.91±5.82)U/L、(10.91±3.70)U/L、(9.21±3.57)U/L、(8.73±2.79)U/L。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AD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而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ADA活性和正常体检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将血清ADA活性10U/L同时作为RA和SLE诊断的阳性值,ADA活性诊断SLE的AUC为0.748,敏感性为59.8%,特异性为83.2%。ADA活性诊断RA的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83.2%。血清ADA活性为10 U/L作为诊断的参考值上限,其诊断SLE的效果优于ESR和hs-CRP,其诊断RA的效果低于ESR和hs-CRP。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DA活性均有升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CXCL1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特征。方法:收集28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标本,抽提细胞中RNA,逆转录后,以GAPDH为内参,通过定量PCR检测PBMC中CXCL14的表达,统计分析CXCL14表达水平与SLE各种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PBMC中CXCL14表达与SLE的关系,通过重亚硫酸盐修饰的全基因组DNA用以BSP测序来明确不同标本中CXCL14启动子中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率。结果:CXCL14在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与健康人PBMC中CXCL14的含量相比较,CXCL14在SLE患者PBMC中表达量显著降低。与进一步CXCL14表达水平与SLE各种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XCL14表达水平与SSB抗体(干燥综合征B抗体)、蛋白尿及血小板计数相关。与SSB抗体阴性SLE患者比较,SSB抗体阳性患者CXCL14表达水平更低(P <0.05);与蛋白尿阴性SLE患者相比,蛋白尿阳性患者CXCL14表达水平更低(P < 0.05);而血小板升高患者的CX-CL14表达水平更高(P < 0.05)。CXCL14表达水平与SLE活动、肾损害指标、抗ds-DNA、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水平等指标未见显著相关性。CXCL14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显示,SLE患者CpG岛甲基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结论:PBMC中低表达的CXCL14与SLE发生发展相关,其启动子区CpG岛过度甲基化是SLE患者CXCL14低表达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β2-MG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62例SLE患者(SLE组)和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β2-MG、自身抗体、补体水平,并对SLE患者进行SLEDAI评分,分析SLE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自身抗体、补体水平和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LE组血β2-MG水平(3.11±0.40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3±0.2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口腔溃疡、浆膜炎及蛋白尿的SLE患者的血β2-MG水平与无此三种表现的患者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的血β2-MG水平与抗ds—DAN抗体、SLEDAI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289,r=0.361,P〈0.01),与C3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SLE患者血β2-MG水平高于正常,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指标用于监测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