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MMP2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期为胃癌转移提供新的预测指标及治疗靶点。方法 选择胃癌细胞系MKN-1转染慢病毒,使MMP2低表达,获得细胞系sh-MMP2,并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KN-1细胞中MMP2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CCK8实验分别检测MMP2低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增殖能力变化。利用裸鼠建立sh-MMP2细胞系异种移植模型及转移模型,观察MMP2低表达后体内肿瘤生长变化及体内转移能力变化。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MP2对EMT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MP2低表达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P<0.05)、侵袭能力(P<0.01)、增殖能力(P<0.05)均下降。体内实验结果显示MMP2低表达可显著减缓肿瘤生长及体内转移(P<0.01)。进一步实验表明降低MMP2的表达,可抑制细胞EMT过程并增加细胞凋亡。结论 MMP2低表达可通过抑制EMT过程及增加细胞凋亡,减弱胃肿瘤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抑制胃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多种肿瘤中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miR-125b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iR-125b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在细胞水平验证miR-125b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建立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研究miR-125b对结肠癌体内增殖的影响。在临床样本组织中检测miR-125b的表达以佐证miR-125b功能。结果:在体外MTT实验中,miR-125b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P0.001)。在体内模型中,注射过表达miR-125b mimics的HCT116细胞所形成的肿瘤与对照组相比,生长速度缓慢,肿瘤大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样本中对比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量,发现miR-125b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结论:miR-125b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分心木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该研究以75%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分心木中的活性成分,利用MTT法检测分心木乙醇提取物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O/EB双染、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3D培养)检测分心木乙醇提取物对HCT116 3D肿瘤细胞球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心木乙醇提取物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CT116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促进凋亡因子Bax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并促进凋亡的关键执行蛋白PARP的裂解;划痕愈合实验和3D肿瘤细胞培养表明,分心木乙醇提取物抑制细胞迁移和3D肿瘤细胞的增殖。该研究表明,分心木乙醇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通过促进cleaved PARP、Bax蛋白表达和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分心木乙醇提取物抑制肿瘤3D细胞球的增殖,这提示结肠癌对分心木乙醇提取物的药物敏感性在体内体外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①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实验: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7):control组、 DSS组、DSS+白藜芦醇(DSS+Res)组和Res组。实验周期为3周,小鼠饮用DSS水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并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实验期间每天称小鼠体重并观察小鼠活动和粪便情况。处理结束后,安乐死小鼠,取小鼠脾脏称重,取小鼠结肠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miRNA-3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②离体实验:以10 mg/ml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HCT 116细胞,检测HCT 116细胞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卷曲蛋白3(FZD3)、c-Myc蛋白的表达;HCT 116细胞转染miRNA-31 mimic和inhibitor,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DSS组小鼠实验期间体重下降明显,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出现血便;处理结束后小鼠的结肠长度缩短,脾脏增大。而给予白藜芦醇后小鼠的以上情况得到改善。②白藜芦醇抑制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miRNA-31的表达及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的表达。③白藜芦醇下调HCT 116细胞β-catenin、LRP-6、FZD3、c-Myc蛋白的表达。转染miRNA-31 inhibitor后,HCT 116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这种作用与下调Wnt信号通路有关,其对Wnt 信号的下调作用与miRNA-31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乙酰哈巴苷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酰哈巴苷对HCT11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发现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0.75 mmol/L乙酰哈巴苷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转录组测序显示乙酰哈巴苷引起HCT116细胞1 921个mRNA上调和2 208个mRNA下调,可显著影响Wnt信号通路。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实验表明,乙酰哈巴苷处理后,HCT116细胞中β-catenin、CyclinD1、Survivin、Bcl-2和c-Myc蛋白显著降低(P<0.05),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乙酰哈巴苷主要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橘络活性成分小分子果胶在离体细胞水平及整体动物模型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小分子果胶处理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72 h后,MTS法检测细胞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PC-9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小分子果胶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程度。结果表明小分子果胶(1.5~3 mg/m L)可显著抑制PC-9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小分子果胶(56.25 mg/kg)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研究证明小分子果胶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小分子果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橘络活性成分小分子果胶在离体细胞水平及整体动物模型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小分子果胶处理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72 h后,MTS法检测细胞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PC-9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小分子果胶体内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程度。结果表明小分子果胶(1.5~3 mg/m L)可显著抑制PC-9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小分子果胶(56.25 mg/kg)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研究证明小分子果胶可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小分子果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hS100A6对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的体内体外作用,利用整合有S100A6基因和SiS100A6基因的腺病毒(AdS100A6和AdSiS100A6)作用于143B细胞,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的增殖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迁移的作用,同时以143B裸鼠皮下移植瘤为动物模型,检测S100A6对143B的体内作用,结果显示AdS100A6干预后出现细胞增殖活性的减弱、凋亡率增高、迁移率降低,在体内试验中瘤体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减小,而AdsiS100A6干预后出现时间依赖性地细胞增殖活性的增强、凋亡率降低、迁移率增高,体内试验中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提示hS100A6能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能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术对胃癌SGC-7901侧群细胞及非侧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SGC-7901中的侧群细胞;制备含白术药物血清;CCK-8法检测白术药物血清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含白术药物血清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血清对细胞中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异种移植BALB/C小鼠成瘤实验观察白术对细胞体内成瘤能力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白术对小鼠肿瘤组织中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离体实验表明,含白术药物血清培养可明显降低SGC-7901侧群细胞的增殖率,同时可诱导其凋亡、分别上调和下调细胞中Bax和Bcl-2水平;在体实验显示,白术汤剂灌胃可显著抑制SGC-7901侧群细胞小鼠成瘤能力,分别上调和下调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水平。非侧群细胞也有上述表现。结论白术可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及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从而促进胃癌SGC-7901侧群细胞及非侧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浆内的一种酸性蛋白质.已有研究证明,RI与核糖核酸酶A(RNaseA)和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结合可抑制其活性.本室前期实验证实,RI可有效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然而,RI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探讨RI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MTT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证明,RI基因稳定转染导致B16+F10黑色素瘤细胞S期阻滞,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 Annexin V/PI结合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I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与此相一致,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过表达RI引起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下调,而Bax上调,同时伴有Pro-casepase 3激活. C57BL/ 6小鼠移植成瘤实验显示,与对照相比,转染RI的B16-F10细胞形成的肿瘤重量显著减少,同时伴有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降低.提示RI过表达能抑制微血管生成. 此外,体内外组织/细胞免疫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揭示,过表达RI可显著抑制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下游靶分子Akt和GSK-3β的磷酸化,并降低β-联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证明,过表达RI可通过抑制ILK/ 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引起S期阻滞,并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上述结果提示,RI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有效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采用ChEMBL、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STITCH及BindingDB数据库检索异鼠李素药理学靶点,应用DisGeNET、GenCLiP及CTD数据库检索缺血性神经损伤的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靶点,并进行表型分析。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Network analyser进行拓扑分析,同时应用MODE构建功能模块,并基于ClueGo对功能模块进行分析。之后应用DAVID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评价异鼠李素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最后建立OGD/R损伤PC12细胞模型,采用MTT和LDH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对AKT1、IL6和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异鼠李素通过50个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靶点,调控细胞凋亡、转录、蛋白质磷酸化、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发挥抗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作用。初步阐释异鼠李素治疗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作用,涉及多靶点、多通路,为进一步探究其药理学活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具核梭杆菌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的增殖、黏附、凋亡、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用不同感染复数(MOI)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TCC 23726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建立感染模型;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平板克隆、细胞划痕及侵袭(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上皮标记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Catenin δ-1蛋白、间充质标记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F.nucleatum可促进HCT116细胞增殖,诱导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但不能引起细胞凋亡;可抑制HCoEpi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加速其凋亡;对HCT116和HCoEpiC细胞表现出很强的粘附能力,致细胞分散和拉长,细胞间粘附减少;使HCT116和HCoEpiC细胞上皮标记物E-cadherin与Catenin δ-1的表达量减少,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量上升,E-cadherin由细胞膜向细胞质转移。【结论】F.nucleatum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但抑制人正常结肠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表现出与结直肠癌细胞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31对DSS诱发结肠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①小鼠结肠炎实验:用1%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14只FVB非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n=6),DSS组(n=8),16只FVB miR-3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miR-31过表达组(n=8),miR-31过表达+DSS 组(n=8),DSS溶于水后通过饮水给予小鼠。DSS组和miR-31+DSS组第一周饮用1%DSS水,第二周饮用正常无菌水,第三周饮用1%DSS水,如此5周后造模完成,之后留取小鼠的结肠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IHC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TLR4、Bax、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②细胞培养实验:在人结肠上皮细胞系HCT 116细胞中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miR-31 mimic和inhibitor,使miR-31过表达或敲低,每组均进行三次重复,48 h后收取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动物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小鼠结肠组织中DSS组和miR-31过表达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与DSS组相比,miR-31+DSS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指数也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②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 HCT 116细胞过表达miR-31组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敲低miR-31组的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miR-31通过促进TLR4/NF-κB信号通路和介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结肠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NAi-SDF-1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SDF-1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建立其原位移植瘤模型,8周后处死裸鼠解剖尸体,检测原位移植瘤生长、凋亡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DF-1沉默对通路蛋白Akt、p-Akt、NF-κB、p-NF-κB以及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MMP-7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RNAi-SDF-1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与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1)。尸体解剖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肿瘤组织中Akt、p-Akt、NF-κB、p-NF-κB、MMP-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RNAi-SDF-1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MMP-7的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肝癌细胞HepG2中p53调控miRNA-3661的生物信息分析与功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在前期实验中通过Dox诱导肝癌细胞HepG2 DNA损伤发现的受p53调控的hsa-miR-366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为miR-3661在肝肿瘤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获取miR-3661结构与序列信息;预测靶基因,使用DAVID进行miRNA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分析miR-3661的p53结合位点,通过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调控网络;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验证miR-3661抑制肿瘤功能。结果表明,miR-3661序列保守,启动子区存在p53结合位点,暗示p53与hsa-miR-3661存在直接调控;预测靶基因1 009个,369个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肿瘤相关生物学过程(P0.05),主要参与了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与Erb B信号通路(P0.05);通过268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数据构建了p53、hsa-miR-3661和靶基因的调控网络,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参与多个肿瘤生物进程的关键靶基因;在实验中证实过表达miR-3661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过程(P-value=0.001 46)。miR-3661受p53直接调控,其靶基因显著富集于多种肿瘤相关生物进程与信号通路,过表达miR-3661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苦荞凝集素(tartary buckwheat lectin,TBL)是一类兼具核糖体失活蛋白N-糖苷酶活性和芦丁水解酶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功能。先前研究表明,TBL可以下调结肠癌细胞HCT116中包括miR-135a和miR-135b在内的一些oncomiRs的表达,并且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因此,我们推测TBL可能通过调控oncomiRs从而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包含miR-135a和miR-135b结合位点的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经过TBL处理后,实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高,而且用miR-135a&b的反义核酸anti-miR-135a&b处理后和实验组有相似的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TBL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细胞中APC和p-β-catenin的表达上调,总β-catenin的表达下调,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而对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探究了TBL进入细胞的方式,我们发现,加入TBL作用2 h后,其主要存在于HCT116细胞的表面,部分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表面可以同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竞争结合细胞膜表面受体,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TBL以HCT116细胞表面的galectin-3受体为靶点,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进而调控HCT116细胞中miR-135a&b的表达,影响Wnt信号通路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苦荞凝集素(tartary buckwheat lectin,TBL)是一类兼具核糖体失活蛋白N-糖苷酶活性和芦丁水解酶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功能。先前研究表明,TBL可以下调结肠癌细胞HCT116中包括miR-135a 和miR-135b在内的一些oncomiRs的表达,并且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因此,我们推测TBL可能通过调控oncomiRs从而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包含miR-135a 和miR-35b结合位点的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经过TBL处理后,实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高,而且用miR-135a&b的反义核酸anti-miR-135a&b处理后和实验组有相似的结果。Western 印迹分析表明,TBL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细胞中APC和p-β-catenin的表达上调,总β-catenin的表达下调,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而对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探究了TBL进入细胞的方式,我们发现,加入TBL作用2 h后,其主要存在于HCT116细胞的表面,部分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表面可以同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竞争结合细胞膜表面受体,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TBL以HCT116细胞表面的galectin-3受体为靶点,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进而调控HCT116细胞中miR-135a&b的表达,影响Wnt信号通路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加入二甲双胍(20,40,80 μmol/L)处理HCT116细胞48 h,另设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Annexin-FITC/PI 双染法分别检测各组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48 h后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二甲双胍20,40,80 μmol/L各处理组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20,40,80 μmol/L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较高,且呈浓度依赖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二甲双胍20,40,80 μmol/L各处理组HCT116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且呈浓度依赖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20,40,80 μmol/L各处理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Bcl-2、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在体外可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其侵袭能力,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了CCDC3基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CDC3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和软琼脂克隆方法检测CCDC3对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CCDC3对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CDC3对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采用体内成瘤实验检测CCDC3对HCT116细胞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CCDC3在癌细胞的生长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过表达CCDC3显著促进癌细胞生长,增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致瘤能力;敲低CCDC3后,癌细胞的恶性减弱。同时,该研究还发现, CCDC3的表达与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CCDC3可能是一个新的癌基因,为结肠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体外和体内模型研究光甘草定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B16F10细胞经光甘草定处理后可抑制其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诱导B16F10细胞凋亡,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状态,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Bax表达显著上升,Bcl-2则表达下调。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光甘草定处理后的B16F10细胞中,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升高,而ATP含量、乳酸生成均降低;细胞内糖酵解相关基因及蛋白HK2、Ldha表达下调。同时,经光甘草定处理后,移植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ax表达明显上升,而Bcl-2、HK2和Ldha则表达均下调。说明,光甘草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了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调控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