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的添加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将海带多糖添加至脱脂乳中,经发酵后,通过测定酸奶的黏度、pH、酸度等指标,获得海带多糖的最佳添加浓度。结果:将酸奶于4 ℃下储存7 d后,当海带多糖添加量为2.0%(以每100 g脱脂乳中海带多糖质量计,w/w)时,黏度下降率仅为 14.04%,持水力下降率仅为21.07%;当海带多糖添加量为1.0%时,酸度提升率仅为5.37%,而相同条件下未添加海带多糖的酸奶黏度下降率为31.05%,持水力下降率为26.79%,酸度提升率为6.71%。酸奶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且在储存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保持作用,酸奶的持水力和酸度的保持作用也得到了提高。结论:当海带多糖添加量为2.0%时,海带多糖对酸奶品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工业配方中不同MgSO4添加量对枯草芽胞杆菌B201发酵过程及菌液保存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设置5个MgSO4添加量梯度(质量分数,下同)( 0.13%、0.24%、 0.46%、0.87%、1.70%)。分别记录不同梯度MgSO4处理的发酵液灭菌前后pH值,以及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形态的变化,统计发酵结束后细菌的发酵周期、活菌数和芽肥率,测量发酵结束后发酵液pH以及残糖和残氮含量。实验表明,MgSO4的不同添加量对菌株B201发酵及菌液保存均有显著影响。添加量为0.87%和1.70%处理组灭菌后培养基的pH较灭菌前升高,培养基由中性变为弱碱性。接种后12 h取样观察,菌体明显变形,视野内菌数较少,且随着MgSO4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活菌数下降,残糖和残氮升高,不利于保存。MgSO4相对合适的添加量为0.13%、0.24%和0.46%,三种MgSO4添加量的发酵液活菌数、残氮含量无显著差异;MgSO4添加量为0.24%时菌株B201芽肥率最高为89.33%,而MgSO4添加量为0.13%和0.46%时,芽肥率分别为80%和82.67%;0.46%MgSO4添加量可加速菌株B201发酵进程,发酵周期较其他两个处理缩短45.8%。为提高菌株B201的发酵水平,降低其生产成本,综合考虑MgSO4的添加量以0.46%为宜。研究结果不仅为实验室菌株B201的发酵优化提供参考,还为培养基的优化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褐色酸奶的制作工艺,提升褐色酸奶的营养价值及口味丰富度而制作山药薏米芡实褐色酸奶。以山药、薏米、芡实为原料,用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处理,以糖化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和pH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试验确定的最适糖化酶添加量为0.5%、pH 4.0、58℃酶解50min。以此最适条件处理得到的山药薏米芡实浆酶解液、奶粉、白砂糖和水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得到的最佳褐变条件为121℃、25min、最适的酶解液与复原乳之比为1∶13。设置不同处理组进行乳酸菌发酵,测定不同处理组的pH、酸度、持水力、乳酸菌数以及进行感官评定,选择出6号(即添加酶解液的褐变复原乳与添加酶解液的未褐变复原乳混合后共同发酵)处理组为最佳。由此条件下制得的褐色酸奶具有酸味甜度合适,风味独特,口感细腻,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的番茄为原料,加工成番茄汁后,采用双歧杆菌发酵生产制成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菌种添加量为4%,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 h,原汁质量分数60%;辅料添加量:果胶0.15%,PGA0.1%,黄原胶0.1%,磷酸二氢钠0.05%;产品调配的最佳配方为:蜂蜜4%,蔗糖3%,水果香精2%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马铃薯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利用婴儿双歧杆菌进行发酵,制备一款新型酸奶。方法采用婴儿双歧杆菌作为发酵菌株,发酵马铃薯牛奶。进行马铃薯酸奶原料的比例、酸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的探索。结果当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0h、马铃薯汁10%时,酸奶的感官及口味较好。结论利用10%马铃薯汁,牛奶等可初步制备出新型马铃薯汁酸奶。  相似文献   

6.
以纯牛乳为原料,藏灵菇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藏灵菇的生理特性和发酵性能方面探讨藏灵菇酸奶发酵的最佳生产工艺。综合考虑藏灵菇菌发酵乳较优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16h。最后得出结论,在最适条件下,以藏灵菇为发酵剂发酵的酸奶具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7.
在添加5%(v/v)番茄汁的改良配方乳中对植物乳杆菌ST-Ⅲ单菌或与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的生长特性、发酵乳风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脂乳中添加5%(v/v)番茄汁可以明显缩短植物乳杆菌ST-Ⅲ单菌发酵时的凝乳时间,提高其活菌数.在改良的配方乳中,三菌混合发酵制备的发酵乳具有良好的酸奶风味、无涩味.但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AR326的最适生长温度、最适接种量、生长曲线、最适初始pH、胆汁耐受性、NaCl耐受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单菌株发酵酸奶的性能。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AR326生长较快,4 h进入对数期,14 h进入稳定期,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初始pH 3.0~7.0范围可生长,适宜的接种量为1.5%~2.0%,耐受胆盐浓度达0.2%,耐高渗透压能力强,可在含NaCl 8%的MRS培养基中生长。发酵乳中菌落数和对照组一致,脱水收缩性优于对照组,因而可用于商业上生产功能性酸奶。  相似文献   

9.
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SO42-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2-4是"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稳定运行的重要抑制物.在耦联工艺中,以中温厌氧出水代替自来水配料进行酒精发酵.通过无预糖化工序的"同步糖化发酵"技术研究,将酒精发酵的初始pH提高到6.0,H2SO4的消耗降低了50%,使SO2-4的质量浓度维持在3g/L的沼气发酵安全范围内.在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时,糖化酶的添加量为每克木薯添加140U,发酵54h,最终酒精体积分数达14.7%.糖化酶添加量与常规酒精发酵用量相比,每克木薯增加了糖化酶20 U.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曲霉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通过参数检测研究各参数及黑曲霉生理活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最终确定发酵参数为:16.5 h种龄、15%转种量和pH 5.8。验证葡萄糖酸钠抑菌效果,最终确定饲料中可添加量为0.5%~0.7%,为葡萄糖酸钠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双歧杆菌凝固型无糖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接种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3菌株进行发酵。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木糖醇6%于39℃条件下培养8h后,再接入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于42℃条件下培养3 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酸奶风味纯正,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具有天然的奶香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生料发酵更好的应用,考察料水比、发酵温度、氮源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木薯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木薯生料发酵产燃料乙醇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0,活性干酵母接种量0.15%(质量分数),发酵温度32℃,发酵周期120 h,尿素添加量0.20%(质量分数)。在最佳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燃料乙醇的酒精度可达到15.12%(体积分数)。本实验为高效利用木薯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对绿色木霉接种到啤酒糟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发酵物料起始含水量、发酵时间、起始pH值等发酵条件,以及啤酒糟培养基中添加麸皮、氮源种类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啤酒糟为发酵基质接种绿色木霉生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最适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起始pH 5~6,培养温度28~30℃,发酵4 d;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麸皮比例30%,培养基起始含水量50%,(NH4)2SO4添加量为2.0%~2.5%。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出一株产粘能力强的嗜热链球菌S-3,其发酵的酸奶粘度和保水性优于不产粘菌株及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发酵乳。该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协同发酵具有优势互补的效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粘度高的酸奶。  相似文献   

15.
将毛木耳粉添加到面粉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毛木耳粉添加量、加水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毛木耳馒头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各因素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同时,对毛木耳馒头和普通小麦馒头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毛木耳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毛木耳粉添加量4%、加水量50%、酵母添加量03%、发酵时间30 min。毛木耳馒头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馒头。该研究丰富了馒头的品种,拓展了毛木耳的开发应用,提高了毛木耳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检测酸奶发酵前后以及贮藏期间的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以对酸奶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应用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 结果酸奶中乳酸菌含量极高,达2.65×1010个/ml以上,并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糖对酸奶的含菌量无明显影响.双菌酸奶比单菌酸奶含菌量高,常可达到倍增,pH值随发酵和贮藏进程而下降.结论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活菌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深层发酵培养基对两种食药用菌(香菇、猴头菌)进行深层发酵培养,然后分别将香菇(猴头菌)发酵滤液、奶粉、无菌水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相应的复原奶,并接种乳酸菌制成酸乳。同时检测不同比例发酵滤液添加量所制得的酸乳的营养和理化特性,选择出了最佳比例的滤液添加量,即香菇滤液添加量以3份较好,而猴头菌则以4份滤液添加量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纳豆素中分离的纳豆芽孢杆菌进行纳豆激酶发酵试验,考察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等因素对生物量和纳豆激酶纤溶活性的影响,揭示产酶规律并确定最优产酶条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2%葡萄糖、2%蛋白胨、0.05%Mg SO4、0.01%Ca Cl2、0.6%Na2HPO4、0.4%Na H2PO4。最终确定的发酵条件为:p H 6.9,2%接种量,45 m L/250 m L的装液量,33.5℃,摇床转速为165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33~34 h为产酶高峰期,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达到1 004 U/m L,结果也表明纳豆激酶是一种生长关联型代谢产物,纤溶活性与生物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木薯淀粉原料生料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薯淀粉原料生料酒精发酵,对影响其发酵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发酵温度、pH值、料水比和发酵剂及氮磷添加量等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木薯淀粉中添加占原料重0.4% 的尿素和0.2%的磷酸氢二钾、0.7% 的生料酒精发酵剂以及在料水比1:4、起始pH6.0、35℃条件下发酵5~6d,原料淀粉利用率和酒精产率分别达到85.3% 和48.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9种多糖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的增殖、产酶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凝结芽孢杆菌分别添加至菊粉多糖(inulin polysaccharide)、刺五加多糖(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防风多糖(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polysaccharide)、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甘露糖(D-mannose)、白术多糖(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polysaccharide)和玉屏风多糖(Yu Ping Feng polysaccharide)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通过菌株生长、酶活性及其体外厌氧发酵等作为指标,筛选出最优益生元。【结果】凝结芽孢杆菌能很好地利用防风多糖、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玉屏风多糖;添加量为4%的防风多糖和白术多糖,pH差值差异最大,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体外发酵乳酸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均提高,4%白术多糖的乳酸和总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肠道内容物发酵液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黄芪多糖、防风多糖、甘露糖3种益生元发酵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气单胞菌(Aeromonas)、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链球菌(Streptococcus)、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乳杆菌(Lactobacillus)、厚壁菌门(Firmicute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产酸杆菌(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结论】凝结芽孢杆菌发酵4%白术多糖具有较好的产酶性能与益生特性,二者协同发酵添加至饲料中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