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比较了滤膜法、涂布法和纸片法对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效果。通过对分离粪便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可知,纸片法与m—TEC培养基上滤膜法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数量结果基本一致。m—TEC培养基滤膜法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分别是伊红美蓝培养基涂布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1.4倍、伊红美蓝培养基滤膜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2.8倍、m—TEC培养基涂布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平均数量的2.25倍。分离粪便样品中大肠埃希菌选择滤膜法用m—TEC培齐基进行分离为最佳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抽样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大肠埃希菌计数、沙门氏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掌握熏鸡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布。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熏鸡生产流程,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生产原料环节和熏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花蛇解痒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和常规法。结果:采用常规法验证,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控制菌可检出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结论:花蛇解痒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细菌数、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数;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和稀释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建立维生素K1微生物限度测定方法。方法:以聚山梨酯80作为乳化剂,使维生素K1在p 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乳化。取1:20供试液1 m L,按平皿法分别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以计数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结果:验证所用培养基的菌落平均数均大于对照培养基上的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稀释液对照组和试验组培养基上菌落平均数的回收率均大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三批维生素K1及其加速和长期稳定性样品中均未见菌落。结论:所选培养基适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且含聚山梨酯80的p 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和维生素K1对所含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无抑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枫蓼肠胃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和常规法。结果:采用常规法验证,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验证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控制菌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枫蓼肠胃片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细菌数、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数和控制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花红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ⅧC项下的常规方法检查,采用平皿计数法,分组分别使用5种试验菌验证。结果:花红胶囊中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70%以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经方法学验证可行性强。结论采用常规检查法对花红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控制该产品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和控制菌。  相似文献   

7.
梁艳  李卓  刘荔 《工业微生物》2023,(4):134-136
文章基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1105、1106对泌尿宁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研究,对泌尿宁胶囊采用增加1∶100稀释液法开展其需氧菌总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利用1:10平皿法对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进行适用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菌液对照组的回收率为0.5~2。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主要为大肠埃希和沙门沙门氏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中,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了阳性菌,也就是说,此方法可用于检查泌尿宁胶囊微生物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辽宁省2019-2020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分布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各季度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为辽宁省的食源性病原体监测与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共采集辽宁省2019-2020年3 318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阳性菌株420份,检出率为12.66%。第一季度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最高达到33.33%,第二季度溶藻弧菌检出率最高达到17.53%,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最高达到21.62%和12.12%。各卫生指标菌中2019年菌落总数在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5.44%,大肠埃希菌计数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4.85%;2020年菌落总数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9.05%,大肠埃希菌计数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87.67%。结论 辽宁省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应加强辽宁省食品卫生部门的监管力度,对食品卫生知识重点宣传教育,防范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暴发事件,保障人民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从正常青少年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通过试管内研究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为双歧杆菌临床应用及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方法 本项研究以从佳木斯大学健康学生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为试材,将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将菌液浓度利用分光光度计法调到2麦氏.将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分为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对照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组10支,粪肠球菌对照组10支,将以上50个试管全部置于厌氧培养箱内37℃培养48 h,将培养好的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进行梯度稀释,然后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标本于每个培养基上滴3滴,每滴滴上由高稀释度向低稀释度,液体量为10 μL的菌液.晾干滴种好的培养基于适宜条件进行培养并选出适合菌落生长的稀释度,计算同一稀释度平均菌落数(x).结果 双歧杆菌12 h时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无显著性,在24h时检测不到大肠埃希菌的存在.12和24h时粪肠球菌与双歧杆菌混合组与粪肠球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对照实验研究该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此株双歧杆菌只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粪肠球菌无抑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健康。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对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极有帮助,从而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建立简便高效的分型方法是微生物溯源的关键,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可分为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这些分型方法各有优劣,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型方法,并对国内外大肠埃希氏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致病菌溯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防御并控制致病菌引起的流行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2010至2011年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全部标本(包括血、尿、便、痰、分泌物等),采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2010和2011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8%5、7.4%,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越来越高,耐药率日益严重,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开展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控制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长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妇科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相关要求进行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控制菌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结果: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试验中,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结果符合《药典》相关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妇科凝胶类微生物限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9-2013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本院共分离出2 921株ECO,2009-2012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平均占29.4%,2013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6%;2011-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为70.1%,高于2009-2010年的平均检出率64.1%(P0.05);主要来源于普外科和ICU,分别占22.1%、18.4%;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对本研究其他药物的耐药率,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本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非常高,耐药问题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定期监测,控制耐药菌的产生,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5年重庆地区儿童感染的11 039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 Phoenix 100 MIC法结合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为13.53%;大肠埃希菌在呼吸病房和新生儿病房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病房;以痰标本多见,占62.22%(6869/1103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0.33%),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81%和0.78%。ESBLs平均检出率为50.98%(5628/11039)。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呼吸病房和新生儿病房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  相似文献   

15.
研究温度和pH值对长江水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基因转移影响规律,为今后介水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滤膜法分离、梅里埃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将由长江水系分离出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NK5449进行接合,观察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接合频率变化情况;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谱;用PCR方法分析产ESBL供体菌与转移接合子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并对供、受体菌及转移接合子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判别转移接合子与供、受体菌的同源性。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影响明显,发生接合最适宜的pH值为7.1。温度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相同条件下,某些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率急剧下降,但某些大肠埃希菌的接合频率随环境温度下降有所上升。温度和pH值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接合频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咳喘安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常规法试验时,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85%,而枯草芽孢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时,使其回收率均高于8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出。结论细菌数测定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霉菌、酵母菌及控制菌可采用常规法进行咳喘安丸的微生物限度检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米银广谱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纳米银的杀菌作用,利用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检测及透射电镜探讨纳米银抑菌的作用机制。结果≥0.05μg/mL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5μg/mL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作用60、30、15和5min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菌体形态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具有高效、迅速及广谱的杀菌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纳米银的多靶位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为供试菌,探讨秦皮素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TC法测定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测定加药前后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和大分子的变化及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电镜结果,分析秦皮素对其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测定秦皮素对供试菌株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逐个检出法研究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质粒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秦皮素可抑制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的生长,其最低抑菌浓度为40μg/mL。秦皮素作用菌体5 h后,培养液中的电导率比对照组增加1.96%,但DNA和RNA大分子增加的不明显。秦皮素作用大肠埃希菌20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比对照组降低42%。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的质粒有消除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秦皮素对大肠埃希菌的质粒消除率为60.3%。结论秦皮素可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其抑菌作用机制与抑制菌体内蛋白质合成和消除菌体内的质粒有关,但对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分型,了解其耐药性趋势与传播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77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药物的耐药性;K—B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FINGERPRINT Ⅱ软件进行细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增高,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经ESBLs确证试验,ESBLs阳性率为28.60%(22/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除第62株和第70株相似性系数为78.27%外,其余相似度均低于70.0%;ESBLs大肠埃希菌阴性株中除少数几对菌株相似性系数较高外,其余呈散在分布,且电泳带存有6条以上的不同条带,为流行病学无关的不同克隆。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耐药性明显增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该研究尚不能证明存在大肠埃希菌爆发性流行感染,提示可能存在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优势克隆;PFGE基因分型方法是耐药性与流行状况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筛选多价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确定其宽噬宿主谱、形态大小及核酸类型等基本特征,为应用于环境微生物消毒奠定基础。应用双层琼脂平板法确定多价噬菌体的宿主谱;透视电镜观察形态结构;提取核酸,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核酸酶(DNase、RNase A及S1)酶切的方法对核酸进行鉴定;SDS-PAGE电泳分析噬菌体膜蛋白。大肠埃希菌BL21、DH5α、JM109为噬菌体285P的宽噬宿主;电镜下呈微球型,边缘光滑,短尾,颗粒直径约81 nm;分光光度法及核酸酶切法均证实核酸为双链DNA;膜蛋白略小于43 ku。噬菌体285P对多株大肠埃希菌具有宽噬作用,对环境中微生物的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