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枇杷叶为原料,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最佳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6.92%。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UV测定红花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确定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红花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花瓣中主要黄酮类成分为响应值,以单因素结果所选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响应面分析试验模型,优化提取工艺。红花花瓣中主要黄酮类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占比85%以上;红花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应采用超声提取法,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0.1∶25 g·mL-1、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45 min、溶剂为57%甲醇、超声功率177 W,在该最优条件下红花黄色素A提取率为1.74%,山奈酚-O-β-芸香糖苷提取率为1.53%。该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率比药典中提取方法显著提高,其余黄酮类成分提取率也呈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辣蓼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方法:实验从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四个方面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较优水平,再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辣蓼全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和结论:经研究所得工艺的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5,超声温度50℃,提取时间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5.8mg/g。由此证明辣蓼中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来方便有效地提取。  相似文献   

4.
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从活血化瘀中草药红花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该化合物对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防治机理还不清楚。该研究通过采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培养、MTT分析、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VSMCs增殖,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阻断PDGF受体的激活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该研究证实,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降低PCNA表达和阻断MEK/ERK1/2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植物化学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中。但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发挥作用有限,单独作用时功能效果不显著,因此,对目前来说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功效的发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在与自然界其他天然分子间协同增效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对协同效应相关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的天然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复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波辅助提取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微波辅助法提取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考察了提取溶剂、微波功率、溶剂用量、辐射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参数为: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700 W,料液比1∶25,辐射时间150 s,提取一次。在此优化条件下用微波辅助,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6.86%,提取物中黄酮含量达到36.7%。抗氧化性研究表明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青橄榄为原料研究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条件,建立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醇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三个因素对青橄榄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不同显色方法及紫外、红外测定其性质。结果: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9(34),得三因素中乙醇浓度的影响最大,并初步判断了提取物的性质。结论:青橄榄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20min,提取率达19.87mg/g。另外初步判断提取物中可能含有查尔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尤其是植物中大量存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大量的实验证据和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癌症。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机制主要与其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抑制癌细胞迁移、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抗氧化、抗炎症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这几个方面有关。就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杜梨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初步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杜梨叶总黄酮提取的工艺及其初步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杜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所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采用颜色反应的方法进行杜梨叶中黄酮的初步定性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浸提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2,温度80℃,浸提时间1h,在此条件下黄酮含量为5.03%.结论:杜梨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反应试验表明,其成分主要集中在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类.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及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特点和一般的纯化过程,概述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菊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大孔树脂在纯化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了解树木如何沿海拔梯度调节多种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于阐明植物如何采用生理和生态策略来应对各种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乌桕如何分配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来响应海拔梯度上的环境变化。我们在中国沿海拔梯度对乌桕不同取食类型的植食性昆虫及其对乌桕叶片的危害率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并对健康叶片和虫害叶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单宁和黄酮类)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桕叶片被危害(咀嚼或潜叶式危害)的可能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遭受虫害叶片和未遭受虫害的健康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健康叶片和遭受虫害叶片受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驱动,健康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遭受虫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下降,其中槲皮苷对黄酮类化合物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贡献最大。单宁浓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未发生显著变化,高海拔地区乌桕健康叶片中单宁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比例与低海拔相比相对较低。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沿海拔梯度昆虫植食性以及不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并强调了在理解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策略中同时考虑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节节草地上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方法:比较各种提取方法,通过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和抑菌实验作用于该提取物。结果:索氏提取法总黄酮得率为0.749%,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居次。显色反应呈阳性,沉淀反应生成明显的沉淀;在抑菌实验中产生明显的抑菌圈。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提取节节草总黄酮的比较理想的方法,该植物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节节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八叠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培养法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三种给药方式:即直接作用、先感染病毒后用药和先加药后感染。第一种给药方式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直接灭活H5N1病毒;第二种给药方式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粒子的复制;第三种给药方式反映一定浓度的药物可以阻断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植物和真菌中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医药与食品行业应用前景广阔。现有的黄酮类化合物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效价与收率低,且伴随有害物质生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生产周期短、产率高绿色环保、可大规模生产等特点,是一种可持续的替代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大肠杆菌与酿酒酵母中合成途径构建与优化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黄酮类化合物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金线莲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素有"金草"之美誉。近年5来,"金线莲热"持续不下,价格也居高不下。那么,我们就金线莲活性成分来分析其为何如此"热"。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只有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于植物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抗菌防病的功效。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  相似文献   

17.
金色补血草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金色补血草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色补血草花中黄酮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温度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大豆油中抗氧化性能有一定影响,维生素C、柠檬酸、酒石酸对金色补血草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均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研究王红,张卫明(国中贸易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目前,银杏叶制剂被广泛用作改善腋血管、外周血管血流的药物[1],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及其甙类、儿茶素类和双...  相似文献   

19.
长叶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和不同居群的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叶榧各个营养器官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低顺序依次是一年生叶>一年生枝>幼根>老根>树皮>老枝>茎;(2)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大的差异,以一年生叶、一年生枝最多,幼根次之,老根、老枝第三,树皮、茎最少;(3)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但均以一年生叶最高,一年生枝次之,老枝最低;(4)不同长叶榧居群一年生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一年生枝、老枝差异较大;(5)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在一年生叶中没有差异,一年生枝中差异较小,老枝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植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蜂胶(propolis)是蜜蜂收集不同树植物的树脂、分泌物与蜜蜂唾液混合而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综述了对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损伤保护、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相关药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