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代谢与生理功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改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2型糖尿病的主要途径,为阐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基于肠道菌群靶点的药物研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类口腔微生物组学研究:现状、挑战及机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患有口腔疾病,其医护费用与全球十大常见死亡病因的花费相当,而且口腔感染与早产、动脉粥样硬化、肝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全身性或慢性疾病显著相关,因此,口腔微生物组一直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与人体其他部位比较,口腔微生物组研究具有取样快捷、宿主反应表征方便、干预手段直接有效等特点;同时,超过65%的口腔细菌类群已可培养,诸多代表性菌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已破译。因此口腔微生物组在菌群内部调控网络及其与宿主互作机制、局部感染对远隔器官的影响机制、以及基于菌群的慢病早期预警等微生物组研究核心科学问题上具备作为模式研究体系与技术示范对象的重要优势。本文在分析口腔微生物组学国际、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议尽快启动中国人口腔微生物组计划(China human oral microbiome project,CHOMP),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开拓基于口腔菌群的口腔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个体化预防、诊断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艳  李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54-1357
长期以来,糖尿病因其发病率高以及并发症严重而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和环境影响。肠道菌群作为机体外源性环境因子,参与糖脂代谢和免疫反应,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肠道菌群与疾病发生的潜在机制、肠道菌群与并发症的内在关联,以及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等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糖尿病防治新靶标——肠道菌群的研究成果,为后继的学者理清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并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在临床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二者并发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药物治疗方面,虽然双胍类药物和SGLT-2抑制剂等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PCOS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受限于疾病发病机制不清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一般。研究发现,microRNA的异常表达、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2型糖尿病并发PCOS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调节microRNA的异常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PCOS的关键因素。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PCO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骨密度降低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分开诊治的方案。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考虑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深入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少,进一步影响骨代谢过程,进而提出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会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并且这两种疾病都会影响宿主肠道菌群的平衡.本文通过构建2型糖尿病-肿瘤小鼠模型来研究肿瘤和糖尿病的关系,并通过16S r RNA基因分析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研究使用链脲佐霉素(streptozocin, STZ)和高脂饲料构建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接种肝癌细胞系(HuH-7),构建好的糖尿病肿瘤模型血糖明显升高并且肿瘤生长迅速.糖尿病肿瘤模型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肿瘤组,证明糖尿病确实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糖尿病肿瘤小鼠的炎症以及相关因子如TNFα, IL-1β, IL-6, TLR4和MCP1的表达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分析发现,糖尿病组厚壁菌门显著升高,拟杆菌门显著降低,糖尿病肿瘤组的炎症和糖尿病相关的菌群Lachnospiraceae, Blautia, Lachnospiraceae_UCG-006, Ruminiclostridium_9, norank_f_Ruminococcaceae和Oscillibacter的水平显著升高,而Alistipes显著降低,但是肿瘤组的菌群变化不明显,揭示肠道菌群变化可能会促进小鼠肿瘤和糖尿病的进展.肠道短链脂肪酸和炎症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与肿瘤组相比,糖尿病肿瘤组的肠道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异丁酸浓度明显降低,戊酸和异戊酸水平没有变化,而丁酸浓度明显升高.本研究构建了糖尿病肿瘤模型并研究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对于研究糖尿病和肿瘤的关系有一定意义,为通过肠道菌群干预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是人体中的“第二基因组”,在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等生物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炎症和肠道疾病等密切相关。肥胖及相关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因此,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常见抗糖尿病药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预防并有效治疗糖尿病成为医疗工作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最常用、安全以及经济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道菌群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总结了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中药及其制剂等降血糖药物对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的预测、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PCR-DGGE方法探讨戴用牙齿固定矫治器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从20例健康的牙齿正常个体和30例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的唾液中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获取口腔菌群的分子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性和多样性的分析以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可明确将正常个体和正畸患者分成2个簇,且正畸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优势菌群发生转变,序列分析表明口腔链球菌数量明显减少,假单胞菌成为优势菌型。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能改变口腔菌群分布,引起口腔中有益菌的减少,促使致病菌增长,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口腔微生物群变化的研究不断深入,正畸治疗与口腔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逐渐显现。正畸治疗会对口腔微生物群甚至全身微生物群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正畸治疗主要是让患者佩戴牙齿矫正器,这会导致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被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如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甚至会威胁到人体的其他器官,有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群比例失衡会导致人体的肝脏等器官感染,从而诱发一系列人体疾病。所以,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要特别重视口腔健康,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防止口腔疾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口臭是指呼吸时排出挥发性硫化物等臭味气体,主要由口腔微生态失调引起,具体为生理性菌群数目减少,产臭类菌群种类和数目增加。口臭是局部口腔或全身系统不良代谢状况的一种表现,临床可根据口腔异味来诊断疾病,并通过口腔微生态的调整来治疗口臭。本研究从口臭与微生态的关系、口臭主要相关微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机械、化学和中医药等方法调整口腔微生态来治疗口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梳理分析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调节脑卒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报道,总结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期为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与中药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有了新的认识。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或不稳定以及多样性改变是一系列肠道功能紊乱及代谢和免疫疾病的结果。目前发现睾酮与代谢相关性疾病相关,睾酮的合成和代谢紊乱将通过相应的代谢通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相关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睾酮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本文将重点探讨肠道菌群与睾酮的关系,并阐述这种关系在高血压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中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研究和探索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口腔微生态失衡导致口腔异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出现口腔气味异常的机制。综合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口腔健康的研究动态及意义。展望口腔微生态调整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尤其在消除口腔异昧的积极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通过pubmed检索NCBI数据库1992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icro ecolog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1995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微生态”,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文章内容与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研究、以及在口腔疾病研究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1篇文献纳入本文,其中,19篇为综述和述评类文献,19篇为中文杂志,2篇为外文杂志。结论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口腔微生态失调,菌斑内微生物之间以及机体与菌斑之间相互作用分解蛋白产生硫化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H2S、CH3SH、CH3SCH3、吲哚、甲基吲哚、挥发脂肪酸和聚胺等发出刺激性气味,产生口腔异味。治疗口腔异味应该考虑平衡口腔微生态,调整口腔菌群。口腔异味的治疗又有利于口腔菌群平衡。提示我们治疗口腔疾病应该考虑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出现口腔气味异常的机制。综合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口腔健康的研究动态及意义。展望口腔微生态调整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尤其在消除口腔异昧的积极作用。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通过pubmed检索NCBI数据库1992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icro ecolog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1995年至2007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微生态”,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文章内容与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研究、以及在口腔疾病研究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1篇文献纳入本文,其中,19篇为综述和述评类文献,19篇为中文杂志,2篇为外文杂志。结论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口腔微生态失调,菌斑内微生物之间以及机体与菌斑之间相互作用分解蛋白产生硫化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H2S、CH3SH、CH3SCH3、吲哚、甲基吲哚、挥发脂肪酸和聚胺等发出刺激性气味,产生口腔异味。治疗口腔异味应该考虑平衡口腔微生态,调整口腔菌群。口腔异味的治疗又有利于口腔菌群平衡。提示我们治疗口腔疾病应该考虑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患者口腔菌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非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ROM患者30例为ROM组,选择在同期接受放化疗治疗但未发生ROM的30例患者为非ROM组。将1~2级ROM患者纳入轻症组,将3~4级ROM患者纳入重症组。患者均在放化疗治疗结束当天禁食禁水,静卧于床上,使用一次性无菌棉签采集口腔、软腭、硬腭、两侧颊黏膜等部位黏膜样本。采用Illumina测序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使用贝叶斯算法对OTU在各个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进行统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结果 ROM组和非ROM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和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非ROM组,ROM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较低,Simpson指数、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较高(均P<0.05)。ROM组患者外周血CD4  相似文献   

17.
肥胖是机体脂肪积聚过多的一种典型的能量过剩疾病,是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作为机体能量代谢调控的重要参与者,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功能性低聚糖作为一类典型的新型益生元,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影响机体能量代谢过程,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在肥胖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以及常见功能性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通过靶向肠道菌群精准干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一些新的潜在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眼、肾、神经体统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但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无统一定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多项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就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并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糖尿病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及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与仅患糖尿病的患者各3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以及生化指标。采集两组患者牙体颊/舌面液体,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定量PCR鉴定常见口腔细菌。采用贴纸收集粪便样本,并用选择性琼脂培养基培养菌群,结果以每毫升粪便的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通过BBL CrystalTM鉴定系统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Elisa试剂盒测量粪便中Zonulin的水平(ng/mL)。结果 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29.54±2.16)kg/m2]较高,血糖水平也较高,但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CRP水平升高(P<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链球菌检出率为60.0%,奈瑟菌检出率为30.0%,放线菌检出率为66.7%,韦荣球菌检出率为4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LC组)与健康人群(N组)唾液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45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健康人群唾液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对有效序列进行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7 729 352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本获得有效序列86 847条。两组人群唾液样本内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唾液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3,P<0.01)。肝硬化患者口腔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高,而在健康人群口腔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均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群唾液菌群结构有差异,肝硬化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可能更易患龋病、牙周炎。重视口腔健康,防治口腔菌群失调对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