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②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晓辉  刘娟芳  邓艳春  刘立 《生物磁学》2011,(13):2438-2442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a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pl-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m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m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2)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发病机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2型糖尿病是AD的风险因素之一.采用蛋白质印迹研究2型糖尿病及单纯肥胖大鼠脑中海马回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发现在这两种大鼠模型中海马tau蛋白在多个位点上都呈现过度磷酸化状态.同时,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活性在这两种大鼠模型的海马回中明显增高,经脑立体定位法向大鼠海马回注射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可阻止2型糖尿病及肥胖大鼠模型中的GSK-3β激活,但仅阻止单纯肥胖大鼠海马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另外,海马神经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β亚基水平在两种实验模型中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及肥胖可能通过增高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GSK-3β激活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来提高AD的发病风险.2型糖尿病脑中低下的葡萄糖代谢也可能在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从Aβ代谢角度探讨当归挥发油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及当归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等6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Aβ_(25-35)复制AD大鼠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及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1-42,Aβ_(1-42))含量,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水平。结果显示,当归挥发油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升血清ACh、ChAT、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AChE、MDA水平及海马APP、Aβ_(1-42)含量(P<0.05)。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能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对AD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可能与调节胆碱能神经递质、自由基氧化等介导的Aβ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D)发病的关键事件.由于2型糖尿病是AD的风险因子,并且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检测了胰岛素抵抗大鼠大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TZD)后磷酸化的变化,发现胰岛素抵抗组大鼠海马tau蛋白呈过度磷酸化改变,但运用TZD后,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有所恢复.由于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位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并且是tau蛋白的重要磷酸激酶,研究检测罗格列酮干预前后GSK-3β活性,发现均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时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TZD可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但可能不是通过下调GSK-3β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tau过磷酸化大鼠中,通过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C末端片段的表达,研究抑制β-分泌酶(BACE1)对其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A组、OA+BACE1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法检测β-CTF、APP及BACE1表达;RT-PCR法检测APP及BACE1;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结果:OA组β-CTF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OA+BACE1抑制剂组与OA组相比,β-CTF表达减少(p0.05);四组大鼠的APP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OA组BACE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增加,而OA+BACE1抑制剂组BACE1的蛋白表达较OA组减少(p0.05),两组大鼠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OA+BACE1抑制剂组大鼠在给予BACE1抑制剂后行为学有所改善(p0.05)。结论:(1)tau过磷酸化通过促进神经元内BACE1表达,导致APP代谢途径发生转变,从而引起β-CTF表达增加;(2)β-CTF表达增加可引起tau过磷酸化大鼠行为学改变;(3)抑制BACE1可改善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支持BACE1作为AD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研究检测了Ⅱ型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以同龄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高脂高蛋白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诱导造Ⅱ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总tau蛋白、tau蛋白上部分位点磷酸化、神经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转运子3(glucose transport 3,GLUT3)水平;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检测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与血浆胰岛素结合力;γ32-P标记的ATP和特异性底物肽检测海马内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活性.结果显示,T2DM组血浆血糖、血浆胰岛素及运用HOMA-IR公式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两组大鼠海马回总tau蛋白水平无差异;T2DM组中tau蛋白在Ser199、Thr212、Ser214、Thr217、Ser396及Ser422位点上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DM组海马神经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水平及与胰岛素结合的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K-3β活性检测结果显示,T2DM组大鼠模型海马回中GSK-3β活性明显增高.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GSK-3β激活从而出现AD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葡萄糖代谢紊乱也可能在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又称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en干预组,每组10只。Gen组灌胃剂量为30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灌胃14 d后,模型组和Gen组大鼠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7 d,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SOD、GSH-Px、MDA的活性或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SOD及GSH-Px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Gen组脑组织SOD及GSH-Px活力较模型组升高,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2)假手术组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整齐、均匀,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模型组可见海马锥体细胞脱失、排列紊乱,结构不清,部分胞核固缩、深染;Gen组海马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均匀,结构尚清晰,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Gen能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免受Aβ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还原状态,提高抗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曾琳  蒋政  谢明  游咏 《生物磁学》2013,(25):4840-4842,488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STZ)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0.1U/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mL/kg)。通过Morris’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模型组大鼠连续4天水迷宫的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而治疗组大鼠第2、3、4天水迷宫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模型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和海马突触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大鼠的血浆PAF含量和海马突触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其下调AD大鼠血浆PAF水平以及保护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骅  王剑波  王四旺 《生物磁学》2009,(20):3826-3830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卵巢切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用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染料木素高剂量、低剂量组、17β-雌二醇组,切除卵巢建立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的模型。灌胃给药6周后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阳性表达情况,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大鼠切除卵巢后Morris水迷宫测定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异常磷酸化阳性表达率增高,前脑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高。低剂量的染料木素可以发挥类雌激素样作用,改善去卵巢大鼠的以上症状。结论:染料木素对卵巢切除导致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有改善作用,低剂量效果显著,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了脑内AchE的活性,使乙酰胆碱的降解减少;增强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稳定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降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采用 I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及葡萄糖代谢失调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以同龄Wistar大鼠做对照(CTL),胰腺大部分切除造低胰岛素组(PX),STZ较大剂量一次性注射造1型糖尿病模型即低胰岛素高血糖组(T1DM).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血糖,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蛋白质印迹分析海马内总tau蛋白及tau蛋白上部分位点(Ser199、Thr212、Ser214、Ser396及Ser422)的磷酸化及神经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子3(Glucose transport 3,GLUT3)水平.γ-32P-ATP和特异性底物肽检测海马内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活性.发现3组大鼠海马回总tau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以高血糖、低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T1DM组在tau蛋白Ser199、Thr212、Ser214、Ser396及Ser422位点上,呈现过度磷酸化状态,以低胰岛素血症为特征而血糖正常的PX组在位点Ser199、Thr212及Ser396上磷酸化程度比CTL组显著上升, 在位点Ser214及 Ser422上的磷酸化程度的改变不显著;T1DM及PX组大鼠海马 GSK-3β活性显著高于CTL组, 而GLUT3水平在T1DM和PX组均降低, 尤以T1DM组降低更显著.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水平低下可能通过激活GSK-3β和下调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双重作用引起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人参皂甙Rb1腹腔注射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的β-淀粉样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人参皂甙Rb1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b1减少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越建立AD模型,不同时间点Y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表达,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细胞色素C、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14天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电击次数较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21天、28天增加更显著(P<0.01).模型组凋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与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β1-42>海马注射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在AD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竹节参对AD大鼠海马区Drd-2及TNF-α、GFAP表达的影响。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除假手术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5组均注射Aβ1-42以复制AD模型。然后对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予以脑复康悬浮液灌胃,竹节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予以相应浓度竹节参水煎液灌胃,持续4周。完成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切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Drd-2、GFAP和TNF-α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GFAP、TNF-α的表达水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低于西药组。Drd-2的表达水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各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要高于西药组。竹节参能通过提高AD大鼠海马形胶质细胞Drd-2活性,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0-羟基蜕皮甾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电图和脑组织Nissl染色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20-羟基蜕皮甾酮组。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后3-24小时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从4.50±1.90%上升至72.90±8.40%(p0.01),给予20和40 mg/kg 20-羟基蜕皮甾酮干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下降至51.40±8.60%(p0.05)和42.70±6.80%(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目标象限次数明显减少(p0.01),而20-羟基蜕皮甾酮显著抑制上述变化,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缺血再灌注后3-24小时,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20-羟基蜕皮甾酮能抑制上述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的升高。结论:20-羟基蜕皮甾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Wang XC  Zhang J  Yu X  Han L  Zhou ZT  Zhang Y  Wang JZ 《生理学报》2005,57(1):7-12
异常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中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措施阻止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为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AD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预防作用,我们以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P)来复制AD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动物模型,在大鼠双侧海马注射IP前,以褪黑素作为保护组药物,于腹腔连续注射5 d.应用磷酸化位点特异性抗体(PHF-1和Tau-1)作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用非磷酸化依赖的总tau蛋白抗体(111e)进行标准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注射IP 48 h后,tau蛋白在PHF-1表位的免疫反应显著增强,在Tau-1表位显著减弱,表明tau蛋白在Ser396/Ser404(PHF-1)和Ser199/Ser202(Tau-1)位点有过度磷酸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免疫印迹结果相似,主要检测到在大鼠海马CA3区的神经纤维有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褪黑素预处理大鼠可有效地阻止IP诱导tau蛋白在Tau-1和PHF-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上述结果提示褪黑素可预防大鼠脑组织中由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AD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Y迷宫测定Aβ致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其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凋亡,Caspase-3P20的表达及Aβ的沉积,并观察EGB的保护作用。结果:Aβ致AD大鼠学习尝试次数明显增加,记忆正确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损伤严重,可见到较多TUNEL和Caspase-3P20阳性神经元及Aβ阳性物质沉积。而银杏叶各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Aβ可引起β-淀粉样蛋白致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Caspase-3的激活参与了这一过程,而EGb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eoxygedunin对D-半乳糖联合AlCl3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Aβ沉积、学习记忆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AD)和干预组(AD+Deo)。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大脑皮层tau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用于检测TrkB信号通路上ERK1、AKT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联合AlCl3诱导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Deoxygedunin可逆转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的增加(P<0.05)。在去除平台的第7日,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现出逃避潜伏期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较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tau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Deoxygedunin可逆转模型组Aβ、tau蛋白表达的增多(P<0.01),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eoxygedunin干预可逆转模型组海马TrkB、AKT和ERK1的磷酸化水平的降低。结论:Deoxygedunin可通过激活TrkB信号转导通路显著逆转Aβ沉积,氧化应激和认知缺陷,提示Deoxygedunin可能作为减轻D-半乳糖联合AlCl3诱导AD样病理功能障碍潜在的治疗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研究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β-连环素(β-catenin)和E-钙粘素(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和雌激素给药组。大鼠去卵巢1周后,给药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每周3次,每次50μg/(kg·bw),连续给药10周。采用放免法、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E2水平、子宫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免疫定位和表达。结果大鼠去卵巢后子宫指数和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但大鼠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后,上述两项指标均显著回升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大鼠子宫内膜的细胞膜上有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而雌激素给药组大鼠子宫内膜细胞膜和细胞核上都有E-cadherin表达。Westernblotting结果进一步显示,去卵巢组大鼠子宫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雌激素给药组。结论17β-雌二醇不仅能使E-cadherin蛋白在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中的免疫定位发生变化,而且还能刺激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和LTP诱导法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传递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逸潜伏期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海马LTP诱导率明显降低,而药物组大鼠EL均短于模型组,但LTP诱导率明显增强。结论:葛根素可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突触传递功能,改善其长期存在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