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臭污染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针对恶臭气体控制和治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微生物脱臭因其成本低、处理设备要求简易、基本无二次污染等较物理除臭和化学除臭无可比拟的优点,成为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本文概述了微生物脱臭的过程和机理,主要介绍微生物脱臭技术分类和优缺点比较,以及微生物脱臭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置现状 ,采用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除臭剂及自行研发的高效除臭自动喷雾装置对城市垃圾压缩、转运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污染进行控制 ,并对其除臭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采用 DNA 指纹方法研究除臭生物滤池稳定运行期的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 通过扩增不同阶段的细菌 16SrRNA 基因的 V3 可变区 , 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除臭生物滤池的生物种群的结构变化, 并回收主要的 DNA 片段, 采用 PCR 测序, 并与 NCBI 进行比对。结果表明 , 不同阶段的除臭生物滤池,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存在较大差别 , DNA 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 , 同时在滤池的不同层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多样性, 序列比对显示硫氧化细菌在除臭系统稳定运行期占有优势地位。这些研究为更好的处理恶臭气体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生物除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滤池中不同pH环境下的微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通过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除臭生物滤池的生物种群的结构变化,并回收主要的DNA片段,采用PCR测序及T载体克隆测序,明确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除臭生物滤池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存在较大差别,强酸性对微生物具有较高的选择作用,与中性条件相比,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在滤池的不同层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差异,序列比对显示硫氧化细菌在除臭过程中占有优势地位。为更好的处理恶臭气体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生物除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除臭微生物分离和筛选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减轻大量的禽畜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促进其有机肥转化的进程,在以往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分离和筛选除臭微生物的方法。应用该简便方法,快速地从环境中分离和筛选出除臭微生物F468,能够降低新鲜鸡粪氨气和硫化氢释放量分别在67%和56%以上,降低风干鸡粪氨气和硫化氢释放量分别在90%和52%以上。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F468初步被鉴定为绿色木霉。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法在空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微生物法在空气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微生物法对煤炭脱硫、除臭(H2S)和降解挥发性有机空气污染物(VOCS)的原理、工艺和应用现状与发展,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沼渣和硫铁矿场土壤中分离可以去除氨氮和硫化物的微生物,并筛选复配后应用于堆肥中,以减少畜牧业粪便处理时臭气的释放量,改善工作环境。【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别筛选除氨和除硫的微生物,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挑选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组合,复配出微生物除臭剂将其应用于粪便堆肥中,通过检测现场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初步评估其除臭效果。【结果】分离出了12株除氨微生物和5株除硫微生物,挑选出5株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标记为N-2、N-5、N-6、N-11和S-3。复配实验表明菌株N-5+N-6+N-11+S-3组成的微生物除臭剂效果最佳,对NH4+-N和S2–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46%和84.84%。同时,堆肥应用实验证明微生物除臭剂具有除臭功效,尤其是在堆肥前期,在第7天翻堆的过程中氨气和硫化氢释放量相对于对照组减少了62.84%和53.12%。堆肥结束,与对照组相比,微生物除臭剂组氨氮含量低于对照组33.62%。【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微生物除臭剂有效降低了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恶臭气体的释放,在改善畜牧业粪便堆肥处理环境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生物与秸秆降低鸡粪氨气释放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轻大量禽畜废弃物中氨气流失对环境的污染,研究和优化了微生物与秸秆等辅料对氨气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468、M1?M9等除臭微生物能显著降低氨气的释放量,其中F468是最优微生物,其它微生物与F468的配伍并没有显著增强F468降低氨气释放量的能力,有些微生物还降低了其能力,因此选择单一微生物法降低氨气释放量。单独添加辅料对降低氨气的释放影响较小,辅料与微生物的配伍可大量降低氨气的释放量。5%的F468与10%的秸秆配伍在1?5 d降低88%的释放量。应用微生物与秸秆不仅降低氨气挥发对环境的危害,也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研究了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接种固氮、解磷、解钾、除臭等多功能微生物,好气性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研制了发酵槽的自动翻拌机等专用设施,确定了相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国内外污水厂除臭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恶臭污染治理的多种技术,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水洗法和喷淋法简单易行, 但对臭气的去除率较低; 药剂吸收法和活性炭吸收法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但是运行费用较高; 而生物除臭法对臭气的去除率高、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 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除臭技术, 也是今后污水厂除臭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过滤法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臭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的臭气进行了生物过滤处理。生物过滤池滤料层高1.5m,滤料体积55m3,臭气处理量为12000m3·h-1。对除臭效果120d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H2S浓度在1.96~4.63mg·m-3之间,NH3的浓度为2.21~5.68mg·m-3。处理后,出气中H2S的浓度在0.03~0.97mg·m-3间,去除率均达80%以上,NH3浓度最高值仅为0.46mg·m-3,低于1.0mg·m-3的一级排放标准。生物除臭复合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其中细菌含量最高,每克干滤料细菌含量达1.8~3.1×108CFU。菌种鉴定结果表明,除臭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动胶菌属(Zoogloe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酵母属(Saceharomyces)、假丝酵母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等种属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在餐厨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可以减少硫化氢排放的微生物。将餐厨废弃物堆肥进行富集,筛选及鉴定,初步判定菌属,将脱硫菌分别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的单因素试验,以确定最佳除臭培养条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两株脱硫菌分别为KW6和KSW8,KW6属于芽孢杆菌属,KSW8属于根瘤菌属。KW6在培养温度为30℃、pH为7.5、接种量为12%的时候硫化氢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3.5%、65.3%和73.8%;KSW8在培养温度为35℃时,pH为6.5、接种量为20%的时候硫化氢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5.8%、75.8%和72.4%。KW6和KSW8与CK相比分别使硫化氢释放量平均降低了28.83%和50.08%,KW6最佳除臭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为7.5、接种量为12%;KSW8最佳除臭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为6.5、接种量为20%。  相似文献   

13.
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简称VBNC)状态是微生物应对各种环境压力的一种生存机制.面对日益严重的异生质污染问题,研究污染胁迫下VBNC状态菌的潜在环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VBNC状态菌的研究现状,针对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环境中潜在VBNC功能菌群的复苏培养.提出利用藤黄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简称Rpf)探索具有潜在多氯联苯降解功能的VBNC状态菌群,为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群的筛选提供新思路.同时,结合VBNC状态菌絮凝、硝化除臭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对VBNC状态菌的潜在环境功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垃圾微生物除臭剂的筛选、复配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作为除臭微生物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了4株具有对硫化氢和氨气高效降解菌株,分别标记为CC3、CC7、CC13和CC1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并确定复配菌剂的除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C7、CC13和CC16组成的复配组合除臭效率最优,其最佳复配比例为1:1.5:0.5,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30 ℃,初始培养基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60 h时,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为最大值,可达到83.56%和70.25%。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和机制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品微生物生理功能、代谢能力和进化的研究以及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方面。另外,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数据分析,也对食品发酵过程优化、微生物功能改造、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测序的研究,并探讨了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瘤胃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由于这些微生物组成复杂且有些细菌在体外无法培养,目前对这些微生物的了解仍然很少。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瘤胃微生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利用核酸探针、基因序列分析、遗传指纹技术、全细胞杂交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可以对瘤胃微生物的分类及进化关系、区系结构图、重要酶的表达以及目的微生物的准确定量进行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研究。发展和利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研究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与饲料颗粒之间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还能直接在细菌自然生长的环境中对其各种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曲通常作为发酵剂用于酿造传统中国白酒,其提供各类微生物菌系和酶系启动白酒发酵,影响白酒风味和独特风格。近年来,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基因功能和功能微生物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大曲微生物组成、变迁规律和功能的认识逐渐清晰。本文综述了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微生物组成、重要功能微生物和微生物溯源,为研究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大曲生产工艺和改善白酒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微生物资源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海洋中大多数微生物处于未可培养状态,在分子生态学基础上对海洋未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研究是当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向。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主要从分子生态学角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详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研究方法,而且从分子生态学与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相结合的层面,对本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程领域微生物菌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娅  赵国柱  周传斌  曹爱新 《生态学报》2011,31(20):6287-6294
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生态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效果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总结了目前微生物菌剂研制中菌种的选育方法和常用的几类菌,并通过系统举例介绍了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这些常用菌种在污染物处理方面的效果及在废水处理生态工程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在复合菌剂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目前关于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大多只是集中于应用效果方面,而对作用机理研究得不够深入,以及复合菌系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性,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对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植物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微生态系统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组织细胞内微生物的组成、功能、演替,以及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对象。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介绍了上述技术及其在植物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该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