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PLC法测定紫苏不同来源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茜  邹素兰 《广西植物》2014,(6):865-868
采用 HP LC 法测定14种不同来源紫苏不同部位的迷迭香酸的含量,并进行统计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种来源紫苏间叶、果穗、茎及根中迷迭香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 <0.05),同一来源不同部位间迷迭香酸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各种来源紫苏叶中的迷迭香酸含量均最高;大部分来源紫苏果穗中迷迭香酸的含量较紫苏茎高.14份材料经聚类分析可分成4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果穗可能是潜在的新药源,来源于长江中下游紫苏不同部位的迷迭香酸含量要比西南地区的高.  相似文献   

2.
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对其地上地下部分蔗糖代谢和根系中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施用MeJA能够显著增强幼苗叶片和根中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促进蔗糖降解,减少根系中蔗糖含量;同时根中丹参素(来源于酪氨酸-衍生物支路)、原儿茶酸(类苯丙烷支路的中间产物)、咖啡酸(来源于类苯丙烷支路)、迷迭香酸(来源于类苯丙烷支路和酪氨酸-衍生物支路)、丹酚酸B(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的衍生物)以及总酚酸含量均显著增加.(2)外施SA可显著降低幼苗叶片和根中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及叶片中性蔗糖转化酶活性,抑制蔗糖降解,显著增加地上部分蔗糖含量,根中蔗糖含量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根中丹参素含量减少,但原儿茶酸、咖啡酸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增加,丹酚酸B和总酚酸类物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推测,植物中蔗糖代谢影响丹参素合成的酪氨酸-衍生物支路,而不影响原儿茶酸、咖啡酸及迷迭香酸等合成的类苯丙烷支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为世界三大高氮沉降区之一,氮沉降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该研究采用喷施硝酸铵(NH4NO3)模拟氮沉降,分析了不同浓度氮沉降作用下紫苏叶中紫苏醛、D-柠檬烯、α-蒎烯等3种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喷施氮盐浓度不断提高,紫苏叶挥发油的3种主要成分含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氮盐浓度升至0.044 mol·L~-1时,紫苏醛、D-柠檬烯、α-蒎烯的含量降至最低,之后趋于稳定;氮盐浓度对3种挥发油成分含量的比例也有影响;不同氮盐浓度处理下,3种挥发油成分的变异系数不同,紫苏醛的变异系数为0.692 9,D-柠檬烯的变异系数为0.460 1,而α-蒎烯的变异系数为0.271 6,即紫苏醛含量变化最大,α-蒎烯含量最为稳定。大气氮沉降浓度对紫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氮盐浓度不断提高,紫苏醛、D-柠檬烯、α-蒎烯等3种挥发油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尤以紫苏醛含量的降低最为剧烈。氮沉降增加对紫苏叶有效成分含量有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全国不同产地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及其地域分布特点。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水溶性成分相关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回归分析表明,丹参素与丹酚酸A含量呈负相关,原儿茶醛与迷迭香酸含量呈负相关,咖啡酸与丹参素含量呈负相关,丹酚酸B与丹酚酸A、丹参素含量呈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三个野生药材与山东和河南大部分产地、四川中江栽培药材水溶性成分较高聚为一类。建议丹参药材中丹参素≥0.14%,原儿茶醛≥0.01%,咖啡酸≥0.01%,迷迭香酸≥0.17%,丹酚酸B≥3.0%,丹酚酸A≥0.01%。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呈现地域性差异,传统道地产区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优质的金线莲种质资源,以13个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金线莲种质为材料,分析测量了其表观性状和相关的功能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金线莲的含水率较高,为85.07%~90.91%,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62%~41.71%,总黄酮含量为8.15~40.72 mg/g,多糖含量为2.10%~25.61%;种质之间含水率差异较小,但醇溶性浸出物等功能成分差异显著;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含水率、多糖含量与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呈负相关;台湾金线莲、云南大圆叶金线莲和福建大叶金线莲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湖南郴州金线莲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达41.71%、总黄酮含量为40.72 mg/g,显著高于其它品种;5种福建金线莲品种(系)的醇溶性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最少,多糖含量较高。综上:台湾金线莲、云南大圆叶金线莲、福建大叶金线莲和湖南郴州金线莲利用价值高,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对石韦孢子叶和营养叶中的多糖、总黄酮和总皂甙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孢子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总黄酮多糖总皂甙,其中,总黄酮与多糖和总皂甙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多糖与总皂甙含量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营养叶则是多糖总黄酮总皂甙,且各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孢子叶与营养叶相比,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总皂甙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多糖含量是营养叶高于孢子叶,而总黄酮含量则是孢子叶高于营养叶。(3)石韦叶片中多糖含量与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总皂甙含量与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三年生丹参不同季节营养器官中几种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丹参地上部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的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显著高于根的;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除8月份达到最高和最低外,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2)6-8月地上部分的5种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变化,而根中除咖啡酸在6月积累较低外,其它酚酸在整个生长季节的积累量变化不明显;(3)在整个生长季节,根系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变化不显著,而二氢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说,三年生丹参秋季采挖为宜,其地上部分水溶性成分含量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8.
对比了HPLC-RID法和UPLC-ELS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的检测。结果表明:UPLC-ELSD法的分离效果、重复性、灵敏度等比HPLC-RID法好,确定了UPLC-ELSD法测定4种糖含量的技术参数,即流动相为0.2%(w/v)三乙胺溶于75%(v/v)乙腈,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35℃,上样量为2μL,在6 min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果糖等4种可溶性糖。利用UPLC-ELSD法测定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4种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胚乳在吸胀之前,仅检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随着种子吸胀,蔗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葡萄糖和果糖逐渐增加,吸胀48 h时检出麦芽糖。胚在吸胀之前,4种可溶性糖均可以检测到,且含量均显著高于胚乳,在吸胀过程中4种糖的变化规律与胚乳相似。因此,在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可能先动员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动员贮藏物质合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为种子萌发生长提供能量和中间物质。  相似文献   

9.
探讨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差异,以便从襄荷植株提取天然香料成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襄荷不同部位(根、茎、叶、花苞)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襄荷四个部位中共鉴定了197种化合物,其中根92种,茎67种,叶64种,花苞96种。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是各部位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而桧烯(sabinene)为根和花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约占13%,但在叶中的含量只有1.98%。β-蒎烯(β-pinene)为茎和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在叶中的含量占到53.46%。此外,α-蒎烯(α-pinene)、隐品酮(crypton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化合物在襄荷各部位挥发性成分中的占比也较高。襄荷不同部位中均有其特殊的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23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石山巴豆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96%,主要成分是α-松油醇(17.57%)、桉树醇(11.13%)、乙酸松油酯(9.07%)、倍半水芹烯(8.52%)等;从毛果巴豆叶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8%,以反式-橙花叔醇(9.48%)、α-松油醇(7.51%)、桉树醇(6.43%)、乙酸松油酯(6.72%)为主要成分。两种植物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均以萜醇、倍半萜烯为主,并且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为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白楤木根、茎、叶水溶性多糖的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楤木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本实验用热水浸提、醇析、Severge法除蛋白,水相透析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过DEAE-纤维素柱层析洗脱,再经SephadexG-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后,得到4种纯多糖,命名为根(gNaCl)茎(JH2O)茎(JNaCl)叶(YNaCl)。红外光谱和其完全水解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4种多糖不含硫酸基团和乙酰基,具备β-糖苷键以及糖类特征吸收峰。其中,根的NaCl洗脱多糖组分为D-半乳糖醛酸、D-果糖、D-葡萄糖,茎的水洗脱液多糖组分为D-甘露糖、D-葡萄糖,茎的NaCl洗脱多糖组分D-葡萄糖、D-半乳糖,叶的洗脱多糖组分为D-半乳糖醛酸和D-山梨糖。  相似文献   

12.
苣叶丹参的多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云南省文山州产的中药丹参代用植物苣叶丹参(SalviasonchifoliaCYWu)的根中分离得到9个多酚类化合物。即: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R( )βD(3,4-二羟基苯基)乳酸,3,4-二羟基苯基乙醇酮,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和紫草酸B。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苣叶丹参含有与正品丹参相似的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并分析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中不同部位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该研究采用超声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根、茎、叶、花、混合样等部位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桃叶珊瑚苷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均有分布,含量均以根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表现分别为根叶混合样茎花、根混合样茎花叶,栽培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化血丹。(2)梓醇在栽培化血丹的茎中未检出,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其他部位均有分布,含量均以叶中最高,其在栽培与野生化血丹植株内的含量分别表现为叶花混合样根、叶混合样茎花根,野生化血丹不同部位中梓醇的含量均高于栽培化血丹。(3)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在栽培和野生化血丹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栽培与野生同一部位间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为该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选择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紫苏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盆栽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CO(NH2)2]及其配比处理,测定其采收期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以及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紫苏叶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紫苏叶片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栽培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累积,在采收前,叶片硝酸盐含量在全铵处理下最低,亚硝酸盐含量在铵硝比(NH4+-N/NO3--N)为25∶75时最低。(2)紫苏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全硝态氮处理下最高,而其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酰胺态氮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紫苏叶片中P、K、Ca累积量在铵硝比为50∶50时最高,Zn、Fe、Mn元素的含量在全铵态氮处理下最高,而Mg元素含量在全硝态氮处理下含量最高。(3)紫苏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挥发油含量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随着铵硝比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铵硝比为25∶75时最高;紫苏叶片中花色苷相对含量在酰胺态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在紫苏的栽培生产中,铵硝比为25∶75更有利提高其药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并且能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紫苏叶在大鲵日粮中的生物学效果,配制4组不同紫苏叶含量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D0(0)、D1(1%)、D2(2%)和D3(3%),饲喂初始体质量为(54.23±0.26) g的大鲵105d。结果显示:(1)大鲵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均在D2组达到最优,且饲料系数(FCR)最低。(2)D2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优,显著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随紫苏叶添加量增加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水分含量变化不明显。(3)紫苏叶添加能显著提高胃肠功能,胃蛋白酶活性、H+-K+-ATP酶活性在D1组最佳;肠道脂肪酶活性、Na+-K+-ATP酶活性及肠道屏障功能在D2组最佳;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在D3组最佳。(4)当紫苏叶添加量为2%时,肝脏和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5)紫苏叶添加能改善免疫及肝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在D2和D3组显著提高。(6)D2组的高密...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衍生化后GC-MS和HPLC-ELSD对新疆产8个品种葡萄干中糖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对糖类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比对标准品在相同衍生化和GC-MS条件下的保留时间,8种葡萄干中共检出8种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蔗糖、肌糖、麦芽糖、半乳糖、D-山梨糖醇)。在乙醇浓度50%,料液质量比1∶8,温度80℃的提取条件下葡萄干中糖的提取率最高。建立了对葡萄干中含量较高的果糖、葡萄糖、蔗糖进行定量检测的HPLC-ELSD方法,方法线性良好(R20.9992),精密度(RSD)2.0%,回收率92%~109%。8种葡萄干中除索索外,总含糖量均大于690 mg/g,果糖和葡萄糖在各品种葡萄干的糖含量中均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水蒸馏法分别提取唇形科香薷属鸡骨柴茎、叶、花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对比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从茎、叶、花中鉴定出24、33、42种成分。其中花和叶中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相似,分别为1,8-桉树脑(21.9%,24.73%)、丁香烯(8.79%,8.51%)、γ-松油烯(4.57%,5.11%)、邻伞花烃(3.98%,6.13%)等,其次要成分差异较大。茎中的成分与花和叶中的相差较大,主要成分为棕榈酸(65.05%)、植醇(2.75%)、丁香烯(2.53%)等。结果表明,鸡骨柴茎、叶、花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白苏(Perilla ocymoides Linn.),原产中国,其叶中含有大量花色苷,以干叶计约1.9%。白苏中的花色苷是被香豆基酸与咖啡酸酰化了的氰定—3,5—双葡糖苷。由于白苏花色苷的颜色与苋菜红极为相似,所以在日本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过去,一般用真空蒸馏法浓缩花色苷提取物。但是,由于天然花色苷常用强酸性溶液提取,故色素的浓缩往往因溶液内的固体物质迅速聚集,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信号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诱导丹参酚酸类成分积累中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外源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丹参毛状根,6 d后采收,测定酚酸类成分含量;ABA联合一氧化氮清除剂(2-(4-carboxy-2-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或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对丹参毛状根进行处理,测定酚酸类成分含量和关键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00μmol/L SNP对丹参毛状根中迷迭香酸与丹酚酸B积累的诱导效果最显著,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增加了3倍和4倍。ABA处理能显著促进PAL(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TAT(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和RAS(Rosmarinic acid synthase)基因的表达,促进丹参毛状根中酚酸类成分的积累,而联合c-PTIO或L-NAME共同处理后,3种关键基因表达下调,并显著抑制了酚酸类成分的积累。研究证明NO和ABA均能够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NO信号可能介导了ABA对丹酚酸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1)白地霉菌絲中含有大量的多元醇,經紙层析、紙电泳及提純結晶制备衍生物等方法鉴定为甘露醇。(2)白地霉无細胞提取液中有NADP-甘露醇脫氫酶存在,催化甘露醇被NADP氧化为果糖或相反地果糖被NADPH_2还原为甘露醇。(3)白地霉无細胞提取液中有磷酸酯酶,催化果糖磷酸酯水解为自由果糖及无机磷酸。(4)白地霉中測不出果糖-6-磷酸还原酶活力。(5)确定了甘露醇的形成途径为: D-果糖磷酸→Pi→D-果糖←NADPH_2 NADP→D-甘露醇(6)D-木糖培养的白地霉适应形成了NAD-艾杜糖醇脫氫酶,催化: 木糖醇←NAD NADH_2→D-木酮糖D-山梨醇←NAD NADH_2→D-果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