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提高金针菇单瓶产量为目的,以常规生产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优化法、验证试验分析培养基装瓶量、灭菌前pH、接种量、搔菌深度、搔菌补水量对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单瓶平均产量分别在装瓶量1 000 g、灭菌前pH值 6.80、接种量35 mL、搔菌深度10 mm、搔菌补水量10 mL时达到最大值;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装瓶量、灭菌前pH和搔菌补水量是影响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关键因素;响应面优化法预测的最优化条件为培养基装瓶量1 004.05 g、灭菌前pH值6.83、搔菌补水量11.41 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73.81 g;结合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预测,将验证试验设置为培养基装瓶量(1 000±5) g、灭菌前pH值(6.80±0.10)、搔菌补水量(11±1) mL、搔菌深度(10±2) mm、接种量(35±5) 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66.36 g,比对照组提高11.63 g,与预测值接近,相对误差为1.57%,试验设计符合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旨在优化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参数及干燥保护剂配方,提高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数量,制备出高复苏率的活性干酵母。以装液量、转速、温度和培养时间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方案。在此条件下培养酵母,以L-谷氨酸钠、乳糖、脱脂奶粉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保护试验,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燥保护剂的组合。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45 mL/250 m L,转速200 r/min,温度30℃,培养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培养的产朊假丝酵母数量可以达到9.34×10~8CFU/mL;最佳保护剂组合1%L-谷氨酸钠、12%脱脂奶粉、6%乳糖,经干燥后,产朊假丝酵母复苏率达到81.9%。此时活菌数7.65×10~8CFU/g,比未加保护剂组提高了3.83倍。 相似文献
4.
Paraherquamide A(PA)作为新型驱虫药Startect的重要原料,其产量制约药物的推广和使用。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系统对野生Penicillium sp.KWF31的PA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的8个因素进行筛选,得到显著影响效价的3个关键因素分别是酵母提取物、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进而采用爬坡实验逼近这3个关键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获得产PA的最佳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1.0 g/L、葡萄糖12.8 g/L、酵母提取物14.5 g/L。在此条件下,PA效价高达243.7 mg/L,与预测值241.6 mg/L相近,是优化前的3.4倍。 相似文献
5.
以填充剂种类、辅料配比、原料用量、干燥温度和黏合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合格率、溶化性、吸湿性和感官评价的总评归一值(OD)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优选金线莲颗粒剂最佳成型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乳糖:糊精=3:1,原料药比例7.01%、干燥温度50 ℃,按此方案进行试验,预测颗粒成型率87.18%,吸湿率8.22%,溶化时间34.95 s,感官评价81分。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金线莲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可靠,可为金线莲颗粒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以桑枝为主要基质的灵芝栽培配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3)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以桑枝为主要成分的灵芝栽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方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筛选出影响栽培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影响灵芝多糖含量的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利用以栽培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可大幅度提高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确定了以桑枝为主要基质的优化后栽培培养基配方:65%桑枝屑,25%中药渣,4%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4%麸皮,0.1%KH_2PO_4,0.1%MgSO_4·7H_2O,0.01%VB1。验证实验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高达8.35%,是基础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3.17%)的2.63倍。结论对灵芝栽培培养基配方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地对栽培培养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确定胡芦巴种子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三个主要因素,以胡芦巴种子多糖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胡芦巴种子多糖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组合条件。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8(g:mL),提取时间1.2 h,提取温度85℃时验证优化工艺得胡芦巴种子多糖最大提取得率19.89%,接近于模型预测值20.24%。 相似文献
8.
以黑土豆为原料提取色素,在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和料液比四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利用 Box-Benhnken 设计模型,研究四个自变量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47℃,回流时间47.5 min,料液比1∶90,乙醇浓度42.5%.在此条件下,理论上测得黑土豆中色素的吸光度值为0.413,实验测得黑土豆中色素的吸光度值为0.416,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0.726%.该提取工艺简便、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紫山药为实验材料,以酸性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及Design-Expert 8.0.6分析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优化紫山药花青苷的提取工艺及参数。研究表明,五种单因素对花青苷得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X5(盐酸质量分数)>X2(时间)>X4(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1(温度)。并且温度和料液比、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盐酸体积分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得到紫山药花青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81℃、时间:3.5 h、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盐酸质量分数:18‰。在此条件下花青苷平均得率达到4.928 mg/g,相对标准偏差为0.31%,与数学模型理论得率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茉莉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茉莉花茶为供试材料,优化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旨在提高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叶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选定温度、水料比和沉淀茶多糖时所用的乙醇浓度3个因素分别选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实验,拟合出数学模型:Y=6.55+1.30A+0.83B+1.10C-0.092AB+0.11AC+0.34BC-1.56A2-0.64B2-1.48C2。利用该函数关系来优化茶多糖提取条件,最终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水料比为26.8;乙醇浓度为90%。在该条件下茶多糖得量有所提高,且验证值为7.8610mg/g,比单因素最高提取率高25.6%,表明响应面法可有效用于茶多糖提取方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的石榴品种繁多,籽粒味甜汁多,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本文进行石榴酒发酵,并对其发酵工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以酒精度为指标,考虑发酵温度、二氧化硫添加量、酵母接种量对石榴酒发酵酒精度的影响,然后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法,依据回归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石榴酒发酵酒精度为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石榴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硫添加量51.3 mg/kg,酵母菌接种量5.33%,发酵温度24.98℃,酒酒精度的理论值为9.58%。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工艺,为今后石榴酒发酵的更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牦牛肝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然后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牦牛肝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根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鲜牦牛肝水分含量为70.85%、灰分含量为0.7%、蛋白含量为19.70%、粗脂肪含量为2.92%;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豆粕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AS 9.1.3中的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一致精度设计)对影响豆粕固态发酵中蛋白质水解的四个主要因素(料水比,加酶量,发酵时间,接种量)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模拟二次多项式回归预测模型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水解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当料水比1:1.00,加酶量2.55%,发酵时间65h,接种量1.00%时水解度可达13.3%,且比优化前提高了56%。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蕤核叶片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从蕤核叶片中提取总黄酮.利用响应面法(RSM法)研究了超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蕤核叶片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蕤核叶片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务件为:超声时间50.1 min,乙醇浓度59.5%,液料比24.9:1,提取... 相似文献
15.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天然药物。本研究以鬼臼类药材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H.L.Li)为材料,以提取物中鬼臼毒素的含量为控制指标,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方山荷叶中鬼臼毒素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筛选的基础上,选择出对鬼臼毒素提取率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然后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最终获得鬼臼毒素提取率最高时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8.18%、提取温度62.66℃、提取时间16.15 h,此时鬼臼毒素的理论提取率可达7.636%。进一步对该条件进行实验验证,3次实验平均值为7.54%,与理论值差异较小,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实验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水乙醇C2H5OH/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分离白头翁中的黄酮。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为21%C2H5OH/22%(NH4)2SO4,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实验设计探讨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pH值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12.5%,NaCl质量分数1.5%,pH 5.99,在此条件下,白头翁总黄酮主要分布在上相,萃取率可达73.6%。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茶多酚改性产物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参数,结合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茶多酚乙酰化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模型,优化了茶多酚乙酰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茶多酚乙酰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8.31,催化剂吡啶用量为0.32 g,在61.5℃下回流反应2.03 h,所得改性茶多酚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0.9318,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0.64%,为未改性茶多酚的7.64倍。此条件下产物透光率为0.926,与未改性产品相比,脂溶性提高了4.12倍。改性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优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这两种常见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为原料提取红枣黄酮,通过吸附树脂的筛选,探讨树脂吸附的溶液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液体积对树脂吸附条件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红枣黄酮最佳吸附条件为:最佳吸附树脂为XDA-8,吸附时间62 min,吸附液浓度为4.3 mg/L,pH值为7.32,吸附液体积为10 mL,最大吸附效率达到85.64%,优化后得实际吸附率为85.51%。 相似文献
19.
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为出发菌株,考察发酵工艺中摇瓶转速、接种量、发酵液初始pH,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泰乐菌素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各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最终发酵条件为:摇瓶转速200r·min-1,接种量7.94%,发酵液初始pH 7.35,温度28.3℃,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泰乐菌素含量达到13 572μg·mL-1,比优化前提高了19.9%。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6,(1):63-69
以米糠为原料,对米糠淀粉酶法水解生产葡萄糖的液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来提高葡萄糖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液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0.11%、醪浓度25%、pH=6.0、温度8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液化葡萄糖值(即DX值)平均值为6.54%。然后对此液化液进行糖化,最终得到的糖化液DX值为97.0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