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针叶树与阔叶树一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由于针叶树含有脂类物质,因此长期以来其木屑不能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水煮法、蒸馏法、碱处理法、发酵法和长期存放法可以不同程度降解和去除针叶树木屑中含有的脂类物质,其中碱处理法和蒸馏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而发酵法是发展方向。在食用菌生产中,经去脂处理后的针叶树木屑在实际栽培配方中最高比例可达到70%~95%,再辅助总量为5%~30%的(麦夫)、玉米面、无机盐及白糖等,加上栽培配方以阔叶树和棉籽壳为主料的管理方法,已成功地栽培出基本上所有能人工栽培的木材腐生食用菌,并达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营养科学的发展,对食用菌及其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在不断扩大的食用菌生产面积和上市量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在蔬菜生产淡季向市场供应新鲜的食用菌产品以丰富人民生活,尤其是合理利用食  相似文献   

4.
速生固氮树木屑栽培香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银合欢、南洋楹和大叶相思三种速生固氮树的木屑袋栽香菇,结果表明,银合欢大屑能促进香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比对照提高108.6g袋,生物效率提高31.0%;大叶相思木屑的鲜菇产量比对照提高51.6g袋,生物效率提高13.1%。对各配方的香菇不同时期的5’-磷酸二酯酶活性检测表明,子实体形成期酶活性比转色期弱,即其活力在子实体形成期受抑制,且受抑制程度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葛渣为提了葛根有效成分后的废弃物,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试用葛渣加干草栽培多种食用菌,获得较好的结果,其中平杂1号最高生物学效率为156%,金针菇杂19为92%,香菇甲优1号为80%,猴头常山99为51%。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栽培在生态良性循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仅碳素就有2×10吨,但其中大多数是高等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粗纤维素(包括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粗纤维72×10吨。我国每年的产量是1145×10~6吨,其中农业下脚料和废物525×10~6吨,畜禽粪便250×10~6吨,工业废物50×10~6吨。长期以来,对如何开发利用地球上这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一直是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的研究课题。在生态良性循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建立和发展生物能量与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多层分级转化利用城乡纤维素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输出,加快生态循环的速度,提高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三种速生固氮树木屑栽培猴头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中药渣资源、处理和食用菌栽培的现状介绍,分析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及产业现状。并以平菇为对象,简要阐述中药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路线,同时针对中药渣栽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渣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渣合理处理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呈味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包括香味和滋味),利用食用菌风味物质开发天然调味料是食用菌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对食用菌的呈鲜味物质氨基酸、核苷酸和呈香味成分的研究状况以及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菌根食用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唐超  陈应龙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11,30(3):367-378
与植物根系共生的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总结了菌根食用菌(EMF)种质资源分布与利用、生理与生态学研究、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EMF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EMF研究动向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就滇中一带云南松林进行了多次调查,共采集、鉴定标本130余号;从中选取13科, 19属, 33种真菌进行了菌种分离、培养的研究。选用并修改4种培养基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的比较,结果共有11科, 17属, 25种真菌分离获得成功,成功率高达75.8%, 4种培养基的分离成功率依次为36.4%、63.6%、33.3%和57.6%。其中,修改PDA培养基和松针、玉米培养基较适宜于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性能及重金属对食用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供试的香菇、凤尾菇、金针菇及木耳等食用菌研究表明:对Hg、Pb、As、Ni、Cd、Cu、Zn等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其中对Hg的富集是极显著的,但对Pb则不明显。从福建省食用菌生产点采样测定结果看,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上述重金属对食用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尤其以Hg和As为突出。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以香菇最大、凤尾菇次之、金针菇较弱。重金属在一定范围内对香菇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洋真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静  李宝笃 《菌物学报》2005,24(4):620-626
1海洋真菌的研究历史   首先报道真菌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人是Monzonneuvo&Montagne,他们于1864年在眼子菜科波喜荡属Posidonia一植物上发现了一种子囊菌--波喜荡球壳菌Sphaeria posidonia.在这之后的近80年中,除了Crouan兄弟在1867年描述了5种海洋真菌以及Suthefland1915~1916年(1915a,b,c,1916a,b)连续报道了对海洋真菌的研究之外,大多数的菌物学家对海洋真菌的研究没有特别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 第三届全国食用菌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9日至13日在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举行。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50余人,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84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是我国食用菌工作者的一次空前盛会。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持。会议中还参观了食用菌研究所以及马陆、嘉西公社蘑菇种植厂。大会共收到论文300余篇,印发了《全国第三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会议学术空气浓厚、安排紧凑,进行了大会与分组学术报告,开展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内容包括研究综述、资源开发、遗传育种、制种技术、营养基质、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病虫防治、测试技术、贮藏加工、食菌保健等十一个方面。出席今年在西德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食用菌学术讨论会的六位代表也在会上介绍了情况,传递了食用菌科研成果的最新信息。为使我国早日跻身于世界食用菌强国之林,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会上宣布成立真菌学会下的“食用菌专业组”,组长:杨新美;副组长:卯晓岚、黄年来;组员:方自若、刘日新、毕志树、罗信昌、赵震宇、贺学洋。下届全国食用菌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召开。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拟矮螨属二新种(蜱螨目:矮蒲螨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萍  高建荣 《昆虫学报》1990,33(3):373-379
1965年,Cross以Pygmephorus tarsalis Hirst,1921为模式种建立了拟矮螨属Pseudopygmephorus,目前全世界已知约20种,我国已记载2种(高建荣等,1986、1989)。作者在鉴定上海食用菌蒲螨时,发现该属两个新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μm。  相似文献   

16.
湿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105,自引:5,他引:105  
殷康前  倪晋仁 《生态学报》1998,18(5):539-546
湿地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众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为为系统地讨论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模型、湿地评价以及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湿地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原生质体巨大化及其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几种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巨大化过程,发现含有细胞壁裂解酶的高渗营养液是比较理想的巨大化反应液;巨大化反应不同时间的原生质体再生率有“高→低→高”的起伏变化;巨大化后原生质体再生率普遍提高。最后测定了巨大化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及其碳源等对巨大化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霉菌和酵母中筛选到一株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231),该菌株具有能够代谢3-脱氧葡糖松(3-deoxyglucosone)的酶,且活性较高。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7.0,培养时间12h,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牛肉膏,添加KH2PO4、Ca(H2PO42·H2O能促进产酶。  相似文献   

19.
原生质体融合是进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可是亲本菌株遗传标记的诱变筛选既费时费力,又会带来一些不良突变;远缘融合中细胞核的不亲和性,以及融合率普遍较低等问题阻碍了原生质体融合发展。国内外已有关于利用灭活原生质体作为供体与带有遗传标记的受体进行融合的...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松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早在1956年前我们曾对松树和柞树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当时获得3株菌根真菌的纯培养,经初步鉴定属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和滑菇属(Hebeloma)。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回接试验取得了成功。在樟子松(Pimus sylvestris)幼苗的接种试验中,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菌根化促进了樟子松幼苗的成活(张宪武等,1964)。 1978年以来,我们对外生菌根真菌又进行了研究。从不同林分下采集到能形成菌根的真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用切割组织法以分离菌根真菌,获得了纯培养菌株,根据子实体的特征进行了鉴定(邓叔群,1963)。同时对培养基选择及幼苗接种效果也进行了试验。本文是我们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