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石蜡切片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和激素水平变化进行观测,为罗汉果开花调控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罗汉果雄性、雌性、两性花的花芽分化过程均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阶段。雄蕊原基分化期前,3种花芽分化过程无明显差异,各时期形态特征均依次为:茎端呈圆锥状(花芽未分化期)→茎端经半球形变成扁平状(花芽分化初期)→距茎端5~7节位处分化出穗状花序(花序分化期)→小花原基周围形成5个萼片原基(萼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内侧形成5个花瓣原基(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3种花芽分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雄蕊原基内侧出现雌蕊原基后,雄花芽雄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雄蕊,雌蕊原基停滞生长,退为一个小突起;雌花芽雌蕊原基继续发育成雌蕊,雄蕊原基生长缓慢,退化为小花丝;两性花芽雌蕊和雄蕊原基均继续发育,形成外观正常的雌蕊和雄蕊。(2)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即AB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GAs和ZR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吲哚乙酸(IAA)含量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雌花芽IAA含量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升高,花芽形态分化期逐渐降低,而雄性和两性花芽的IAA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ABA/GAs、ABA/IAA、ZR/IAA和ZR/GAs激素含量比值在3种花芽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相似,ABA/GAs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降低,花芽形态分化期升高,而BA/IAA、ZR/IAA和ZR/GAs则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认为,罗汉果花芽分化过程经历一个"两性期",高ABA含量和ABA/GAs比值有利于罗汉果花芽分化,IAA可能对罗汉果花性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形态观察对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Hemsl.)Hutch.)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的形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花芽外部形态与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香港四照花的花芽分化开始于7月上旬,到9月底完成,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8个时期: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雌蕊雄蕊形成期。与之对应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混合芽闭合,混合芽基部膨大,新叶展开露出圆形花序,花柄初现,花序膨大,花序表面小花突起,花柄伸长至4~6 mm,花序表面小花轮廓明显。香港四照花花芽外部形态能直观地反映出内部结构变化,可根据花芽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花芽分化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香港四照花花期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早熟栽培草莓花芽分化进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1年7月23日至8月24日,对草莓品种‘红颜’进行低温(夜温为17~20℃变温)、短日照(黑暗时间为16 h)处理,从处理之始到花序现蕾,约每3~5 d取样1次,实体解剖镜下解离草莓顶芽,材料均用FAA固定,临界点干燥,扫描电镜观察,以确定保护地栽培草莓的花芽开始分化始期,为生产中草莓尽早适期定植提供依据.根据扫描观察的微形态特征,将草莓花芽分化的全过程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始期、生殖顶端膨大期、花序分化期、顶花花萼与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共7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顶芽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花芽分化始期,草莓顶芽逐步由尖锐、狭窄的营养顶端向平坦、宽大的生殖顶端发育;生殖顶端膨大期,生殖顶端隆起而膨大;花序分化期,顶花序逐步分化出顶花原基和侧花原基;顶花花萼、花瓣形成期,花萼(包括副萼)、花瓣原基相继分化完成;雄蕊形成期,两轮雄蕊原基相继分化形成;雌蕊形成期,大量雌蕊原基逐步隆起,心皮原基逐步卷合、完成花芽分化.研究认为,草莓的定植期以生殖顶端充分膨大期为宜,即低温短日照处理15~20 d后即可定植大田.  相似文献   

4.
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试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体视显微镜观察及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结构及内源激素的变化,为花期调控、景观品质的提升及相关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藤本月季“安吉拉”花芽各部分分化顺序由外向内进行,分为5个时期,共历时30 d,首先是生长锥呈圆锥状突起的形态分化期;扁平生长锥周围出现5个突起,即为萼片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的内方分化出成轮状的多个花瓣原基,即为花瓣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基部从上向下分化出多轮雄蕊原基,即为雄蕊原基分化期;扁平的生长锥顶端突起形成多个雌蕊原基,为雌蕊原基分化期。随花芽分化进程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浓度变化规律相似,均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萼片原基分化期其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生长素(IAA)浓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赤霉素(GA)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随花芽分化进程IAA/GA和IAA/ABA比值呈逐渐上升趋势,CTK/GA和(ABA+CTK)/GA比值在萼片原基分化期显著高于形态分化期。内源激素测定结果表明:ABA、CTK浓度在萼片原基分化期显著升高与花芽分化诱导有关,较低的IAA浓度以及GA浓度的降低有利于藤本月季“安吉拉”的花芽分化;萼片原基分化期CTK/GA和(ABA+CTK)/GA比值升高可能与花芽分化诱导有关,高水平的IAA/ABA和IAA/GA比值可能与花器官原基的进一步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5.
暗期光间断条件下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刘久东  周厚高 《广西植物》2012,32(6):828-833
在暗期光间断条件下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品种花芽或顶芽分化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原基或花序原基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花序形成期,而对于新铁炮百合品种花器官的发生过程而言只具有前4个时期,而无花序形成期;暗期光间断处理下80%新铁炮百合花序形成所跨度的时间为25 d.研究结果可为新铁炮百合在生产上进行促花管理控制夜间光照天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荷花“重瓣化”的花器官形态发育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花(Nelumbo nucifera)的花型可分5种,最原始为单瓣型,然后由单瓣演化出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型。为了揭示荷花重瓣化的分子机理,有必要从花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探究荷花花型成因及“重瓣化”的形态发育特征。实验分别选取5种荷花花型的代表品种:‘单洒锦’(单瓣型)、‘大洒锦’(重瓣型)、‘中山红台’(重台型)、‘至尊千瓣’(全重瓣型)、‘千瓣莲’(千瓣型)为材料,进行花芽分化过程形态的石蜡切片比较观察。结果发现:花芽分化过程中5个品种的萼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相似,而雄蕊和雌蕊原基发育存在明显差异:单瓣、重瓣和重台品种均有正常的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全重瓣品种发育初期有雄蕊及雌蕊原基分化,但后期全部瓣化;‘千瓣莲’品种不形成雄蕊和雌蕊原基,而是直接形成2至多个“花瓣增殖中心”,并由此不断分化出细小花瓣。研究认为重瓣型荷花品种的“重瓣化”花瓣主要来源于雄蕊的向心式瓣化,其次是雌蕊瓣化,属于雌雄蕊起源。而对于‘千瓣莲’型品种,花瓣的具体来源方式、花托是否直接参与瓣化及其在重瓣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待于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对臭椿花序及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臭椿花器官分化于当年的4月初,为圆锥花序;2)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5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并且呈螺旋状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且其生长要比雄蕊原基缓慢;雄蕊10枚,两轮排列,每轮5个原基的分化基本是同步的;雌蕊5,其分化速度较快;3)在两性花植株中,5个心皮顶端粘合形成柱头和花柱,而在雄株中,5个心皮退化,只有雄蕊原基分化出花药和花丝。本研究着重观察了臭椿中雄花及两性花发育的过程中两性花向单性花的转变。结果表明,臭椿两性花及单性花的形成在花器官的各原基上是一致的(尽管时间上有差异),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在每一个花器官分化过程中,但是,可育性结构部分的形成取决于其原基是否分化成所应有的结构:雄蕊原基分化形成花药与花丝,雌蕊原基分化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红肉脐橙前期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红肉脐橙的花芽分化时期,以便在适宜的时期采取措施调控花芽分化,确保每年都有适宜的花量,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2006~2007年,笔者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红肉脐橙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红肉脐橙花芽分化从11月上旬开始,11月下旬开始萼片分化,翌年1月中旬进入花瓣分化期,2月上旬雄蕊、雌蕊分化开始,每个时期都历时较长。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芽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和子房形成期7个时期。红肉脐橙花量大,其花芽分化过程比较缓慢,分化期也较分散,分化时间长,每个时期都有重叠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Phalaenopsis)成花的作用,对'大辣椒'和'富乐夕阳'2个品种成花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和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芽分化进程包括花序原基分化、小花原基分化、花萼分化、花瓣分化和合蕊柱(雄蕊和心皮)与唇瓣分化等时期.在花序原基分化期,高水平的ABA和IAA抑...  相似文献   

10.
易仁知  秦俊  黄清俊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0):1760-1769
以穗花牡荆为研究材料,通过探究其花芽分化进程和生理特性,为花期调控技术提供成花机理。采用物候期观察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并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研究花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穗花牡荆花芽分化为一年多次分化型,其进程可划分为七个时期:未分化期、总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初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次级分轴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前期和花器官分化后期。同一植株不同位置花芽及同一花序中不同单花分化的进程不同,第一季花期后各阶段的花芽分化形态常存在重叠。花芽分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叶片和花芽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上升下降的变化,总体上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花芽保证营养供应。花芽分化过程中,IAA、ABA、CTK和GA3整体水平上先升后降有利于花芽分化进行。研究认为,花芽中大量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积累及较高的碳氮比,有利于穗花牡荆花芽形态分化顺利完成。低水平的GA3/ABA和IAA/CTK有利于花序的形成,ABA/CTK和ABA/IAA比值升高促进小花原基和小花萼片原基的分化, GA3/CTK、GA3/ABA和GA3/IAA比值升高促进花瓣原基、雄雌蕊原基发育。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