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骅  李杭萍 《遗传学报》1995,22(3):223-229
控制大豆白花亲本籽粒脐色的基因有带R与r之分,带R基因的白花产本与紫花亲本杂交,F1代籽料出现蓝脐性状,其基因型为I-R-W1-tt。当控制脐色的基因有两对相差时(R、r;W1、w1)F2代籽粒脐色分离蓝脐与无色脐之比为9∶7。  相似文献   

2.
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比克氏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隐性无腺体陆地棉作母本,比克氏棉作父本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杂种[(AD)1G1],该杂种完全表达了比克氏棉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的特征,F9胚无腺体,F1植株有腺体。位于G1染色体组上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对陆地棉(AD)1上的无腺体基因(gl2gl3)表现为显性,对正常腺体基因Gl2Gl3则表现为隐性。探讨了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谈家兔不同毛色的显隐性关系王明进(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252800)随着养兔业的普遍开展,同学们时常提出有关家兔毛色遗传的问题。为配合教学,正确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咱1982年春夭开始,对常见的白色免、青紫兰色、黑色兔、比利时免(野兔色)等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4.
鸭蛋蛋壳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赖垣忠  张松殊 《遗传》1991,13(2):4-6
木文应用交配实验的遗传学方法,分析了蛋用鸭各种交配方式(正、反交,自交,测交)子代壳色的变异状况。试验表明,鸭蛋壳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白色蛋壳对绿色蛋壳而言,白色为隐性,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5.
对1993年全国生物高考第33题的解答毛盛贤,张金栋(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该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基因为完全显性,用该三个隐性基因的纯合体与其显性等位基因的纯合体杂交得F1,对1F进行测交的结果如下,问:...  相似文献   

6.
高秆突变体Mh—1的株高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旭东  张晓惠 《遗传学报》2000,27(4):311-316
Mh-1是从矮秆品种桂朝2号辐射诱变后代中产生的高秆突变体。用Mh-1与sd-1矮秆、非sd-1矮秆和普通高秆材料杂交,通过对F1、F2、F3等世代以及测交后代的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h-1的高秆特性是由1对隐性抑制基因控制的,该抑制基因能调节sd-1基因的表达,而对由非sd-1基因控制的矮秆没有抑制作用,这一隐性抑制基因暂时被定名为i-sd-1(t)。还讨论了该基因的遗传学意义和可能的育  相似文献   

7.
纯化的牛心线粒体F1ATP酶(F1)在有1mol/L KCL的介质中,0℃保温1h酶活性降到接近于零,经脱盐并在室温(20-25℃)保温,可恢复的60%的酶活性。电泳结果表明,冷盐处理1h的样品解离成了四个亚部分,这四个部分的亚基组成分别是Ⅰ, α,γ,δ,ε;Ⅱ,β,δ,ε;Ⅲ,β,ε,Ⅳ,β。经冷盐处理1h和5h的F1进行HPLC分析的结果有显著的差碑 .  相似文献   

8.
昆明种小鼠脱毛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脱毛性状遗传分析证实,无毛小鼠和正常昆明小鼠交配所生的F1子代呈正常有毛状态,在F2代中,有毛小鼠与表现无毛小鼠的分离比率为3:1,回交子代中昆明有毛小鼠与表现无毛小鼠的比例是1:1。结果表明昆明种小鼠脱毛性状属单一隐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一个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糖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检测PCK激动剂佛波醇酯(PMA)和抑制剂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对IGF1降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MA和星形孢菌素分别能抑和增强IGF1的降糖作用,建立了高表达PKCα的HepG2细胞株,IGF1对此细胞株的降糖作用与对照相比大大增强,PMA和星形孢菌素分别可大大抑制和增强IGF1对PC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纯合胚致死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定厚  徐信兰 《遗传学报》1997,24(2):127-136
以EMS的处理并结合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胚致死突变的纯合再生植株。该植株生长发育正常,除种子无发芽能力外,纯合突变体的一切性状均与亲本品种表现一致。观察到胚败育的各种表现:(1)仅具有一个球形胚。(2)完全没有胚器的分化。(3)仅具胚根的分化而无胚芽的分化。(4)胚芽分化不完全。(5)胚芽与胚根之间没有输导组织相连接或者输导组织发育不完全等等。(纯合突变体×正常品种)杂种当代的种子(F1)发芽正常,而由F1及R1植株上所产生的种子(F2及R2)约有3/4具发芽能力,而1/4无发芽能力。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胚致死突变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据我们所知,获得胚致死突变纯合体的成熟植株,本研究乃是首例报告,至少在水稻上是如此。在以利用无融合生殖之固定杂种优势的“一系法”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中,胚致死突变可作为胚乳的提供者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哈氏腺作为“视网膜-松果体轴”的候补结构,介导了体外光信号与体内神经内分泌调控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的生理功能,并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控。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是调控动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检测SS基因在黑线仓鼠哈氏腺的差异表达模式,为光信号调控动物的生长发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野生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性别和年龄个体哈氏腺的形态学指标,克隆了哈氏腺SS cDNA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哈氏腺中S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黑线仓鼠体重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哈氏腺的长度和重量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调整体重影响后,哈氏腺的重量和长度没有年龄之间的差异,但哈氏腺重量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2)克隆到黑线仓鼠哈氏腺SS cDNA序列489 bp ,并对序列结构进行分析,黑线仓鼠哈氏腺SS cDNA具有典型分泌蛋白cDNA的特征,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3)检测到SS mRNA在黑线仓鼠哈氏腺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4)随着个体性成熟和衰老,黑线仓鼠哈氏腺中SS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其表达量分别与哈氏腺长度和重量的发育变化负相关(r=-0.557,P=0.022;r=-0.806,P<0.001)。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哈氏腺重量和SS表达量均表现出两性异形,可能是对不同繁殖策略的适应;SS基因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野生黑线仓鼠哈氏腺的生长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突变体与IGF结合蛋白-3(IGFBP3)的相互作用,针对IGF1的第3、4、15、16位氨基酸残基,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Y15L16」IGF1和「Q3A4Y15L16」IGF1。然后分别将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 cDNA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GBT9和pACT2中,利用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检测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浓度的EB病毒4种(BHRF1、DNA酶、核抗原-1及胸苷激酶)反义寡核苷酸片段,(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分别与含10%胎牛血清或不含胎牛血清的人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SUNE-1)共同培养48h。结果仅适当浓度的BHRF1-ASO能引起无血清培养的SUNE-1细胞株增殖明显受抑制,透射电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发现SUNE-1细胞发生调亡有  相似文献   

14.
牛心线粒体ATP酶与其抑制蛋白结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偏振光谱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BIA)对线粒体ATP酶(F1)与其抑制蛋白(IF1)的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Mg-ATP能够大大促进IF1与F1的结合,结合的IF1对F1-ATP酶表现出最大的抑制活性。在弱酸性没有Mg-ATP存在的条件下,IF1也可与F1发生一定量的结合(20~30%),F1的水解活性也受到同等程度的抑制,IF1的抑制活性与IF1、F1的结合其间显示了密切的量效关系,提示在IF1与F1的作用过程中不存在无抑制活性的结合过渡态。Zn2+能够抑制IF1组氨酸残基的质子化,从而阻断IF1与F1之间的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15.
花生地鼠害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在山东省薛城区对花生地鼠害的复合防治指标运用多元回归法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以分鼠种密度表示为0.155D1+0.266D2+0.086D3=0.551(播种期)和0.176D1+0.456D2+0.110D3=1.160,其中D1、D2和D3分别表示黑线仓鼠、大仓鼠和黑线姬鼠的分捕率。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饲养野生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蛹色为白色的桔小实蝇突变品系。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设计野生型与突变型杂交(正交和反交)、F_1代与突变型回交、F_1代自交以及F_2代突变型自交等实验,对蛹白化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型与突变型杂交F_1代蛹色全部为野生型;F_2代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性状分离比为2.98∶1,回交实验野生型与突变型性状分离比为1.19∶1;而突变体自交后代(F_3代)全部为突变体。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色白化突变品系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17.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把编码EB病毒早期蛋白的BCRF1基因重组于真核表达载体pSG5中,并使该基因在乳地鼠肾(BHK)传代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表达率为0.5%。血清学实验证实,鼻咽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IgG/BCRF1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86%和7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1:16.35、1:14.72和1:10.15。两组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IgA/BCRF1抗体阳性率和滴度之间有较大差别,它们的阳性率分别是74%、71%和12%,GMT分别是1:12.32,1:10.56和1:2.35。还证实,鼻咽癌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IgA/BCRF1和IgA/EA(早期抗原)抗体阳性率和滴度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此为首次报导。重组表达质粒pSG5-BCRF1的构建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CRF1基因在病毒感染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本文就质粒的构建和3组血清中IgA/BCRF1、IgA/BCRF1、IgA/EA和IgG/BCRF1抗体间的关系和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H+-ATP酶复合体(也称ATP合成酶)中的Fo的色氨酸荧光,观察了复合体中F1结合ATP或ADP(酶蛋白与底物分子比为1:1)时,Fo的荧光猝灭常数的变化(用竹红菌乙作为膜区蛋白荧光的猝灭剂)结果表明F1结合ATP或ADP时Fo可得到不同的猝灭常数(Ksv),也就是Fo会产生不同的构象变化。加入二价金属离子起动ATP水解反应结束后:ATP+H2O→ADP+Pi,这时可以在Fo观察到与ADP加Mg2+时相同猝灭常数Ksv;用荧光强度随时间进程变化的实验可观察到F1水解过程中导致Fo构象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这些结果说明了H+-ATP酶复合体ATP合成的过程中F1与Fo之间存在着构象之间的通信与传递。  相似文献   

19.
薛光行  邓景扬 《遗传学报》1998,25(2):123-130
对比考察了农垦58s与7001s、8902s与培矮64s及8902s与安农S-1等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组合的双亲、F1、B1、B2和F2世代的样本及每一个体的PE和TE的变异。无论双亲核不育基因的等位程序及栽培环境的光、温周期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都显示了如下的规律:(1)后代样本PE、TE的大小虽然形形色色,但都取决于其双亲。F1表示完全显性甚至超显性。(2)F2个体的PE或T3,尤其同一个  相似文献   

20.
沈漫  包宏 《植物学通报》1998,15(5):50-5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解的方法检测了银杏叶片磷脂酰甘油(PG)脂肪酸的分子种组成和位置分布,确定银杏叶片PG主要分子种的脂肪酸组成(sn1/sn2)是18∶3/16∶1(3t),18∶3/16∶0,18∶2/16∶1(3t),18∶2/16∶0,18∶1/16∶1(3t),16∶0/16∶1(3t),18∶1/18∶1,18∶1/16∶0和16∶0/16∶0。银杏叶片PG脂肪酸组成和位置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C18脂肪酸主要位于sn1位,16∶1(3t)只分布于sn2位,16∶0在sn1位和sn2位上均有发现。sn1位上的不饱和度∑u大于sn2位上的∑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