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鸣虫与月食     
庞秉璋 《昆虫知识》1999,36(2):102-103
1997年9月16(中秋)至18日作者在上海规划对照研究17日月全食(初亏1:00,全食2:17,生光3:00,复盈4:26)对直翅目螽斯科及蟋蟀科鸣虫的生态反映效应。10种饲虫,共22只,置玻璃面虫盒内,1盒1只,分别隔离,盒面向上,按序编码。安放面南楼房的外阳台木架上,离楼下地面5.16m,入夜月光照见,楼西19m路灯通宵照明。种类有短翅黑螽Metriopterabrachyptera 1雄,平时频鸣,晚鸣彻夜。日本宽翅螽Holochlora japonica 1雄2雌,平时雄不鸣。一色似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确定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 Walker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研究发现油葫芦体内主要含有蛋白质、脂类和几丁质三类物质,它们的含量(干重比)分别是58.3%,10.3%和8.7%。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除了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外,非常符合FAO/WHO所确定的人体对氨基酸需求标准。脂肪酸分析显示,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仅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就占总脂肪含量的77.51%。油葫芦的甲壳素含量为8.7%,而且从该虫提取甲壳素/壳聚糖的品质在甲壳素色泽及残留灰分含量、壳聚糖粘度等方面比常规甲壳素原料虾蟹壳的好。因此,油葫芦可以作为很好的食品或饲料添加剂,或医药原料。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五种常见鸣虫的鸣声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寒蝉、蚱蝉、鸣鸣蝉、锐声鸣螽和大扁头蟋五种鸣虫雄虫的鸣声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这些昆虫鸣声节律以及声谱和声压的瞬时变化均有显著的不同。一种昆虫的鸣声频谱范围虽然很大,但不同频率的图象却都和主频率的图象一样。  相似文献   

4.
采用长时间连续采样的方法研究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 et Matsumura)、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 mitratus(Burmeister)和黑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occipitalis(Serville)等3种油葫芦的鸣声节律特征谱图,分析其特点及其在鸣声分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变温昆虫果蝇Drosophila深受热选择(即遗传效应)或表型诱导效应(即可塑性)的影响。表型可塑性是不同生物进行适应的有效方法, 但是它在不同的果蝇种中较少受到关注。 我们分析了不同发育温度范围和地理分布的果蝇的黑化反应模式。嗜凤梨果蝇D. ananassae 和蒲桃果蝇D. jambulina 对低温敏感, 这些物种可在18~32℃下饲育。相反, D. nepalensis 为耐冷且对热敏感的物种, 可在12~25℃下饲育。世界广为分布的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的温度范围宽(13~31℃), 该物种前3个腹节和后3个腹节的黑化反应模式未见明显差异。D. nepalensis的全部6个腹节(第2~7节)均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不过, 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只有后3个腹节具有可塑性。相反, 热带物种嗜凤梨果蝇D. ananassae 的所有腹节均不具有可塑性。世界广为分布的黑腹果蝇, 即使来自冷得多的气候环境, 其体色也不加深, 与D. nepalensis中观察到的体色接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认识引起体色的形态多样性的过程以及果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适应性。最后, 将体色黑化与物种系统发育谱系的比较表明, 在不同的演化谱系中不断发生遗传多态性或表型可塑性两种不同模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直翅目剑尾亚目和锥尾亚目的两个物种--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观察,发现两者在着生位置、方式和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着生位置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着生在后肠前端与后肠后端的交界处,短额负蝗的马氏管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着生方式上,黄脸油葫芦的马氏管是通过一根无色透明的公共管与肠道相通的,而短额负蝗的马氏管分为12丛,每一丛直接与肠道相连.细胞结构上,黄脸油葫芦的管壁由8个细胞构成,且集中在管的中央,与管壁有空隙;而短额负蝗的管壁由3~4个细胞组成,分散在管壁外围,有马氏管凸.  相似文献   

7.
金龟幼虫血细胞的防卫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明华 《昆虫学报》1981,(4):367-371
在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和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3龄幼虫体内注射标准剂量的日本金龟(虫甲)芽孢杆菌Bacillus popilliae,观察24小时内血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昆虫种类不同,血细胞反应的方式也不相同。在敏感虫种铜绿丽金龟中,只有少数个体能在体腔内形成以浆血胞为主的黑核型囊状体;而在不敏感虫种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体腔内,大多数个体能形成以珠血胞为主的块状囊状体。血细胞囊状体的形成率大体上同注射感染率相吻合。本文还讨论了囊状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尹海辰  李建洪  刘超华  万鹏 《昆虫学报》2019,62(10):1197-1204
【目的】明确亲本体色和环境因素对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F1代成虫体色的影响及不同体色成虫个体在不同环境中产卵量、交配率、成虫寿命的变化。【方法】长绿飞虱不同体色(黑化与非黑化)亲本所产若虫在室内经不同温度(30℃和22℃)和光周期(20L∶4D和16L∶8D)组合处理,观察成虫黑化率;将不同体色的成虫同样经历这些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记录成虫寿命、产卵量和交配率变化,分析不同因素对其的贡献率。【结果】长绿飞虱不同体色亲本所产若虫在实验室内经过上述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后,成虫黑化率变化范围为18.6%~60.8%。若虫期高温、长光照以及黑化亲本均显著增加子代中黑化个体的比例。低温短光照条件下非黑化个体寿命显著长于黑化个体,高温长光照则相反;黑化个体交配率与产卵量随着温度和光照时间的下降而下降,非黑化个体的交配率与产卵量则主要受到光周期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几种因子中,温度对长绿飞虱的交配率变化贡献率最高,为39.1%;光周期对长绿飞虱体色及产卵量变化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42.5%和47.4%。体色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长绿飞虱雌、雄成虫寿命的贡献率最高,分别可达50.3%和60.6%。【结论】本研究表明,若虫期光周期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变化影响最显著,且该虫体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成虫生物学特性,提高了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黑卷尾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5年4—9月笔者在云南蒙自城郊的落龙庄对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 cathoecus)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它年份对其生活习性作过零星观察。现整理如下。 鸣叫 黑卷尾在蒙自属于留鸟,秋末春初,雌雄分居,多单独活动。此期不鸣不叫。1965年4月15日开始婚鸣(1964年见于4月18日,1966年4月17日)。婚鸣开始后,鸣声不断,时有所闻,到8月底或9月初终止。 配对 婚鸣开始后很快出现雄鸟2—3只  相似文献   

10.
用RAPD技术研究了我国油葫芦属Teleogryllus 5种蟋蟀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中使用了15个标本,在所试用的54种随机引物中,有9种引物能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片断,多态性片断共计167条。应用UPGMA法对多态性片断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状图,推测其系统发生关系。每一种蟋蟀先各自聚为一类,聚类结果所呈现的属内种间关系与传统分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支持黑脸油葫芦与黄脸油葫芦为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的弹尾纲爪(虫兆)亚科1新种:海南丽(虫兆)Callyntrura hainanensis sp.nov.和1新记录种:冲绳盐虫兆Salina okinawana Yoshii,1983,该新种与广东丽(虫兆)C.guangdongensis Ma,2012在体色等方面相似,但是在毛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文中还对冲绳盐(虫兆)的一些特征做了补充描记。  相似文献   

12.
《遗传》2011,(1):80
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Fischer von Waldheim,1846),俗称蝈蝈、蚂蚱、吱拉子,隶属于直翅目螽斯科,是鸣虫市场常见的种类之一。鸣虫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廷友  林育真 《昆虫知识》2010,47(2):343-346
本文通过设计Y形迷宫实验,对螽斯属的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和鸣螽属的鼓翅鸣螽Uvarovites inflatus雌虫的性选择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种螽斯的交配行为谱一致,但交配时间上有差别;3种螽斯雌虫趋于选择体重较大的雄虫交配;体重和精包重之间呈现较复杂的相关性,但均以三次函数的拟合度(R2)最大;雄虫精包重占体重均在10.0%以上,分别为优雅蝈螽11.1%、暗褐蝈螽12.5%、鼓翅鸣螽14.9%。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罗非鱼适应环境的体色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受应激条件、环境背景、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本文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体色量化技术研究正常情况和社会应激条件下罗非鱼对背景颜色的适应性,以及在背景颜色变化过程中体色变化的响应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已适应白色背景的鱼放入黑色背景水体后,体色变化主要发生在前10s内,放入时和放入10s后的体色明度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白色背景下适应的鱼放入黑色背景下适应2h后其体色变得很黑,将其放入白色背景水体后体色在10s内可发生由深到浅的变化,放入时和放入10s后的体色明度值差异极显著(** p<0.01)。在蓝色背景下适应的鱼放入黑色背景水体后,体色变化主要发生在前10s内,放入时和放入10s后的体色明度值差异显著(*p<0.05)。在蓝色背景下适应的鱼放入黑色背景下适应2h后的体色变得很黑,再将其放入白色背景水体后体色由深变浅,放入时和10s后的体色明度值发生极显著变化(**p<0.01)。处于社会应激条件下劣势地位的鱼体色会变黑,刚放入白色背景水体时的平均灰级达到12.7阶,放入60s、1800s后的体色和刚放入时没有显著差异。受社会应激影响轻微的鱼体色在1800s后适应了环境的颜色,明度值和没有受应激影响鱼的体色接近,而受伤或受社会应激影响较严重的鱼体色改变较小。鱼在高浓度非离子氨(UIA浓度为0.178 mg/L)的水中处理3h后,鱼的体色变得很黑,刚放入白色背景水体时平均灰级达到15.1阶,放入10s、120s后鱼的体色变化不大,放入180s后鱼的体色变浅,平均灰级达到9.3阶,与刚放入时的体色明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蛤蚧地理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历代本草和国家《药典》都没有蛤蚧品种分化的记载。动物分类上一直把蛤蚧的体色变异看成是居住环境所致。我们在药用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蛤蚧有明显的地理变异。产自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及越南、缅甸北部的蛤蚧体型较细,体色较深,色斑较杂,称之为黑蛤蚧;而东南亚及南亚大部分地区出产的蛤蚧则体型粗壮,体重较大,体色较浅,具有醒目的红色斑点,故称之为红蛤蚧或泰国哈蚧。二者的地理分布不重叠,市场售价差异甚大。  相似文献   

16.
虫具美     
笼是畜养鸣虫最常见的虫具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早的虫具。唐朝宫女畜养的蟋蟀,就是以“小金笼”盛之。用笼畜虫既能使鸣声充分传出,又可直接观赏,这是它的最大优点。虫笼主要用于蝈蝈、扎嘴儿、纺织娘等的夏秋时饲养,不适于冬季。笼子造型多异,使用材料也很广泛。常见者有秸笼、竹笼、木笼等。秸笼在农村最常见,是用高粱秸(吾乡称“秫秸”)破成的篾子编成的,其形状为十二角形,大小如拳。这种笼取材最为方便,价亦甚贱。城里沿街叫卖蝈蝈者,均以此笼贮虫。另一种呈扁圆形,编织工艺比较复杂,笼也更为美观,较结实,能长期使用,甚至用来养冬虫揣进怀里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环保型白蚁饵剂.[方法]选定烯啶虫胺和溴虫腈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筛选毒力较高药剂进行驱避试验,并制备3种不同剂量的肠衣饵剂,开展室内白蚁毒杀效果试验和园林白蚁防治效果试验;选用合适剂量肠衣饵剂进行堤坝黑翅土白蚁诱杀试验,并用挖巢法检测肠衣饵剂对堤坝黑翅土白蚁的诱杀效果.[结果]1.6tg/mL烯啶虫胺处理黑翅土白蚁72 h后校正死亡率达100%,16 μtg/mL溴虫腈处理72 h后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也达到1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黑翅土白蚁的LC5o值低于溴虫腈,100 μtg/mL烯啶虫胺处理8h后对黑翅土白蚁无显著驱避作用.3种剂量烯啶虫胺肠衣饵剂处理72 h后,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均在60%以上.将不同剂量的烯啶虫胺肠衣饵剂投放到园林中45 d后,肠衣饵剂基本被食空,施药点周围无白蚁及活动迹象.在福建省水库大坝周围投放60 μtg/g烯啶虫胺肠衣饵剂,3个月后肠衣饵剂未发霉且基本被食空,6个月后挖巢发现蚁道内无黑翅土白蚁活动,白蚁巢体出现死亡和坍塌情况.[结论]60 μg/g烯啶虫胺肠衣饵剂对园林和堤坝中的黑翅土白蚁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白蚁肠衣饵剂.  相似文献   

18.
水丝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1995,30(3):12-13,33
水丝蚓韩志泉(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1分类地位与常见种类水丝蚓是淡水中最常见的底栖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Tubi.ficidae)、水丝蚓属(Limnodrilus)。本属虫体长35~65mm,体色红褐,成熟个体...  相似文献   

19.
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观赏昆虫,以蛹滞育越冬,成虫存在多型现象。本研究从体色、个体大小和蛹腹部刺突长度等方面比较了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差异。与非滞育蛹相比,滞育蛹体色较深,触角末端的淡黄色与体色差异明显,3日龄滞育蛹腹部第9节刺突长度是3日龄非滞育蛹的4倍左右,这些差异可以用于该虫蛹滞育早期判别。滞育蛹羽化成虫的翅展和尾突长度显著小于非滞育蛹羽化成虫,且腹部及翅面斑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丝带凤蝶春型、夏型成虫的描述相一致,表明丝带凤蝶成虫季节多型是与滞育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95-799
为评估不同波长黑光灯对椰子木蛾的诱集效果,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设置试验点,利用8种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诱集试验。结果显示:椰子木蛾对365 nm和368 nm的波长敏感,诱虫总量显著多于其它波长的黑光灯;365 nm黑光灯诱捕椰子木蛾雄虫最多,368 nm黑光灯诱捕椰子木蛾雌虫最多,均显著大于其它黑光灯诱集到的雌雄虫数量。23∶00-2∶00为最适宜诱捕椰子木蛾时段。为利用黑光灯监测椰子木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