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平  郑学经 《植物研究》1986,6(1):43-53
本文描述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的形成和雄配子体的形态。胚珠为倒生型,双珠被,厚珠心型。胎座为侧膜胎座向中轴胎座的过渡类型,胶囊发育为葱型的变异型。孢原细胞直接发生于幼胚珠的珠心表皮细胞之下,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形成初生周缘细胞及初生造孢细胞。初生周缘细胞分裂先于初生造孢细胞,分裂结果与珠心表皮细胞共同形成了珠心组织。初生造孢细胞进一步发育,形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即出现壁,形成二分体。一般是珠孔端二分体细胞小于合点端二分体细胞,但偶尔也见到前者大于后者的情况。在二分体形成后珠孔端二分体细胞立即退化、或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再退化(该次分裂多为斜向的)。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经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六核胚囊阶段至成熟胚囊。一般在珠孔端的周围淀粉粒丰富,并先于合点端的核进行分裂。珠孔端由二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构成卵器,助细胞具钩突,并具丝状器,两个极核。合点端常见多核仁的大核,成熟胚囊未见八核。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的,花药壁具变形绒毡层,花粉中充满淀粉粒。沼生目型胚乳。  相似文献   

2.
对嵩草属( Kobresia) 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 ; 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 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 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 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 珠孔由内珠被构成, 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 四分体线形排列, 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 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 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 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 根据胚胎学资料, 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3.
冠果草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果草花药壁的发育为单子口十型,绒毡层为周原质团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式排列,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双珠被,假厚珠心,倒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葱型,成熟胚囊的特点是两个极核分别位于中央细胞两端,不融合成次生核。受精过程中,一个精于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另一精子先与珠孔端极核融合,之后受精极核再移动到合点端与另一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胚的发育为石竹型。成熟胚呈马蹄形,具有2片真叶。胚乳发育为沼生目型。随着胚的发育,胚乳细胞逐渐解体,成熟种子中无胚乳。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et Maxim.)Maxim.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 程正常,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多不正常。雄花具5个花药,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 腺质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多具2核。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其胞质分裂为同时 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上胚珠和下胚珠,上胚珠退化,下胚珠倒生、具单珠 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偶尔有2个并列或串联的四分体或在 四分体之上又出现孢原细胞。其功能大孢子位置不确定。雌配子体发育中异常现象较多。开花时,雌 配子体主要为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刺五加雌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或减数分 裂不正常,不能形成四分体。开花时,药室空瘪,无花粉形成。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开花 时,雌配子体主要为七细胞八核或七细胞七核胚囊,其卵器尚未发育成熟。刺五加两性株的小孢子发生 过程无异常,但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有部分异常;开花时,药室内有或多或少的空花粉,且花粉粒大小悬 殊,大的直径达35μm,小的仅15~18 μm。两性株的雌蕊发育大部分正常,也有一些异常胚囊形成。开 花时,雌配子体主要是七细胞八核胚囊、七细胞七核胚囊和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其卵器也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5.
对嵩草属(Kobresia)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珠孔由内珠被构成,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根据胚胎学资料,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6.
竹节参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雌配子体(胚囊)的发育过程。竹节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胚囊发育属蓼型,由合点端大孢子发育而成。游离核胚囊时期,胚囊珠孔端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都较胚囊合点端多;胚囊合点端相邻的珠被细胞中有含淀粉粒的小质体,与胚囊珠孔端相邻的退化中的非功能大孢子中则有含淀粉粒的大质体和大类脂体。成熟胚囊中,反足细胞较早退化;极核融合成次生核;卵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器数量较少;助细胞则有丰富的细胞器和发达的丝状器。PAS反应表明,受精前的成熟胚囊中积累淀粉粒。次生核受精后,很快分裂产生胚乳游离核,到几十至数百个核时形成胚乳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则要经过较长的休眠期。  相似文献   

7.
对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Rupr.)Maxim)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月上中旬,幼嫩的花粉囊壁由表皮、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共4层细胞组成,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4月15日左右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后,部分小孢子为空瘪状态。4月23-26日即将开花时形成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2)子房三心皮,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4月下旬开花前发育形成成熟胚囊,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合点端具有承珠盘。研究结果表明金银忍冬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8.
花是有花植物(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在雄蕊的花药中产生雄配子体,通常称花粉;在雌蕊子房内的胚珠中发育雌配子体,通常称胚囊。在花粉或花粉管中形成的一对精细胞分别与胚囊中的卵和中央细胞受精,由此产生胚和胚乳。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整个胚珠发育为种子。这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9.
花是有花植物(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在雄蕊的花药中产生雄配子体,通常称花粉;在雌蕊子房内的胚珠中发育雌配子体,通常称胚囊。在花粉或花粉管中形成的一对精细胞分别与胚囊中的卵和中央细胞受精,由此产生胚和胚乳。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整个胚珠发育为种子。这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多卵卵器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被子植物的卵器中通常只有1 个卵细胞。在水稻(Oryza sativa)多胚品系胚囊中观察到二卵卵器和三卵卵器。对其大孢子和胚囊发生进行了观察,首次揭示了被子植物多卵卵器的起源。该品系大孢子发生正常。大孢子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4 个大孢子。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其它3 个退化。功能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核被一中央大液泡分隔在胚囊珠孔端和合点端。紧接着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合点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平行,而珠孔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成45°夹角。由此产生的四核胚囊中,合点端1核向胚囊中部或中上部(胚囊珠孔端)迁移。四核胚囊再经1 次有丝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核分布偏离蓼型的八核胚囊。一种类型是珠孔端4个核,中部与合点各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珠孔端4 核分化成四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和助细胞各2 个,中部的2 核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合点端的2 核形成反足细胞。另一种类型是珠孔端6 个核,合点端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两端各1 核向中部迁移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珠孔端剩余的5 核分化成5 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3 个,助细胞2 个,合点端的1 核迅速分裂形成反足细胞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珠被绒毡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呈直线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大孢子退化,胚囊为单孢子发生的蓼型胚囊发育方式。花药为四囊形,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2核细胞。胚乳发育为细胞型,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吸收耗尽。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但瑶山苣苔果实成熟时,胚仅发育至球形胚时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休眠才能完成形态后熟,表明胚未发育完全可能是该物种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天麻胚胎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麻的一个花药内通常包含300—400个大小不等的花粉团,每个花粉团内复花粉粒的集合范围一般是几百个至一千个左右。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绒毡层属分泌型,细胞具单核。胚珠结构十分简化,单珠被发育不完全,不形成珠孔。胚囊合点端仅一个珠心细胞,成熟胚囊由珠孔端四细胞组成。传粉到受精的时间间隔为4天,双受精正常。初生胚乳核少有一次分裂,常于受精后6—7天解体。种子于开花后20—21天成熟。16—20天的种子人工萌发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答:和蕨类植物一样,被子植物也有世代交替。它们从受精卵开始,经胚、成长的植物体至雄蕊花粉囊中的花粉母细胞和雌蕊的珠心中的胚囊母细胞,为孢子体世代。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即小孢子(进入雄配子体世代)。花粉粒的三个细胞时期(包括花粉管)即为退化的雄配子体;雌蕊的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胚囊细胞即四个大孢子(即雌配子  相似文献   

14.
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南京地区银桂品种群的‘籽银桂’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雄蕊的孢原细胞在8月中旬出现。花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4个小孢子四分体呈典型的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即雄配子体为二核花粉粒。籽银桂为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珠被内层细胞特化为珠被绒毡层。在胚珠合点端。有承珠盘结构。在9月中旬,雌蕊的孢原细胞开始分化出来。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然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籽银桂’的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即雌配子体由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1个中央细胞(2个核)和3个反足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和程序与前人结论相一致,但发现:1)尽管雌雄蕊同时形成,但在雌雄配子形成不同步的情况下,花粉和胚囊中的大量淀粉却能同时充实,并且同时成熟等待受精。2)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比小孢子母细胞迟0.7~0.8片展叶;雌配子体形成比雄配子体迟0.5~0.6片展叶。3)雌雄两性细胞发育特点不同,雄性是小孢子形成快而花粉粒发育慢,雌性是大孢子形成慢而胚囊发育快,为此在所用时间上,花粉粒发育约是小孢子形成的1.6倍,是胚囊发育的2.3倍,而大孢子形成约是胚囊发育的2.2倍,约是小孢子形成的1.4倍。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君子兰生殖生物学解剖特征,为君子兰种子发育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花君子兰花药4室,具分泌型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3)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和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4)记录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发现雄配子体发育趋于同步,雌配子体发育不同步。(5)开花散粉时,雌配子体尚有处于四核、八核胚囊的时期;成熟胚囊阶段,中央细胞的2个极核位于反足细胞端,反足细胞呈退化状态。具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17.
掌叶大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花药4室,单或复孢原。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出现双核。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表面具3条沟。子房1室,单胚珠,直生,两层珠被,由内珠被形成珠孔,厚珠心。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或T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2个极核在受精前合并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宿存。胚乳发育为核型,在球形胚末期开始形成细胞。合点端的胚乳核一直不形成细胞,而为游离核的胚乳吸器。在胚乳吸器和其它部位都发现胚乳核融合现象。胚的发育属于紫菀型。胚具小胚柄。成熟胚囊时期出现承珠盘,且存留时间很长,成熟胚期尚存痕迹。  相似文献   

18.
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花朵进行解剖研究,探讨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大花紫薇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构成,发育类型为双子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偶见十字交叉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属于2-细胞型,具3孔沟,偶见败育现象;大花紫薇雌蕊具6~7心皮,子房6~7室,每室具多枚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4分体呈直线排列,近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成熟胚囊为7细胞8核。花粉及胚囊发育多数正常,大花紫薇可以作为优良的杂交母本;同时可以根据开花物候不同阶段花的形态特征,初步判断大花紫薇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9.
蒙古黄芪的胚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蒙古黄芪(Astragaius monghocus Bge.)雄性原为花药表皮下单列细胞,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单子叶型花药壁。分泌型绒毡层,其细胞核始终一个,细胞里含有一至多个草酸钙晶体。二细胞型花粉:单室子房,多胚珠,弯生,双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雌性孢原为珠心亚表皮下多细胞。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第一、或第二、或第三个大孢子有功能。成熟胚囊具有盲囊结构;花粉管通过退化助细胞进入胚囊。双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胚乳细胞在球形胚时期开始形成。在胚乳发育过程中,合点端胚乳游离核存在着聚集、合并、无丝分裂和胚乳细胞内多核合并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卢立娜  易津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7):1319-1325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华北驼绒藜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2层中层及1层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为二核或三核;(2)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数为四面体型,偶见十字交叉型;(3)成熟花粉2-细胞型,单核小孢子时期存在不同比例的空壳花粉,从0%~80%不等;(4)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