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条螟和白螟近年对甘蔗为害日趋严重。应用性诱和灯诱是目前甘蔗螟虫发生测报的重要措施,但对二者的诱捕效果差异却鲜有报道。本文比较研究了性诱和灯诱(光波长320-400 nm)对条螟和白螟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和灯诱对条螟日平均诱捕量分别为2. 1头和0. 3头,对白螟日平均诱捕量分别为1. 23头和0. 62头,性诱效果显著高于灯诱(P 0. 05);同时性诱的诱蛾敏感性高,对虫情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综合上述结果,建议优先使用性诱测报指导甘蔗条螟和白螟防治。  相似文献   

2.
大螟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在我区历来为害较轻,1970—1976年灯下蛾量[包括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均在2%以下,1977—1978年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增加了混栽面积,大螟的灯下蛾量也分别增为6.5%和4.3%,为害逐年加重。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我们饲养观察的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蔗螟虫趋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蔗螟虫具有趋光性,但不同种及性别之间对特定波长光的趋性差异没有详细研究。本文研究3种甘蔗螟虫的雌雄成虫对不同波长光波的行为反应,为该类害虫的灯诱防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显示,条螟趋光率最高的3个波长为340 nm、460 nm、498 nm,趋光率分别为23.1%、18.2%、18.1%;二点螟趋光率最高的 4个 波长为498 nm、520 nm、380 nm、420 nm,趋光率分别为21.7%、17.2%、15.3%、13.2%;黄螟对各检测光源表现弱的趋光性,趋光率最高为9.2%(光波长582 nm)。3种螟虫不同日龄趋光性有强弱的差异,以3 d 趋光性最强,其次是1 d ,最后是5 d 。条螟、二点螟雌雄蛾趋光率有差异,雄蛾高于雌蛾;交配行为会降低螟蛾趋光率,条螟雄蛾交配前后降幅高达16.6%,已交配的条螟雌蛾则失去趋光反应;二点螟雄蛾交配前后降幅最高达21.7%,已交配的二点螟雌蛾趋光率也一样有较大幅下降,未交配的雌蛾与已交配的雌蛾同一波长的趋光率差异显著。条螟和二点螟主要趋光波长较接近,波段有较好的交集,诱虫灯的开发可以选择这2种虫趋光率较高的几个光波长研究。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在豫南每年主要发生两代,个别发生一代或三代。通过饲养和测螟灯观察:越冬代蛾一般始见于4月下旬或5月初,盛发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终见期为6月中、下旬;第一代蛾一般始见于7月上旬,盛发于7月中、下旬,终见于8月上、中旬;第二代蛾一般始见于8月中、下旬,盛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8月底或9月中旬。今将各虫态历期和出现期分别制为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5.
瓜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是葫芦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试验表明幼虫最嗜食冬瓜叶,其次是黄瓜、丝瓜和西瓜,对南瓜和蒲爪叶取食较少.雌蛾产卵时对植物有选择行为.在杭州每年从7月中旬起最多发生四代.十一年黑光灯下资料表明.灯下始蛾不早于七月上旬,终蛾不迟于十一月下旬,蛾蜂在八月下旬.卵、幼虫、预蛹和蛹历期(天)与日平均温度(℃)的关系分别是:Ye=18.500—0.550X,Y1=35.203—0.901X,Yp&p=59.705—1.785X.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和瓜螟小室姬蜂(Scenocharops sp.)是首次报道的瓜螟寄生蜂,前者年平均寄生率达54.2±38.2%.另发现瓜螟绒茧蜂(Apanteles sp.)、扁股小蜂(Elasmus sp.)和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生殖系统及不同发育阶段卵巢的形态结构,揭示交配过程中雌、雄外生殖器的匹配机制,为该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解剖及扫描电镜观察,描述内、外生殖器以及雌蛾卵巢发育特征。【结果】与其他斑螟亚科种类生殖系统比较,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形态特点:(1)微红梢斑螟雌蛾的交配囊片特别发达,导精管从交配囊体的侧腹面发出,导精管内无导精管球;(2)雌蛾腺体环状,位于第8~9腹节节间膜处,雄蛾具有发达的味刷构造,由6对重叠的鳞片刷组成;(3)雌蛾交配囊管表面的棘刺与雄蛾内阳茎外表面的阳茎针在分布位置和方向互补,具有高度匹配的关系。微红梢斑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5级,2日龄后雌蛾卵巢饱满,发育良好;4日龄后卵巢衰退。【结论】(1)雄蛾发达的味刷及外生殖器的高度匹配关系提示其复杂的求偶行为和交配模式,加之成虫期较短,可能成虫为单次交配。(2)雌虫羽化后卵巢基本成熟,补充营养似乎并非卵巢发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光周期14 L∶〖KG-*2〗10 D、温度(27±1) ℃、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樟巢螟雌蛾在光期不求偶,进入暗期后少数个体开始求偶,暗期5 h求偶个体百分率明显增加,暗期6~7 h达求偶高峰期;不同日龄雌蛾的求偶率不同,以2~3日龄雌蛾较高,高峰期求偶率达70%以上;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分为求偶和交配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期5~9 h,交配高峰期在暗期6~7 h,与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一致;樟巢螟雌蛾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1∶1处理的雌蛾交配率显著低于雌雄比1:2处理,但前者的交配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农田生境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和优势蛾的生态位特点,2017-2021年在漯河市郊区农田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蛾类进行了逐日监测分析。结果表明,5年共诱集蛾类昆虫11科121种150 861头,统计得到个体数量(N)、物种丰富度(S)、群落多样性指数(H)、相似性系数(Cs)、生态位宽度(Bi)和生态位重叠(Cij)等相关群落数据参数。3-11月农田灯下蛾类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月份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年度优势蛾为东方黏虫M. sepa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3种。月度优势蛾共9种,其中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棉铃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大0.4434和0.4002,东方黏虫最小(0.1811);棉铃虫和甜菜叶螟Hymenia recurvalis与其余8种优势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大,而东方黏虫和其余优势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小。研究结果为开展蛾类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稻螟种群历年消长情况及其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十多年来,我县测报灯下诱获的三化螟和二化螟的蛾量,此起彼伏,交替消长。三化螟蛾量上升呈现“高峰”时,二化螟蛾量则下降,出现“低谷”,三化螟蛾量下降出现“低谷”时,二化螟蛾量则上升,呈现“高峰”。本文分析其主要原因是:(1)水稻栽培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化,是影响稻螟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2)年度间气候的变化反常,是栽培制度基本稳定时期内影响稻螟种群消长的强烈因素,但其影响持续时间甚短。(3)药剂防治已成为控制稻螟种群繁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螟性诱剂应用于虫情测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杂食性害虫,在我国南方稻区常为害水稻、玉米、高粱、禾筍、黄蔴、甘蔗等作物,由于暴食量大并常转株加重为害,形成枯心死苗,而且,近年来有发展上升趋势,尤杂交稻的发展对其发生更为有利,因此,大螟的测报和防治已显得甚为需要。大螟测报方法过去防治用诱测灯,但由于大螟趋光性弱,扑灯虫数少,资料残缺,规律不明,对测报和防治是有困难的。近年来,各种引诱剂的使用,已成为害虫管理中有魅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1964年我下乡搞农药使用技术时,曾看到不少病虫测报站把三化螟蛾误认为二化螟蛾,而错误地作出了二化螟蚁螟盛孵高峰的预报,严重地影响了药剂治螟的效果。这是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值得注意。 后来我翻阅了1959-1964年出版的10种主要有关三化螟图书,发现所作形态描述不一致,有的说三化  相似文献   

12.
<正> 应用性诱剂和不育剂防治害虫的试验,需要取得交配率的试验数据,其调查方法一般是利用灯光诱捕成虫,解剖检查雌虫交配囊的受精情况。但是有些昆虫的雌虫趋光性不强,或者交配后才扑灯,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如甘蔗黄螟雌蛾的趋光性甚弱,自然界雌雄比约为2:1,而灯下诱获的黄螟蛾雌雄比却为1:34,而且所诱到的雌蛾都已交配1—5次,并已产卵。因此  相似文献   

13.
三化螟成虫夜间飞翔活动;一般以黄昏至22时前较为频繁。但是在汕头沿海的大片稻田中,常因不同季节的季风风速影响,在黄昏至21时左右,测螟灯往往不能有规律的反映螟蛾的盛衰期。这对于测螟资料的积累、利用以及准确的指导防治适期,就存在着问题,因此于1961,1962两年的第二、三代三化螟成虫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全国稻螟预测预报办法明确规定,“诱蛾灯点灯时间自天黑起点定4小时”。在我们这地区,点灯时间大约自7、8点钟起至11、12点钟止4个小时。为减少测报人员半夜起床的麻烦,简化测报办法,本站会同城镇钟表商店,定制了一只简易的自动定时开关。经半年试用,性能良好。现将开关构造介绍于下。 “自动定时开关”由电钟和开关装置两部分组成。电钟系市售普通电钟。在电钟单轮(36牙)的右方增加1只牙齿2倍于单轮的齿轮(72牙),暂定名为定时轮,其上附有闸轮1只,均由绝缘板制成。闸轮上的闸牙宽度相当于圆周的1/6,并镶于金属铜片。下方有粗铜丝制成的“弹簧”一只。“弹簧”固定柱由电线连接电源,闸轮中心轴由电线连接诱蛾灯。诱蛾灯的另一线也由电源连接(见图)。电钟单轮慢慢走动,带动定时轮和闸轮,当弹簧与闸牙接触时,因通电而诱蛾灯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和评价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诱捕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迁飞状态,为粘虫迁飞规律的研究和测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逐日检查并统计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不同季节诱蛾量和高峰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交尾率。【结果】2015-2017年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粘虫年度间第1到第4代诱蛾量无显著差别,高空探照灯在越冬代诱蛾量极显著地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高峰期有明显的不同;越冬代雌蛾的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分别为20%和0、第4代为90%和100%,卡方测验无显著差异;高空探照灯诱捕到的第1至第3代雌蛾,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总是显著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交尾率有类似的结果。【结论】两种诱测工具均表明漯河地区粘虫处于春季迁入和秋季第4代迁出状态;高空探照灯监测到的第1代到第3代粘虫更多处于过境和迁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寄主利它素对稻螟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卫辉  雷朝亮  张帆 《昆虫知识》2002,39(5):370-373
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Ashmead)在寄主定位过程中所利用的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及其应用效果作了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 :寄主利它素存在于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 las(Walker)卵块盖毛和成虫鳞片中 ,其中以盖毛中利它素含量最高 ,雌蛾鳞片次之 ,雄蛾鳞片含量最少。结果还表明盖毛在卵块上的完整性对稻螟赤眼蜂的寄主搜索行为有明显影响。室内应用效果表明利它素可以使稻螟赤眼蜂对寄主卵寄生率提高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17.
粘虫性外激素的室内生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关昆虫性外激素的测定,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如玉米螟、白菜粉纹夜蛾、松毛虫等。近年来我们曾对粘虫进行了室内生测,现将生测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与方法 测试样品 分别使用发育4、5、7天未交配雌蛾的提取物,即用粘虫整体在乙醚中浸泡20分钟的提取物,分别在2时、8时、14时、20时进行提取。 供试雄蛾是发育6、10、11、12天未交配的雄蛾。生测时间为午夜0时30分——4时30分。 生测条件 ①25瓦灯泡蒙上绿纸。亮度约5Lux,灯的位置稍高于测定盒;②透明的有机玻璃测定盒(27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中国鳞翅目50科小蛾类昆虫的寄主植物数据,探索小蛾类昆虫与其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对昆虫种数与寄主植物种数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了z分数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及利用箱式图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分科进行食性分析。昆虫种数与寄主植物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60;异常值检测结果显示蝙蝠蛾科、细蛾科、祝蛾科、织蛾科、斑蛾科、羽蛾科、卷蛾科和草螟科8科数据异常;这8科小蛾类昆虫除了织蛾科和祝蛾科以腐食性为主外都是植食性,其中植食性昆虫包括单食性的斑蛾科,寡食性的羽蛾科和细蛾科以及多食性的蝙蝠蛾科。而卷蛾科中黄卷蛾族和小卷蛾族的幼虫以多食性较为常见,花小卷蛾族幼虫则以单食性为主。草螟科中斑野螟亚科和禾螟亚科以单食性为主;草螟亚科和野螟亚科以寡食性为主。中国小蛾类昆虫与其寄主植物种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小蛾类分类研究以及农林害虫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螟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指导应用播期避害、性诱剂诱捕成虫和田间释放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选择最佳防治方法,2009—2011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利用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性诱剂进行了向日葵螟田间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螟成虫每年5月中旬始见,直到9月底,一年有两个明显的成虫蛾峰期,第1个蛾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蛾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当地向日葵1年受到两代幼虫的危害,而且开花期与向日葵螟两个蛾峰期吻合度越高,向日葵受葵螟幼虫的危害越重;通过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测定和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向日葵螟成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主要由向日葵螟自身行为及环境因素引起。根据成虫动态和空间分布型,可以科学指导应用播期避害、性诱剂诱捕器和释放天敌昆虫的最佳时期及方式。  相似文献   

20.
1975年在三化螟发蛾期间,我们将三化螟雌蛾放在长15厘米、直径3厘米的塑料纱养虫笼内,置于水盆上,盆内保持适量皂粉水,盆口略高于稻苗,傍晚放,早晨收。 通过试验表明,雄蛾在性引诱盆内的消长规律,一般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与预测灯下蛾量消长情况基本相吻合。三化螟蛾在性引诱盆中和诱测灯下的始盛期均在8月12—13日,二次发蛾高峰也均在8月16—17日和8月19—21日。 在螟蛾性引诱试验中,我们有如下几点看法: 1.雌蛾羽化后,当晚即可交尾,且表现较强的性引诱能力,至第三天性引诱力明显下降。在养虫笼内,雌蛾寿命一般仅三天左右,为了系统掌握蛾量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